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析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宋磊军

    目的 针对心脏病患者在手术中实施快通道麻醉,并探究分析其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8例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以随机投掷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手术中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给予快通道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时间、阻断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术后的重症监护(ICU)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CPB时间、阻断时间、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是(51.2±10.3) min、(33.5±6.0) min、(140.1±19.4)min和(8.2±2.4)d,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9.8±9.8) min、(32.8±5.6)min、(146.8±21.3)min和(15.6±4.8)d,P <0.05;术后观察组的ICU时间与拔管时间分别为(5.4±1.7)h、(36.2±21.3) 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4±7.2)h、(224.1±20.2) min,P<0.05.结论 心脏手术中给予快通道麻醉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效果分析

    作者:汪青

    目的 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 2006年4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为试验对象,将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快通道法进行麻醉,对照组使用常规手术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试验组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 表明,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心脏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

  • 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时敬峰;韩景田

    目的 观察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69例.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快通道心脏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警觉-镇静评分(OAA/S)、清醒时间、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表现均较为平稳,不同时段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脏手术中应用快通道心脏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能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和康复时间,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012美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专家共识解读

    作者:潘文志;葛均波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近来研发的新兴心脏介入技术.自2002年Cribier等实施首例人体TAVR术以来,TAVR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全球已有50 000多例患者接受了TAVR治疗.TAVR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复杂的新技术,其推广及运用涉及12个领域(包括心胸外科、介入医学、心脏麻醉、影像学、护理、神经病学、心力衰竭等),需要建立一种多学科心脏协作团队(MDHT)模式.TAVR技术日趋成熟,临床运用逐渐广泛,一些令人鼓舞的研究也相继发表.

  • 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王双琴;许毓光;谭贤辉;郭文龙;付冬林

    目的:分析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16例需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根据麻醉形式的不同,将11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个小组58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一般的形式进行麻醉,研究组则为患者提供快通道进行心脏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通过不同的形式的麻醉治疗后,研究组治与对照组在手术时间、CPB时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阻断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芬太尼的用量为(15±23)mg/kg,异丙酚的用量为(14±6)mg/kg,维库溴铵的用量为(0.5±0.04)mg/kg;对照组患者芬太尼的用量为(28±8)mg/kg,异丙酚的用量为0,维库溴铵的用量为(0.5±0.5)mg/kg;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文采用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促进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清醒,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高剂量芬太尼麻醉并不增加老年人冠脉旁路搭桥术后远期认知障碍的危险

    作者:曹贵方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为冠脉旁路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常见并发症.POCD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自从1969年首次证明高剂量芬太尼麻醉可以提供相对的循环稳定性,鸦片类药物一直在心脏麻醉中居主导地位.当使用高剂量芬太尼(50~150μg/kg)麻醉时,由于鸦片诱导的呼吸抑制作用的延长,病人需要常规术后机械通气.然而目前CABG术后常规使用机械通气,以及人们对高剂量芬太尼麻醉的认可,很少有作者注意到高剂量芬太尼对POCD的影响.

  • 两种剂量芬太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

    作者:林霖;王伟鹏;张燕婉;刘进

    90年代,麻醉技术的提高和经济方面的压力对心脏麻醉提出了新的要求,快通道心脏麻醉孕育而生,传统的大剂量阿片类药物麻醉不再是唯一的或是主导的心脏手术麻醉方法[1,2].近年来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已逐渐应用于临床[3].本研究旨在比较大剂量与小剂量芬太尼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血液动力学、血浆儿茶酚胺(CA)浓度和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 阿芬太尼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作者:陈猛;曾因明;段世明;许鹏程;范建伟

    围术期的心肌缺血及由此而引发的再灌注损伤问题一直是麻醉和外科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随着外科、麻醉、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从经济和医疗等方面考虑,提出了"快车道"心脏麻醉的概念[1].麻醉处理的关键是能实施早期气管拔管.阿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芬太尼衍生物,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等优点,可能有利于术后的早期拔管,在临床应用有逐渐增多的趋势.我们已经观察到该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2],本实验进一步探讨其保护作用与阿片受体和一氧化氮的关系.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快通道麻醉

    作者:王宇红;陈雷

    1993年华盛顿大学提出[1]"快通道心脏麻醉"(fast tra cking cardiac naesthesia,FTCA)概念.10年来作为心血管麻醉领域的新进展,快通道心脏麻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成人心脏病手术FTCA是安全的,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缩短ICU停留时间(ICU LOS)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支出,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应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近年来许多心脏中心也将快通道麻醉技术运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中.

  • 快车道心脏外科麻醉与选择性早期拔管40例分析

    作者:李慎占;李霞

    "快车道"心脏外科(Ftcs)麻醉,为近年来在心脏麻醉领域的主要进展之一.即在心脏手术后早期拔除气管内导管(<6 h)对缩短在ICU滞留时间、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医疗费用有积极意义.对2001年~2003年40例择期心脏手术的患者施行快车道心脏麻醉,早期拔管.报告如下:

  • 快通道心脏麻醉与术后早期拔管及术中知晓

    作者:汪祖巾;阴泽民;张文颉;那江;王建刚

    目的比较"快通道"心脏麻醉(fast-track cardiac anesthesia,FTCA)与传统的大剂量芬太尼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病人术后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简称拔管)时间和术中知晓的影响.方法 FTCA组(Ⅰ组)麻醉维持以异氟醚为主,芬太尼组(Ⅱ组)麻醉维持以芬太尼为主,观察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中知晓情况.结果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Ⅰ组均比Ⅱ组短,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Ⅰ组病人无拔管后再插管,亦无术中知晓.结论施行"快通道"心脏麻醉有利于术后早期拔管,减少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对病人的心血管系统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同时减少了病人在重症监护室(ICU)的停留时间,降低了医疗成本.

  • 氙气在心脏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颖;吕黄伟

    氙气是一种惰性麻醉气体,可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具有镇痛较深、血流动力学稳定、诱导迅速、苏醒快、副作用小等特点,且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氙气也可能对心脏手术和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本文对其在心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氙气 心脏麻醉
  • 快通道心脏麻醉过程中体内炎性因子的变化分析

    作者:张艳春;刘建新;南栗岩;田野;李延涛;于洪泉

    心脏外科手术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已经具有极大的进步,包括体外循环主动脉冠脉搭桥手术、微创心脏手术以及机器人手术都极大的改变了心脏麻醉的面貌[1]。快通道心脏麻醉(Fast-track cardiac anes-thesia,FTCA)的术式中要求使用作用时间较短的非去极化肌松药物,手术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神经肌肉阻滞以及术后及时重新建立正常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也是十分重要的。此种麻醉方法能够使患者在术后尽快拔管,进而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中通过分析快通道麻醉过程中体内炎性因子的变化来分析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并与普通麻醉方法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瑞芬太尼在婴幼儿快通道心脏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王韬甫;宋志冰;刘宿平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在婴幼儿快通道心脏麻醉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4-12~2015-12我院所收治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根据临床所需应用芬太尼作为临床麻醉方法,探究组患儿应用瑞芬太尼作为临床麻醉方式,对两组患儿的临床应用状况展开分析与对比.结果:经临床应用结果得出,探究组患儿的SDP基础值、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时及CPB前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值与对照组患儿无较大差异,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状况上,探究组患儿的的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CPB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且探究组患儿术后无重插管现象,对照组患儿有2例患儿出现重插管现象,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婴幼儿应用瑞芬太尼药物作为快通道心脏麻醉药物能够有效稳定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水平,并加快拔管时间,减少临床应激反应.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

    作者:陈佩军;于广东;吉林;稽富海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对患者生理干扰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医疗费用大大降低,已成为目前冠心病手术治疗的重要选择.由于手术是在搏动的心脏上,无机械辅助循环下进行,因此麻醉处理的困难大,风险高.本文结合2004年1月-2011年6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60例OPCABG患者的麻醉处理,探讨围手术期的麻醉实施管理及"快通道心脏麻醉"[1]技术的应用.

  • 在心脏手术中应用快通道麻醉技术的术后护理研究

    作者:张利芳;周雁荣;罗亮春;熊静

    快通道心脏麻醉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心肌保护措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围手术期心血管意外的发生,以求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医疗费用.其应用有其自身的特点,对此类麻醉的心脏病人术后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 先天性心脏病术中运用快通道心脏麻醉的效果观察

    作者:邱友庆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中运用快通道心脏麻醉的效果观察.方法 100例先天性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选用快通道方法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中显效32例(64%),有效12例(12%),无效5例(5%),死亡1例(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中显效20例(40%),有效15例(30%),无效12例(24%),死亡3例(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术后拔管时间和在ICU时间快通道组均较对照组时间短(P<0.05).结论 快通道心脏麻醉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邓立强

    目的:探讨快通道心脏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手术中采用快通道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对于两组的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支气管痉挛率、住院时间、肺部感染率等各项数据都要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拔管时间和CICU时间也要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脏病手术中采用快通道麻醉方法进行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该种麻醉方法使得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大量缩短,术后肺部感染率也出现了下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 避免麻醉中知晓的策略

    作者:王焱林

    全麻期间可能发生麻醉中知晓,患者诉说术中的痛苦文献中时有报道[1].Vickers(1987)将麻醉深度不够分成两个等级:回忆(recall)和觉醒状态(wakefullness).回忆或保持记忆是患者能回忆麻醉下发生的事情,知晓(awareness)相当于记忆.产科和心脏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较高.Phillips等报道,700例心脏手术患者中,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为1.1%.另一研究显示,3076例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中有1%能回忆术中情况.英格兰一项近期研究报道,常规外科手术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为0.2%.近前瞻性的研究证明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在0.0015%~0.2%[2].美国每年有2千万患者接受全麻,发生术中知晓的患者在3~4万之间[3].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神经肌肉阻滞剂的患者中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接近0.2%,不使用神经肌肉组织剂的患者其发生率却不到一半.麻醉中知晓可引起医疗纠纷,对麻醉医生的诉讼案中,有1.9%~12.2%的案例是关于术中知晓的,在美国,这类案件的费用平均在1万8千美元左右.ASA相关诉讼数据证明,这类案件的诉讼人一般是ASA分级Ⅰ~Ⅱ级,年龄在60岁以下择期手术的妇女.William查阅了1993年美国麻醉医师年会2400例患者赔偿报告,其中2%与麻醉中知晓有关.赔偿金额1 000~1 700000美元,平均为195 327美元.

  •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毅男;孙莹杰;宋丹丹;刁玉刚;张铁铮

    目的:探讨BIS监测用于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手术麻醉,对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药和血管活性药用量的影响.方法: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BIS指导麻醉组(BIS组)和临床指导麻醉组(对照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2 min(T2)、锯胸骨后2 min(T3)、CPB前(T4)、停CPB 10 min(T5)及术毕(T6)记录患者的HR、MAP、SpO2、CVP、BIS.统计麻醉药物的用量,术后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停CPB后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等的用量.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各时点心率与诱导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前相比,两组MAP诱导后均有所降低,但BIS组MAP在T1~T5时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异丙酚、咪达唑仑和依托咪酯的用量BIS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需要处理的低血压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BIS组患者术后苏醒、拔管和ICU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05).BIS组术中术后多巴胺及硝酸甘油的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下行瓣膜置换术中应用BIS指导的麻醉可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ICU停留时间的缩短,使麻醉安全性大大增加.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