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锥颅引流及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临床探究

    作者:王光恩;郑慧锋;牛换香

    目的:探讨锥颅引流及尿激酶冲洗对于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于2007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采用锥颅引流及尿激酶冲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并发症.结果:5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其中有38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有效率为73.1%,有14例患者死亡;对患者进行CT检查,45例患者脑内的血肿明显减少,其中有19例患者血肿完全吸收;手术治疗后有12例患者发生癫痫,有7例患者发生脑室积气,有5例患者并发肾衰竭,有6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结论:采用锥颅引流及尿激酶冲洗方法对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血肿,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微侵袭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分析

    作者:曾强;李俊科

    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对28例外伤性脑内血肿采用锥颅引流和注入尿激酶等微创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锥颅引流与钻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观察

    作者:吕苓甫;张士俊;靳春杰;金占奎;刘盛杰;秦立娥

    目的:研究锥颅引流与钻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方法:对7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锥颅组37例,行锥颅引流术;钻颅组41例,行颅骨钻孔引流术。结果: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效果:锥颅组治愈率94.7%(35/37),明显高于钻孔组82.9%(34/41);手术时间:锥颅组手术时间20.8±6.8分钟,短于钻颅组58.4±12.4分钟;住院时间:锥颅组7.3±1.7天,短于钻孔组10.5±2.5天。结论:相对于颅骨钻孔引流术,锥颅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更好的疗效,且术式简便、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康复快。

  • 巨大泥砂样慢性硬膜下血肿一例

    作者:刘峥;黄其雄;陈宏颉;张锡增;杨朋范

    患者 男,42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后间歇性头痛7年,加重伴右侧肢体无力3月就诊。查体:眼底双侧视乳头水肿,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头颅CT示左侧半球颅骨内板下半月形混杂密度占位,部分呈环形分隔样改变。行左顶单孔锥颅引流,置入2.5mm内径硅胶管顺利引流出酱油样陈旧性血液200ml,反复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留置引流,4天后拔管,症状缓解。但2周后头痛复发,复查CT示原血肿腔稍有缩小,腔内仍残留与术前相似混杂密度内容物,同侧脑室仍受压。故在全麻下行左额颞顶开颅,术中发现血肿包膜较厚,达4mm,在骨窗范围内切除外膜7cm×7cm大小,进入血肿腔发现有大量“泥砂样”内容物,用强力吸引无法清除,只能用剥离匙逐渐刮除,其范围波及整个左侧大脑半球表面及颅底。由于矢状窦侧 “泥砂样”内容物中包含有桥静脉,故运动区重要桥静脉的附近无法清除干净,由于术前估计不足骨窗设计较小,对前中颅窝底血肿无法清除干净;血肿内膜均未处理或损伤。手术中共取出“泥砂样”内容物体积约11cm×11cm×11cm,术后切口7天愈合。但出现间歇性发烧,14天头皮切口部分破溃渗出少许黄色粘液,侧卧位腰穿ICP160mmH2O,脑脊液检验正常。经过2周局部的换药等处理切口仍未愈合,再次复查CT示原血肿腔缩小,额极及前中颅窗底部仍有血肿残留,故第二次开颅,扩大骨窗清除残留的泥砂样内容物,去骨瓣减压。“泥砂样”内容物病理报告为机化血肿。二次手术后8天切口完全愈合,发烧停止,CT示血肿腔内容物完全干净,共住院2月,肢体肌力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讨论 表现为泥砂样巨大CSDH实属罕见。本例特点病程长,CT示多个环形分隔样混杂密度阴影,血肿腔内含泥砂样机化物质+酱油样陈旧性血液,血肿包膜较厚。显然仅靠锥颅引流不能治愈。锥颅引流虽然引流出陈旧性的血液,但冲洗到血肿腔内的生理盐水与残留的泥砂样内容物共存,其高渗作用使血肿包膜外脑脊液较快进入腔内,腔内压力增高使脑重新受压,因此症状较快复发。开颅手术是唯一治疗手段,但这种情况骨窗设计应足够大,以能涉及整侧大脑半球包括颅底为佳,在处理矢状窦侧时注意勿损伤重要桥静脉。

  • 锥颅引流抢救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所致脑疝患者

    作者:张克利;王连友

    脑疝是外伤性颅内血肿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寻找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抢救外伤后颅内血肿所致脑疝患者的方法,可缩短脑疝持续时间,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我院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共收治98例外伤后颅内血肿致脑疝患者,其中2004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48例患者均采用开颅手术前锥颅引流方法进行抢救,将其与2000年10月-2003年12月直接行开颅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疗效比较,以评价两组患者预后.

  •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治体会

    作者:赵开军;王东辰;王延利;王年岭;王国军;李矿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形成机制与锥颅引流冲洗术(BHID)后并发症的相关性及有效防治措施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对本组80例CSDH患者采用BHID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高龄、慢性酒精中毒、血管畸型、血肿的形态与期龄、血肿包膜内毛细血管发育异常与栓塞钙化程度、局部凝血机制障碍、颅内压的高低、手术方式、术者操作、术后继发硬膜下积液及脑组织是否及时膨起等是锥颅引流冲洗术后并发症的主要相关因素,术后将血肿充分引流净尽,并用温生理盐水冲净血肿腔内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物质,使脑组织尽快膨起是BHID治疗的关键.

  • 锥颅引流单纯硬膜外血肿的适应症探讨

    作者:马树成;张庆俊;孙晓枫;兰海涛;张更申

    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5~50岁,外伤所致硬膜外血肿28例; 颅脑术后血肿形成3例.其中急性者23例,亚急性者8例,锥颅时间短者为伤后9小时.临床表现: 本组25例有原发昏迷,16例有呕吐,肢体无力8例,偏瘫3例,入院时神志清楚的26例,嗜睡的5例.格拉斯格评分(GCS)均在12分以上.

  • 应用锥颅置管引流手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

    探讨应用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62例应用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全组病例的发病年龄、性别、诱发病因、病史、常见发病部位、类型、手术方式以及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手术后2-6个月,按GOS方法判定病人治疗效果.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有痊愈者20例,中残者23例,重残者9例,植物生存者4例,死亡者6例(死亡率为10%).结论:锥颅置管引流的手术方式,安全、医疗费用非常低廉,而且该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降低.加之它简便,疗效确切,故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沙龙贵;汪锡华;王之涵;黄焕斌;刘超博;任力;魏子龙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预后,并与传统大骨瓣开颅术的疗效和预后进行比较.方法:2007年7月-2010年7月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行大骨瓣开颅术30例、锥颅引流术30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30例,比较3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近期疗效等指标.结果:锥颅引流组、小骨窗开颅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大骨瓣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Glasgow预后评分(GOS)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小骨窗开颅组、锥颅引流组、大骨瓣开颅组愈后良好率分别为46.7%、43.3%、26.7%,其中小骨窗开颅组和锥颅引流组的愈后良好率均优于大骨瓣开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骨窗开颅组和锥颅引流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愈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颅引流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优于大骨瓣开颅,而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无明显差异.

  • 锥颅引流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所致脑疝的效果观察

    作者:周臻

    目的 探讨锥颅引流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所致脑疝的效果.方法 68例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实施开颅手术前床旁锥颅引流减压;对照组直接行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5d及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功能独立性评分量表(FIM)评分,并对两组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观察组治疗15d及3个月后的NIHSS评分及FIM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颅手术前床旁锥颅引流减压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所致的脑疝,可明显缩短症状控制时间,改善疗效,值得推广.

  •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作者:杜林;曾勇;林德智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锥颅引流为主.我科2000年以来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15例CSDH病人,取得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 锥颅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对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血脑屏障指数和S100蛋白的影响

    作者:靳峰;郭守刚;刘春华;冯军;种衍军;赵甲山

    目的 探讨锥颅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对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 观察重型脑室出血病人常规治疗组(B组)、锥颅引流组(C组)和锥颅引流并脑脊液置换组(D组)各16例,对照分析其BBB指数和S100蛋白的变化,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A组)作对比.结果 A组的BBB指数及血清S100蛋白浓度明显低于B、C和D组,B组明显高于C、D组(P<0.05);而C、D两组间则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锥颅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可以降低BBB指数和血清中S100蛋白浓度,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轻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

  • 两种锥颅方式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小血肿效果比较

    作者:姚国杰;龚杰;徐国政;李成才;杜威;韦可;刘征;秦尚振;马廉亭

    目的 比较徒手定位锥颅引流和简易头皮定位锥颅引流治疗自发性基底节小血肿的效果.方法 自发性基底节血肿患者67例,采用徒手定位锥颅引流42例,简易头皮定位锥颅引流25例,术后均给予尿激酶溶解血肿.比较两组的引流效果.结果 徒手定位锥颅引流组与简易头皮定位锥颅引流组引流效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徒手定位锥颅引流组置管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对于小血肿徒手定位单孔引流疗效满意,但可能需要反复调整引流管.微创穿刺血肿腔引流加尿激酶冲洗简单易行,血肿清除率高,术后恢复好.

  •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锥颅引流方法改进

    作者:吴钧;黄敏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5例,女5例.年龄20岁以下2例,30~49岁11例,50~85岁37例,平均年龄58岁.血肿范围:均分布在额、颞、顶,右侧12例,左侧31例,双侧7例.血肿量单侧50~150 ml,平均70~80ml.双侧100~250ml,平均100~150ml.有头部外伤史34例,其中无昏迷14例,脑震荡3例,颅底骨折1例,脑挫伤7例,昏迷9例.无明显头部外伤16例中昏迷5例,伤后发病7天~3个月.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

  • 自制颅锥锥孔引流术的护理

    作者:李春梅

    锥颅引流是治疗颅内血肿的简便易行的方法,我科于1992年开展使用自行研制的直径7mm的颅锥治疗颅内血肿患者50例.其优点与传统方法相比较具有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引流彻底、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效果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有合并症、高龄的患者.现将50例颅内血肿采用锥颅引流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锥颅引流加短时鼻填塞治疗张力性气颅一例

    作者:李强峰

    患者男,29岁,于2003年8月14日入院,主因车祸致头昏、头痛一月余,再次跌伤伴昏睡,不言语一日而收住,患者7月14日因车祸伤及头部,当既昏迷约十分钟,醒后感头痛,急送当地医院就诊,行CT示额骨骨折,额叶脑挫伤,经止血,抗炎脱水,对症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仍服用脑复康等药物,至8月14日上午不慎跌倒,右额部着地,当既不能言语,呼之能睁眼,不能执行指令,再送当地医院CT扫描见脑室系统,胸沟内大量积气,以右侧明显,筛窦、双额骨粉碎骨折,给了抗炎对症等治疗,病情无好转,且瞳孔散大,而于当日10Pm转我院,以外伤性气颅收住,查:双侧瞳孔散大,能睁眼、呼之不应,肢体能活动,入院后因考虑是张力性气颅,急行右额部(额窦偏上)锥颅置管接负压球引流,抗炎对症治疗后患者瞳孔缩小,但至8月15日7Am瞳孔再散大,急行CT复查见,颅内积气无明显减少,因考虑气体由鼻腔经鼻窦进入颅内,而请五官科行了双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后,继续负压引流,8月18日再行CT复查,颅内积气明显减少,至8月22日,患者神志清楚,能对答,肢体能活动,引流管见脑脊液流出,复查CT见颅内仅留少量积气,考虑鼻腔填塞已一周,进气的裂孔已愈合,而拉出鼻腔的纱条,再引流一日后拨出引流管,缝合穿刺点,继续抗炎,对症治疗二周,治愈出院.

  • 锥颅引流抢救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所致脑疝患者

    作者:王连友;张克利

    脑疝是目前外伤性颅内血肿病死、病残的主要原因,寻找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抢救外伤后颅内血肿所致脑疝患者的方法,可缩短脑疝持续时间,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