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检测β纤维蛋白原-1420G/A、-993C/T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邢宏运;蔡望伟;刘国勋;王政;王小英;程爽;包承鑫

    目的建立分析β纤维蛋白原(Fbg)基因启动区-1420G/A、-993C/T多态性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AS-PCR)的方法,并分析海南汉族人群中这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方法应用AS-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技术分析130例海南籍汉族人群Fbg β-1420G/A、β-993C/T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Fbg β1420多态性位点有GG、GA、AA等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77、0.362、0.062,G和A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758和0.242;β-993多态性位点有CC、TT等2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23、0.377,C和T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812和0.189.结论 AS-PCR为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测Fbg β-1420G/A和β-993C/T多态性的方法.

  • 纤维蛋白原β-148C/T和β-448A/G基因多态性与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元小冬;高捷;裴焕珍;侯秋霞;王淑娟;李宏芬

    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Fbg)B β-148和B β-448基因多态性与其分子功能和血浆浓度及多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开滦矿业集团职工1 520人.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Fbg浓度、纤维蛋白单体聚合速度(FMPV)、大吸光度(Amax)、FMPV/Amax和Fbg的B β-148和B β-448基因型,并行体检和问卷调查.结果 B β148的C、T和B β-448的A、G等位基因频率为0.74、0.26、0.26、0.74,其基因型频率分布与性别无关(P=0.49).男性人群中B β-148 CT+TT的Fbg浓度高于CC基因型(P<0.05);女性人群中B β-448 AG+AA的Fbg分子功能低于GG基因型.结论 Fbg的B β-148和B β-448基因多态性这些遗传因素通过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调节Fbg分子功能或含量,从而使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性增加.

  • 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雄鹏;张奕加;姚曙阳;刘德斌;许文前;孙力;骆云龙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ITP病人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结果 10例ITP患者治疗后复查PA-IgG、IgM、IgA,其数值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分别为P<0.001、P<0.001和P<0.05).结论观察偶联血小板治疗前后的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对于ITP的发病机制、诊断、疗效以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 早产新生儿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苹

    目的探讨早产新生儿出血的病因以利早期防治.方法 28~32周胎龄出生的早产新生儿50例,测定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与血小板计数(BPC);并分析其出血病因与危重评分的关系.结果早产新生儿常伴出血倾向,出血率60%(30/50);重型高,为40%(20/50).病因中以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高,占出血病例中的40%(12/30);其次为脑室内出血(IVH),占33.3%(10/30);DIC者死亡6例,IVH者死亡5例,各占该病例的50%.结论早产新生儿常有出血倾向,应密切观察以便能早期发现DIC与IVH.

  • 血栓前状态与高血压病的关系

    作者:宗俊学;芦璐;徐洪玉

    目的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并探讨血栓前状态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意义.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LSA)、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发色底物法、凝固法等手段,检测了10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100例健康成人的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含量、血栓素B2(TXB2)、纤维蛋白原(Fb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含量和活性、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1~2级高血压组及3级高血压组病人,血浆TXB2、PAI-1含量及活性、血黏度、Fb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t-PA含量及活性、6-K-PGFI 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与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发展,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 蛋白C抗凝系统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变化

    作者:靳岩;袁宏;王卫东;侯金萍

    目的探讨血浆蛋白C(PC)抗凝系统在肾病综合征(NS)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0例NS患者,24例慢性肾功不全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PC抗原、血浆游离蛋白S(FPS)及血浆总蛋白S(TPS)含量,并用凝固法测定血浆蛋白S(PS)活性.结果 NS患者PC抗原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PS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基本一样(P>0.05),而FPS含量及PS活性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功不全患者除FPS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外(P<0.05),其他各项指标都与正常对照结果基本一样(P>0.05)).结论 NS患者PC含量增高,这可能与机体代偿性合成增加以及机体对高凝状态的代偿性反应有关,有缓解NS高凝状态的作用.而FPS含量及PS活性降低,可能导致NS的高凝状态加重,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

  •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红细胞膜磷脂的改变及其意义

    作者:黄细莲;杜建伟;付兵;解勤之;陈方平

    目的探讨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红细胞膜磷脂是否参与DIC的发病过程.方法以红细胞体外溶血后所获得的磷脂代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试验中的脑磷脂,以正常人的混合血浆为基质血浆,测定凝血时间.结果该方法简便,重复性好,DIC患者治疗前的红细胞膜磷脂APTT明显较正常人延长,经针对病因和抗凝治疗后,DIC患者的APTT可恢复至接近正常.结论 DIC患者红细胞膜磷脂可能参与DIC发病过程中高凝状态的形成,以DIC患者红细胞膜磷脂测定APTT简便易行,可作为DIC治疗过程中监测指标之一.

  • 大黄(庶虫)虫丸血浆药理学与血清药理学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东生;陈方平;贺石林;解勤之;付斌;李昕;曹星玉;陈焱

    目的建立血浆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话血化瘀方剂大黄(庶虫)虫丸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54人,其中5人服大黄(庶虫)虫胶囊,5人服阿司匹林用于制备含药的血清和血浆,44人不服药,采血后分离血小板PRP,随机分成8组:自体血清组、异体血清组、大黄(庶虫)虫血清组、阿司匹林血清组、自体血浆组、异体血浆组、大黄(庶虫)虫血浆组、阿司匹林血浆组.每组分别加入相应的血清和血浆孵育30 min,用ADP和肾上腺素二种诱导剂处理,观察各组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用ADP和肾上腺素二种诱导剂处理,血小板在自体血清组、异体血清组、大黄(庶虫)虫血清组、阿司匹林血清组中均不聚集,而在自体血浆组、异体血浆组、大黄(庶虫)虫血浆组、阿司匹林血浆组中聚集.用ADP诱导自体血浆组与异体血浆组相比较,P1(1 min聚集率)、P5(5 min聚集率)、PM(大聚集率)、TM(解聚集率)、I(聚集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大黄(庶虫)虫胶囊和阿斯匹林组与异体血浆组相比较,P1、P5、PM、I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TM也显著下降(P<0.05).大黄(庶虫)虫胶囊与阿斯匹林组比较,P1、PM、I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P5、TM二者作用相似.用肾上腺素诱导自体血浆组与异体血浆组相比较,P1、P5、PM、TM、I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大黄(庶虫)虫胶囊和阿斯匹林组与异体血浆组相比较,P5、PM、I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P1、TM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大黄(庶虫)虫胶囊与阿匹林组比较,P1、P5、PM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TM、I二者作用相似.结论在进行血栓与止血体外研究时,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是无法完成的.血浆药理学方法能更好地再现体内环境中产生的药理效应.大黄(庶虫)虫丸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优于阿司匹林.

  • 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检测

    作者:罗冰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硬化30例,肝细胞癌28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及凝固法测定其血浆D-D及Fbg含量.结果肝硬化组:肝硬化B级、C级组血浆D-D、Fbg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B级、C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01).肝癌组D-D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肝硬化组D-D含量与肝癌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D-D、Fbg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反映一种隐匿型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过程,动态观察血浆D-D及Fbg含量,有助于病情的判断及预后的估计,指导治疗.

  • 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柳生;蓝雷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红细胞聚集性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G-B-190型细胞流变学检测仪对86例冠心病患者中冠脉单支局限病变(CHD-1组)44例,2支、3支或弥漫性病变(CHD-2组)42例,及正常对照组46例进行红细胞聚集性检查.结果冠心病组静脉血红细胞聚集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检查红细胞聚集性对冠心病的诊断、防治及监测有一定的价值.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邓志刚;陆东风

    急性心肌梗死(AMI)因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从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心力衰竭是AM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AMI的方法均无法逆转已经坏死的心肌细胞.虽然心脏移植可以取代衰竭的心脏,但由于心脏供体的严重缺乏,昂贵的手术费用及移植排斥反应等,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近年来,大量对动物与人类心脏的研究发现,心肌细胞不但能够进行自身分裂、再生,而且新生的细胞也参与了心脏自稳态的维护和病变组织的修复[1].这个结论推翻了"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心脏不存在心肌干细胞"的经典理论.但利用自体心肌干细胞修复梗死心肌,治疗AMI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未见相关文献报道.而干细胞的高度可塑性及其"横向分化"理论的发现[2],使利用心脏外干细胞移植治疗AML的方案在国内外成为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在动物实验甚至临床上尝试了用胚胎干细胞、骨骼肌干细胞、平滑肌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AMI,取得了显著成果[3~6].由于骨髓干细胞具有来源广,取材方便,易于分离和扩增,且自体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不受伦理学争论的干扰等优点,而被认为是细胞移植治疗AMI的首选.骨髓干细胞移植心肌经历了一个从体外诱导分化培养再体内移植到直接细胞因子动员移植,实验对象从动物到患者的过程[3-10].本文谨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AMI的研究作一综述.

  • 肾移植后血栓形成

    作者:刘金林;胡俊斌

    肾移植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仍有部分患者死于肾移植中的各种并发症.其中肾移植后血栓形成的严重程度是仅次于感染的远期并发症.近年来对肾移植后血栓形成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肾移植 血栓形成
  • 纤维连接蛋白在止血及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李庆生;吴竞生

    纤维连接蛋白(FN)是细胞外基质和体液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作为一种重要的黏性分子与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结合,参与细胞的黏附、移行、分化和胞外基质的装配、伤口愈合、胚胎发育、免疫与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在血液方面,FN主要参与血小板的黏附与聚集及血栓的形成.本文仅就此作一综述.

  • 作者:贺石林

    Statins, 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are wide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hypercholesteremia and have showed remarkable activity in preventing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ecent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statins have significant antithrombotic effect in addition to cholesterollowering action. Although the efficacy of statins for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has historically been ascribed to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y on cholesterol synthesis, the degree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eduction by statins generally does not correlate with the magnitude of coronary risk reduction.

  • 东菱迪芙与丹参血塞通合用致多浆膜腔出血1例

    作者:方华;张高峰;丁乐;乔祺;朱宏钧

    患者,女性,68岁,2004年3月加日因"洗澡时晕到1次伴右上肢肌力减退"于外院就诊,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死",当天即开始给予东菱迪芙5 BU/d,隔日使用共3次,同时予"丹参30 ml/d+血塞通16 ml/d",连续使用5 d.2004年3月24日晚7点30分左右患者与家人交谈中突然意识不清,随后发现血压测不出.立即给予"多巴胺"静脉滴注,约2 min后患者神志转清,但出现气急、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和肢体冰冷,无二便失禁、肢体抽搐、恶心呕吐等.同日晚9点30分左右急送至我院急诊科,时测血压80/50 mm Hg,P 120次/min,R 30次/min.头颅CT示"腔隙性梗死灶,未见明显出血灶".B超示心包积液收缩期20mm,3月25日以"心源性休克、心包填塞"收入病房.

  • 基因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诺基)治疗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并DIC1例

    作者:庞缨;熊旭明;叶絮;冯莹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5岁,体重60 kg.因"呕血伴头晕一天"入院.患者于2003年3月27日上午不慎被小孩踢中上腹部,中午自觉上腹胀痛,随即呕吐鲜血,量约400ml,急诊入院.患者有酗酒史10余年,1年前类似病史,未作检查,自服"胃药"血止.体查:T 36.8℃,P 102次/min,R 20次/min,BP 90/60 mm Hg,神倦,肝病面容,重度贫血貌,皮肤轻度黄染,无出血点及瘀斑.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2次/min,律齐,无杂音.腹部无蜘蛛痣及静脉曲张,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cm,质软,肠鸣正常.

  • 仪器法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减少的检验对策

    作者:王昌富;张万胜;肖秀林

    目的阐述仪器法血小板计数质量保证的要点和血小板数减少时的检验对策.方法根据仪器计数血小板时所呈现的直方图形和报警符号特征实施过程控制.比较分析各类仪器对血小板减少样本的计数结果.结果当直方图异常和出现报警符号时,必须以草酸铵法复检;对于某些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样本中非血小板颗粒的辨别,宜制作血涂片染色观察.结论血小板计数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是确定疾病诊断、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仪器法对于血小板减少样本的检验,必要时仍需与经典方法结合分析.

    关键词: 血小板 仪器 检验
  • 生物学变异对正常人血小板数影响的研究

    作者:彭黎明;府伟灵;杨青;冈田德弘;阮长耿;吴昀;辛晓敏

    目的探讨生物学变异对正常人血小板数的影响.方法对成都、苏州和哈尔滨三地区707名正常人的血小板数进行测定,对地域、季节及个体因素包括出血时间(BT)、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网织血小板(Ret-PLT)、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等引起正常人血小板数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成都和苏州地区正常人血小板数的范围分别为52~202×109/L和60~259×109/L,显著低于哈尔滨的154~358×109/L(P<0.0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成都(11.8~15.6fl)和苏州(10.9~15.8fl)显著高于哈尔滨(9.5~12.9fl)(P<0.0001);成都与苏州地区正常人冬季的血小板数显著低于夏季(P<0.0001),而MPV高于夏季(P<0.05).成都地区正常人低血小板组(<150×109/L)的PA-IgG(13.5±7.1 ng/107PLT)明显高于正常血小板组(>150~109/L)的PA-IgG(8.3±2.7 ng/107PLT)(P<0.0001);苏州地区正常人低血小板组的Ret-PLT(19.5±7.1%)明显高于正常血小板组(11.6±2.7%)(P<0.01):成都地区正常人低血小板组的BT(8.6±2.3 min)明显高于正常血小板组(6.0±1.2 min)(P<0.01).同时,结果表明成都地区正常血小板组的HDL(1.60±7.6 mmol/L)显著高于低血小板组(1.23±0.31mol/L)(P<0.01);冬季的Ch含量(4.58±0.86 mmol/L)显著高于夏季(3.96±0.73 mmol/L)(P<0.0001).结论生物学变异因素包括地域、季节及个体因素的变化可影响正常人的血小板数.

  • 不同孕期孕妇凝血指标变化的观察

    作者:徐丽晓

    为了解孕妇从怀孕到临产前体内的凝血功能情况,以便为临床选择适宜的生产方式,预防和治疗产后异常出血以及防止DIC的发生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本文对2002年11月~2003年12月来我院产科门诊检查的不同孕期孕妇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4项指标的联合检测.

  • 女性月经期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万云;杨万桂

    国内关于妊娠期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报道已比较多,如妊娠期妇女纤维蛋白在原(Fbg)升高[1],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缩短[2],以及综合报道四项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3],但未见有关月经期凝血指标变化的报道.本文对这一时期凝血指标是否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更有利于临床上对女性在该时期所患疾病的诊治.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