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C组轮状病毒VP8*蛋白与组织血型抗原的结合特征

    作者:王莉鸿;孙晓曼;李丹地;靳淼;温红玲;段招军

    目的 研究人C组轮状病毒SZ272 VP8*蛋白与组织血型抗原的结合特征.方法 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人C组轮状病毒SZ272的VP8*蛋白,通过唾液结合实验分析SZ272 GST-VP8*融合蛋白与A、AB、B、O和O-(非分泌)型唾液的相互作用;通过寡糖结合实验分析SZ272 GST-VP8*融合蛋白与不同的组织血型抗原(histo-blood group antigens,HBGAs)寡糖的结合情况.结果 电泳结果显示,有GST-VP8*融合蛋白目的条带,约为52×103 Da,与预期大小相符.唾液结合实验显示,SZ272 GST-VP8*融合蛋白与A和AB型唾液结合,而与B、O及非分泌(O-)型唾液不结合;寡糖结合实验显示,SZ272 GST-VP8*融合蛋白特异性地与A型HBGAs相结合.结论 A型组织血型抗原可能是人C组轮状病毒的潜在受体,为进一步研究C组轮状病毒的感染机制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 ABO血型系统与疾病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娄丽芳

    ABO血型系统作为一种遗传性标记,是目前研究为透彻的血型系统,也是具临床意义的一个,随着ABO血型抗原、血型基因结构的不断深入研究,近年来愈来愈广泛的被应用于研究疾病的遗传背景.本文旨在从ABO血型与疾病相关关系的研究及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 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表面膜蛋白1DBLα区不同区段与血型抗原的结合特性分析

    作者:张岩;孙喜东;刘妍;尹继刚;姜宁;陆慧君;陈启军

    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组成特点,重新优化并合成FCR3S1.2株恶性疟原虫红细胞表膜蛋白1(PfEMP1)DBLα区基因序列,利用PCR的方法,将优化后的基因序列分为3段.分别将全长基因和3个基因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通过重组蛋白与血型抗原的亲和试验,分析功能区与血型抗原是否具有亲和力.结果表明,重组的PfEMP1-DBLα全长蛋白质及分段表达的重组蛋白对血型抗原A、B均有特异性的亲和力.本实验结果为揭示恶性疟原虫的主要致病分子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 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人红细胞血型抗原的研究

    作者:檀英霞;王捷熙;李素波;王颖丽;章扬培

    红细胞输注是输血医学的主体,化学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与红细胞膜共价结合后,可遮蔽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使红细胞血型抗原呈阴性,即形成通用型红细胞,对临床输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mPEG修饰对红细胞血型抗原、膜流动性的影响;红细胞被修饰程度;mPEG与红细胞结合的稳定性;mPEG在体内的代谢情况.结果表明,mPEG能遮蔽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mPEG与红细胞结合稳定;mPEG修饰红细胞的比率随浓度增高而增大;mPEG在小鼠体内24 h后基本被代谢,且在体内无蓄积.mPEG修饰的红细胞为解决临床急用稀有血型和配型困难(如自身溶血性贫血,AIHA)等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 编码MNS血型抗原的GYP基因组研究进展

    作者:刘长利;赵卫军

    MNS血型系统包括大约40多种抗原,其中为重要的是M、N、S、s 4种抗原.M和N抗原决定簇位于红细胞膜的血型糖蛋白A(GPA)上.GPA是一种红细胞上的主要唾液酸糖蛋白.S和s抗原决定簇位于红细胞膜上血型糖蛋白B(GPB)的唾液酸糖蛋白上.编码GPA的基因GYPA和编码GPB的基因GYPB位于4号染色体的长臂,两者具有95%的同源序列,同时又与不表达产物的同源基因GYPE紧邻,构成GYPA-GYPB-GYPE结构,为杂交基因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这些杂交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不同的抗原性.本综述简要介绍GYP基因组的分子基础,特别对Miltenberger抗原系统杂交基因的多态性做了较为深入的阐述.

  • 特殊血型42例统计分析

    作者:于付;刘建萍;孔德岩;刘春铃;翟欣欣;黄传玉;郭威

    笔者对2006-01-2008-12医院临床输血患者的特殊血型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6-01-2008-12医院住院患者需输血治疗者10 950例.正定型抗A、抗B试剂由长春博德公司提供,反定型血型A、B、O标准细胞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标准血型卡及配套专用离心机由瑞士达亚美公司提供,筛选细胞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Rh(D)血型试剂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

    关键词: 血型抗原
  • 慢性肾炎血型变异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黄泽亮;曾祥彬;王炼红;杨祚升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患者血型变异原因.方法:对1例慢性肾炎患者血型变异进行ABO血型正、反定型复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父母血型鉴定及唾液中血型物质测定.结果:正定型为B型,反定型抗A抗体阳性,抗B抗体弱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唾液血型物质检出H物质.结论:慢性肾炎患者可发生ABO血型变异.这例O型血变成B型是类"B"血型活性物质结合到红细胞表面,在血型鉴定时出现了类B凝集,也可能与H物质减弱有关.

  • 食道癌血型改变1例分析

    作者:范洪;郭继同

    食道癌血型由B型改变为AB型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73岁.因患食道癌出现重度贫血住院治疗.血常规检测结果:血Hb 59 g/L、RBC 2.1×1012/L、WBC 13.7×109/L、N0.72、L 0.28、PLT 156×109/L.

  • 1例母儿血型不合予胎儿宫内输血的护理

    作者:何文婷;蔡玉梅;忻丹帼

    母儿血型不合是指由于孕妇与胎儿之间因血型不合产 生的同族血型免疫性疾病。胎儿从父亲获得的血型抗原恰为母亲减少,此抗原可通过胎盘进 入母体,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又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抗原抗体反应使红细胞 发生凝集与破坏而出现溶血。本病主要表现为胎儿及新生儿发生溶血症。[1]临床 上以ABO溶血较多见,且ABO溶血99%发生在孕妇为“O”型血者。[2]我科在1998年1 2月收治了1例母儿血型不合,ABO溶血的孕妇,住院111天,行血浆置换术10次,胎儿宫内输 血 2次,目的为换出致敏的红细胞,血清内抗体及胆红素,换入正常红细胞,[3]获得 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孕妇33岁,孕5产1,前3次妊娠均因胎儿水肿综合征于中、晚期引产,1996年人工流产1次, 本次怀孕曾到中心血站检查,排除了因地中海贫血及Rh、Mn等血型不合引起的贫血。查孕妇 血型“O”型,其丈夫血型“A”型,于孕18周来我院抽羊水检查,结果羊水测胎儿血型“A ”,胆红素值为0.6mg/100ml血清(正常值少于0.06mg/100ml血清)。以母儿血型不合、ABO溶 血收住院治疗。住院后给予孕妇进行血浆置换手术及胎儿宫内输血。于怀孕18+4周开 始为孕妇行第1次血浆置换术,在血液细胞分离机中进行,置换出血浆2000ml,根据羊水IgG 抗A抗体效价作参考。正常比值为1:256,术前查IgG抗A抗体为1:2048,术后查IgG抗A抗体 为1:128。在为其孕妇进行了10次血浆置换术后,分别于孕26周、30周在B超监测下为孕妇 进行了2次胎儿宫内输血,输血后查IgG抗A抗体为阴性。治疗后胎儿健康发育。于妊娠35 +1周剖宫娩出一女婴,婴儿出生后无溶血反应,母婴平安出院。

  • 卵巢上皮癌患者ABO血型抗原表达异常与血清糖链蛋白水平的关系

    作者:曹奎杰;刘燕婕

    ABO血型抗原是在红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类蛋白上发现的复杂的碳水化合物结构.A、B血型抗原的决定簇,糖蛋白和糖脂上的寡糖在ABO基因编码的糖基转移酶作用下,将特异性糖基转移到一种前体物质(H)产生A和B抗原.

  •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血型A抗原表位的模拟多肽

    作者:汤兆明;胡丽华;李一荣;崔天盆;熊娟

    目的 筛选血型A抗原表位的模拟多肽,探讨其在血型A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血型A抗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NaM87-1F6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能与之结合的噬菌体展示肽.采用噬菌体ELISA、噬菌体微筛选试验鉴定噬菌体与抗体的结合力.DNA测定并推断特异性噬菌俸克隆展示的多肽序列.凝集抑制试验检测单克隆噬菌体对抗体凝集红细胞的抑制作用,ABO-ELISA初步分析噬菌体展示多肽检测血型抗体的效能.结果 经筛选和鉴定后得到7个阳性克隆,其中6个展示多肽序列为EYWYCGMNRTGC(C5),1个为QIWYERTLPFTF(C17).凝集抑制试验提示2个噬菌体展示多肽可以特异性抑制NaM87-1F6对A型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基于噬菌体多肽C5、C17的ABO-ELISA检测血浆抗A抗体试验的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P=0.000)和O.751(P=0.000),ABO-ELISA值与凝集试验抗体滴度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43(P<0.01)和0.664(P<0.01).基于C5的ABO-ELISA在临界值为0.300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2%和83.3%;基于C17的ABO-ELISA在临界值为0.250时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68.9%和63.3%.结论 多肽EYWYCGMNRTGC,QIWYERTLPFTF可以模拟血型A抗原的表位.基于这些多肽的ABO-ELISA方法具有检测血型A抗原特异性抗体的潜能.

  • 人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和鉴定

    作者:卞茂红;沈际佳;刘淼;许伟;杨鹏;刘淑均;钟涛

    目的 从噬菌体随机肽库中筛选人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并对其免疫学活性进行鉴定.方法 以抗Rh(D)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筛选分子,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3轮"吸附-洗脱-扩增"筛选过程,随机挑选35个克隆,经噬菌体ELISA和交叉反应试验,确定阳性克隆,再对这些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和抗体竞争抑制试验,以获取人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然后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所获噬菌体进行鉴定和抗原性分析.结果 经过3轮淘洗后,噬菌体得到富集,获得11个阳性克隆.DNA序列测定和竞争抑制实验结果表明,这11个克隆噬菌体所展示的外源多肽中有7个克隆氨基酸序列含有相同的色氨酸(W)、脯氨酸(P)和谷氨酰胺(Q)结构(-WP-Q-),且均具有40%以上的抑制率;其余4个克隆没有共性,抑制率较低,可能为非特异性结合.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被选定的噬菌体能被抗Rh(D)血清特异识别,具有类似于Rh(D)蛋白的抗原性.结论 利用抗Rh(D)单克隆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肽库,成功获得含有(-WP-Q-)结构的Rh(D)抗原模拟表位,为进一步探讨Rh(D)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和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 类孟买血型家系α1,2岩藻糖基转移酶基因突变的分析

    作者:梁伟;陈秀丽;杨亮;邓丹菲;梅传亮;许德义;邓刚;贺芸蕾;周建霖;张哲

    H血型抗原作为AB0血型形成的前体糖链,存在于几乎所有人的红细胞表面,除了罕见的H缺乏表现型个体,主要包括孟买型和类孟买型。孟买型定义为H完全缺乏的非分泌型,其血清学特点是红细胞表面缺乏ABH抗原,分泌液中缺乏H物质,其基因型为h/h,se/se;而类孟买型的定义尚存在争议,现在认为类孟买型一般指H部分缺乏的表现型,其红细胞表面ABH抗原缺乏或弱表达,而分泌液中可能存在或不存在H抗原,其基因型为h/h, Se/Se ( Se/se )。类孟买型是一类罕见的红细胞血型,属于Hh血型系统,对于H缺乏的个体血清中常含有抗H意外抗体,可与几乎所有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从而导致临床输血困难。研究表明,红细胞表面的H抗原是在FUT1的催化下,将供给底物岩藻糖基转移到接受底物前体糖链上形成的。当FUT1的编码基因变异造成酶特性变异时,导致H抗原部分缺乏而形成类孟买型表型。目前国内外报道类孟买型相关的FUTI基因突变类型有多种[1-4],通过对1个浙江汉族类孟买型表型家系的研究,发现了1种新的FUT1基因突变类型。

  • 母儿Rh血型不合的宫内输血治疗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瑜;孙笑;孙瑜;时春艳;玛丽帕提·马尔旦;李博雅;杨慧霞

    母儿Rh血型不合所致的胎儿溶血是由于Rh血型阴性的母亲产生了针对Rh阳性胎儿血型抗原的特异性抗体,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发生进行性溶血,引起胎儿贫血、心力衰竭、水肿,甚至死胎、新生儿死亡等严重不良结局[1]。不同的种族血型为Rh阴性的个体所占比例不同,我国Rh血型阴性个体占0.3%,低于北美和欧洲白种人的15%及非洲人的4%~6%[2],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母儿Rh血型不合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Rh血型的普查,以及“二孩政策”的调整,母儿Rh血型不合的发生有增多趋势。我国对该病的标准化处理经验不足,文献中曾报道因母儿血型不合行宫内输血的病例,2008年报道的病例于输血次日发生胎膜早破[3],2009年报道的病例经胎儿脐静脉输血失败、二次行腹腔输血后取得较满意的结局[4]。本文为1例母儿Rh血型不合孕妇实施规范性宫内输血的成功处理的病例,旨为国内类似病例的临床处理提供参考。

  • BGA-A和MDM2及HSP70在星形细胞瘤中表达与肿瘤分化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康凯夫;陈坚平;黄金凤;吴国标

    目的:分析BGA-A、MDM2和HSP70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4例脑原发性星形细胞瘤中BGA-A、MDM2和HSP70的表达进行观察,对其中41例取得随访资料的肿瘤患者存活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BGA-A、MDM2和HSP70的表达与肿瘤分化和预后相关.MDM2在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2,P0.01=5.61.BGA-A表达阳性和阴性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3.5和16.5个月. MDM2和HSP70表达阳性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5和16.2个月,表达阴性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5.6和26.6个月.结论:BGA-A、MDM2和HSP70异常表达与星形细胞瘤分化和预后相关,可以作为判断肿瘤分化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 FUT2和FUT3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

    作者:吴昊;叶方鹏;王文星;林秀清;林道泼;金捷;蒋益

    目的 探讨浙江籍汉族人群FUT2和FUT3基因多态性及Lewis抗原的表达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关系.方法 收集485例UC患者和580名正常对照者,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FUT2 rs281377?rs1047781和rs601338及FUT3rs28362459?rs3745635和rs3894326基因多态性.随机选取10例存在乙状结肠炎症的UC患者,另选10例确诊为良性乙状结肠息肉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并比较乙状结肠中Lewis a和Lewis b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UC组FUT3 rs3745635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6,95%CI 1.339~1.699;P=0.038,95%CI 1.330~1.742).进一步分层分析发现,与远端结肠炎相比,广泛性结肠炎患者中FUT3 rs28362459突变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TG+GG)的频率明显降低(P=0.001,95%CI 0.567~0.786;P<0.001,95%CI 0.503~0.742).广泛性结肠炎患者中FUT3 rs3745635突变等位基因(A)和基因型(GA+AA)频率亦明显低于远端结肠炎患者(P=0.011,95%CI0.621~0.900;P=0.006,95%CI 0.553~0.845).乙状结肠炎症UC患者和良性乙状结肠息肉对照组Lewis b抗原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UC患者乙状结肠隐窝上皮中Lewis a抗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8).结论 FUT3基因多态性及肠道Lewisa抗原表达水平可能与UC相关.

  • 红细胞血型抗原化学修饰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艳;章扬培

    采用化学修饰方法制备免疫原性低的红细胞,有可能成为目前解决临床输血反应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综述了mPEG化学修饰红细胞血型抗原采用的工艺以及化学对修饰对红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反复自然流产的免疫学因素

    作者:王晓梅;高巍;李坚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or repetitive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发生率为0.4%~1.0%,若按连续发生2次计算,则为5%.RSA原因有解剖、内分泌、感染、染色体、遗传等,其中40%~80%原因不明的RSA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1],是母体免疫排斥胎儿的结果[2].免疫因素中涉及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滋养叶淋巴细胞交叉抗原(TXL)、血型抗原、抗精子抗体、抗磷脂抗体、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等10多种有关因素.

  • 输血前进行Rh(D)检测的重要意义

    作者:李军;任召祺;李俊祺;孟国霞;杜彬;王净净;赵丽霞

    Rh血型系统是复杂的遗传多态性血型系统之一,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性,在输血治疗和母婴免疫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医学中更有着重要的意义.Rh血型对输血的影响,主要来自一部分Rh(D)阴性个体,他们通过输血或妊娠的免疫作用产生抗D抗体.Rh(D)阴性个体经由输血或怀孕接触D抗原后,70%以上产生抗D抗体,在输入不相合的Rh(D)阳性血液后,轻者发生迟发性的溶血性输血反应,重者出现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甚至死亡.因此,在输血前检查受血者的Rh血型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选择1999年9月至2004年9月在我院首次申请输血的受血者1892例,进行了Rh(D)血型抗原的检测,其中12例为Rh(D)阴性,避免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Rh(D)血型抗原检测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作者:任艳丽;李春华

    Rh血型系统是复杂的遗传多肽性血型系统之一[1].随着现代输血医学的发展,该血型系统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为保证临床安全输血,避免因Rh(D)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反应,Rh(D)血型抗原检测已被列为输血前常规检测.我们对我院输血科在未开展Rh(D)血型抗原检测之前及常规检测Rh(D)血型抗原之后所检出的Rh(D)血型阴性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40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