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作者:杜昕;刘晓惠;马长生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升高而升高,近20年来,房颤造成的病死率有显著升高,从1980年的27.6/100 000人上升到1998年的69.8/100 000人.调查表明,从1991年到1998年,房颤一直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而在所有的心律失常中,房颤的发病率增长快,从1985至1999年,全美因房颤住院的患者从154 086人上升到376 487人,而住院患者中房颤患者从787 750人上升到2 283 673人,几乎上升了3倍[1].我国新近发表了中国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2],发现1999至2001年间房颤占同期心血管住院病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为7.9%.房颤患者常常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其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分别占40.3%、34.8%和33.3%.该组资料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而长期抗凝治疗者仅占6.6%.胡大一等[3]在全国18家医院进行的房颤脑卒中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我国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8%,高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超声心动图学检查发现左心房血栓是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组进行的另一项人群研究发现,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只有2%.马长生等[4]对北京地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报告,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非抗凝状态下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为5.3%.近年来,房颤的综合治疗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下就房颤药物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重视我国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近况

    作者:吴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在30卷第1期刊登了"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的对策研究文章及"上海市1980、1990、2000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治疗状况调查"的论著,本期又发表了"中国部分地区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简称全国资料).全国资料系一回顾性调查,包括了不同地区的医院,在国内尚属首次大样本的心力衰竭住院患者资料,结合上海的资料,可供临床医生参考并引起对心力衰竭防治的重视.

  • 烧伤整形科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冯瑞;柴家科;郝岱峰;冯建华;李晓红;宋慧锋

    随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已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目前绝大多数医院所使用的病案管理系统都是首页管理系统,往往不能或不足以满足回顾性调查的要求,临床总结与科学研究仍需要通过翻阅大量病史来获取数据,以供统计分析之用,但手工检索数据不但繁琐、耗时,而且主观性强,重复性差,易造成部分资料的丢失,不利于临床、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临床科室迫切需要建立本专科较为实用的的具有医疗、教学、科研等回顾价值的专科资料数据库[1].

  • 2110例老年人骨折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敖新华

    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老年人骨折总体发生数增加,而且与一般人群有一定差异,为了解本地区老年人骨折发病情况,作者对本院1989年1月~1998年12初诊老年人骨折进行回顾性调查.

  • 非甾体抗炎药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31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本贤;陈晓琴;周力

    非甾体消炎药( NSAIDs)是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的药物,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风湿性疾病、骨关节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并长期应用于被疼痛困扰及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因NSAIDs所引起胃肠道黏膜损害以致消化道出血也越来越引起广泛重视,本文通过对NSAIDs诱发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的回顾性调查,分析NSAIDs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人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NSAID的临床认识水平,报告如下。

  • 老年人髋部骨折169例分析

    作者:朱敏嘉;李玉珊

    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骨折,它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因其发生多与随着年龄增长的骨量丢失和骨强度降低有关,故多见于老年人.本文通过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169例老年髋部骨折进行回顾性调查,探讨髋部骨折与年龄、性别、绝经年限的关系、并对骨折的诱因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 妊娠期腰痛157例分析

    作者:王若薇;肖金娥;于红;雷承慧;梁东

    妊娠期间的腰痛是孕妇常见的症状,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49%~58%[1],而且10%~25%有腰痛的孕妇在产后仍有持续性腰痛[2].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报道.为了解我国孕妇在妊娠期间的腰痛发病情况,以指导围产期保健工作,我们续贯性地对350名孕妇于产后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如下.

  • 住院患者假丝酵母菌血症危险因素与实验室非特异性检测指标分析

    作者:陈兴;侯天文;刘培红;白云;贺政新;赵会海;陈晶

    假丝酵母菌血症居临床血液感染的第四位,且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因其难以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病死率极高,达40%左右,受到国内外临床感染病学界的广泛关注[1-3].目前对假丝酵母菌血症的诊断仍以血培养为金标准,但血培养的敏感性低,耗时长,因此分析假丝酵母菌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微生物学特点、实验室血液和生物化学检验等非特异性指标的变化规律,探索假丝酵母菌血症具有提示价值的实验室辅助诊断指标,可以为临床抗真菌经验治疗方案提供有意义的线索和依据.

  • 甘肃省河西地区胃癌发病状况的调查

    作者:李玉民;石斌;柴琛;李汛;周文策;刘虎;米登海;段国学;王芳;徐创贵;张勇;邓瑞;郭进华;张正坤;傅汉中;施耀仁;梁聚民;孙文勤;薛群基;刘维民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胃癌高发区,我们对该地区1977~2000年间的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1.调查对象:甘肃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五地市各级医院的住院及门诊胃镜检查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胃癌诊断.

  • 54例眼睑美容手术伤口恢复情况分析

    作者:田浩

    美容术后伤口恢复欠佳将对受术者造成很大精神压力,对手术的远期效果也存在一定不良影响。针对1998年4月~1999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眼睑美容手术治疗54例的伤口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为接受切开法重睑成形术、睑袋整形术和重睑术加睑袋整形术3类手术者54例。年龄从18~64岁,其中女性50人,男性4人。按年龄分为4组:<25岁组8例、25~35岁组16 例、35~45岁组20例、>45岁组10例。无1例有伤口感染发生。以5 d拆线时伤口是否明显充血作为基本观察标准,如有明显充血则为伤口恢复欠佳。对充血明显者均进行2~3个月随访,所有对象均进行回顾性调查。

  • 骨科住院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及引起感染影响因素回顾性调查

    作者:杜娟;鲁维丽;朱晓琼

    目的 探讨骨科住院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引起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医院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873例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医院病历系统对患者病历进行查阅统计,统计相关资料,分析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引起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873例骨科住院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8例,感染率为7.79%,其中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和导管相关性感染,分别占38.24%、36.76%和16.18%;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急诊手术、Ⅲ类切口手术、切口≥2个、手术时间≥2h、住院时间≥15d、有植入物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骨科住院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手术部位、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引起医院感染发生的因素较多,应积极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分析与防控对策研究

    作者:夏海娜;牛桂林;孙晓林;历冰;高竹筠

    目的 回顾性分析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并研究防控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942例肝癌介入化疗患者,回顾性调查一般资料、介入手术情况、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肝癌介入化疗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总结防控对策.结果 942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0例,感染率为5.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60岁、糖尿病、白细胞计数<2.5×109/L、白蛋白水平≤30g/L、皮肤或黏膜溃损、侵入性操作、介入手术时间>180min、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天、术中出血量≥500ml、伤口疼痛明显和住院时间≥21天是肝癌介入化疗者医院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断加强肝癌介入化疗者医院感染风险因素回顾性调查,明确风险,早期改进防控对策能大程度控制医院感染,提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 医院感染漏报监测效果评价

    作者:常洪美

     采取回顾性调查与定期和不定期查房的前瞻性方式进行监测,通过一年的实践,发现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较切合实际,报告如下。1 结 果  见表1。2 讨 论  从表1可以看出,1月份采取前瞻性方式监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花费的时间较多,精力较大。2月份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结果漏报率高。针对以上情况,3月份医院采取相应措施,布置科室再组织学习“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对漏报病例进行促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改变查房方式,由原来的回顾性抽查病历改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每月到科室查房、医院感染科不定期下科室查房和进行回顾性调查,督促医生发现和上报医院感染病例,3~6月漏报率逐渐下降,下半年漏报率明显降低。  在监测中对新发现的漏报原因及时加以解决,实行科室责任制管理,将漏报率指标纳入医院质量管理进行评分,与科室奖金挂钩。医院感染漏报还与医生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有关,发现大部分漏报病例仅由少数几位医生漏报,对此种情况,我们对个别医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再教育,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扣发奖金。  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我院的发病率监测工作基本上形成了制度化、常规化。1999年7~12月平均漏报率降低到2.32%。2000年一季度医院感染发病率为5.40%,漏报率为0.79%。我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能真正反映我院的医院感染实际情况,为医院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使我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多次被成都市卫生局、四川省卫生厅授予“医院感染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 799株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苏利;华川;王燕

    目的为临床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2年度我院检出的799株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799株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并有上升趋势,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和多重耐药率高;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肠球菌耐药率高,并出现耐受万古霉素菌株. 结论临床病原菌耐药问题不容忽视,应加大临床抗生素使用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抗生素合理应用指导原则,减少用药的盲目性.

  • 回顾性分析临床两种常见葡萄球菌的耐药

    作者:张小青;罗文英;林春婵;易婷

    目的调查1995~2002年临床分离的两种常见葡萄球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2年12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葡萄球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8年间两种葡萄球菌共5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各占56.0%及44.0%,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表皮葡萄球菌(MRSE)分离率分别为82.7%和78.8%;两种葡萄球菌耐药谱及8年的耐药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80%,对头孢唑林、红霉素、克林霉素、诺氟沙星的耐药率逐年增高,以诺氟沙星的耐药率增高为明显,两种葡萄球菌皆对万古霉素敏感. 结论加强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2年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回顾调查

    作者:王水利;罗小峰;赵岚;吴桦;孙钢;韩雪芳

    目的调查12年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调查分析. 结果 12年呼吸道感染共分离病原菌7 596株,G+球菌34.56%,G-杆菌48.62%, 真菌占10.10%;前、后6年G+球菌25.96%和37.91%,金黄色葡萄球菌6.85%和10.28%、肺炎链球菌4.84%和6.68%、乙型溶血性链球菌4.26%和7.02%;G-杆菌63.33%和47.64%,铜绿假单胞菌8.46%和8.19%、大肠埃希菌7.97%和7.07%、肺炎克雷伯菌 7.09%和5.21%;前、后6年真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分别为6.06%和11.43%.结论 12年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发生显著变化,G+球菌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而G-杆菌构成比下降,真菌构成比显著上升.

  • 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120例次临床分析

    作者:李光辉;朱德妹;张婴元;汪复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病原学分布和细菌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脑脊液培养阳性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病史分析;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细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 结果 1995~2004年共有109例120例次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绝大部分患者有近期或远期颅脑手术史,发热见于所有患者,颈部抵抗和昏迷的患者发生率约50%,脑脊液多呈化脓性改变,120株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35.8%;革兰阴性菌占64.2%,常见的6种病原菌依次为不动杆菌属(24.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5%)、肺炎克雷伯菌(12.5%)、铜绿假单胞菌(10%)、阴沟肠杆菌(8.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5%);脑脊液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 结论医院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绝大多数发生于颅脑术后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葡萄球菌属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普遍耐药.

  • 某三甲医院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流行病学特点

    作者:李冬梅;高燕;王守军;刘荣;郝云霄;匡季秋

    目的 通过了解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原因、环节、人群分布、锐器种类及相关血液、体液暴露源情况等,分析出锐器伤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有效践行医院内的职业安全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发生锐器伤的174名临床医务人员,逐一填写“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对4年的监测数据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发生锐器伤的174名临床医务人员中,护士比例高,占53.45%,其次为医师,占40.23%;手术室内发生锐器伤多,占36.20%;导致伤害的锐器物以缝合针和注射器针头为主,分别占32.76%、32.18%;工龄≤10年及男性的医务人员更易发生针刺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在白班时段更易发生锐器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主要以手术科室为主,发生刺伤多的锐器以缝合针、注射器针头多见,是医务人员锐器伤防护的重点.

  •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特点与控制措施

    作者:许西娟;刘培玲

    无菌操作,加强标准预防的理念,积极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2010-2011年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作者:梁江萍;洪帆;车瑾

    目的 调查医院2010-2011年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和细菌学检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导医院制定有效的调查控制措施,以安全、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随机抽取2010和2011年门诊处方2753张及出院病历1225份,对抗菌药物使用和细菌学检查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10-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门诊1519例占27.7%、住院1639例占66.9%;非手术1399例占57.1%、手术2129例占86.9%、Ⅰ类切口手术1520例占71.0%,其中术前30 min~2 h内使用984例占66.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61DDD;细菌学送检579例,送检率为35.3%.结论 医院细菌学送检率已达标,但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尤其是手术科室更明显,虽然2011年低于2010年,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特别是加强外科等手术科室管理,搞好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818 条记录 7/41 页 « 12...45678910...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