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外心脏按压频率及按压者的体重对按压质量的影响

    作者:黄素芳;卢吉

    [目的]探讨胸外按压频率及按压者的身高、体重、年龄对按压质量的影响,以便确定佳按压频率,为高品质胸外心脏按压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9月我院招聘的192名新护士进行为期3 d 的心肺复苏相关理论及技能的培训后,将其随机分为6组,其中1个自由按压组,5个引导组。自由按压组在没有任何频率指引的情况下,在心肺复苏按压模型上实施2 min 的胸外按压,5个引导组分别在节拍器引导的80/min、100/min、110/min、120/min、140/min 的频率下实施2 min 的胸外按压。按压过程中使用Laerdal 计算机技能报告系统监测并记录各项质量指标数据,然后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相关及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终纳入研究对象186人,6组间的按压深度、足够按压深度次数所占比例、下压/上放比例以及疲劳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保证好按压质量的按压频率是100/min;按压者的体重与正确按压次数所占比例、按压深度、足够按压深度次数所占比例、下压/上放比例以及疲劳时间呈正相关(P <0.05)。[结论]节拍器能按照设置引导频率稳定的胸外按压,且100/min的按压频率比其他频率更能保证足够的按压深度、延长按压者的疲劳时间;按压者的体重对按压质量有一定影响。

  • 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阿斯综合征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任会彩

    2008年2月我科接诊1例年轻女性心肌梗死伴阿斯综合征病人,通过严密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电复律、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急救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急救和护理报告如下.

  • 成功抢救绞窄性肠梗阻心跳骤停1例

    作者:胡耀儒;范俊柏;马平;陈丽;张玲

    患者,女,72岁,体重约75 kg,术前诊断为腹痛原因待诊,绞窄性肠梗阻?拟行剖腹探查术.急诊由病房转入手术室,入室时带液体及氧气袋,患者面色灰白,无表情,未移动患者在手术床旁立即连接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提示为直线,心跳呼吸已停,瞳孔散大,立即给予胸外按压,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此时血氧饱和度由0%逐渐上升到88%,面色也逐渐红润.

  • 2015年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解读

    作者:郑杨;赵巍

    文章总结并解读了《2015 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更新》中的关键问题和部分内容变更.指南中强调了院外心脏骤停救治体系的重要性.对于非专业施救者,指南强调识别心脏骤停征象、及时打急救电话并立即开始徒手CPR(心脏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对于急救医护人员,指南强调了给予高质量CPR的重要性:以足够的速率和深度(5~6 cm)按压胸部,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避免过度通气.该指南更新对我国临床工作者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心脏停搏18例抢救分析

    作者:辛卫朋;陈士良;高谊

    目的 探索心脏停搏时的抢救方法.方法 18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突发心源性猝死,心电监护显示出现多种心律失常,在救治中出现心脏停搏.立即行心肺复苏术(CPR),对停搏的心脏进行复跳,主要包括胸外持续按压,肾上腺素静推和静滴,安置临时起搏器等综合治疗.结果 复苏早期:17例心跳恢复,1例死亡;复苏晚期:14例存活,3例死亡.复苏成功率为77.8%.结论 心源性猝死突发时对心脏停搏的抢救是抢救心源性死亡一个重要环节,持续胸外按压,静推和持续静滴肾上腺素,促使心脏尽快起搏,并及时安置临时起搏器等是有效的抢救方法.抢救时心跳的复苏时间及患者原有的心衰是影响复苏的重要因素.

  • 服用毒鼠强致意识障碍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蔡文玉

    患者,女,37岁,因“服用毒鼠强致意识障碍4小时。”就诊我院,既往无心脏疾病史,无“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T:36.5℃,P:102次/分,R:18次/分,BP:80/50mmHg,昏迷状态,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入院后给予行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TNT<3pg/ml,BNP<100ng/ml,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予持续CRRT血浆置换、解毒等处理,患者仍为顽固性低血压,予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升压处理后,血压维持在90-100/60-70mmHg。入院后第2天,患者突发室颤,颜面口唇青紫,心电监护仪提示心室颤动,即予120J双向电除颤后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等处理后转窦性心动过速,急查血钾:5.6mmol/L,血镁:0.52mmol/L,考虑室颤与高钾血症相关,予纠正高钾低镁后,患者于入院后第3天仍反复出现室颤,均予电除颤、胸外按压后转为窦性心律,复查TNT无进行性升高,BNP无升高,多次复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血钾:4.69mmol/L,无长QT间期RONT表现,单纯以电解质紊乱无法解释,其反复室颤发作,考虑与中毒引起心肌损伤相关,即继续解毒,CRRT血浆置换等处理后未再出现心室颤动。

  • 持续超长时间胸外按压抢救成功心搏骤停13例体会

    作者:怡建平;钱春明;芝金岳;陈彩迪;陈启良;张永霞

    目的:对持续超长时间胸外按压抢救成功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急诊成功救治的13例心搏骤停(C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救互救,专业救护,延续的重症综合治疗,可提高复苏的成功率,可实现超长时间抢救成功.结论:目击者当即对心搏骤停(CA)的患者施行徒手胸部按压,且转入专业人员继续高级复苏及延续的重症综合治疗,挽救患者生命.极力推广启动紧急救援系统,白金10分钟内自救互救.

  • 过敏性休克致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成功1例报告

    作者:王汉民;赵维;颜景荣;马国臣

    病历资料如下:患者李某,男,75岁,于2012年07月2日以“右大隐静脉曲张术后3天”为主诉。入院3日前在上级医院因右大隐静脉曲张行高位结扎剥脱术,术后3日,病情稳定,坚决要求出院回我院治疗。既往冠心病心衰,慢支,高血压病史多年。入院查体:T、37℃,P、92次/分,BP、200/90mmHg,神清语明,抬入病房,查体合作,慢性病容,双肺呼吸音粗,偶闻喘鸣音,心界叩之明显增大,心率绝对不齐。人院诊断:右大隐静脉术后、冠心病房颤,心衰II度,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入院后给予抗炎、扩血管、降压、对症等治疗。因患者曾在我院多次住院,无头孢他啶及青霉素过敏史,在上级医院入院前一直使用头孢类抗菌素,临床医生未做试敏给予注射用头孢他啶2.0加入0.9%盐水100ml中静滴抗炎治疗输液时。用药5分钟左右,患者家属诉患者呼吸困难、皮肤瘙痒,值班医生和护士即刻到病房查看,见患者神志不清,颜面发绀,呼吸浅慢,双肺痰鸣音。即刻组织医护人员抢救,并立即停止头孢他啶输液,新建2个静脉通路,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注,给予肾上腺素0.7mg静注,纳洛酮0.8mg静注。同时高流量吸氧,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准备气管插管,血压显示60/30mmHg。1分钟后患者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患者瞳孔略大,即行吸痰后气管插管,行胸外按压抱球呼吸等心肺复苏。并给人心脏呼吸三联针,同时行抗过敏、抗休克等综合治疗。2分钟后出现室扑继而室颤,即刻床旁非同步电除颤200J1次,胸外按压与抱球呼吸比30∶2,5分钟左右患者心跳恢复46次/分,呼吸浅慢,颈动脉搏动可触及,散大瞳孔缩小,15分钟患者意识恢复,30分钟后患者呼吸平稳吸痰后拔出气管插管,经抗过敏、升压,强心、利尿,抗心律失常、血管活性药等综合治疗后患者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并无明显意识障碍,住院14天刀口甲级愈合出院。

  • 005 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简介

    作者:

    近年来,有关心肺复苏(CPR)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领域研究十分活跃,为此美国心脏协会在汇同了各大洲权威复苏委员会意见后,于2000年8月首次拟定并公布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本文拟就该新指南中的若干重要进展简介如下.1 2000年国际CPR指南更注重以科学、循证为据新指南的重要标志在于,参照大量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依科学、循证医学为据,对既往指南进行了全面、公正、客观的论证与评价,摒弃了地区和国界的差异,且不拘泥于某学术权威、机构或国家的各自标准,首次由跨国度、洲际的权威机构共同撰写而成,乃是全体专家智慧与实践的结晶.2 2000年国际CPR指南建议取消检测脉搏有无来判定心脏聚停新指南的另一重要标志在于删除了复苏前检核脉搏.认为检测脉搏并不可靠.实践证明,对于现场救助者尤其是非医务人员,检测脉搏不仅手法往往不规范,且耗时较久,结果使之不能及时实施CPR和电除颤.此外,据统计,由现场非专业救助者因触及患者脉搏自身的细微自颤,而作出其心脏并未真正停搏的假阴性漏诊率高达10%,终至此类患者在事发现场由于漏诊而丧失或延误了室贵的抢救时间,而不幸生物死亡.故新指南建议,取消现场检测脉搏,认为在决定实施胸外按压前,无需检测脉搏,只需结合患者意识丧失、呼吸停止、以及对咳嗽、触动等刺激的反应来综合判定即可.3 2000年国际CPR指南更强调现场急救与早期除颤新指南再次强调,对于心脏骤停者,事发现场应争分夺秒,全力抢救.认为现场急救的成败与生存链(chain of survival)的建立息息相关.该生存链包括早期通路、早期CPR、早期除颤与早期高级生命支持4链环节,亦即在心脏骤停事发现场,均应立即通知医疗部门,同时实施CPR,尽早除颤和高级生命支持.并建议应尽早使用紧急自动体外除颤(AED).4 2000年国际CPR指南建议简化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频度新指南建议,将CPR时的胸外按压频度由既往的80~100次/min上调至100次/min,调幅达25%;并建议无论单、双人复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比均统一为15∶2(原指南中双人复苏按压/呼吸比为5∶1,单人复苏按压/呼吸比15∶2).实践证明,高频按压能获得更有效的前向血流;而按压/呼吸15∶2配合比,既可减少胸外按压中断间期,又能获得更大的胸腔内压;且每次中断胸外按压而行人工呼吸后,均需多次按压才能恢复先前按压所维持的血流,而许多复苏者按压频率往往过低.故新指南减少了每次按压之间的间隔,而增加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从而保证了在等同时间内,既增加前向血流,又提高胸腔内压,且操作更有节律,更简便易行.5 2000年国际CPR指南建议CPR时实施二阶段ABCD四步复苏新指南建议,抢救心脏骤停者时,实施CPR可按以下二阶段ABCD四步进行.第1个ABCD四步包括:A开放气道,B正压通气,C胸外按压,D如为室速/室颤则应立即除颤;第2个ABCD四步包括:A进一步气道控制,B评估气管内插管是否充分、正压通气,C建立液路及给药,D鉴别处理一切可逆转病因.6 2000年国际CPR指南认为CPR时面罩给氧等效于气管内插管给氧新指南认为,抢救实施CPR时,口对口人工呼吸给氧效果较差.而选择气囊一面罩给氧,较气管插管给氧更简捷且等效,建议在现场及转运途中亦不应中断.据晚近的1项RCT结果证明,气囊一面罩给氧与气管插管给氧一样能有效提高CPR成功率.是否行气管插管好依据患者情况和救助者经验而定.7 2000年国际CPR指南建议CPR时的辅助用药新指南建议,抢救心脏骤停者,如属室速/室颤,可首先连续3次电除颤.对3次除颤仍无效者,选用肾上腺素1mg静注,每3~5min可复行,或/和单剂加压素40U静注,继之再电除颤数次;如为非室速/室颤,建议仅用肾上腺素1mg静注,每3~5min可重复,暂不主张电除颤.对于顽固性室速/室颤,实践证明只有胺碘酮才显示了它有益的治疗前景,而其它传统药物如利多卡因、Bretyhium、普鲁卡因酰胺等的抗室速/室颤作用,均未能得到RCT的证实,且疗效均差.8 2000年国际CPR指南建议CPR时的液体选择新指南建议,CPR宜选用生理盐水,不宜再用糖水,因后者可在缺氧条件下代谢成乳酸,而加重酸中毒;且晶体液尚有助于使浓缩的血液稀释,益于循环重建.9 2000年国际CPR指南中CPR其它相关建议新指南建议,进一步普及CPR规范抢救方法,建议在各公共场所增设或更新先进的便携式AED仪,尽快建全全球急救网络网站及CPR专门机构.(袁志敏石延华摘)

  • 心脏骤停病人复苏后的救治体会

    作者:王芳;荆玉芬

    我科在1999年7月6日成功地救治了一名心脏骤停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病人出院. 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活动时突然出现心脏骤停,在当地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术,随即来我院,来院时,病人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咽反射消失,立即胸外按压,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经抢救,心跳、呼吸恢复,但意识不清,入ICU治疗. 2救治体会①循环功能的维护:观察脉搏、血压、中心静脉压,防止心衰,改善机体的缺氧状况;根据血气化验以及血浆电解质,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酸中毒以及钾、钠离子失调.除了保证足够的血液氧合外,应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在复苏期间监测动脉血pH、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②维持电解质平衡:血钾是心肌细胞内的主要阴离子,必须严格监测血钾,保持血钾在3.5~5.5 mmol/L之间.③呼吸机的应用:使用呼吸机,增加通气量,矫治呼吸性酸中毒,使已升高的二氧化碳分压降至正常,增加肺顺应性,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减少呼吸机作功,减少耗氧量.

  • 1例中药中毒抢救成功的护理

    作者:黄芳梅;李小青

    2002年我科收治1例因自服中药生南星、生川乌致意识障碍、四肢抽搐、心脏骤停的病人,经胸外按压、电击除颤约60余次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等积极对症治疗于第9天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高龄猝死患者院前心肺复苏成功救治体会

    作者:蒋景华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89岁.感心悸,家属急呼"120",急救中心人员于8分钟赶至现场.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急予就地抢救.平卧于地板上,立即于200焦尔非同步电击除颤,EKG示一直线.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马上注射肾上腺素针2mg,尼可刹米针0.375+洛贝林针8m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接简易呼吸器.胸外按压.EKG示一直线,再次300焦尔非同步电击除颤.肾上腺素针4mg,尼可刹米针0.375+洛贝林针8mg静脉注射,EKG示直线.再次360焦尔非同步电击除颤,肾上腺素针8mg静脉注射.共用25分钟后患者出现室性心律110/min.予利多卡因针50mg静脉注射,2分钟后EKG监护示窦性心律92次/min,同时自主呼吸出现,每分钟为12次,但比较微弱,仍使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随后再建立一条静脉通路,用于升压.现场急救共用45分钟,把患者转入急诊后,进一步复苏救治.

  • 心跳呼吸骤停15分钟复苏1例

    作者:马延河;侯臻;魏荷节

    1病历摘要患者,男性,62岁.因服用含超量马钱子的中药胶囊而突然发生心跳呼吸停止,约15分钟后由急救车送入本院急诊ICU.途中和入院后持续给以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入院后立即经气管插管给心脏三联,接呼吸机以IPPV模式机械通气.同时经左肘静脉通道给生理盐水10ml加肾上腺素2mg快速静推,5%小苏打200ml静滴,心电监护示室扑,继而室颤,立即给予200焦耳直流电非同步电除颤、转为室速,静推50mg利多卡因未能控制,2分钟后再次室颤,立即给300焦耳电除颤,转为室性自搏心律,静推生理盐水加肾上腺素2mg,胸外按压后转为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继而室速,静推100mg利多卡因后,转复为窦性心律.随后给予纳洛酮,胞二磷胆碱静滴,于入院45分钟时出现自主呼吸,频率由慢变快,深度由弱变强,并出现人机对抗,改为SIMV模式仍对抗明显.试脱机,患者自主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均正常,给以高频通气,心肺复苏成功.随后给颅脑降温,静滴甘露醇、甲强龙、脑复康等减轻脑细胞损伤,改善脑细胞代谢.于入院1小时出现瞳孔对光反射,并由迟钝逐渐灵敏,继而出现睁眼及吞咽动作,口角及肢体抽动,脑干功能基本恢复.但其后家属放弃高压氧等治疗措施,脑功能未进一步恢复,于2天后自动出院.

  •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深度控制器的研究

    作者:孟庆忠;李智;王宝盛;李洪涛;郑新民

    目的 研究设计出一种装置,使医务人员在心肺复苏时能够明确胸外按压的有效深度,以减少按压不足或按压过度,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效果.方法 采用自主研制的胸外按压深度控制器,结合心肺复苏模拟人系统,随机挑选具有心肺复苏经验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实验,同时设立对照组,对两组胸外按压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胸外按压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胸外按压深度控制器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有效率.

  • 心电监护对心脏骤停时胸外按压复苏效果的分析

    作者:杨爱祥;方强;杨静;郑贞苍;陈鹏;王鑫

    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下胸外按压对院内心脏骤停(CA)心肺复苏(CPR)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9-06~2011-02浙江省台州市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40例院内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心电监护组.复苏人员均经培训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常规组复苏人员自行控制胸外按压,心电监护组复苏人员在直视心电监护[主要看心电图(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波形]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两组胸外按压时均2 min轮换按压人员,观察两组复苏人员的每人次胸外心脏按压频率、每人次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每人次有效按压时间比例.结果 常规组共按压171人次,心电监护组共按压158人次;常规组按压频率、MAP、有效按压时间比例与心电监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16) 次/min vs(108±8)次/min,(78±15)mm Hg vs(86±13)mm Hg,(86±3.6)%vs(94±4.5)%,P均<0.05],心电监护组每人次按压频率低于常规组,且更接近指南中的100次/min,每人次患者MAP及有效按压时间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电监护下胸外按压可以提高院内心脏骤停患者的按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胸外按压反馈技术提高急诊科医生胸外按压质量的效果评价

    作者:马林浩;管军;陈坤;瞿金龙;林兆奋

    目的 探讨胸外按压实时反馈技术能否改善急诊科医生胸外按压质量指标及这种改善对按压者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18名急诊科青年医师作为受试者,先在心肺复苏(CPR)模拟人上进行无反馈提示的常规胸外按压,充分休息后,进行反馈提示下的胸外按压.胸外按压实时反馈通过美国Zoll公司的AED PLUS除颤仪实现.语音提示按压深度是否达标及按压频率是否达到至少100次/min.观察记录所有受试者在按压前后血压(BP)、心率(HR)和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实施常规胸外按压时,受试者的胸外按压频率明显比反馈按压时偏快[(138±13)min vs.(106±6)min,P<0.001].而反馈按压时的平均按压深度比常规按压时显著增加[(5.8±0.9)cm vs.(4.6±1.1)cm,P=0.004].反馈按压的综合指南达标率更是远高于常规按压(59.7% vs.0.1%,P=0.012).两种按压方式所导致受试者的BP、HR和SpO2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医生的CPR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而复苏质量实时反馈技术能有效地改善CPR按压质量,并且这种改善不以增加体能消耗为代价.

  • 两种胸外按压模式对潮气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晓斌;骆金宗;黄新金

    胸外按压时不断改变胸内压力的同时,如果患者的气道是通畅的,当会存在呼吸道内空气的流动即肺的通气,加用束腹带能否增加通气量,我们自2006-01~2007-07间共选择18例患者户体标本进行了潮气量的测定,现报道如下.

  • 新生儿急救复苏给药途径的选择

    作者:吕作均;邹学军

    新生儿急救复苏除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并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外,给药途径的选择对新生儿的复苏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为避免心内注射给药过程中需中断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在穿刺时易损伤左肺而发生气胸、血胸、冠状动脉损伤、心包积血、药物注入心肌内造成顽固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目前一般不主张心脏穿刺给药,而主张经中心静脉或新生儿脐动脉给药.我们采用普通的一次性硬膜外导管经脐动脉插管给药,在新生儿急救复苏中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心肺复苏胸外按压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胡辉莹;李丽娜;曾国威;张美超;赵卫东;钟世镇

    目的 通过对人体尸体标本的生物力学测试,研究人体胸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特点,探讨胸外按压时胸廓受力变形的机制.方法 成年男性尸体标本1具,使用MTS材料试验机和引伸仪,采用O~200 N载荷,分别模拟人体按压时胸廓所承受的负重工况,测试垂直加压情况下胸廓的位移和应变.结果 测试得出静态加压和动态加压时胸廓的载荷-位移关系和载荷-应变关系数据并得出统计曲线.结论 通过人体胸廓生物力学测试发现了胸外按压时人体胸廓下压深度与按压力量的关系,并提出初步的计算公式.

  • 心肺复苏新进展

    作者:王娇

    在心肺复苏(CPR)指南多次修订过程中,对于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比曾经采用5:1、15:2、30:2标准,一直是量的改变,而对于初级CPR,按压中断造成的不利影响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与难点问题.本文综述了学者们对于突破循环呼吸支持模式,从方法上改变标准CPR不足,以期建立心与肺复苏、心与脑复苏、心肺脑复苏并重的科学循环与呼吸支持的比例关系.

286 条记录 7/15 页 « 12...45678910...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