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丙戊酸钠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光感受器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彭媛;杨柳

    观察在视网膜变性小鼠(retinal degeneration mouse,rd小鼠)视网膜色素变性过程中,丙戊酸钠(valproate sodium, VPA)是否对光感受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取48只新生rd小鼠,随机分为VPA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24只.(1) VPA组,出生后每日以VPA 100mg/kg的剂量进行腹腔注射;(2) 对照组,出生后每日腹腔注射与VPA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出生后7天、14天、21天、28天分别将VPA组和对照组的6只小鼠处死,取眼球做冰冻切片,行HE染色,对两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数进行计数,并测量外核层厚度;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数,并对凋亡细胞数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1)出生后7天VPA组光感受器细胞数和外核层厚度与对照组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出生后14天、21天、28天,VPA组光感受器细胞和外核层厚度多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光感受器细胞均于出生后7天开始出现凋亡,在出生后7天、14天VPA组外核层凋亡数少于对照组,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VPA具有对抗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的作用,能延缓光感受器细胞的进行性退变.

  • 大鼠脂肪干细胞体外诱导为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作者:许卓再;董方田;陈连凤;吴婵;戴荣平;于伟泓

    目的 探讨大鼠的脂肪干细胞(ADSCs)体外诱导为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方法.方法 经贴壁筛选法连续传代纯化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90、CD49d、CD106鉴定ADSCs.用EGF、激活素A、牛磺酸、视黄酸和视网膜细胞提取液单独诱导ADSCs;用EGF+牛磺酸、EGF+视黄酸、牛磺酸+视黄酸、EGF+牛磺酸+视黄酸联合诱导,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视紫红质、CK和S-100的表达.结果 原代ADSCs,CD45阳性率是1.6%,CD90是71.3%,CD49d是7.8%,CD106是3.5%.从传1~5代,CD45阳性率是0.8%~9.3%,CD90是84.7%~94.8%,CD49d是16.8%~31.0%,CDl06是8.3%~22.2%.各代ADSCs中,CD49d的阳性率均高于CD106.ADSCs的视紫红质的诱导效应是17.5%~46.O%,CK的诱导效应是19.7%~79.3%,S-100的诱导效应是27.3%~50.7%.结论 ADSCs具有向光感受器细胞和RPE细胞分化的潜能.

  • Stargardt病的病因及治疗展望

    作者:方艳文;张勇进

    Stargardt病(STGD)是一种黄斑萎缩性遗传性疾病,多见于青少年时期发病,进行性中心视力减退,尚无有效疗法.近年来对STGD遗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其发病过程可概括为:(1)ABCA4基因的突变导致其编码产物Rim蛋白的缺陷;(2)视杆细胞外节膜盘上Rim蛋白的缺陷导致外节中N-亚视黄基磷脂酰乙醇胺(N-RPE)的积聚;(3)膜盘被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吞噬后,N-RPE的副产物A2E在RPE细胞中积聚并对其产生破坏;(4)RPE细胞的功能障碍或死亡导致光感受器细胞的萎缩.基础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指明了方向.

  • 血脂异常ApoE基因缺失小鼠视网膜及Bruch膜组织形态观察

    作者:王毅;马玉兰;巫娟;曾庆华;李罗翔;李娟

    目的 观察血脂异常ApoE基因缺失(apolipoprotein E-deficient,ApoE-/-)小鼠视网膜和Bruch膜组织形态改变.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小鼠体质量分层随机分组.将24只2月龄(ApoE-/-)小鼠分为高脂组和普食组,另用12只2月龄C57BL小鼠作为普食对照组,喂养4个月后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otal plasma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光镜和电镜观察视网膜和Bruch膜的组织形态改变,光镜下半定量检测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数量.结果 与普食对照组相比,6月龄ApoE-/-高脂组小鼠的TC、LDL明显增高(P<0.001),同时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RPE排列紊乱、萎缩、数量明显减少(P<0.001),Bruch膜粗细不等、纤维分叉、厚度明显增厚(P<0.001),部分小鼠视网膜下可见玻璃膜疣形成.电镜观察RPE基底膜皱褶变短且减少,胞质内线粒体肿胀,胞浆中可见大量空泡,Bruch膜明显变厚,纤维结构明显减少,弹力层断裂.结论 血脂异常ApoE-/-小鼠视网膜、Bruch膜出现的组织形态改变符合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病理改变,该动物模型可用做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

  • 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作者:钱天威;许迅

    RP是一组以感光细胞死亡为主要特征的遗传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夜盲、视力下降、进行性视野缺失等,且视网膜电图异常.目前已发现众多与RP相关的基因缺陷,其导致RP患者的视杆细胞功能逐步丧失,随即视锥细胞感光功能出现障碍,终完全失明.RP的致盲率较高,而临床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生物分子学技术的进步,针对RP治疗方法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在阐述RP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对与RP治疗策略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三项视功能检测指标分析

    作者:蔡浩然;杨春华;梁满瑞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明显异常,与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和第一级光感受器细胞受损有关.由于本病逐渐累及黄斑区的视锥细胞,常导致患者的视力显著下降,中央视野检测所记录到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可反映出黄斑区视网膜受累的程度.夜盲患者的暗视功能严重受损,采用眼电图(electrooculography,EOG)测定患者明、暗适应机能具有临床意义.我们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进行上述3项指标的检测,并结合视力与视野测定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 家兔自体雪旺细胞巩膜深层移植的病理观察

    作者:蔡军勇;夏小平;邓娟;唐录英;赵丽娜;田东华;宋国祥

    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是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胶质细胞,近年研究表明SC可产生几种光感受器细胞所必需的神经营养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1]、睫状神经营养因子[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等.

  • 川芎嗪对N-甲基-N-亚硝基脲致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杨锦南;许建功;陈金卯;林少春;罗琳;胡世兴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N-甲基-N-亚硝基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致大鼠视网膜损伤的作用.方法大鼠生后47 d,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川芎嗪注射液;50 d注射MNU 60 mg·kg-1.测量视网膜总厚度;TUNEL和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凋亡、c-jun和c-fos的表达.结果川芎嗪注射液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周边视网膜总厚度和降低凋亡指数,并抑制MNU诱导的即早基因表达.结论川芎嗪通过下调基因c-jun和c-fos的表达,抑制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从而部分保护MNU引起的视网膜损伤.

  • 川芎嗪对rd和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干预作用的光镜观察

    作者:邓新国;胡世兴;贾小芸;张清炯;罗琳

    目的通过rd和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病理变化探讨盐酸川芎嗪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rd和rds新生鼠各84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小鼠.实验组小鼠从出生当天开始,ip盐酸川芎嗪80 mg/kg,每日2次,至出生后35 d;对照组ip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0 d和注射后3、7、14、21、28、35 d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平视网膜近赤道部位光感受器细胞的厚度.结果病理结果显示,经盐酸川芎嗪治疗后14、21、28、35 d,与未用药的对照组相比较,rd和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川芎嗪可延缓rd和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破坏.

  • 灵芝孢子油对N-甲基-N-亚硝脲诱导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影响

    作者:邓新国;林晓峰;高杨;孙倩娜;钟志强

    目的 探讨灵芝孢子油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为防治视网膜变性提供一种有价值的现代化中药.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灵芝孢子油治疗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治疗组、灵芝孢子油+DHA治疗组和模型组,在造模前2 d用不同的药物ig给药,第3天采用40 mg/kg MNU单次剂量ip造模,造模后继续ig给药至第10天,造模后1、3、5、7、10 d进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并取眼球进行眼病理检查.结果 不同用药组各时间点的b波振幅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灵芝孢子油组的a波振幅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与DHA组和灵芝孢子油+DHA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眼病理结果,不同用药组在各个时间点与相应的模型组比较,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损伤均明显减轻(P<0.05).结论 灵芝孢子油和DHA可减轻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损伤程度,促进MNU诱导的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损伤的功能恢复.

  • 小鼠光感受器细胞丢失环境对内在光感受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影响

    作者:张敬学;武珅;刘谦

    目的 研究视网膜变性小鼠(rd)光感受器细胞丢失病变过程中内在光感受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nner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s)及其黑视素表达的变化.方法 取出生后1月龄、3月龄和6月龄视网膜变性小鼠和正常对照小鼠,分离视网膜行melanopsi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不同病变阶段rd小鼠视网膜中melanopsin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正常小鼠视网膜约1%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呈melanopsin阳性表达,分布于全视网膜.rd小鼠melanopsin阳性神经节细胞数量同正常小鼠相比,各年龄组均无明显差异;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和1月龄rd小鼠组相比,3月龄和6月龄rd小鼠视网膜melanopsin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随着出生年龄的增长rd小鼠视网膜melanopsin蛋白表达量呈上升趋势,6月龄rd小鼠与1月龄rd小鼠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变性小鼠病变进程中,内在光感受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而基因和蛋白分析显示melanopsin表达逐渐上调,在病变晚期尤为显著.提示在视网膜变性微环境中,经典光感受器细胞丢失后,ipRGCs作为第三类光感受器细胞可能试图代偿感光功能,上调特异感光色素的表达.

  • 中药夜明方对rds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淑华;高卫平;欧阳永斌;丁哲

    目的:探讨中药夜明方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选4周龄和12周龄rds小鼠各9只,各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杞菊地黄丸组和中药夜明方组,每组3只小鼠.夜明方组每天20 mL/kg夜明颗粒溶液灌胃,杞菊地黄丸组每天20 mL/kg杞菊地黄丸原液灌胃,空白对照组每天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28天灌胃后,颈椎脱臼术处死小鼠,摘取眼球,立即经10%甲醛固定48 h,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平视网膜近赤道部位光感受器细胞的厚度.结果:观察结果显示,经夜明方治疗28天后,与空白组和杞菊地黄丸组相比较,夜明方可延缓rds小鼠视网膜外核层层数的减少(P<0.05).结论:夜明方可延缓rds小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的破坏.

  • 黄斑裂孔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作者:邹贺;王桂云

    黄斑裂孔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眼底疾病,由于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组织受损,视力下降明显.以往对该病的手术治疗主要是黄斑兜带术和激光封闭裂孔,但手术本身会损害光感受器细胞,导致术后视功能进一步下降.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病一例

    作者:王霄兰;左韬;赵磊;张祝强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组遗传病,属于光感受器细胞及色素上皮营养不良性推行性病变.临床上以夜盲、进行性视野缩小、色素性视网膜病变和光感受器功能不良为特征.该病有多种遗传方式,而病患者属散发,一般在30岁以前发病,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至青春期症状加重,到中老年时因黄斑受累视力严重障碍而失明.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又称Coats病,病因尚不清楚,好发于男童,多在10岁前发病,多单眼受累,患病比率为0.3%.两种疾病均较少见,且为慢性进行性加重终至失明的眼科疾患,目前西医尚无有效治愈手段,而本患者为女性,呈双眼RP合并Coats病,较罕见.本篇为介绍该患者在我院期间的基本情况及治疗效果以抛砖引玉.

  • 夜明颗粒对早期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哲;欧阳永斌;丁淑华

    目的:探讨夜明颗粒制剂对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的作用机理.方法:取4周龄rds鼠9只,随机分为3组,夜明颗粒组4只、杞菊地黄丸组3只和对照组2只.给药28 d后取眼球,立即经10%中性甲醛固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水平视网膜近赤道部位光感受器细胞的厚度.结果:经夜明颗粒治疗后,光镜结果显示,rds小鼠光感受器细胞层数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夜明颗粒可延缓rds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的发展.

  • 年龄对斑马鱼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密度的影响

    作者:付金玲;曲志刚;左玲;宋丹;康治臣

    目的:探讨年龄对斑马鱼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利用JB-4福尔根组织学方法观察和检测3、15、27个月野生型斑马鱼视网膜不同区域、不同种类光感受器细胞的密度。结果随斑马鱼年龄增长,在视网膜各个区域所有种类的光感受器细胞密度均逐渐下降。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密度总体区域性变化趋势是:中央区细胞密度大,从中央区到周边区细胞密度逐渐下降。结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密度在年龄和区域上均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在正常老龄化进程中,光感受器细胞密度的下降贯穿于整个视网膜之中。

  • 压眼闪光眼压计与Goldmann压平眼压计的临床比较

    作者:钱韶红;孙兴怀;郭文毅;金晓红;刘淳诗

    本研究以Goldmann压平眼压计为对照,观察压眼闪光眼压计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一、工作原理压眼闪光眼压计的工作原理和压平眼压计是一样的,即Imber-Fick定律:眼压与所施加压力成正比,与压平的角膜面积成反比.当力作用于眼部时,会引起视网膜变形,双极细胞和光感受器细胞就会产生压眼闪光[1].

  • 基于RCS大鼠模型的视网膜色素变性治疗

    作者:张萌;莫晓芬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类以光感受器细胞及色素上皮细胞功能丧失为共同表现的疾病,具有遗传倾向性,通过选择不同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elinitis pigmentosa,RP)动物模型可以针对不同遗传方式的RP进行研究,皇家外科学院(royal college surgeons,RCS)大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经典动物模型,现将基于RCS大鼠模型的RP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在正视化反馈回路传入通路上的未知领域

    作者:Frank Schaeffel;蒋丽琴

    It was found about 25 years ago that the retina can detect the position of the plane of best focus,averaged over time,and adjust axial eye growth to achieve and maintain the best match of photoreceptor and focal planes.This occured mainly independently and locally all over the visual field,and was limited by low pass filtering through optical aberrations,eye movements and mechanical and structural constraints.大约25年前研究者们发现视网膜可以感知佳聚焦面的位置,并且控制眼球的生长速度,使得光感受器细胞层与聚焦面达到佳匹配,并维持该状态.这一过程能够独立发生于视网膜的不同部分,但是该过程受光学像差、眼球运动、眼球的机械和结构方面的限制.基于已有的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发现大脑能够识别出不同的视网膜离焦信号,学者们认为,视觉引导的正视化是一闭环反馈回路,这可能可以解释儿童屈光不正发生的机制,但是这一假说至今尚未得到证实.

  • 大鼠的两种干细胞向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许卓再;王婧;毛毳;余烁;卢弘;董方田

    目的研究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和脂肪干细胞( ADSCs )体外向光感受器细胞和RPE细胞分化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视网膜病变提供物质基础。方法经贴壁筛选法连续传代纯化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90、CD49d、CD106鉴定MSCs和ADSCs。用视网膜细胞提取液、EGF、牛磺酸和视黄酸分别诱导MSCs和ADSCs;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的视紫红质、CK和S-100的表达,计算诱导效应。结果传代纯化MSCs和ADSCs,传1代至传5代,MSCs中CD45阳性率是1.8%~7.5%,CD90是83.8%~95.7%,CD49d是6.6%~24.8%,CD106是15.7%~32.2%;ADSCs中CD45阳性率是0.8%~9.3%,CD90是84.7%~94.8%,CD49d是16.8%~31.0%,CD106是8.3%~22.2%。 MSCs和ADSCs 均为CD45阴性和CD90阳性。各代MSCs和ADSCs比较,MSCs低表达CD49d,高表达CD106;而ADSCs高表达CD49d,低表达CD106。不同的诱导方法,MSCs的视紫红质的诱导效应是55.9%~70.0%,CK的诱导效应是49.5%~72.0%,S-100的诱导效应是25.4%~34.0%;ADSCs的视紫红质的诱导效应是19.6%~31.1%,CK的诱导效应是31.0%~79.3%,S-100的诱导效应是27.3%~50.7%。结论 MSCs和ADSCs均具有向光感受器细胞和RPE细胞分化的潜能,可能成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来源。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