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下组织不缝合对预防腹部切口并发症比较分析

    作者:杜永亮;戎建;代丽娟

    切口积液、感染乃至裂开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即使非常成功,术后患者仍然可能出现切口皮下积液、感染甚至裂开.这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负担,影响患者康复,导致患者及其家属难以接受,甚至诱发医患纠纷.切口感染率的高低是衡量医院治疗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故预防切口并发症十分重要.传统的切口缝合原则是逐层缝合,应先缝合腹膜、后鞘、前鞘(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皮肤.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0年-2011年随机1210例腹部手术患者皮下组织不缝合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 外侧横弧形切口与L形切口在跟骨粉碎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申建军;冯康虎;王久夏

    目的:比较外侧横弧形切口和L形切口两种手术入路在粉碎性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分别采用外侧横弧形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并获随访的236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外侧横弧形切口组(A组)117例(120足):男97例,女20例;平均年龄(39.84±7.65)岁;SandersⅡ型63足,Ⅲ型38足,Ⅳ型19足;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为(7.97±2.03)d.L形切口组(B组)119例(121足):男99例,女20例;平均年龄(40.48±7.03)岁;SandersⅡ型66足,Ⅲ型37足,Ⅳ型18足;伤后至手术时间平均为(8.34±2.17)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Sanders分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术中手术持续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植骨例数,2)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横弧形切口组的一期、二期愈合率分别为94.17%和5.83%,均显著高于L形组(P<0.05).横弧形切口组伤口愈合时间(16.8±3.2)d及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率(4.1%),均显著低于L形组(P<0.05).两组患者AOFAS踝与后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横弧形切口与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疗效相当,但外侧横弧形切口相对较小、创伤小,术后切口愈合较快,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腹股沟斜切口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德举;王科;高振利;门昌平;林春华;冯帆

    目的 总结腹股沟斜切口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开展的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202例,根据手术标本取出切口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8例采用腹股沟斜切口取出标本,对照组124例采用腰部斜切口.对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以及美容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202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均全部成功,未出现死亡和重大并发症.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需镇痛治疗、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切口膨出、腰腹部不对称病例分别为2例和23例(P<0.05)、1 例和12例(P<0.05)、0例和6例(P<0.05)、0例和3例(P<0.05)、0例和2例(P<0.05)、0例和14例(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2±2.3)d和(6.8±3.4)d(P<0.05);实验组美容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腹股沟斜切口用于手术标本的取出具有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患者美容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可吸收生物缝合线在普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邬善敏;方伟;赫杰;谭海燕

    目的探讨可吸收生物缝线在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施行普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观察可吸收生物缝线和普通丝线对切口愈合的影响.结果可吸收生物缝线组患者切口并发症明显低于普通丝线缝合组(P<0.05).结论可吸收生物缝线是手术缝合材料的一种创新,对减少切口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可吸收缝合线在帽状腱膜缝合中的应用

    作者:梁成;朱宗锦;刘保华;郑晶

    目的 探讨可吸收生物缝合线在神经外科帽状腱膜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5例施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可吸收生物缝线和普通丝线对切口愈合的影响.结果 可吸收生物缝线组患者切口愈合率高于,而切口瘢痕宽度低于普通丝线缝合组;随访3~6个月,可吸收缝线组未见有线节反应和瘢痕增生;而普通丝线组发生1例切口感染,5例线节排异反应,3例轻度瘢痕增生.结论 神经外科帽状腱膜缝合中采用可吸收生物缝线连续缝合,对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切口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临床分析(附3例报告)

    作者:朱继锋

    跟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伤和车祸所致,对于复杂的涉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闭合复位或撬拨术往往难以奏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逐渐较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由此引发的切口并发症亦不在少数.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跟骨外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18例(21足)跟骨骨折病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切口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施建辉;柳明忠;许志通

    目的:分析微创接骨板内固定(MIPO)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因胫骨远端骨折在该院骨科行MIPO治疗的1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切口感染、内植物突出、畸形愈合、切口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等纳入切口并发症,根据是否发生切口并发症将患者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对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吸烟史)、骨折相关资料(病因、骨折类型)、手术相关因素(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变量进行评估,分析切口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68例患者中,16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9.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体重指数≥30 kg/m2、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开放性骨折是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赞R=1.197、3.408、9.472、8.102和19.805,=0.018、0.074、0.005、0.006和0.003)。性别、是否为多发伤、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等因素与切口并发症无关。结论年龄>50岁、糖尿病及吸烟史、开放性骨折是发生切口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对该类患者应做好围术期软组织管理,预防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 后颅窝手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作者:王耿焕;张建民

    后颅窝手术后常见的切口并发症包括皮下积液、脑脊液漏、切口感染等,临床上并不少见,处理有时较棘手.我们于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对后颅窝术后出现上述并发症的2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26例,后颅窝肿瘤15例,其中听神经瘤5例、脑膜瘤3例、胶质瘤4例、髓母细胞瘤2例、血管网织细胞瘤1瘤:枕大孔区畸形4例,小脑出血4例,外伤3例.年龄6~76岁,男16例,女10例.

  • 房间隔"( )"形径路在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文森;陈铭伍;周华富;杨柳山;向迅捷

    二尖瓣手术时心脏切口的选择对显露二尖瓣是极其重要的,术野显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二尖瓣手术的质量及术后病人的康复以及远期疗效.二尖瓣显露良好的心脏切口又无切口并发症是我们研究的目的,2000年10月至2002年3月,我院在35例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了房间隔""形切口显露二尖瓣,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急诊腹部手术切口缝合方式对切口愈合的影响

    作者:吴华平;张永川;汪飚;张军;罗亮;李想

    目的 比较全层连续缝合法和分层缝合法在急诊腹部手术中的切口愈合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层缝合组和分层缝合组,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效果.结果 全层缝合组的关腹时间短于分层缝合组(P=0.000),但在切口液化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总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2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全层缝合组10例,分层缝合组16例)的患者中,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1例)和铜绿假单胞菌(7例).结论 相较于分层缝合法,急诊腹部手术中采用全层缝合法既不增加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又节省手术时间,对于危重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分析

    作者:谭小云;石涛;徐明元

    目的 总结预防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8月-2008年4月收治的56例64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21~62岁,平均36岁.单侧48例,双侧8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18侧,Ⅲ型43侧,Ⅳ型3侧.受伤至手术时间3 h~14 d,平均7.5 d.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观察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8例11侧发生局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7.2%,其中伤口乙级愈合9侧,丙级愈合2侧.11侧中切口裂开6侧,局部皮肤坏死3侧,发生感染2侧.分析原因发现4侧为未待水肿明显消退即进行手术;3侧为手术时间>2 h;2侧为医生对手术入路解剖不完全熟悉、术中对皮瓣保护意识不强所致;2侧原因不明,可能与术后过早拔除引流有关.余53侧切口均甲级愈合.结论 骨折后待皮肤皱褶征阳性再行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及止血带使用时间、熟悉手术入路的解剖特点、熟练掌握全层切开皮肤和"不接触"皮肤保护技术、锐性分离皮瓣方法及术后恰当处理是预防切口并发症的有效途径.

  • 跟骨骨折外侧延长L形切口并发症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郝东升;陈晨;王东;尹芸生

    目的 探讨采用外侧延长L形切口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并发症的非手术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9月-2011年8月58例63足经外侧延长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52例56足,女6例7足;年龄18~64岁,平均35岁.致伤原因:坠落伤53例58足,交通事故伤5例5足.伤后至手术时间3~22d,平均8d.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标准分型:Ⅱ型4足,Ⅲ型31足,Ⅳ型28足.观察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级,其中分级≥2级列入并发症组,<2级列入对照组.对可能导致切口并发症的18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41例46足切口Ⅰ期愈合,纳入对照组;17例17足出现2级及以上切口并发症,纳入并发症组.其中皮肤坏死、红肿或裂开14例,浅表感染3例,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单因素分析显示,脊柱骨折、糖尿病及吸烟史3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脊柱骨折为独立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0.004~0.360,P=0.004). 结论 合并脊柱骨折是采用外侧延长L形切口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创可贴拉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切口 300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先麟;张光全;程泰熙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是近年微创外科技术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之一,其皮肤闭合方法不断更新,目的在于减少切口并发症,减轻伤口疼痛不适感.本文对我院1998年10月至2000年12月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600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0例,创可贴拉合皮肤法为观察组,丝线缝合法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对切口感染,伤口愈合,血肿发生,切口疼痛感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两种腹带的临床应用比较

    作者:姜波

    腹带在腹部手术后减少疼痛,防止伤口裂开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过去一直采用布质多头腹带,近年来随着应用材料的增多和使用方便等因素,临床上大量应用各种弹力粘性腹带.

  • 乳腺癌手术切口并发症原因分析

    作者:朱万坤;刘宏斌;李文惠

    近年来,乳腺肿瘤的治疗已进入综合治疗的时代,乳腺癌手术治疗切除的范围越来越小,传统的根治术逐步减少,即取得佳疗效,又减少手术所至的各种并发症.本文就几种原因对乳腺癌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影响作一分析,报道如下.

  • 肿瘤妇科术后腹壁切口相关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崔明霞;姚彩弟

    腹壁切口相关并发症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医源性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裂开、脂肪液化等.对各类不同并发症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术前准备、术中缝合技术、缝线的选择及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减少切口并发症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腹壁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及处理做一简要总结.

  • 生肌玉红膏治疗妇产科术后切口并发症42例临床观察

    作者:包惠娟

    目的 观察外用生肌玉红膏治疗妇产科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疗效. 方法 采用生肌玉红膏油纱条填充感染和裂开伤口治疗妇产科术后切口并发症42例. 结果 治愈3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6 %. 结论 生肌玉红膏治疗妇产科术后切口并发症疗效显著,可提高组织愈合能力,缩短疗程,减少患者痛苦.

  • 布质多头腹带与弹力黏性腹带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张志峰

    目的对比布质多头腹带与弹力黏性腹带临床应用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伤口疼痛的程度,为腹部术后腹带地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2913例腹部纵切口术后患者按术后使用腹带种类分为两组,对比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并将200例腹部纵切口术后患者按使用腹带种类分为两组各100例,进行安静、翻身和咳嗽时疼痛的语言评价来对比术后伤口疼痛程度.结果弹力黏性腹带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切口裂开发生率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在安静时疼痛无明显差异,在翻身和咳嗽时弹力腹带组明显较多头腹带组严重,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部纵切口术后使用弹力黏性腹带不够安全,伤口疼痛也较严重.临床使用中应用以选择布质多头腹带为宜.

  • 骨科手术后脂肪液化81例分析

    作者:玉素甫卡德尔·阿提汗;阿不力克木·阿不都热西提;阿不都艾尼·阿不都瓦依提;买买提艾力·阿不拉

    骨科手术对无菌技术要求比一般手术更为严格,手术后切口并发症相对较少,但由于骨折多发生于四肢血运相对较差,且外伤多合并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机体抵抗力的下降,加之近年来高频电刀的普遍使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体质及某些代谢性疾病的影响,致使骨科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 负压引流在切口并发症中的应用

    作者:刘恒山

    腹部手术后易出现的切口并发症是脂肪液化,继而合并感染、裂开.特别是肥胖病人和营养不良的病人,这类并发症更常见.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置引流条(片)、换药.这种处理方式对于较小范围的液化尚可,但对于较大范围的脂肪液化或合并感染者,虽然予以引流,但仍不易愈合,或愈合缓慢,严重者还需予以重新减张缝合.而且引流液污染敷料及切口严重,需每日换药.既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病人亦痛苦不堪,增加经济负担和住院时间.我们根据甲状腺手术、乳腺癌根治术后负压引流原理.自1998年至今处理切口脂肪液化及液化合并感染.切口裂开的病人78例(包括妇科及产科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85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