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冰袋冷敷联合疼痛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89例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美兰

    目的:观察生物冰袋冷敷联合疼痛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9例,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按建档顺序分组.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冰袋冷敷联合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评估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VAS、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取生物冰袋冷敷联合疼痛护理有助于减轻疼痛程度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舒适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方子乔;徐革;孙悦;耿蕊;陈铁双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35全膝关节置换术例患者,根据不同的术后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18例,给予进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1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增加教育、心理、关节、营养和并发症等舒适护理。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VAS、AKSS、ROM评分。结果: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第1、3、7 d,观察组患者的屈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VAS、AKSS、ROM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之上增加舒适护理,可以显著升高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 连续腰大肌间沟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陆洋;李彦平;李树人

    目的:观察连续腰大肌间沟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疗效,并与硬膜外镇痛进行对比研究. 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病人20例,随机分为2组,EA组:硬膜外术后镇痛,采用0.125%罗吡卡因+ 芬太尼2μg/ml,5ml/小时;PA组:腰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采用0.125%罗吡卡因,5ml/小时,两组维持镇痛3~5天.记录静息和持续被动运动时的VAS疼痛评分,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在术后12小时,24小时患膝持续被动活动(CPM),48小时(CPM)时PA组VAS评分明显小于EA组;肌力分级在术后12小时和24小时 PA组高于 EA组;PA组无并发症发生,EA组术后恶心发生率明显高于PA组;两组病人镇静程度无差异. 结论:腰大肌间沟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较之硬膜外镇痛明显减轻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下肢肌力影响更小,因此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术后镇痛方法.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锻炼期镇痛方式对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姜俪凡;冯艺;安海燕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镇痛作用及早中期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术前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年龄40~78岁,性别不限,术前ASA分级Ⅰ~Ⅱ级.根据康复期镇痛方法不同,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40)∶生理盐水组(NS组,刀=40)∶术后3天内采用股神经周围置管0.2%罗哌卡因连续镇痛,术后4~7天功能锻炼期于康复运动前30 min经股神经置管单次推注生理盐水10 ml;股神经阻滞组(FA组,刀=40)∶术后3天内采用股神经周围置管0.2%罗哌卡因连续镇痛,术后4~7天功能锻炼期于康复运动前30 min经股神经置管单次推注0.2%罗哌卡因10 ml.由未参与患者分组及研究操作的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对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康复运动情况进行观察.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时,口服泰勒宁1#进行镇痛补救.记录术毕即刻、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静息和运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4~7天功能锻炼期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时的VAS疼痛评分,持续被动运动角度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8周复查时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分(Keen Society Score,KSS).结果:在术后4-7天关节康复锻炼期,FA组患者持续被动运动的VAS疼痛评分低于NS组,FA组的CPM运动角度明显高于NS组;FA组达到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出院目标角度90度的时间明显短于NS组;两组患者术后8周关节膝关节K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及感觉麻木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锻炼期股神经阻滞镇痛可以明显减轻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期时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时的疼痛,增加关节被动运动角度,促进关节功能康复,明显缩短人工关节达到关节被动运动目标角度的时间,并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是一种令人满意的功能锻炼期镇痛方法,.

  • 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早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廖晖;李光辉;万里;肖骏;罗爱林;李锋;夏仁云

    目的:评价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及早期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60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continuous psoas plexus and sciatic nerve block analgesia,CPSA)、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4、8、12、24、36、48、72 h不同时间点静息时VAS评分(rest visual analog scale,RVAS)和被动活动时VAS评分(passive VAS,PVAS),吗啡类镇痛药物追加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2 h内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术后0、2和12周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以及并发症.结果:与PCIA组相比,CPSA组术后12h,24 h,36h的RVAS评分和24 h,36 h,48 h的P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吗啡类镇痛药使用量减少(P<0.05),术后镇痛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率减少(P<0.05),患侧下肢肌力Bromage评分无差异(P>0.05),不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随访12周,两组患者TKA术后HSS评分均较术前(0w)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早期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但是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影响.

  • 镇痛混合剂关节周围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术应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杨丰建;林伟龙;沈海敏;黄东辉;范永前;陈聪;蔡晓晞

    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治疗晚期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是TKA术后有60%的患者伴有重度疼痛.围手术期镇痛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同时有助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并帮助患膝更好的恢复功能,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1,2].目前,已有TKA术后关节内局部注射镇痛剂取得良好止痛效果的报道[3~5].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对照的方式,探讨镇痛混合剂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周围软组织内注射镇痛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

  •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建锋;李强;杨宗华;陈岱枫;徐斌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64例(共70膝)行TKA的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HSS评分中的疼痛、功能和活动度评分较手术前均显著增加(均P<0.05),反映生活质量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总的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心理卫生评分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TKA是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 骨肿瘤切除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作者:杨娟;郑琳;孙钰彭;曲建娥;何勤

    肢体长骨骺端恶性肿瘤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关节离断或高位截肢[1].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根据Enneking(依奈金)肿瘤分期原则,以及手术前后化疗、介入治疗的开展,保肢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1].我院自2003年以来,共施行骨肿瘤切除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2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铺单法的改进

    作者:张树平;孙东秀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脉冲冲洗枪冲洗创面极易浸湿敷料导致污染,而且在手术中需要保证下肢力线的准确对线与足够的无菌活动区域.为此,我们对敷料的制作及铺单方法做了改进,巧用薄膜手术巾、立体铺单,快捷方便,保证了手术区域的无菌条件.现将具体做法和体会介绍如下.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作者:蔡元真;朱锦宇;朱庆生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对于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它的应用极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术中出血较以往大为减少,但围手术期的失血量(perioperative blood loss,POBL)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增加了患者围手术期风险.同时,由于近年来对于TKA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抗凝治疗在一定程度也增加了围手术期失血量.因此,如何减少POBL和术后异体血使用越来越引起关注,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

  • 后方稳定型和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后髁偏距与膝关节屈曲度数的相关性

    作者:孙西虎;常炳营;李华贵

    全膝关节置换术所面临的问题有:如何延长关节假体的寿命,如何使患者在术后有正常关节的感觉,如何使假体有接近于正常关节的运动学表现和关节活动度.其中改进关节屈曲度是其中重要的一环.Insall在1979年就提出膝关节至少要屈曲到90°,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可是Tew在1989年却报道,还有46%的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不到90°[1].

  • 下肢动脉硬化患者全膝关节置换5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宝宝;沈惠良;曹光磊;冯明利

    膝关节置换术后动脉并发症后果非常严重,包括感染、截肢甚至死亡。在正常人群中这种并发症非常罕见(发病率仅为0.03%~0.5%)[1-2],极易被外科医师忽略,但是动脉硬化患者相关的手术动脉并发症发生概率较普通患者明显增高[3],需格外警惕。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对162例患者(共172侧膝关节)施行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中50例合并不同程度下肢动脉硬化,现总结经验如下。

  • 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微创化治疗的方向

    作者:钱齐荣

    全膝关节置换术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全世界普遍开展,取得较好的效果.前些年Trial 等医师们提出了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mini incision surgery)的概念和方法,并迅速广泛地开展与应用,并且由此出现了微创全膝关节置换(mini invasion surgery)的说法,从而引起极大反响和讨论,甚至是争论.

  • 单髁膝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

    作者:冯建民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的疾病,至疾病的中晚期,由于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这类患者,如果经保守治疗无效,全膝关节置换术(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研究证实,TKA术后15年以上随访的假体留存率超过90%[1-4]。但是,在做TKA的患者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并不需要做全膝置换。

  • 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对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许顺恩;刘日光;庄勇;汪健

    目的:探讨行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对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行保留髌骨的TKA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试验组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对照组未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86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33例,对照组429例。分析表明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减少保留髌骨的TKA术患者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P<0.0001)。然而WOMAC评分、关节活动度、KSS评分系统的膝评分、Feller髌骨评分两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33;P=0.06;P=0.12;P=0.77)。结论保留髌骨的 TKA 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减低膝前痛的发生,对关节功能并没有明显影响。

  • 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于维光

    目的 观察及分析予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间实施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方案的效果情况.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应用围术期间实施康复治疗的参照组,以及围术期间采取针灸、推拿结合康复治疗的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 在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结果显示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的优势更加明显(P<0.05).结论 将针灸、推拿联合康复治疗的方案应用到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间,可以获得到更加显著的成效.

  • 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对类风湿关节炎伴关节畸形行TKA患者DVT形成的影响

    作者:闵金义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对类风湿关节炎伴关节畸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自2010-01-2015-08共诊治因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关节畸形而行TKA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3组,术中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A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B组)和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C组),观察3组DVT的发生率、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功能指标.结果 B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其他2组,而抗X因子活性峰值低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间点3组血压,心率和BIS值水平均无明显差异,而T1和T2时间点B组血压、心率、BIS值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B组DVT发生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P=0.01).结论 硬膜外麻醉复合小剂量静脉麻醉可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佳,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其机制与抑制凝血过程有关.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研究

    作者:游戊己;林晓毅;袁华澄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自2008-09-2012-04行TKA186例,共有5例伤口愈合不良,从患者自身及手术技术方面探讨其发生原因.结果 5例切口愈合不良中2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激素;1例为强直性脊柱炎,长期服用英太青;1例合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长期服用抗凝药物;1例肥胖患者,脂肪液化.结论 预防TKA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应以做好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为主.

  • 降低止血带套囊压力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研究

    作者:耿家金;赵平;程加峰;牛和明;张永强;张强;解平锋

    目的 探讨通过降低止血带套囊压力减少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切口并发症.方法 将自2009-01-2013-03符合纳入标准的121例拟行TKA的膝骨关节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止血带套囊压力根据患者的心脏收缩压以及医生所决定的外放设定;试验组:止血带套囊压力根据肢体闭塞压力(LOP)设定.结果 试验组止血带套囊压力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01).2组术后疼痛和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出现切口并发症的29例止血带压力均超过225 mm Hg,术后2个月出现切口并发症的13例中11例止血带压力大于225 mm Hg.结论 LOP法降低了止血带套囊压力,未改变非出血区域的质量.当止血带套囊压力≤225 mm Hg时,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双髋双膝同期置换治疗重度骨性关节炎1例临床体会

    作者:明新杰;明立德;明新涛;刘鹏;王卫彬;刘聚;李广彬;刘永济;张全金;李学江;刘志成;明立功

    目的 探讨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髋、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于2017-06诊治1例重度双侧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先进行双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时将下肢外展20°,并减少髋关节的屈曲度,使股骨头假体处于稳固状态.结果 手术时间为4.25 h.患者在ICU病房治疗1周后转入关节科,术后4切口一期愈合.术后42 d可完全站立行走.末次随访时左髋关节内收20°、外展20°、内外旋15°、屈曲110°,右髋关节内收20°、外展20°、内外旋15°、屈曲110°;左膝关节活动度为0°~120°,右膝关节活动度为5°~110°.结论 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髋、双膝重度骨性关节炎创伤大、风险高,需要完善术前准备,制定全面、科学的手术方案和术后康复计划,大限度减少手术并发症,以提高患者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1780 条记录 7/89 页 « 12...45678910...88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