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脑屏障指数的影响

    作者:熊章盛;司文;牛国盛;李庆龙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血脑屏障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疗法,B组予以小骨窗开颅治疗.随访半年,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前后脑血屏障指数、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S)评分差异.结果 ①A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5.6%,明显高于B组的47.5%(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屏障指数、NIHSS评分及NFDS评分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A组降幅大于B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微创血肿清除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成毅;王光明;张莲芳

    目的 评价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后对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住院的患者50例,其中25例采取常规治疗,作为常规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微创血肿清除术,作为微创组.对比分析各组患者血脑屏障指数和MBP浓度、S100蛋白浓度、GCS评分.同时选取25例同期在我院住院的其他系统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微创血肿清除术组和常规组血脑屏障指数、MBP浓度、S100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常规组血脑屏障指数、MBP浓度、S100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微创血肿清除术组(P<0.01).术后7d微创血肿清除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微创血肿清除组患者发生后遗症概率小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结论 及早进行血肿清除可以大程度地保护血脑屏障功能,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指数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的影响

    作者:杨艳红;黄秀梅;庞文峰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屏障(BBB)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脑出血病人常规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颅内血肿清除术组25例,对照分析其BBB指数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作对比.结果:血肿清除术组BBB指数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此2组病人BBB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肿清除术组血清MB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而此2组病人MB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使BBB指数和血清中MBP含量增高,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减轻细胞毒性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从而减轻脑水肿.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指数S100蛋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随萍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观察脑出血病人常规治疗组15例和常规治疗+颅内血肿清除术组15例,对照分析其BBB指数和S100蛋白的变化,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作对比.结果血肿清除术组BBB指数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此2组病人BBB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肿清除术组血清S100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而此2组病人S100蛋白浓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使BBB指数和血清中S100蛋白增高,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减轻细胞毒性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从而减轻脑水肿.

  • 锥颅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对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血脑屏障指数和S100蛋白的影响

    作者:靳峰;郭守刚;刘春华;冯军;种衍军;赵甲山

    目的 探讨锥颅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对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血脑屏障(BBB)的影响.方法 观察重型脑室出血病人常规治疗组(B组)、锥颅引流组(C组)和锥颅引流并脑脊液置换组(D组)各16例,对照分析其BBB指数和S100蛋白的变化,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A组)作对比.结果 A组的BBB指数及血清S100蛋白浓度明显低于B、C和D组,B组明显高于C、D组(P<0.05);而C、D两组间则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锥颅引流并脑脊液置换可以降低BBB指数和血清中S100蛋白浓度,降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减轻脑出血后的继发性脑损伤.

  •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守刚;黄文立;刘银凤;唐洲平;彭岚;张苏明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脑屏障(BBB)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脑出血病人常规治疗组15例和常规治疗+颅内血肿清除术组15例,对照分析其BBB指数和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作对比.结果血肿清除术组BBB指数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此两组病人BBB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肿清除术组血清MB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而此两组病人MB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增加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使BBB指数和血清中MBP含量增高,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减轻细胞毒性对血脑屏障的损伤,从而减轻脑水肿.

  • 重型脑室出血患者血脑屏障与神经功能相关性研究

    作者:靳峰;郭守刚;种衍军;刘春华;冯军;赵甲山

    目的 探讨重型脑室出血患者术前和术后血脑屏障(BBB)改变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观察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常规治疗组(B组)、脑室引流组(C组)和脑室引流并脑脊液置换组(D组)各16例,对照分析其BBB指数和S100蛋白的变化,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A组,10例)作对比.同时,记录B、C和D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评分. 结果 A组的BBB指数及血清S100蛋白浓度明显低于B、C和D组,B组的BBB指数、血清S100蛋白浓度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C、D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C、D组的BBB指数、S100蛋白浓度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没有明显差别,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脑室出血会增加BBB的通透性,进而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脑室穿刺引流术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可以降低BBB的通透性,促进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恢复,这可能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一个机制.

  • 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作者:李金彩;李中秋;陆兵勋;吕田明

    目的 观察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微创治疗对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和内科常规治疗组,每组28例.测定正常对照组患者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周的血脑屏障指数,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脑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及内科常规治疗组患者入院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35.52±7.43、37.18±6.24,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周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21.89±9.45、34.58±11.2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4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7.32±1.22、10.43±2.2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组和脑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的血脑屏障指数分别为0.0062±0.0003、0.0087±0.0007、0.0073±0.0008,内科常规治疗组和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立体定向微创治疗组与内科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能减轻高血压脑出血血脑屏障的破坏,与内科常规治疗组比较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 烯醇化酶的水平变化在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香雪;李洵桦;梁秀龄;蒲小勇;梁颖茵;刘冰;朱荣兰;黄海威

    [目的]研究脑脊液和血清中烯醇化酶(NSE)在肝豆状核变性(W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WD初诊患者40例、正常对照20例,进行神经症状评分,测定脑脊液和血清NSE、脑脊液及血清铜,计算血脑屏障指数(AR值).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再次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和上述指标的测定.[结果]WD患者脑脊液NSE含量低于对照组,脑脊液NSE含量低于血清.肝、脑型WD患者NSE无明显差异.脑脊液NSE含量与神经症状评分无相关性.脑脊液NSE与AR值呈负相关.青霉胺治疗后神经症状加重的患者脑脊液NSE量升高.脑脊液NSE是青霉胺治疗后是否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的相关因素.[结论]WD患者脑脊液NSE水平可反映WD患者神经功能的缺失,可以作为预测青霉胺治疗后是否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的指标,但不能作为评价神经症状严重程度的指标.神经系统损伤加重可能是WD患者青霉胺治疗后神经症状加重的机制之一.

  • 血脑屏障指数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香雪;李洵桦;梁秀龄;陈红英;郑民缨

    目的:探讨血脑屏障指数在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HLD患者(初诊29例,复诊6例,初诊病例中包括脑型23例、肝型6例,入选前均未接受青霉胺治疗)进行神经症状评分,对HLD患者及20名正常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检测,并计算血脑屏障指数.35例HLD患者中,16例患者接受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另测定与比较29例HLD初诊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脑脊液铜、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清铜水平.应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分析初诊29例患者血脑屏障指数与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29例HLD初诊患者的血清铜、脑脊液铜、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血脑屏障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其中脑型及肝型HLD患者上述4项指标数值相当.统计学分析显示,初诊29例患者的血脑屏障指数与血清铜含量呈正相关(r=0.319,P<0.05).16例HLD患者接受青霉胺治疗3个月后,10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其血脑屏障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HLD患者存在血脑屏障的损伤;血脑屏障指数可反映铜对血脑屏障的损害程度;接受青霉胺治疗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的患者,存在血脑屏障损伤的加重,提示该类患者应避免使用青霉胺,改用其它药物治疗.

  • 脑脊液铜及其在肝豆状核变性等疾病中的意义

    作者:周香雪;李洵桦

    铜是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对神经系统有重要意义.脑脊液铜的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脑脊液铜与脑铜密切相关.在许多疾病尤其是肝豆状核变性中,脑脊液铜的含量会发生异常.因此,提高对脑脊液铜的临床意义的认识非常重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