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型号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可比性评价

    作者:王延群;曹源;胡成进

    目的 探讨同一实验室内不同型号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结果的可比性. 方法 用卫生行业标准《WS/T407-2012医疗机构内定量检验结果的可比性验证指南》及《WS/T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提出的两种仪器间比对方案,对3台血凝仪(2台Sysmex CA7000和1台CA1500)所检测的PT及APTT进行比对,分析两种比对方案的可行性.结果 用WS/T407-2012比对方案,样本1在3台仪器上检测PT和APTT的相对偏差分别为7.10%和5.20%,样本2的相对偏差分别为5.74%和2.46%,均<7.50%的比对要求.用WS/T406-2012比对方案,3台仪器分别检测20份标本,以相对偏差<7.50%、符合率≥80%为标准,CA1500与基准仪器CA7000比较,PT及APTT的符合率分别为85%(17/20份)、80%(16/20份),CA7000-2与基准仪器CA7000比较,PT及APTT的符合率分别为85%(17/20份)、90%(18/20份).结论 按照两种方案提出的比对方法,3个检测系统测定PT和APTT的结果具有可比性,实验室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仪器间比对,以保证不同检测系统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 胶艾汤止血机制的实验研究

    作者:贺卫和;王志琪;蒋孟良;蒋晓煌;钟丹

    目的 探讨胶艾汤的止血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胶艾汤低、中、高剂量组,宫血宁组.分别给予0.9%氯化钠溶液,胶艾汤8.57、17.14、34.28 g· kg-1(按成人临床1、2、4倍剂量给药),宫血宁0.6 g· kg-1(按成人临床6倍剂量给药),灌胃给药,1次·d-1,连续用药7d,心脏穿刺取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的水平.结果 胶艾汤中、高剂量明显缩短大鼠的PT、APTT,显著提高TXB2而下调6-keto-PGF1a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胶艾汤可能是通过激活内源性、外源性凝血系统和调节TXB2、6-keto-PGF1a的水平发挥止血功能.

  •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D-二聚体、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意义

    作者:郝丽君;唐文君;李海英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D-二 聚体(D-D)、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5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抗凝治疗组和非抗凝治疗组各28例,非抗凝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惠迪(美莎拉嗪)每日2.0g口服,惠迪2.0 g+生理盐水50ml每日1次睡前保留灌肠,四联活菌片500 mg 3次/d,口服;抗凝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采用低分子肝素5000U每日1次皮下注射进行抗凝治疗;两组治疗总疗程均为6周,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的D-D、APTT及FIB水平,同时采用临床活动度评分计算临床活动性指数.结果 治疗前,D-D、APTT及FIB水平UC组分别为(360.6±105.7)μg/L、(25.4±6.4)s、(4.1±1.1)g/L,对照组分别为(150.8±66.6)μg/L、(29.8±5.6)s、(2.3±0.5)g/L,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抗凝治疗组D-D、APTT及FIB水平组分别为(212.6±62.0)μg/L、(27.2±3.4)s、(2.2±1.0)g/L,非抗凝治疗组分别为(288.5±102.6)μg/L、(26.2±4.0)s、(3.2±1.4)g/L,D-D及FIB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PTT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凝治疗组临床活动性指数,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与非抗凝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UC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纤溶,D-D、FIB可作为判定UC活动性的指标,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血中D-D及FIB水平.

  • 作者:

    关键词:
  • 影响凝血活酶时间检验结果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邹长翠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临床检验凝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出现异常结果的原因,对结果真实性和采血护理的相关对策进行研究.方法对本院在2010 年5 月至2012 年6 月期间收治的76 例患者的凝血检验APTT 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对患者进行静脉采集血液复查,对两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首次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和再次复查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凝血APTT 检查时,样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分析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然而对出现的异常结果需要进行再次采集血液进行复查,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中国健康志愿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药动学研究

    作者:王睿;方翼;耿美玉;李桂玲;辛现良;戚欣;柴栋;裴斐;郎森阳;秦筱梅;陈升杰;王乃东;管华诗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的药动学.方法选择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2名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10 d,每日一次,每次400 mg.应用免疫荧光比浊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据随行测定的aPTT-血浆浓度标准曲线,计算相应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求出首次给药和末次给药后药动学参数,以及达稳态时间、稳态浓度、累积比和波动系数.结果依据aPTT结果计算D-聚甘酯血浆浓度,在0.05~10m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7);低检测浓度为0.05 mg*L-1,回收率在91.48%~105.67%之间,日内、日间RSD小于13%.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于给药后第7天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为(0.442±0.067) mg*L-1,达稳态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ss为(10.602±1.605) mg*h*L-1,累积比R为1.261±0.031,波动系数FI为1.554±0.061.首次与末次给药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041±0.107)和(1.401±0.125) mg*L-1;t1/2β分别为(18.934±1.760)和(19.977±1.098) h;tmax分别为(1.039±0.096)和(0.969±0.109) h;V/F分别为(202.167±19.187)和(160.220±22.274) L;CL分别为(33.553±5.038)和(24.807±3.875) L*h-1.首次给药后AUC0~∞为(12.195±1.912) mg*h*L-1,末次给药后AUC0~τ为(10.602±1.605) mg*h*L-1.结论健康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后第7天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10 d,体内无蓄积.受试者服药期间除发生aPTT延长正常的药理效应外,未发现其它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每日1次给药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 常见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因素

    作者:赵红纪

    目的 分析影响因素与检测结果的关系,便于检测中更好的控制影响因素对试验的不良影响,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 对2011年1月~2011年3月试验用血液标本360例检测不同因素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加以分析.结果 样本血量不足与过量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四项均存在明显差异,溶血样本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酶时间三项均存在明显差异,室温放置8 h后,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两项均存在明显差异,4 ℃环境温度存放8 h以内凝血四项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检测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准确的关键.

  • 凝血三项在外科手术前常规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周树民;刘延庆

    根据卫生部文件卫医发[2000]412号<关于出凝血实验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的通知>中提出如下要求:停止使用出血时间测定项目的Duke法,停止使用凝血时间测定玻片法和毛细血管法,停止使用一般外科手术的常规出血时间测定,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血小板计数(PLT)联合检测取代.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因素

    作者:劳咪;李广平;张跃;李虹敏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梗死相关动脉(IRA)自发再通(SR)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对其是否与SR相关进行分析.方法:连续入选STEMI且符合入选条件者共153例,根据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中IRA血流分级,将其分为SR组51例,未自发再通(NSR)组102例.于患者入院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小板功能参数、凝血常规、D-二聚体、肝肾功能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检验指标、冠脉造影等资料特点.结果:两组在冠心病危险因素、肝肾功能、血小板功能参数、D-二聚体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组梗死前心绞痛检出率显著高于NSR组(45.10%vs 26.47%,P<0.0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高于NSR组[(24.26±3.55)svs(22.93±3.49)s;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提示,梗死前心绞痛、PTT与IRA的SR有较强相关.结论:梗死前心绞痛、PTT水平的延长可以作为冠脉自发再通的预测指标.

  • 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作者:李晓梅;田薇薇;田敏丽;王卓

    目的 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颅脑损伤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分别用中勤世帝血凝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PT、APTT.结果 轻度、重度颅脑损伤患者PT、APT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重度颅脑损伤患者PT、APTT与轻度损伤患者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神经外科医师在处理颅脑损伤患者时,应时刻注意颅脑损伤所造成的凝血功能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伤情恶化,及时检测凝血指标,尽早对异常改变进行相关处理.

  • 凝血酶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出凝血时间检测及方法评价

    作者:林粤;王北宁;韩玲霞

    目前,国内一些医院仍把传统的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CT)测定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止血功能缺陷的指标.我们对600例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BT、CT同时进行测定,并对4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临床方法学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不同凝血检测系统PT 和 APTT检测结果的差异比较

    作者:杨琛懋;潘雯;张瑞雪;朱广红;沈佳佳;邱云良;常艳

    目的:探讨不同检测仪器和试剂组合对凝血指标 PT和APT T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反映不同检测体系间检测结果差异的情况,为各实验室间数据对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CAP发放的CGL样品中PT、APT T的各实验室组数据结果进行组织整理,以非参数检验及转秩后 ANOVA 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不同厂商仪器、不同厂商试剂以及同一厂商试剂或仪器内部不同型号子组间进行比较,探讨不同试剂、仪器产生结果的差异情况。结果:不同检测系统下 PT和APT T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不同厂商试剂或仪器的检测结果总体上未见显著差异,同一厂商仪器不同型号试剂的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同一厂商试剂不同型号仪器的结果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同一厂商仪器和试剂对应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构建可供参考的凝血检测系统数据体系意义重大。

  • 哮喘血瘀证的凝血功能状态临床研究

    作者:陈江华;顾向明

    目的:研究哮喘病人的凝血功能状态,探讨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哮喘中的意义.方法:检测40例哮喘病人的凝血四项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哮喘组病人的APT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IB、P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TT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活血化瘀在中医治疗哮喘中具有重要意义.

  • 探讨血浆凝血机制在肝脏疾病中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军文;史耐云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对肝脏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30例健康人对照血浆和80例临床上已确诊为肝脏疾病患者的血浆PT、APTT、FIB、TT.结果:发现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延长(P<0.05或P<0.01),FIB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度肝炎、肝硬化、肝癌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在慢性轻度、中度肝炎中减少不明显(P>0.05).结论:检测血浆PT、APTT、TT、FIB可以了解肝脏疾病的凝血功能,其血浆FIB的含量测定有助于鉴别诊断慢性轻度、中度、重度肝炎.

  • 凝血四项指标在围产期孕妇中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朱蓓

    目的:观察凝血四项指标在围产期孕妇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7~12月在江苏泰州市人民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围产期孕妇100例和健康非孕妇100例,采用sysmex全自动血凝仪对其行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组指标之间有无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围产期孕妇组PT显著降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0.806,P<0.001);APTT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7.288,P<0.001);FIB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10.949,P<0.001)。结论:由于围产期孕妇血液呈高凝状态,产前进行凝血四项的检验分析,对DIC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硫酸酯化琼脂糖的抗凝血性能

    作者:揭油平;尤玲玲;梁婉爱;汤顺清

    背景:多糖的硫酸酯化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对于硫酸酯化多糖的抗凝血性能,近年来较多从取代度层面进行探讨,相对分子质量及空间结构方面的影响较为少见.目的:观察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硫酸酯化琼脂糖的抗凝血性能.方法:以琼脂糖为原料,甲酰胺为分散剂,通过氯磺酸吡啶法制备了硫酸酯化琼脂糖.通过透析纯化分级,获得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琼脂糖硫酸酯.采用人体血浆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指标分别对它们的抗凝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与结论:可以获得取代度及取代位置相似,具有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硫酸酯化琼脂糖.对凝血指标的化验结果证明,在一定范围内,相对分子质量大的产物的抗凝血活性大于相对分子质量小的产物.结果提示相对分子质量对硫酸酯化琼脂糖的抗凝血活性有重要的影响.

  • 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发生

    作者:李丹智;张爱芳;张文杰;曹振波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人,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成两组:(A)应用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钠)组:使用剂量为40mg/次(0.4ml),1次/24h,持续应用7d.(B)对照组:病人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不用抗凝药物.术后平均监测3个月,做彩色多普勒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两项指标进行监测.结果两组结果对比,均没有发现出血症状,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没有差别,应用低分子量素组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低分子量肝素能显著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儿童出血性疾病临床评估

    作者:高举

    出血性疾病(hemorrhagic disorders)是由于先天性或获得性止血机制异常所致的以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外伤后过度出血或出血不止为特征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尽管出血为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但出血本身并非一定表明存在出血性疾病.本文将在介绍出血性疾病分类和临床特征基础上,重点介绍如何综合病史资料和出凝血初筛试验结果对出血性疾病进行合理的临床评估,指导确诊试验和其他相关检查的合理选择,介绍出血性疾病临床诊断思路和步骤.本期有专文介绍各种出血性疾病,本文不再赘述.

  • 降纤酶在治疗脑梗塞急性期过程中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舒东

    目的:研究急性期脑梗塞治疗过程中应用降纤酶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急性期脑梗塞患者82例,依据治疗用药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分别接受降纤酶治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T、APT 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高切变率、血浆粘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急性期脑梗塞治疗过程中应用降纤酶能够有效提高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可推广.

  • 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结果的真实性及对策

    作者:杨保堂

    目的:探讨和分析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出现的异常结果,同时对其结果真实性和相关的对策进行研究。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8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4680例患者的凝血检验APTT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中异常患者162例,同时对异常患者进行静脉采集血液复查,对两次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首次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和再次复查的结果有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凝血APTT检查时,样本的采集和处理以及分析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出现的异常结果需要进行再次采集血液进行复查,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6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