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瑞芬太尼用于悬雍垂腭咽成型术患者围拔管期的麻醉处理

    作者:艾春雨;谭文斐;马虹;王俊科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 为临床上常见疾病, 悬雍垂腭咽成型术(UPPP) 是其有效治疗方法.患者多具有肥胖的外表和狭窄气道, 手术操作与麻醉通气共用气道, 因此全身麻醉下行UPPP, 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和术后管理都有一定风险,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1] ,特别在麻醉苏醒围拔管期.UPPP 麻醉气管拔管时机选择非常重要, 患者好能迅速、平稳、彻底从麻醉状态苏醒.

  • 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进行气管拔管对血流动力学及肌松残余的影响

    作者:卢纯玲;蔚会清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进行气管导管拔管对血流动力学及肌松残余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外科手术需全身麻醉的老年患者(60~75岁)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气管拔管方式进行拔管,观察组在肌松监测的辅助下进行拔管,记录各时间点(术前、拔管时、拔管后30 min、拔管后1 h)的血压、心率、双频谱脑电图(BIS)、四个成串刺激(TOF).结果 观察组血压、心率指标稳定(P>0.05),拔管后1 h肌松残余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的MAP、HR指标不稳定,有明显的变化(P<0.01),拔管后1 h的肌松残余发生率为23.80%.结论 老年患者在肌松监测下进行气管拔管应用效果明显,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减少苏醒延迟,缩短拔管时间,降低术后肌松残余,并且保证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对结直肠手术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肌松残余的影响

    作者:陈晓峰;刘学连;王淑荣;魏玲;马显亮;史雪梅

    目的:探讨分析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对结直肠手术全麻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肌松残余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88例结直肠手术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划分为青壮年组(18~55岁,44例,其中再次分为临床评估指导气管拔管组A1组和肌松监测指导气管拔管组B1组),老年组(65~80岁,44例,相同方法分为A2、B2).A1、B1、A2和B2组患者的病例数分别为22例.所有术毕保留气管内导管转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用4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按临床指征拔管并根据拔管后即刻测量的TOF值,分析两组患者各时点MAP、HR的变化.结果:青壮年组A1拔管后1h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18.18%,B1拔管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4.54;老年组A2拔管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4.54%,B2拔管后1h的肌松残余(PORC)发生率为0;两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松监测指导气管拔管组中的B2MAP、HR变化和B1相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对结直肠手术全麻患者实施肌松监测下气管拔管,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明显优于青壮年组,术后肌松残余发生率也低于青壮年组,值得老年患者临床应用.

  • 右美托咪定对耳鼻喉全麻手术苏醒拔管时的镇静效果

    作者:赛翊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耳鼻喉全麻手术苏醒拔管时的镇静效果.方法:收治行耳鼻喉科全麻手术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对照组采用咪唑安定、丙泊酚和维库溴铵麻醉.结果:两组在拔出气管导管时(T2)、拔管后2 h(T3)、拔管后4 h(T4)、拔管后8 h(T5)、拔管后24 h(T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耳鼻喉全麻手术苏醒拔管时的镇静效果显著.

  • 不同剂量的异丙酚预防气管拔管反应的研究

    作者:齐玉华;张桂玺;姜丽君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在脑肿瘤病人手术中预防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36例择期脑肿瘤手术病人(ASAⅠ~Ⅱ)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组.Ⅰ组:1 mg/kg异丙酚组,Ⅱ组:0.5 mg/kg异丙酚组,Ⅲ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以上分组药品在肌松拮抗药被注入后3分钟后注入,比较给药后1 min、2 min、3 min、吸痰时、以及拔管后1 min、3 min、5 min的血压(MAP)、心率(HR).结果:三组病人年龄、体重、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方式及用药前血压、心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Ⅰ组与Ⅲ组相比,用药后、吸痰时、及拔管后,血压(MAP)与心率(H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与Ⅲ组相比,用药后、吸痰时、及拔管后,血压(MAP)与心率(HR)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与Ⅱ组相比,用药后、吸痰时、及拔管后,血压(MAP)与心率(H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术后3组病人均未出现呼吸道梗阻、躁动、幻觉,回病房后常规低流量吸氧,亦未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结论:1 mg/kg异丙酚与0.5mg/kg异丙酚均能很好地抑制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 右美托咪定抑制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作者:王文凯;詹鸿

    目的 测定右美托咪定抑制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拟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轻度组)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重度组)各50例,均在胎儿娩出后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输注时间为15分钟.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右美托咪定初始剂量为0.5 μg/kg,各相邻剂量之间的比值为1.2.拔管期间患者血压高于基础血压的25%,且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视为抑制拔管反应无效(拔管反应阳性),则下一例患者升高一个剂量梯度;拔管期间血压上升未达到上述指标者视为抑制拔管反应有效(拔管反应阴性),则下一例患者降低一个剂量梯度.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右美托咪定抑制拔管反应的ED50 (95% CI). 结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轻度和重度组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的ED50(95% CI)分别为0.5μg/kg(0.4 ~0.5μg/kg)和0.6μg/kg(0.6~0.7 μg/kg). 结论 右美托咪定抑制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麻恢复期拔管反应的ED50分别为0.5μg/kg和0.6μg/kg.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全麻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虞慧畅;耿武军;唐红丽;谷志飞;刘珺;王均炉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对全身麻醉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60例择期行乳房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按入院次序编号,凡偶数组为治疗组,奇数组为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行全麻前电针刺激患侧合谷、内关穴20 min,术中刺激双侧合谷、内关、尺泽、列缺,于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刺激尺泽、列缺,开始刺激气舍、水突穴.观察围拔管期心率、血压及血中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浓度的变化及气道反应.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麻醉方法两组相同.结果 两组在拔管后心率、血压、血浆儿茶酚胺及皮质醇浓度均较本组手术结束时升高(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在围拔管期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皮质醇浓度、心率、血压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气道不良反应也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轻全麻围拔管期的应激反应,减轻呼吸道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气管拔管记忆的临床分析

    作者:上官扬琴;陈伟涛;陈志毅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复苏期气管拔管记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7月收入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手术治疗的160例全麻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在全麻清醒后拔管,观察组全麻清醒前拔管.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拔管时、拔管后的生命体征明显比对照组平稳,观察组患者拔管后、术后24小时的记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全身麻醉清醒前拔管,缩短拔管时间,血流动力学改变小,降低拔管的不适感,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高流量鼻导管通气与无重复呼吸面罩氧疗在拔管后患者疗效研究

    作者:廖仕翀;李金芯;喻莉;张远超

    目的 评估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无重复呼吸面罩氧疗(non-rebreathing oxygen face mask,NRB)在拔管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88例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HFNC组及NRB组,收集并记录患者拔管前1h和拔管后6h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脱离机械通气天数,再次机械通气患者例数,治疗期间死亡患者例数,入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及住院总天数等指标,并根据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记录患者使用不同氧疗方式的呼吸困难程度及舒适性.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各指标间的关系.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疗效指标的比较上使用HFNC患者拔管后氧合指数显著高于NRB组(251.4±43.9和201.7±60.7,P=0.037),HFNC组患者脱离呼吸机天数较NRB组明显延长(4.2±2.1和3.4±2.8,P=0.037),再次插管患者和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NRB组患者(P分别为0.028,0.024),患者主观呼吸困难感受较NRB组明显缓解(2.9±1.1和3.7±1.8,P=0.042),并且发现NRB组拔管后氧合指数将明显下降(拔管前242.9 ±68.4和拔管后201.7±60.7,P=0.048).两组患者在拔管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二氧化碳分压,病死率,入住ICU和总住院天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防治成人危重症患者拔管失败方面,HFNC是一种较NRB更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手段.

  • 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预防全麻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陆文汉;杨晓斌;夏云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脂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病人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实验组于手术开始前给予氟比洛芬脂50 mg静脉推注,余下麻醉处理同对照组.在围拔管期观察患者血压、呼吸、心率、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有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拔管时血压、呼吸、心率平稳,明显优于(P<0.05),两组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氟比洛芬脂超前镇痛能有效预防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病人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且副作用少.

  • 麻醉的术前心理干预对患者全麻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作者:黄贵林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500例择期于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ASA I-II级,无特殊用药史,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0例,仅进行常规术前基础护理;研究组250例,于术前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包括术前与患者谈话,介绍手术室环境及设备,耐心解释有关手术和全身麻醉的一般知识及需要配合的一些事项,教会患者平静呼吸、配合气管拔管,听指令动作等等,询问患者对麻醉的需求,了解患者紧张焦虑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解释和安慰.

  • 不同途径利多卡因的应用对抑制气管拔管期间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兆栋

    目的 比较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和气管内注射利多卡因对减少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期手术ASA Ⅰ-Ⅱ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T组为气管内利多卡因组,Ⅰ组为静脉利多卡因组.O组为对照组.T组,拔管前5分钟由气管导管内给予利多卡因1.5mg/kg,Ⅰ组拔管前5min静脉给予利多卡因1.5mg/kg,O组不给利多卡因.观察气管拔管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T组与Ⅰ组在MAP变化均较O组有明显减小(P<0.05),T、Ⅰ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而T组HR变化优于Ⅰ组与O组(P<0.05),Ⅰ、O组也具有差别(P<0.05).结论 气管内注射利多卡因较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减轻全麻结束时的心血管反应有更明显的预防作用.

  • 曲马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气管拔管期间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俞玉龙;包倩倩

    目的 探讨曲马多复合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气管拔管期间镇痛效果的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全麻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术中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换装这曲马多2 mg/kg,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警觉/镇静评分和拔管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 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警觉/镇静评分、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曲马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气管拔管期间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不增加不良反应,不影响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全麻术毕小剂量瑞芬太尼对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预防效果

    作者:马利平

    目的 对全麻术毕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对预防气管拔管时产生心血管的反应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ASAⅠ-Ⅱ级腹部手术全麻患者80例作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手术完毕,观察组持续泵注0.05μg/(kg·min)瑞芬太尼一直到拔管,对照组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一直到拔管完毕,对两组患者在手术前、手术结束时、拔管之前、拔管之后的1 min、3 min、5 min等各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拔管之前的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还要把手术结束到拔管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还要仔细的观察患者拔管以后10 min内发生呛咳、呕吐等副作用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拔管前潮气量和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的呼吸频率要比对照组少,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拔管之前、拔管之后的1 min、3 min、5 min的SBP、DBP、HR都有升高的趋势,(P<0.05).两组患者比较,对照组增高的比较明显(P<0.05).手术完毕到拔管之后10 min,对照组疼痛、躁动情况发生率显著的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手术完毕为患者泵注小剂量的瑞芬太尼可以有效的预防拔管时患者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不会对麻醉苏醒时间和潮气量产生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预防全麻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

    作者:郑敏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对全麻手术病人围拔管期心血管反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0例病人随机分成硝酸甘油(MTG)组、利多卡因(LI)组、硝酸甘油加利多卡因(NTG+LI)混合组及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心率、血压较明显, NTG组心率较对照组明显,LI组血压变化明显,NTG+LI组血压、心率较平稳.结论:NTG、LI混合应用能较好预防全麻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

  • 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低有效浓度的测定

    作者:王晓燕;孙雪峰;郝建华;米卫东

    目的 测定瑞芬太尼抑制50%患者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靶控输注(TCI)血浆靶浓度(EC50),以指导瑞芬太尼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6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预设第1例患者拔管时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浓度为2 ng/mL,依据Dixon上下序贯法原则决定下1例患者拔管时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同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拔管期瑞芬太尼达到预设靶浓度时、气管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 min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以及拔管期患者有无呛咳.结果 采用Dixon序贯法计算得到的瑞芬太尼抑制腰椎手术患者气管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反应的EC5o为1.57 ng/mL,其95%可信区间(CI)为1.45 ~1.69 ng/mL.结论 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拔管期,抑制50%患者心血管反应的瑞芬太尼TCI血浆靶浓度为1.57 ng/mL.

  • 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肺功能、手术方式与术终气管拔管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臻;邱勇;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朱锋;马薇薇

    目的 对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手术方式与术终拔管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脊柱外科于2000年9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115例脊柱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患者术前肺功能及手术方式与拔管时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术终气管拔管时间经胸组与未经胸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行胸廓成形术组显著大于不行胸廓成形术组(P=0.00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侧凸患者术终气管拔管时间与肺活量百分比、大通气量百分比、第一秒大呼气容积百分比、用力呼气中期流速百分比及是否行胸廓成形术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肺活量百分比、大通气量百分比、第一秒大呼气容积百分比、用力呼气中期流速百分比及是否行胸廓成形术是影响术终气管拔管时间的主要因素.术前肺功能测定及术式的选择对术终气管拔管时间的判断有指导意义.

  • 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用于显微手术后拔管反应的观察

    作者:范雪梅;王平;叶京英;李天佐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对喉显微手术全麻苏醒期呛咳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喉显微手术90例,随机分为D组(右美托咪定组)、R组(瑞芬太尼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30例.于术毕前,D组、C组停止瑞芬太尼输注,给予右美托咪定0.4 μg/kg或生理盐水,R组调整瑞芬太尼靶浓度为2 ng/ml,直至气管拔管.记录围拔管期呛咳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苏醒期各项恢复指标及副反应.结果 D组、R组呛咳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低于C组.苏醒期不同时间点D组、R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低于C组,R组5例拔管后出现呼吸减慢或呼吸暂停.结论 喉显微手术结束前静脉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或低浓度瑞芬太尼,可明显减少气管拔管引起的气道和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与后者相比,右美托眯定不影响拔管后呼吸功能的恢复,更为安全有效.

  • 作者:

    关键词:
  • 气管表面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呛咳反射的影响

    作者:秦秉玉;郑向明;张加强;崔明珠

    目的 观察全麻拔管时气管表面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呛咳反射的影响.方法 ASA 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在手术结束前未减浅麻醉时,试验组将2%利多卡因5ml注入气管导管内,对照组将生理盐水5ml注入气管导管内.观察拔除气管导管前、拔管后1、2、3、5、10min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拔管吸痰时呛咳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在拔管前,拔管后1~5min SBP、SDP、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前及拔管后5min内与拔管后10min时相比,血压和心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围拔管期中、重度呛咳率是8%,对照组是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可以减轻全麻苏醒期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及降低患者呛咳和烦躁的发生率.

310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