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白藜芦醇对γδT细胞杀伤结肠癌SW-1116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作者:姜玉婷;费素娟;陈复兴;刘军权;陈玲;李昳;陶征中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作用前后γδT细胞对结肠癌SW-1116细胞杀伤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作用于γδT细胞和结肠癌SW-1116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γδT细胞及结肠癌细胞的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前后γδT细胞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的表达;乳酸脱氢酶( LDH)释放法检测白藜芦醇对γδT细胞杀伤结肠癌SW-1l16细胞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γδT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蛋白的活性的变化。结果 白藜芦醇在0.39 ~3.125μmol/L时对γδT细胞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结肠癌SW-1116细胞作用不明显;经白藜芦醇诱导后γδT细胞的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结肠癌SW-1116细胞的杀伤活性也显著高于未诱导组(P<0.05);经浓度为0.1~1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的γδT细胞的p-ERK1/2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促进γδT细胞的增殖,并增强其对结肠癌SW-1116细胞的杀伤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γδT细胞表面的穿孔素、颗粒酶B、CD107a的表达及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等有关。

  • 白藜芦醇抗肿瘤免疫的研究

    作者:李覃;范桂香;袁育康;胜利;史霖;李彤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属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种子植物中,多是常见的药用植物.它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有抗肿瘤、抗炎、肝脏保护、神经保护、心血管保护、免疫调节作用等,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抗肿瘤作用.以往的研究多采用肿瘤细胞株进行体外实验,本文进行动物体内试验,观察Res的抗肿瘤效果.

  • 白藜芦醇对脂多糖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微小RNA-146a表达的影响

    作者:曾振国;邵强;李勇;丁成志;卿城;刘芬;詹以安;聂成;揭克敏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PS)诱导肺泡巨噬细胞微小RNA-146a(miR-146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按2×106个/孔接种于六孔板,细胞贴壁90 min后,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终质量浓度LPS(1μg/mL)处理组、白藜芦醇(1 μg/mL)预处理30 min+终质量浓度LPS(1μg/mL)处理组、白藜芦醇(1 0μg/mL)预处理30 min+终质量浓度LPS(1μg/mL)处理组.细胞培养6h后,收集细胞和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PBS对照组相比,LPS处理组细胞中miR-146a和TNF-α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升高[miR-146a表达倍数(5.92±1.57)倍vs.(1.03±0.58)倍,P<0.01;TNF-α质量浓度(644.2±36.82) pg/mL vs.(26.15±13.43)pg/mL,P<0.01].与LPS处理组相比,白藜芦醇预处理组(1μg/mL和10 μg/mL)细胞中miR-146a表达量均明显升高[miR-146a表达倍数(8.67±1.18)倍、(11.17±1.40)倍vs.(5.92±1.57)倍,P<0.01],TNF-α蛋白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TNF-α质量浓度(447.7±41.48) pg/mL、(345.0±42.54)pg/mL vs.(644.2±36.82)pg/mL,P<0.01],且相比于较低质量浓度白藜芦醇组(1μg/mL组),较高质量浓度白藜芦醇组(10μg/mL)更能诱导miR-146a的表达、抑制TNF-α蛋白的分泌(P<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上调肺泡巨噬细胞内miR-146a的表达水平,推测miR-146a参与了白藜芦醇的抗炎过程.

  • 白藜芦醇抑制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增殖和迁移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陈健;郑洋

    目的 验证白藜芦醇是否可以抑制骨肉瘤细胞系MG-63增殖和迁移及其信号通路.方法 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干预骨肉瘤细胞,细胞分为对照组(只加入DMEM高糖培养基),10 μmol/L白藜芦醇,30μmol/L白藜芦醇和100 μmol/L白藜芦醇.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测细胞迁移和侵袭;MrTT法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与细胞迁移和侵袭密切相关的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蛋白(P21,P27),以及AKT和p-AKT的表达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白藜芦醇组骨肉瘤细胞增殖减少,P21和P27表达增加(P<0.01);细胞迁移减弱,MMP-2和MMP-9表达减少(P<0.01);p-AKT表达减少(P<0.01).白藜芦醇的作用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迁移.

  • 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

    作者:刘艳芳;袁苗苗;轩亚茹;朱佳;唐辉;应雪

    目的:制备经聚乙二醇( PEG)修饰的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考察长循环脂质体体外释药行为,并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SRB法评价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采用薄膜分散法-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的长循环脂质体中表阿霉素与白藜芦醇包封率可达89.80%、65.01%。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表阿霉素-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较普通脂质体及原料药释药速度更慢,稳定性更好。体外细胞毒试验显示,长循环脂质体对C6胶质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制备长循环脂质体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包封率较高,体外释放具有缓释特征,体外抗肿瘤作用强。

  • 白藜芦醇联合厄贝沙坦对大鼠肺纤维化及TGF-β1、NF-κB的影响

    作者:李迎春;江星;符凤英;李劲松;王希凤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联合厄贝沙坦对大鼠肺纤维化及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核因子-κB(NF -κB)表达的影响,分析其治疗肺纤维化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厄贝沙坦组、白藜芦醇组、厄贝沙坦+白藜芦醇组各21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注入博莱霉素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后第2天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肺组织 TGF -β1、NF -κB 表达。结果厄贝沙坦+白藜芦醇组第14 d 肺泡炎评分、肺纤维化评分(1.5±0.4、1.2±0.5)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21 d 评分(1.2±0.3、1.0±0.6)明显低于厄贝沙坦组、白藜芦醇组;14 d、21 d TGF -β1、NF -κB(0.43±0.11、0.31±0.09,0.38±0.11、0.44±0.12)ng/ ml 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厄贝沙坦组、白藜芦醇组。结论白藜芦醇联合厄贝沙坦对博莱霉素诱导大鼠肺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能与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内 TGF -β1、NF -κB 表达有关。

  • 白藜芦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重塑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作者:周志宏;张福伟;熊槟洋;陈漠水;李小华;马添翼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动脉重塑的影响,探讨白藜芦醇是否通过ACE2/Ang(1-7)/Mas轴抗动脉重塑.方法 将72只大鼠分为血压正常(WKY)组、SHR组、低剂量白藜芦醇干预SHR(SHLR)组、高剂量白藜芦醇干预SHR(SHHR)组,每组18只;WKY组、SHR组给予1ml生理盐水灌胃;SHLR组给予白藜芦醇2.5mg/(kg·d)+1 ml生理盐水灌胃;SHHR组给予白藜芦醇5 mg/(kg·d)+1 ml生理盐水灌胃;第8周、12周、16周时处死6只大鼠,取动脉血及主动脉组织,评估动脉结构及动脉纤维化;并测定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Ang1-7)的含量以及动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Mas受体、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 与WKY组相比,SHR组血压明显升高(P<0.05),且SHR组血管壁动脉中膜厚度显著增厚,SHLR组和SHHR组SHR动脉中膜厚度明显降低(P<0.05);SHLR组和SHHR组动脉中膜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减少(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白藜芦醇干预能明显降低SHR大鼠血浆TGF-β1含量(P<0.05),却能显著升高血浆Ang1-7含量(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白藜芦醇干预使ACE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Mas受体mRNA的表达与ACE2相似,TGF-β1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白藜芦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具有抗动脉重塑的作用;白藜芦醇通过调节ACE2-Ang1-7-Mas轴发挥抗动脉重塑作用.

  •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海马NF-κB减轻慢性坐骨神经挤压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作者:徐海龙;齐敦益

    目的 评价白藜芦醇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效应.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二甲基亚砜组(sham+ DMSO)、假手术+白藜芦醇组(sham+ Res)、慢性坐骨神经挤压损伤(CCI)+ DMSO组、CCI+白藜芦醇组(CCI+ Res).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做结扎,其他各组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术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CCI术后5d,分别经侧脑室注射DMSO 5μl和30 μg Res(溶于DMSO5μl),注射时间20s,留针5min.手术前,给药前,及侧脑室给药后1、7、14 d应用热辐射仪测定热缩足潜伏期(TWL),同时测定海马星型胶质细胞和NF-κB p65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sham+ DMSO组相比,CCI+ DMSO组各时间点TWL缩短,热痛阈(WTL)降低(P<0.05),CCI+ Res与CCI+ DMSO组相比TWL延长;同时海马星型胶质细胞活化受到抑制,NF-κB p65表达下调(P<0.05).结论 白芦藜醇可以减轻大鼠CCI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星型胶质细胞活化,抑制NF-κB p65表达有关.

  • 阿米洛利与白藜芦醇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蔡燚;李庆节;林爽;张寒;任子健;朱学江

    目的 探讨阿米洛利、白藜芦醇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成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不同剂量阿米洛利、白藜芦醇药物处理组.按Pringle法建立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6 h后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并取肝叶制作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肝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清中AST、ALT活性增强,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白藜芦醇和阿米洛利组与缺血/再灌组相比,肝脏功能损伤较轻,AST、ALT活性下降,SOD活性增强,MDA含量下降,且有剂量依赖性.白藜芦醇和阿米洛利组病理损害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结论 白藜芦醇与阿米洛利对肝缺血/再灌损伤有保护作用,对临床治疗缺血性肝损伤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白藜芦醇对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徐冰心;王长振;李成林;高娇;李建忠;化楠;周游;刘志国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5组,即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以及50 mg/kg照射组、100 mg/kg照射组和RES 200mg/kg照射组,照射前3d灌服给药,每天1次.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小鼠60 Coγ射线全身5.5 Gy辐照1次,照射后6h取小鼠骨髓细胞,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骨髓细胞DNA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凋亡率和CD95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射对照组小鼠骨髓细胞的尾长、Olive尾矩、尾分布矩和尾DNA百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骨髓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CD95表达百分率显著增加,P<0.05;与照射对照组比较,RES各给药组小鼠骨髓细胞的尾长、Olive尾矩、尾分布矩和尾DNA百分含量显著降低,P <0.05,骨髓细胞晚期凋亡率的显著降低,P<0.05,RES中、高剂量组的CD95表达百分率显著降低,P <0.05.结论 RES可以减少60 Coγ射线照射引起的小鼠骨髓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了辐射引起的CD95的高表达有关.

  • 白藜芦醇防治接触性皮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覃;陈虹;梅昕;白淑芳;王伟

    目的 初步探讨白藜芦醇(Res)防治接触性皮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研究检测Res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的影响.体内研究中,通过二甲苯诱导的急性炎症研究Res的抗炎效应;通过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探讨Res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 Res明显抑制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体内给药后,Res能够减轻两种小鼠模型的耳肿胀度;降低DTH小鼠免疫器官脏器指数.体内外研究均显示出较优越的安全性.结论 提取自传统中草药的Res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新型免疫调节剂,对于接触性皮炎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抗过敏以及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 白藜芦醇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

    作者:朱孝娟;宋柏捷;杨艳晖

    白藜芦醇即3,4,5-三羟基二苯乙烯,是广泛存在于百合科、豆科、蓼科植物及葡萄皮、花生、多种药用植物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已在72种植物中被发现.研究表明,白藜芦醇是植物在遇到真菌感染、紫外线照射等条件下应激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对植物本身起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血脂的影响及作用.

  •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小鼠肥大细胞增殖、脱颗粒,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作者:孙维梁;郭静;于长安;潘琳

    目的::观察小鼠肥大细胞炎症反应在白藜芦醇灌胃减轻ApoE-/-小鼠进展期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只ApoE-/-小鼠从6周开始,取其中的20只,进行连续24周的高脂饲料喂养,造成进展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于高脂喂养12周后,在20只小鼠中随机分出10只进行白藜芦醇灌胃干预(50 mg/kg)。取心脏主动脉流出道进行石蜡包埋切片,H. E.染色显示大体病变改变,Movat染色显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结缔组织肥大细胞分布、数量和脱颗粒状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L-6、TNF-α表达。结果:经过高脂喂养后,H. E.和Movat染色显示心脏流出道管壁附着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增加,白藜芦醇灌胃12周可以减轻粥样硬化斑块内胆固醇结晶的面积(14.7% vs 10.6%),增加胶原纤维比例(31.9% vs 42.5%),并表现出具有较厚纤维帽的稳定型斑块特征。甲苯胺蓝染色显示在病变组的血管周围结缔组织中,出现成簇的、三五成群的肥大细胞,部分肥大细胞呈现脱颗粒状态。白藜芦醇干预可以减少肥大细胞浸润数量(11.4个/只 vs 6.5个/只),抑制脱颗粒反应细胞比例(28.6% vs 11.1%),减少肥大细胞浸润区域IL-6、TNF-α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小鼠较少血管周围结缔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及脱颗粒反应,减轻局部炎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 miR-34 c表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作者:常环环;杨姝;李文帅;孙海梅;季凤清;吴波;孙婷怡;周德山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化疗仍是临床治疗不可缺少的方法。据报告白藜芦醇具有抑制肿瘤的发生、增殖和转移等抗肿瘤作用,但其抑制结直肠癌的相关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miR-34 c作为抑癌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较正常肠黏膜组织明显下调,故本研究主要关注白藜芦醇抑制结直肠细胞增殖与miR-34c相关机制。通过培养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16和HT-29)、建立裸鼠荷瘤模型,CCK8检测发现白藜芦醇明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活性,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RTCA-DP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结果亦可见白藜芦醇明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显示白藜芦醇处理组形成克隆集落的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HCT-116和HT-29细胞分别减少45.9%和57.4%,P<0.05)。流式细胞术发现白藜芦醇处理组细胞呈现明显的细胞周期阻滞, G0/G1期的HCT-116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增加54.4%(P<0.05),G2/M期的HT-29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增加37.1%(P<0.05),且凋亡细胞百分率也明显增高39.1%(HCT-116,P<0.05)和36.4%(HT-29,P<0.05)。另外,白藜芦醇明显提高结直肠癌细胞miR-34c的表达(HCT-116为3.5倍;HT-29为19.2倍),其靶基因KITLG(SCF)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特异性敲降内源性miR-34c表达后,KITLG的表达明显增加,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也得以恢复。将HCT-116细胞接种于裸鼠腋下皮下结缔组织成瘤1周后,静脉给予白藜芦醇(100 mg/kg)或DMSO,可见白藜芦醇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DMSO组,且肿瘤组织内Ki67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DMSO组( P<0.05), TUNEL 染色显示白藜芦醇组肿瘤组织凋亡细胞百分数高于DMSO 组( P<0.05),Caspase-3表达增高。另外,我们发现白藜芦醇组肿瘤组织miR-34c表达较DMSO组增加1.8倍(P<0.05),而血浆中miR-34 c的水平无明显差异。综上,本实验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具有促进结直肠癌细胞miR-34 c的表达,发挥抑制其靶基因KITLG表达和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重要作用。

  • 白藜芦醇对高脂饮食诱导肾损伤小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艳;张颖;冯锦红;杨晶;李胜开;尹忠诚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高脂饮食诱导肾损伤小鼠肾组织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 1)及转化生长因子β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肾脏保护机制.方法 24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7只: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组和高脂饮食+白藜芦醇干预(high fat diet with resveratrol intervention,HFD+ Res)组.HFD+Res组小鼠每日予以白藜芦醇[35 mg/(kg·d)]灌胃,NC和HFD组予以同等剂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12周时,常规生化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及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水平,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MCP-1和TGF β 1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白藜芦醇干预组3组间在TC (F=48.688,P<0.001),TG (F=15.361,P=0.001),LDL (F=50.401,P<0.001),Scr (F=27.143,P<0.001)及BUN (F23.369,P<0.001)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及HFD+Res组相比,HFD组小鼠的TC、TG、LDL、Scr、BUN水平显著增高(与NC组比较:p<0.001;P=0.002;P<0.001;P<0.001;P<0.001;与HFD+Res组比较:P=0.022;P=0.027;P<0.001;P=0.001;P=0.001).HE染色显示,HFD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稍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增多,HFD+Res组病理损伤减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FD组MCP-1及TGF-β 1表达高于NC组(P=0.004;p<0.001)及HFD+Res组(P=0.023;P=0.007),蛋白印迹结果同样显示:HFD组MCP-1及TGF-β 1表达高于NC组(P=0.013;P=0.002)及HFD+Res组(p=0.044;P=0.039).结论 MCP-1和TGF-β1可能参与了高脂肾损伤发病及进展,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下调其表达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 白藜芦醇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及作用机制

    作者:左惠荣;司瑞;党晶艺;王亚斌;张荣庆;郭文怡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在抑制缺氧/复氧诱导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建立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2 h/4 h)、缺氧/复氧+白藜芦醇组(H/R+ Res).白藜芦醇分别选择5、10、20、30、40 μmol/L浓度,通过TUNEL法检测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率以确定药物的适浓度,确定适浓度后进行后续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H/R,2 h/4 h)、H/R+白藜芦醇组(适浓度20 μmol/L)、H/R+白藜芦醇(适浓度20 μmol/L)+ LY294002(20 μmol/L)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与缺氧/复氧组(H/R,2 h/4 h)相比,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可抑制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20 μmol/L白藜芦醇组出现明显保护作用(P<0.01);LY294002处理后,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 <0.05,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白藜芦醇可减少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 白藜芦醇对认知损伤老年小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作者:张绍刚;王星明;孙强;孙合亮;李晓敏;杨建军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异氟醚吸入诱导的认知损伤老年小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5月龄雄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A组)、异氟醚组(B组)、白藜芦醇+异氟醚组(C组)、白藜芦醇组(D组)。A和B组分别于连续7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后吸入氧气和1.5%异氟醚;C和D组分别于连续7 d腹腔注射白芦藜醇后吸入1.5%异氟醚和氧气。第8天进行条件恐惧性实验,行为学测试后取小鼠海马组织,检测caspase-3、Bax和Bcl蛋白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环境诱发僵直时间百分比下降(P<0.05);与B组相比,C组环境诱发僵直时间百分比升高(P<0.05);各组间声音诱发僵直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小鼠海马中的caspase-3和Bax水平升高(P<0.05),Bcl水平下降(P<0.05);与B组相比,C组小鼠海马中的caspase-3和Bax水平下降(P<0.05),Bcl水平升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调节老年小鼠海马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改善异氟醚吸入诱导的认知功能损伤。

  • 白藜芦醇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体外胃癌细胞生长的研究

    作者:张振华;侯海金;张斌;闫慧明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对胃腺癌细胞(AGS)生长的影响及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胃癌细胞株AGS,并以不同浓度Res(25、50、100μmol/L)干预24、48、72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不同浓度Res干预24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免疫组化检测Wnt1、β-catenin、Lgr5的表达情况.实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不同浓度Res(25、50、100μmol/L)干预24、48、72 h后,AGS细胞的状态变差,细胞形态变圆密度及数量减少,贴壁较差,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μmol/L Res作用24 h组(0.2033±0.0207)、48 h组(0.3949±0.0199)、72 h组(0.5102±0.0155);50μmol/L Res作用24 h组(0.3554±0.0207)、48 h组(0.5157±0.0321)、72 h组(0.6167±0.0248);100μmol/L Res作用24 h组(0.5005±0.0199)、48 h组(0.6251±0.0299)、72 h组(0.7271±0.0147),细胞增殖抑制率呈时间依赖性与剂量依赖性(P<0.05);不同浓度Res作用24 h后,检测G1期细胞所占比分别为空白组(48.33±0.21)%、25μmol/L Res作用组(52.61±0.41)%、50μmol/L Res作用组(58.53±0.48)%、100μmol/L Res作用组(71.16±0.20)%,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P<0.05);不同浓度Res干预24 h后100μmol/L组(207.36±0.52)、50μmol/L组(202.65±0.53)、25μmol/L组(197.13±1.07)Wnt1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91.40±0.28)(P<0.05);100μmol/L组(206.51±0.68)、50μmol/L组(200.49±0.30)、25μmol/L组(196.53±0.59)β-catenin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91.98±0.30)(P<0.05),100μmol/L组(209.22±0.51)、50μmol/L组(204.53±0.92)、25μmol/L组(195.7±60.90)Lgr5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188.16±0.86)(P<0.05).结论 Res可抑制胃癌细胞AGS的生长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而产生的.

  • 白藜芦醇促进 Keap1蛋白降解的可能机制研究

    作者:王前;闫继红;吴波;孙海梅;杨姝;周德山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经典抗氧化信号通路Keap1-Nrf2-ARE中关键蛋白Keap1的调控作用与机制。方法培养MDA-MB-231细胞利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5μmol/L和20μmol/L)处理24和48 h,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内Keap1蛋白和其调控转录因子Nrf2的表达变化。结合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和溶酶体酶抑制剂氯喹的应用,进一步研究白藜芦醇降解Keap1蛋白的可能途径。结果白藜芦醇明显降低MDA-MB-231细胞内Keap1蛋白的表达水平,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的倾向性;加入MG-132和氯喹并不影响白藜芦醇的作用。结论白藜芦醇能够明显促进Keap1蛋白降解,进而激活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增强细胞抗氧化应激的能力;而导致Keap1蛋白降解的途径有可能不依赖于泛素-蛋白酶体和溶酶体通路,详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白藜芦醇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静怡;张博男;张春来;韩淑英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小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方法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1 mg/kg,bid,连续14 d,制备小鼠心肌肥厚模型,造模后第2天开始,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白藜芦醇混悬液(60、30 mg/kg)灌胃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12 h,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取心脏称重后计算全心重量指数及左心室重量指数;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心肌肥厚模型组心脏重量指数及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提高,血清LDH、CK活性及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病理切片可见心肌肥厚改变;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治疗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及心脏重量指数下降,血清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降低、LDH及CK活性降低(P<0.05),病理切片可见损害较模型组减轻。结论白藜芦醇对 Iso 所致小鼠心肌肥厚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小鼠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2014 条记录 8/101 页 « 12...567891011...10010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