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骨骨质疏松与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侧假体初始稳定性之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桂鉴超;顾湘杰;沈海琦;王黎明;马昕;陈劲松;王以进;黄河

    目的探讨股骨骨质疏松对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侧假体初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30具尸体股骨标本分别行非骨水泥有肩托(NCC)、无肩托(NCNC),骨水泥有肩托(CC)、无肩托(CNC)假体置换.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行轴向载荷及扭转力矩下微动测定.结果正常骨质量组、及轻度、中度、重度骨质疏松组之间的扭转稳定性差异显著.除了正常骨质量组与轻度骨质疏松组之间的轴向稳定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组间有明显的差异.正常骨质量组:CNC的扭转稳定性与CC无差异,只是轴向稳定性不如CC.就非骨水泥假体而言,NCC的轴向稳定性等同于CNC,但扭转稳定性不及CNC.NCNC除了能减少假体杆端的微动外,其余稳定性与NCC无差异.骨质疏松组:CC的近段轴向稳定性要优于CNC(除了重度骨质疏松组外),但远段轴向稳定性(除了中度骨质疏松组外)和扭转稳定性无差异.结论股骨干骺段骨密度BMD≤1.06 g/cm\+2应选用骨水泥假体.正常骨质量的患者采用非骨水泥假体置换,术后轴向稳定性很好,完全可以承受站立负重,只是应避免扭转的动作.非骨水泥假体有无肩托对初始稳定性影响不大.骨质疏松的患者采用骨水泥有肩托假体对预防早期松动是有益的.

  • 骨皮质厚度及植入角度对支抗种植钉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赵弘;刘洪臣;顾晓明

    目的:探讨不同骨皮质厚度和不同植入角度对支抗种植钉应力分布的影响及位移变化.方法:建立简单的颌骨及支抗种植钉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不同的骨皮质厚度为0.5mm-3mm和不同的植入角度30°-90°下分别植入支抗种植钉(直径1.6mm、长8mm),在支抗种植钉的头部施加200g力,力的方向与骨面平行,得到模型中的应力和位移,并进行分析.结果:模型中颌骨大应力均发生在支抗种植钉的颈部,集中分布在1mm的深度范围内.随着骨皮质厚度的增加骨皮质应力减小,当厚度为0.5mm时骨皮质应力较大,从21.00MPa(植入角度70°)到37.88MPa(植入角度30°);骨皮质厚度为1mm时(除外植入角度为≤50°)应力<28MPa.植入角度对骨皮质应力变化影响较大,植入角度为60°、70°时应力较小.颌骨大位移发生在受支抗种植钉拉压的两侧,支抗种植钉大位移在其顶部,当骨皮质厚度为0.5mm时,支抗种植钉的位移大,当骨皮质厚度≥1mm时,骨皮质厚度的变化对位移的影响不显著,植入角度为70°时支抗种植钉位移小.结论:骨皮质厚度会影响骨皮质和骨松质的应力,临床植入支抗种植钉时应该避开骨皮质较薄的区域,植入区域骨皮质厚度应≥1mm.避免过陡的植入角度(≤30°),当植入角度为70°时支抗种植钉的位移小,可获得较好的初始稳定性.

  • 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包雪梅;陈岩

    自1983年Creekmore将钴铬合金微螺钉应用于临床正畸支抗至今,学者们历经28年的潜心研究证实——正畸微种植体能够提供可靠的正畸支抗.可靠支抗有赖于微种植体良好的稳定性,而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又是微种植体骨整合后提供坚强支抗的首要环节.因而,自正畸微种植体问世至今,其稳定性的相关研究一直是正畸学术领域的热点,本文就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影响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晓惠

    目前,微种植体作为稳定的强支抗而受到广大正畸医师的喜爱.种植体的稳定性可以分为初始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影响微种植体支抗初始稳定性的因素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其能达到强支抗的效果已得到临床正畸医师的普遍认可.该文从微种植体外形设计、植入角度及深度、植入部位、植入方式、生物力学因素、口腔卫生维护等角度研究影响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因素.

  • 骨质疏松与骨整合

    作者:富灵杰;汤亭亭;戴尅戎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需要进行内固定或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影响手术后长期效果的因素包括植人物与宿主骨界面的初始稳定性、植入物与骨之间的整合程度等.

  • 预应力对假体周围骨小梁结构的影响

    作者:朱兴华;郭同彤

    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为了获得初始稳定性,临床上通常采用锥形自锁柄(taper-lock)或加压(press-fit)柄,在骨-假体界面加入预应力.可是,过大的过盈量引起的预应力可能使假体周围骨质产生非正常吸收,从而使界面间出现间隙,终导致松动.本文的目的就是找到过盈量的临界值,为临床手术及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我们在骨自优化方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引人参考激励值生理含义的骨自优化方程,结合非线性有限元法,预测了在一定条件下骨-假体界面过盈量的临界值.

  • 生物型假体全髋置换术后早期负重近期效果

    作者:路玉峰;尚希福;胡飞;赵其纯;朱亚林;史国光;贺瑞;吴鸣

    目的 探讨生物型全髋置换早期下床负重的可行性.方法 将56例年龄≤70岁的生物型假体全髋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负重组(27例)和晚期负重组(29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小切口微创技术.早期负重组术后1周内下床拄拐自由负重,晚期负重组术后6周后下地负重,分别对两组进行术后6周和3、6、12、24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并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6周、3个月的Harris评分早期负重组为(71.9±10.2)分、(87.6±9.4)分,晚期负重组为(60.3±9.1)分、(74.0±12.0)分,早期负重组明显高于晚期负重组(P<0.01),Xx线后随访时假体无松动、下沉;晚期负重组有2例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 在保证术中假体初始稳定性的前提下,生物型全髋置换术后可以早期下床负重;近期能明显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打压植骨技术在人工关节假体翻修术中修复骨缺损的应用

    作者:袁振;朱振安

    骨缺损的修复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尤其是翻修术中的难题.打压植骨(impaction bone grafting,IBG)技术是目前人工关节翻修术修复严重骨缺损的主要手段之一,该方法是将颗粒状的自体或异体骨充填于骨缺损后,用与假体配套的打击器,逐层植骨逐层压缩,形成压缩的骨壁,直到假体试模获得轴向和旋转稳定,目的是提供假体的初始稳定性及重建骨结构.

  • 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影响腱骨愈合因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帅;黄华扬;郑小飞

    关节镜下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被认为是膝关节ACL重建的"金标准"[1],其重建后膝关节稳定性良好,但术后出现的膝前疼痛、伸膝力量减弱或髌股关节炎等并发症问题,让大部分关节镜医生有所顾忌[1-2].近年来,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在临床上受到重视,由于其获取对周围组织损伤小,并避免了伸膝装置的损伤,取出的肌腱可以进行多股编织,有较高的抗拉刚度和初始固定强度,符合重建韧带"以强代弱"的原则,易于固定,可实现"解剖双束"重建,现在越来越多被关节镜医生采纳使用[2-4].但是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关键在于恢复重建韧带的初始稳定性及固定强度,阻止移植肌腱滑脱或松动,促进腱骨愈合.而影响腱骨愈合的因素很多,一直是争议不休的话题.本文就自体腘绳肌腱移植重建ACL中影响腱骨愈合的因素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伟;黄伟;梁熙;胡宁;陈虹;廖军义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被誉为20世纪成功的手术之一,也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疾病有效方法之一。全美目前每年行初次THA约20~30万例,翻修4~5万例,估计到2030年,全美每年初次THA将达到57万例,翻修9.6万例[1]。
      在THA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是临床骨科医师需要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能否获得良好的初始稳定性以及影响假体寿命的重要因素。术前对髋臼侧骨缺损进行精确评估及正确翻修假体足髋臼翻修重建成功的关键。本文就THA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原因,分型和治疗方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髋臼缺损提供一定的指导。

  • 采用“冰淇淋锥形”无翻瓣移植术的拔牙窝颊舌径变化分析

    作者:Jocelyn H.P.Tan-Chu;Frank J.Tuminelli;Kenneth S.Kurtz;Dennis P.Tarnow;李梦

    在本回顾性分析中,称为“冰淇淋锥形”技术的拔牙窝或牙槽嵴保存方法被用于1 1个2型拔牙窝拔牙位点.2型拔牙窝的定义为唇/颊侧软组织存在伴有颊侧骨板部分或完全缺失.所有牙齿在拔除时为防止损伤未使用翻瓣术.将一个可吸收胶原膜做成冰淇淋锥形的置于拔牙窝,并植入人冻干同种异体移植骨.用精确度为0.01mm的电子卡尺测量处理前后的拔牙窝模型,并用丙烯酸模板、三维数字扫描仪以及CBCT扫描处理前后的拔牙窝以计算颊舌径变化.拔牙窝保存术后6个月安放种植体,均达到初始稳定性,其小转矩为35Ncm,平均颊舌径减少1.32mm.拔牙前后牙槽嵴相对愈合的骨移植点,其颊舌径变化的范围为减少0.46~ 2.25mm,平均1.28mm (CBCT);0.31~2.71mm,平均1.36mm(电子卡尺);0.21~2.80mm,平均1.32mm(三维数字扫描仪).所有11个种植体稳定且达到了临床骨结合.这种“冰淇淋锥形”技术可以重建缺失的颊侧骨板,使其能够安放种植体;然而,与拔牙前牙槽窝的宽度相比,拔牙后牙槽嵴尺寸减少达1.32mm.

  • 正畸牵引上颌左侧中切牙残根后即刻种植

    作者:刘世锋;杨小东

    目的:对中切牙龋坏折断至龈下的患者行正畸牵引后即刻种植延期修复,观察其1年的临床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19岁男性患者,2014年5月左上前牙松动1周余就诊.临床检查上颌左侧中切牙颈部斜折,牙冠Ⅲ°松动,唇侧断缘位于龈下3~5mm,残根根管粗大,根管充填物松动,牙根壁薄,根管壁腐质松软,残根叩痛(±),松动(-).上颌右侧中切牙牙冠远中切角至近中颈部斜折,舌侧开髓孔白色充填物,叩痛(-),松动(-).前牙 Ⅱ度深覆(牙合),Ⅱ度深覆盖.唇侧牙龈为薄型生物型,唇系带附着点低,中位笑线.CBCT显示:上颌左侧中切牙残根粗大,骨内长度约13mm,根尖暗影.折缘以下4mm左右根管内壁密度降低,折缘至根尖部唇侧骨板菲薄,厚度均不足1mm;腭侧骨板厚度为1~3mm,根尖距鼻底不足4mm.上颌右侧中切牙已做根管治疗,根尖无暗影.诊断为上颌左侧中切牙冠颈部病理性斜折,慢性根尖炎;上颌右侧中切牙冠斜折、根管治疗后.治疗方法为上颌左侧中切牙完善根管治疗,1个月后正畸牵引上颌左侧中切牙残根冠向移动,4个月后微创拔出残根后即刻植入Straumann(R)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同时唇侧骨壁与种植体的间隙植入Bio-Oss(R)骨替代材料.术后5个月制作临时修复体牙龈塑形,2个月后制作烤瓷永久修复.结果:种植后7个月完成烤瓷永久修复,上颌右侧中切牙粘接固位,上颌左侧中切牙舌侧螺丝固位.修复后6个月、12个月复查,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修复体协调,CBCT显示种植体周骨组织稳定,患者对治疗修复效果非常满意.结论:针对唇舌及根部骨量不足的患者,通过正畸冠向牵引残根后微创即刻种植,种植体可获得好的初始稳定性,并维持软硬组织稳定,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本例患者长期临床效果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 上前牙即刻种植延期修复1例

    作者:赵磊;吴寅生;朱云峰

    目的:探讨应用即刻种植技术美学修复上颌前牙缺损的种植修复效果.材料与方法:对1例上颌左侧中切牙缺损的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残根内有金属钉,唇侧断缘位于龈下,无法保留,牙槽嵴丰满度良好,无邻面附着丧失,CBCT显示残根根尖区无炎症,剩余牙槽骨量充足,拟行即刻种植.局麻起效后,不翻瓣,先用侧向切割钻按理想的三维方向在残根上定位并用平行杆检测方向,然后用扩孔钻逐级预备种植窝,直至倒数第2颗扩孔钻,微创拔除残根并彻底清创拔牙窝,终扩孔钻和颈部成型钻成型种植窝,植入种植体并调整至理想的三维方向.植体初始稳定性大于35Ncm,与唇侧骨板间有2mm的间隙,该间隙内植入骨替代材料后非埋置式缝合创口.种植手术4个月后复查骨结合良好,制作临时冠进行软组织塑形,待软组织成熟后个性化取模,制作终修复体,修复后患者满意,定期复查.结果:应用即刻种植技术美学修复前牙缺损,获得了理想的美学效果,修复后6个月复查,种植体唇侧牙槽骨厚度充足,美学效果稳定.结论:即刻种植美学修复前牙缺损成功的关键在于局部牙槽骨的完整性、种植体理想的三维方向和良好的初始稳定性以及规范化的操作流程.

  • 右上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1例

    作者:李少冰;张雪洋;黄雁红;容明灯;苏媛;卢海宾;陈沛;姜盼

    目的:评估上前牙区单牙即刻种植及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上颌右侧中切牙冠根折裂而不能保留,微创拔牙后在正确的三维位置即刻植入Zimmer(R)种植体1颗,获得良好初始稳定性并实施即刻修复,经过8个月骨结合和牙龈塑形后,通过个性化取模转移,制备个性化氧化锆基台及全瓷冠完成修复.结果:种植修复固位良好,龈缘水平稳定及牙龈乳头充盈良好.结论:在选择合适适应证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的操作实施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及个性化修复,有助于在上前牙区获得较佳的美学种植修复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