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陈武;董辉;周志中

    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急性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静脉药物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肢体的周径差,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膝上、膝下15 cm周径差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8/40),优于对照组75%(30/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急性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明显,能够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下肢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

    作者:孙蓬;周云;沈超;李传勇;吴昊;王燕;韩道正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6年9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4条肢体)经介入治疗下肢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行覆膜支架隔绝术隔绝瘘口,3例行弹簧圈栓塞术.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3~44个月,随访率为100%(4/4),无复发.术后所有患者的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瘙痒、沉重、疼痛等症状均明显改善,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和湿疹均明显减退,2例小腿溃疡均愈合.结论 介入治疗下肢AVF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效果分析

    作者:吴晔;胡智飞;郭伟;熊江

    目的 探索分析经靶动脉灌注银杏叶提取物(FPGBE)治疗组织坏死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LEN-TAO)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7月本中心收治的61例LEN-TAO进行FPGBE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估该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结果 手术成功率100%,围术期及随访6个月内无死亡及截肢并发症发生,随访61例,使用医用红外热像仪,患肢在术前后的疼痛冷感评分显著降低(P<0.01),红外线定点温度分析肢体溃疡中心及周围组织皮温显著增高(P<0.05),跛行距离随访期间显著延长(P<0.05),随访期踝肱指数(ABI)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 经外周动脉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药物灌注治疗方案可以显著的改善肢体炎性反应,增高皮温,促进组织愈合,改善肢体存活率,提高生活质量,该治疗方案操作简单有效.此外,长期的结果仍然需要随访研究.

  •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李笃强;皮兴涛;郭鹏;冯文东;曹文东

    目的 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腔内治疗与传统开放手术临床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6年1 1月下肢血栓塞性脉管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28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共64例采用介入腔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患肢治疗后半年大行走距离及AB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大行走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肢踝肱指数(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78.6%(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高于观察组(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腔内治疗可明显改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高治愈率,高安全性,小创伤性的优势,有临床推广价值.

  • 超声定位溃疡相关性交通静脉对治疗复发性静脉溃疡的价值

    作者:沈天骄;王晓天;胡何节;方征东;孙小杰;葛新宝;程灿

    目的 分析术前超声定位溃疡相关性交通静脉对治疗复发性静脉溃疡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接受术前超声引导定位,术中结扎溃疡周边相关交通静脉的复发性静脉溃疡患者(C6期),观察患者术后溃疡愈合情况、溃疡的复发率,评价该方法治疗复发性静脉溃疡的疗效.结果 58例患者共有63条患肢接受治疗,术后溃疡均在1月内愈合,术后3月随访无溃疡复发,随访1年溃疡复发5例,随访2年复发7例,均再次予以行手术治疗后溃疡愈合.结论 术前超声定位溃疡相关交通静脉,术中准确结扎目标静脉对于治疗复发性静脉溃疡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下腰痛中腰椎终板退变的MRI改变与症状分析

    作者:赵忠民;孙永庆

    下腰痛(LBP)是指后背腰骶部的疼痛或不适感,可伴有或不伴有下肢的放射痛.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主要原因是机体的老化退变.下腰痛可以源自椎体、韧带、筋膜、肌肉、椎小关节或椎间盘,这些部位的任何退行性改变都会改变正常的生物力学,并使邻近的其他关节发生类似的变化.因此,病人常常表现为多发的关节退变.

  • 硬膜外麻醉不同穿刺体位对下肢多骨折手术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赵华;岳恒

    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与分组:下肢多发骨折行择期手术患者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体重42~105kg,身高151~186cm;ASAⅠ~Ⅱ级,术前评估均无脊柱外伤及畸形等硬脊膜外麻醉穿刺禁忌证.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在坐位下穿刺,B组(n=30)在侧卧位下穿刺.

  • PTA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作者:顾福杭

    目的:探讨经皮腔球囊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0年2月~2004年2月应用经皮腔球扩张血管成形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20例(24条患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结果:PTA即时成功率91.7%(22/24),成功的22条患肢踝/肱指数有2条无明显改善,其余20条由术前0.44±0.11恢复至0.78±0.14.经随访2~46个月,1条腘动脉在术后13个月再次闭塞,1条胫后动脉在术后8个月再次闭塞,通畅率为90.0%(18/20).结论:PTA结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提高通畅率.多平面、多节段病变联合可简化手术,缩小创伤.

  • 下肢旋转力线异常与髌骨轨迹J形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心;张辉;冯华

    目的 探讨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股骨旋转角度和胫骨旋转角度与髌骨运动轨迹J形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连续诊断为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64例,其中34例存在髌骨运动轨迹J形征的患者作为J形征阳性组,其余30例不存在髌骨运动轨迹J形征的患者作为J形征阴性组.2组患者均接受髋、膝、踝关节CT检查,测量股骨旋转角度(前倾角)及胫骨旋转角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例患者中,男17例,女47例;年龄(21.6±6.7)(16~40)岁.J形征阳性组患者中,男8例,女26例,年龄(21.9±7.8)(12~34)岁.J形征阳性组患者的股骨旋转角度及胫骨旋转角度较J形征阴性组明显增大(P=0.013,0.020).结论 对于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股骨旋转角度与胫骨旋转角度增大,是导致髌骨运动轨迹出现J形征的风险因素.

  • 单一下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分布特点

    作者:王虎;付亚辉;尚昆;屈霜威;王鹏飞;张斌飞;丛雨轩;黄海;柯超;魏星;李忠;刘萍;庄岩;张堃;张红

    目的 探讨单一下肢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835例单一下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79例,女456例;年龄(62.78±19.45)(18~102)岁;骨折部位:髋部510例,股骨干33例,膝关节周围116例,胫腓骨54例,踝关节周围82例,髌骨40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 100 IU予以抗凝治疗,术前及术后12h内停用.术前1d及出院前1d均行双侧全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定义血栓及分布,计算下肢DVT的总发生率、不同骨折部位发生率以及血栓在下肢肢体的分布特点.结果 835例患者住院时间(9.76±3.2)(3~22)d.术前第1天,静脉超声提示下肢DVT发生率为37.8%(316/835),其中,下肢近端血栓42例(5.0%),远端血栓274例(32.8%);出院前1d,静脉超声提示下肢DVT发生率为53.3%(445/835),其中,下肢近端血栓57例(6.8%),远端血栓388例(46.5%).髋部骨折510例,术前187例(36.7%)发生DVT,其中,下肢近端血栓17例(3.3%),远端血栓170例(33.3%);术后293例(57.5%)发生DVT,其中,下肢近端血栓36例(7.1%),远端血栓257例(50.4%).股骨干骨折33例,术前17例(51.5%)发生DVT,其中,下肢近端血栓5例(15.2%),远端血栓12例(36.4%);术后22例(66.7%)发生DVT,其中,下肢近端血栓5例(15.2%),远端血栓17例(51.5%).膝关节周围骨折116例,术前58例(50.0%)发生DVT,其中,下肢近端血栓13例(11.2%),远端血栓45例(38.8%);术后68例(58.6%)发生DVT,其中,下肢近端血栓13例(11.2%),远端血栓55例(47.4%).胫腓骨骨折54例,术前17例(31.5%)发生DVT,其中,下肢近端血栓2例(3.7%),远端血栓15例(27.8%);术后18例(33.3%)发生DVT,其中,下肢近端血栓2例(3.7%),远端血栓16例(29.6%).踝关节周围骨折82例,术前26例(31.7%)发生DVT,其中,下肢近端血栓5例(3.7%),远端血栓21例(15.9%);术后25例(30.5%)发生DVT,其中,下肢近端血栓1例(1.2%),远端血栓24例(17.1%).髌骨骨折40例,术前11例(27.5%)发生DVT,术后19例(47.5%)发生DVT,均为远端血栓.术前及术后分别有48例(5.8%)、131例(15.7%)发生双侧肢体血栓.对侧肢体血栓分布为:术前有3例(0.4%),术后6例(0.7%)为近端血栓,其余均为下肢远端血栓.结论 对于单一下肢骨折患者,尽管住院期间给予抗凝治疗,但DVT发生率仍较高,以下肢远端血栓为主,下肢近端血栓发生率明显较低.不同骨折部位,血栓发生率不同,其中,股骨干及股骨远端骨折下肢近端血栓发生率明显较高.术后对侧肢体血栓发生率增加,但以肢体远端血栓为主,肢体近端血栓极少.

  •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晓云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04年至2007年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24例(年龄≥40岁,病程≥5年),全部进行双下肢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比较下肢血管正常组及不同病变组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80.1%伴发下肢血管病变,病变的发生与收缩压,HDI-C,脂蛋白水平相关.(2)无血管病变组与不同程度血管病变组的血糖、血脂控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很好地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有利于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 MRI诊断延髓颈髓多发性硬化1例

    作者:陈宏才;张念;张在沛

    1 病例 患者女,20岁。两年前自觉右侧上、下肢发麻伴舌不灵活,吞咽困难。查体:神志清楚,举腭差,双咽反射迟钝,右上肢腱反射弱。MRI检查:延髓至颈髓C4段显著增粗,髓内见单发与脊髓长轴平行的长条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灶。T1WI上见颈髓局部增粗,但病灶大小界限不清楚。T2WI上病灶范围清楚,大小约8.0cm×0.8cm×1.2cm,呈均匀高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病灶明显强化。应用激素治疗一月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复查MRI:延髓至颈髓C2段稍增粗,病灶较前明显缩小,边界欠清晰。坚持治疗两年后症状消失。MRI示颈髓C2~C3段见两条状稍长T2信号灶,边界清晰,范围较两年前显著缩小,颈髓未见增粗。增强扫描病灶不强化。同时进行颅脑MRI扫描,未见异常。

  • 静脉点滴头孢噻污纳导致Ⅱ型溶血性变态反应1例

    作者:杨瑾;程杰;欧阳虹;甘辉云;李俊;刘哓辉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7岁,因胆脂瘤型中耳炎于2006年11月20日入院治疗,既往有下肢外伤手术史,胆囊炎、胆石症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曾有多次应用头孢类抗菌素史.

  • 磁共振成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长宇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期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开始MRI扫查,分3个阶段加强MRA扫查.将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分期中的MR序列的信号与肌肉信号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血栓34例,TirmT2WI上有9例低信号,16例等信号,9例稍高信号;SET2WI上有9例低信号,25例稍高信号.结论:磁共振成像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期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够准确的呈现出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分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护理

    作者:尹秀丽

    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中央型腰间盘突出和高位腰间盘突出可以引起瘫痪.腰椎间盘突出后长时间压迫马尾神经会造成神经损伤,引起神经变性导致神经支配的下肢区域感觉及运动障碍,排尿排便困难,更有甚者造成瘫痪.腰间盘突出是指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 心衰并发下肢高度水肿6例临床护理

    作者:张凤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是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1].钠和水的潴留及其在体内的异常分布,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病理改变,也是许多临床表现的基本原因[2].2011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心衰并发下肢高度水肿患者6例,经积极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周继珍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收治妇科肿瘤手术患者366例,发生深静脉血栓8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①静脉炎的因素;②手术后卧床时间长;③输液速度过快.并针对患者的不同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所有患者均经1~2周抗凝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加强心理护理,认真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及对症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价下肢自发性肌间血肿的研究

    作者:张建宁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下肢自发性血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27例急性无外伤史单侧下肢肿胀的患者行下肢深静脉检查,单侧下肢水肿合并局部胀痛的病例对疼痛部位的软组织进行重点扫查.结果:下肢肌间血肿32例,腓肠肌血肿30例,股四头肌血肿2例,25例可见皮肤瘀血斑,12例经超声引导穿刺治疗,20例经保守治疗,32例经彩超复查血肿均消失.结论:超声可以准确诊断下肢自发性肌间血肿,对下肢水肿的原因提供正确的依据,正确区别下肢深静脉血栓或下肢血肿,并可以引导穿刺和治疗.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表现

    作者:唐继梅;张洋

    资料与方法2007~2008年经临床确诊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2~63岁,平均51岁.均有不同程度牲畜接触史,且均伴有间断性低热、乏力、盗汗,以病变区疼痛时有向下肢放射为主要症状.其中4例行X光或CT误诊为结核,行手术治疗,术中未发现脓肿等,椎体周围为肉芽肿样物质,经实验室和当地防疫部门血清学检查,布氏杆菌抗体均为阳性.

  • 下肢训练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分析

    作者:皮学智;李昕;李友仁

    大运动量训练会造成人体不同程度的疲劳和损伤,这种损伤经常发生在下肢,不同的损伤程度临床表现也不相同.现通过影像学检查病例,把不同程度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反映出的损伤进行分析,讨论损伤原因和预防办法.

5685 条记录 4/285 页 « 12345678...28428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