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남방의과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6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4254
  • 国内刊号: 44-162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10
  • 曾用名: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陈敏生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HER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MCF-7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李荣;郑航;罗荣城

    目的克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因,建立共表达HER2基因和雌激素受体(ER)基因的MCF-7细胞模型.方法从高表达HER2的人乳腺癌细胞株SKBR-3中,用RT-PCR技术克隆HER2基因全长cDNA,将其插入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ER2.测序鉴定后,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将其转染ER阳性的乳腺癌MCF-7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HER2基因在MCF-7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情况.结果DNA测序证明,获得的HER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报道序列完全一致.将其转染MCF-7细胞,经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证实,转染细胞内有HER2基因高表达.结论成功克隆HER2基因并获得共表达HER2基因和ER基因的MCF-7细胞株.

  • 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后兔脑HSP70变化

    作者:黄柒金;徐如祥;柯以铨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后兔脑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采用高温高湿颅脑枪伤模型,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常温(22.0±0.5℃、相对湿度50%)对照组、常温(22.0±0.5℃、相对温度50%)枪伤组和高温高湿(39.0±0.5℃、相对温度80%~85%)枪伤组,每组8只.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淋巴细胞中HSP70,应用化学发光和X线片显示,凝胶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结果颅脑枪伤受高温高湿环境作用后,脑皮质、下丘脑和淋巴细胞的HSP70显著增高;淋巴细胞中的HSP70与大脑皮质、下丘脑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结论脑组织和淋巴细胞中HSP70在高温高湿环境颅脑火器伤时显著增加.

  • 乳链菌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鉴定

    作者:杨晓强;彭春秀;姜泊;邢锐;张绍荣;陈学清

    目的构建可以在乳链菌表达外源性基因的系统.方法采用基因拼接方法拼装含有P59启动子、USP45蛋白信号肽及多克隆位点的基因序列,并将其连入质粒pBluescript Ⅱ SK(+)以形成重组质粒pBS-PU,PCR扩增USP45终止子并连接至质粒pBS-PU构建可将外源性基因分泌表达于菌体外的质粒pNBC1000,PCR扩增M6基因随后连接至pNBC1000构建可将外源性基因分泌表达于菌体外及锚定表达于细胞壁的质粒pNBC2000.通过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连接至质粒pNBC20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含有pNBC2000-EGFP质粒及对照质粒的细菌,验证EGFP定位表达情况.结果所构建的表达系统可以表达EGFP基因.结论通过基因拼接方法成功构建了乳链菌表达系统,其可将外源性基因分泌表达于菌体外.

  • 李氏5号水提液在兴奋性氨基酸损伤神经元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胡德辉;杨建明;常全忠;李生海;李子中

    目的探讨李氏5号水提液在兴奋性氨基酸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MTT法观察不同干扰因素作用下细胞成活率和用Hoechest333258染色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比例;借助共聚焦显微镜钙成像和钙荧光指示剂Fluo-3/AM测细胞内钙浓度.结果300 μmol/LNMDA+5μmol/L甘氨酸作用10 min后换正常培养液培养18 h,细胞死亡率比正常对照组高(54.64±5.76)%;用李氏5号水提液(终浓度为0.5 mg/ml)预处理3 h后,加300 μmol/LNMDA+5 μmol/L甘氨酸作用10 min,换正常培养液同时加李氏5号水提液继续培养18 h,细胞死亡率明显降低.10 μmol/L NMDA可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胞质游离钙浓度.李氏5号水提液本身可轻度增加胞质游离钙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明显抑制NMDA导致的胞质游离钙浓度的升高;NMDA阻断剂MK-801明显拮抗NMDA导致胞质游离钙升高的效应,但李氏5号水提液预处理后,MK-801拮抗NMDA的效应显著降低.结论李氏5号水提液可能通过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所致的细胞内钙超载而明显保护神经元.

  • 局部注射αβme-ATP对大鼠背部皮肤初级传入纤维的兴奋作用

    作者:张琪;赵晏;田雨灵;郭媛;曹东元;王会生

    目的探讨P2X嘌呤受体激动剂αβme-ATP对大鼠背部皮肤感受单位的兴奋和敏化作用.方法在大鼠T9~Ti3脊神经背侧皮支分离细束,进行单纤维电生理学记录,观察相应皮肤感受野注射αβme-ATP(100 μmol/L,10μl)或生理盐水对皮肤感受单位机械阈值和自发放电的影响及时程变化.结果①Aδ和C类纤维的机械阈值分别是(0.384±0.018)和(0.943±0.102)mN,注射αβme-ATP后降低至(0.304±0.013)和(0.659±0.071)mN(P<0.05,P<0.01);Aβ纤维的机械阈值是(0.301±0.019)mN,注射αβme-ATP后为(0.288±0.018)mN(P>0.05).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前后Aβ、Aδ和C类纤维的机械阈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②注射αβme-ATP后,Aβ、Aδ和C类纤维自发放电频率增加的比例分别为7.7%、66.7%和75.0%,其中Aδ和C类纤维的反应比例显著高于Aβ纤维(P<0.01).生理盐水对照组未见自发放电频率显著增加的单位.③Aδ和C类纤维在注射αβme-ATP过程中(5 min)的平均自发放电数和注射后(5 min)的平均自发放电数与注射前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但Aβ纤维在注射过程中平均自发放电数和注射后平均自发放电数与注射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还观察了αβme-ATP引起感觉神经自发放电的时程变化,发现αβme-ATP对Aδ和C类初级传入末梢的兴奋作用可见于所观察的整个时段.结论ATP的类似物αβme-ATP对大鼠背部皮肤的Aδ和C类纤维具有兴奋和敏化作用.

  • L-型钙通道α1亚单位在成年鼠海马神经元上的差异性表达

    作者:杨建明;胡德辉;朱心红;高天明

    目的观察L-型钙通道不同的α1亚单位在成年鼠海马不同亚区神经元中表达的变化.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特异性地标记脑型L-型L-型钙通道不同的α1亚单位CaV1.2α1C和CaV1.3α1D.结果CaV1.2α1C主要分布在CA1区锥体细胞突起部分及CA3区锥体细胞的胞体区、基树突和远端顶树突;CaV1.3α1D则主要集中分布在海马各亚区的胞体区和近端突起;此外,CaV1.2α1C和CaV1.3α1D在细胞局部的分布特性上亦明显不同,前者主要呈现簇状分布,而后者则呈均匀分布.结论L-型钙通道CaV1.2α1C和CaV1.3α1D亚单位在成年鼠海马不同亚区神经元中呈现差异性表达.

  • 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杨西晓;陈建海;郭丹

    目的对药用载体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系统性评价.方法体外采用MTT法进行细胞增殖测定、溶血试验,体内采用皮下和肌肉内埋植载体的炎症反应试验.结果该载体对细胞属无毒级,无溶血性,在动物体内埋植3个月后载体降解,周围组织无明显炎症反应.结论所制备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细胞迁移到梗塞区周围并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作者:张蓬勃;刘勇;李捷;康前雁;田英芳;陈新林;赵建军;石秦东;宋土生;钱亦华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细胞的迁移分化,揭示梗塞区周围新生细胞的来源.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前,将10μl 0.2%的荧光染料DiI注射于体质量250~350 g的雄性SD大鼠侧脑室以预标记室管膜/室下区细胞.脑缺血后,采用累积式的BrdU标记方法标记新生细胞并通过双重免疫荧光染色确定细胞分化.标记的细胞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在非缺血对照大鼠,DiI标记细胞定居于室管膜/室下区.局灶性脑缺血后,DiI标记细胞出现于胼胝体,邻近的纹状体和皮质.此外,缺血14 d后,梗塞区周围纹状体和皮质内可见一些DiI/BrdU/GFAP或DiI/BrdU/NeuN三重标记阳性细胞.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室下区细胞迁移到梗塞区周围并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成体神经干细胞的起源和开发促进脑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发生的新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豚鼠胆固醇结石形成中胃肠移行性复合波与胆酸池大小的变化

    作者:张雪梅;董蕾;刘丽娜

    目的研究豚鼠在胆固醇结石形成中胃肠移行性复合波(MMC)与胆酸池大小的变化.方法75只豚鼠分别给予正常饮食8周,1%胆固醇饮食2、4、8周,胆固醇加维生素C饮食8周.喂养结束后,评估胆囊动力并将4对电极植入胃窦、十二指肠、空肠、回肠.7 d后,记录MMC并测量胆酸池大小.结果胆固醇喂养后,胆囊动力在4周与8周组下降.胆酸池在4周组减小42.75%(P<0.05),8周组减小57.24%(P<0.05).与对照组相比,MMC以十二指肠起源为主,周期延长(4周组1.32倍,P<0.05;8周组1.44倍,P<0.05),而波幅降低(4周组降低40.91%,P<0.05;8周组降低60.17%,P<0.05).加维生素C引起的变化与胆固醇喂养的2周组相似.结论高胆固醇饮食抑制MMC并减小胆酸池,与损伤的胆囊动力一起导致胆固醇结石形成.

  • 人KIAA1173基因的克隆、转染及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三泉;彭宏;将会勇;胡海;张进华;姚开泰;赵彤

    目的建立表达KIAA1173基因的鼻咽癌6-10B细胞模型,并观察转染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方法从新鲜肌肉组织中提取总RNA,采取逆转录PCR得到人KIAA1173基因cDNA.获得的人KIAA1173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进行酶切和序列鉴定.将重组质粒pcDNA3.1(+)-KIAA1173和空载体利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转入鼻咽癌6-10B细胞,经G418筛选阳性克隆.用RT-PCR、原位杂交及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检测KIAA1173基因在6-10B细胞中的稳定表达情况,并通过MTT法、肿瘤细胞侵袭实验及裸鼠体内成瘤性实验方法,检测KIAA1173基因对鼻咽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成瘤能力的影响.以空白质粒转染组作为对照.结果在mRNA和蛋白水平证实,转染细胞内有KIAA1173基因的高表达,表明细胞可表达人KIAA1173基因.6-10B在转染了pcDNA3.1(+)-KIAA1173后,较转染空载体pcDNA3.1(+),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及裸鼠体内成瘤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结果提示KIAA1173基因可能是一鼻咽癌肿瘤抑制基因.获得生物学活性稳定的KIAA1173基因高表达的鼻咽癌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人大肠癌不同转移潜能细胞株SW620及SW480的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作者:曲利娟;丁彦青;梁莉

    目的分析比较人大肠癌不同转移潜能细胞株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图谱,筛选并探讨肿瘤转移相关蛋白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高低转移性细胞株SW620和SW480蛋白质图谱的差异表达,查询数据库筛选大肠癌转移相关蛋白质.结果MalenieⅢ软件分析3次相同条件下的2-DE图谱,结果显示重复性、匹配性较好.SW620检测到(1316±62)个蛋白点,平均匹配率82%;SW480检测到(1332±74)个蛋白点,平均匹配率80%;蛋白点分布以PI 4~7、相对分子质量20 000~70 000范围内多.两种细胞株25个差异蛋白点(SW620 14个、SW480 11个)胰酶胶内酶解、质谱分析获得23张肽质量指纹谱;数据库查询结果高度匹配已知蛋白质3个,初步匹配已知蛋白质或片段14个.在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中,部分与基因转录、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细胞凋亡有关,可能参与大肠癌的分化、增殖、侵袭、黏附和转移等多种生物学行为.结论人大肠癌不同转移潜能细胞株SW620和SW480的2-DE蛋白质图谱具有明显的差异表达,提示大肠癌转移过程的发生是多种蛋白质功能共同作用的结果.

  • 生脉成骨胶囊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分泌VEGF功能的影响

    作者:樊粤光;赵长青

    目的探讨生脉成骨胶囊兔血清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细胞)增殖及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功能的影响.方法以MTT法测定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增殖,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VEGF浓度,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药物血清作用12 h后细胞显微结构.结果不同剂量生脉成骨胶囊兔血清在作用12 h和36h后对ECV304细胞增殖无促进作用,中剂量和高剂量兔血清在36h表现出抑制ECV304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低剂量兔血清作用1 h后可显著促进ECV304细胞分泌VEGF(P<0.01).结论生脉成骨胶囊兔血清对ECV304细胞增殖无促进作用,低剂量生脉成骨胶囊兔血清可促进ECV304细胞分泌VEGF,提示这可能是生脉成骨胶囊促进血管生成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 Na+通道阻滞极化停搏液在离体大鼠心脏保存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谭松涛;杨双强;杨朝坤

    目的研究含Na+通道阻滞剂河豚毒素(TTX)极化停搏液在离体大鼠心脏保存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入StThomas去极化停搏组(对照组,Ⅰ组)和TTX极化停搏组(Ⅱ组).建立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灌注10 min后,分别用St.Thomas和TTX极化停搏液2 ml经主动脉插管注入,使心脏停搏.随后将鼠心置于相应配伍的停搏液中,10℃保存7 h后重新灌注心脏30 min.观察两组心脏保存前后在左心室收缩末压力和压力变化速率恢复率、心肌酶漏出、ATP含量和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改变.结果再灌注后,TTX极化停搏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恢复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漏出量低于Ⅰ组(P<0.05),ATP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P<0.01),心肌超微结构得到较好保护.结论在离体大鼠心脏低温保存过程中TTX极化停搏液心肌保护作用优于STH液.

  • 脱氧胆酸诱导正常人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张茹;龚均;王晖;王利;冉力伟

    目的观察脱氧胆酸(deoxycholate,DC)能否诱导体外培养的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的角朊细胞培养基体外培养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FCM)观察DC干预的细胞经碘化丙啶(PI)单染色后凋亡细胞百分比;Annexin V-FITC结合PI双染色观察早期凋亡细胞比率;TUNEL试验凝胶DNA梯度电泳确定凋亡的发生.通过FCM分析干预细胞激活的Caspase 3变化,免疫印迹法观察Fas蛋白、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4种凋亡检测方法确定DC可诱导体外培养的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并成浓度时间正相关性变化.500lμmol/L DC干预30 min,含激活状态Caspase-3的细胞达2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P<0.01).免疫印记法示细胞经DC干预前后Fas受体蛋白均为阴性表达,但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而Bax蛋白则上升.结论DC可诱导人正常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此过程与Fas-L/Fas凋亡信号系统无关;而存在Caspase-3激活、Bcl-2减少和Bax增加,即与线粒体凋亡调节途径密切相关.

  • 组胺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冉立伟;谭卫明;谭升顺;张茹;王万卷

    目的探讨组胺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蓝染色法检测组胺对HKC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细胞DNA梯度降解法检测凋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钙荧光探针技术检测HKC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C分化标志物角蛋白10(K10)及内披蛋白表达.结果高浓度组胺抑制HKC生长,以10-4 mol/L抑制率大(细胞存活率65.6%);低浓度组胺则促进HKC生长,以10-8mol/L作用显著(细胞存活率130.7%).10-4mol/L组胺致HKCG0/G1期比例增高30.97%,S期比例减少73.81%,抑制G1/S期转换,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18.64%明显高于对照组(5.60%,P<0.05).10-4mol/L组胺使HKC[Ca2+]i上升58.9%,H2组胺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则使[Ca2+]i下降24.5%.10-4mol/L组胺下调HKC K10及内披蛋白表达,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浓度组胺阻抑HKC细胞周期进程、诱导[Ca2+]i增加及其显著的促凋亡作用可能是使HKC体外生长受抑的部分机制.在生理条件下,组胺可能具有调节表皮组织更新的作用;在炎症、损伤等病理条件下,大量的组胺可能抑制表皮的再生和KC的分化.

  • 髋关节外展不同角度股骨颈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张美超;史风雷;赵卫东;欧阳钧;钟世镇

    目的比较分析双腿站立时髋关节外展不同角度时股骨颈应力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为临床髋关节疾患治疗与康复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虚拟人男一号切片数据集的髋部数据,重建人体股骨上半节段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模拟髋关节不同的外展角度,对该模型进行虚拟加载和仿真计算,比较分析髋关节外展不同角度下股骨颈的应力分布.结果(1)对于各种外展角度,股骨颈内、外侧方的应力值均明显高于前、后方;(2)随着髋关节外展角度的增加,股骨颈的正后方和后内侧部位应力值逐渐减小,前方的应力值基本保持不变,而内、外侧方的应力值则逐渐增大,以外侧方变化大.结论股骨颈内、外侧是股骨上半节段的应力集中部位,髋关节外展使应力分布发生改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手术和康复锻炼方式.

  • 角蛋白19致敏的DC/CTL对MCF-7体外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鸣芳;罗荣城;尤长宣;涂小玉

    目的探讨体外经角蛋白19(K19)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毒T细胞(CTL)对MCF-7细胞株的抑瘤作用.方法经抗原多肽K19体外致敏外周血来源的DC诱导特异性CTL,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及细胞因子分泌,3H-TdR掺入法检测DC诱导CTL增殖,51Cr释放法测定CTL对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出可见树突状形状的D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83、CD40、CD80及CD86高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经K19致敏的DC刺激的自体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在同一效靶比时,K19致敏的DC诱导的CTL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效靶比增加,杀伤作用增强(P<0.01).结论DC在体外经K19抗原致敏后,可诱导产生对MCF-7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效应细胞杀伤MCF-7细胞,且随效靶比增加,杀伤力增强.

  •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基因的扩增、克隆及蛋白表达

    作者:刘宇虎;钟东;柳娟;张振书;陈村龙;武金宝;肖冰;郭文英

    目的研究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nterferon-inducible transmembrane protein-1,IFITMP-1)基因的扩增、克隆及蛋白表达.方法以含IFITMP-1基因的cDNA为模板,用Pfu酶做PCR扩增,用EcoR Ⅰ和HindⅢ双酶切,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UCm-T质粒测序.进一步克隆到pET-Trx蛋白表达载体质粒,优化蛋白表达条件.结果含有IFITMP-1基因的PCR产物约1000 bp.重组pUCm-T质粒经EcoRⅠ、HindⅢ双酶切,有相应大小的cDNA片段插入,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正确,证实目的基因的扩增、克隆成功,并成功克隆进pET-Trx蛋白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在BL21(DE3)plysS中有融合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扩增克隆IFITMP-1基因,并成功表达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进一步研究IFITMP-1基因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HP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国炳;刘欣;庞战军;邢福祺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P-PCR方法扩增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组织HPV-DNAL1区基因序列,通过序列分析对HPV进行型别鉴定,分析淋巴结HPV阳性率与淋巴转移组织病理学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40例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HPV-DNA的检出率为40%;组织病理学发现淋巴转移的10例患者淋巴结HPV-DNA检测均为阳性;宫颈癌病灶中检测到HPV18型的患者盆腔淋巴结也都可检测到HPV18型.结论盆腔淋巴结中检出HPV-DNA阳性早于组织病理学出现转移,因此检测盆腔淋巴结中HPV-DNA对早期的淋巴结转移具有提示作用,有助于发现组织病理学不易发现的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提示预后不良.宫颈检测到HPV18型的患者更易发生淋巴转移,是预后不良的一种高危类型.

  • 紫杉醇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近期效果

    作者:万海燕;朱国英;王人彭;苏唏;彭剑;宋丹;陈国洪

    目的评价紫杉醇洗脱支架(PES,商品名TAXUS)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4年11月在我院接受PES植入治疗的300例患者的即刻疗效和随访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300例患者共处理350处病变,植入支架355枚,其中B2型以上复杂病变248处(70.9%),小管径支架(2.50~2.75 mm)94处(26.5%)、长支架(>20 mm)130处(36.6%);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成功率100%.随访250例(83.3%),平均随访6个月(1~15个月),8例(2.7%)患者有心绞痛样发作,其中2例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无支架再狭窄病变,1例于术后5个月发生心肌梗死,2例因非心源性因素死亡.结论PES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近期效果明显,且较为安全.

  • 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34例分析

    作者:陈明玉;周再高;曾抗;孙乐栋;丁立峰

    目的了解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方法对34例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与随机抽取的40例血小板正常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照研究,分析其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改变.结果血小板减少组肾脏损害的发生率高于血小板正常患者,但蝶形红斑的发生率低于后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CH50、白细胞下降程度和尿蛋白出现率明显高于血小板正常组,而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分布宽度出现异常高于血小板正常组.结论伴有血小板减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与血小板正常患者比某些程度存在差异.

  • 特重烧伤复合肺爆震伤的临床观察和治疗

    作者:张伟;宋斌;孙建忠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伴肺爆震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一批16例特重烧伤伴肺爆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名伤员在伤后7~10 d均出现肺爆震伤表现,X线表现多样,5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全部并发肺部感染.14例治愈,2例死亡,所有伤员创面愈合良好.结论本组伤员肺爆震伤的临床表现迟,症状重,持续时间长;肺部感染与胸腔积液发生率高;胸部X线表现多样,与肺部感染不易鉴别.治疗上应重点防治多器官功能不全,调整胶体液和晶体液的比例,应用低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结合肺复张策略,加强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控制肺部及创面感染,改善微循环,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及加强营养支持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介入性超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陈焕伟;崔伟珍;王军华;蔡云峰;甄作均

    目的探讨介入性超声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自2002年开始对所收治的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介入超声治疗方法,其中10例腹腔渗液较多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和腹腔灌洗,9例胰腺周围积液合并感染者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对胆源性胰腺炎在床边实施经皮肝穿刺胆管和胆囊置管引流术各1例.结果15例患者全部治愈,包括1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无1例需手术治疗.结论介入性超声治疗具有实时、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为非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 左旋炔诺酮宫内系统对人体血脂代谢、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淑明

    目的探讨左旋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育龄妇女血脂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5例育龄妇女于LNG-IUS放置前及放置后6个月、1年后取静脉血测定血脂及肝功能水平.结果观察期内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显著上升,LDL-C、ApoB显著下降;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水平6个月后有所下降,1年下降显著.TG/HPL-C、LDL-C/HDL-C比值显著下降,Apo A/Apo B显著上升.肝功能各项指标术后在正常范围内,球蛋白水平放置后1年显著下降.结论LNG-IUS对人体血脂代谢及肝功能无明显不良副作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及痰液P物质的测定

    作者:张丹;罗显荣;叶小群;董杏芳

    目的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和痰液中P物质(SP)的含量及探讨其作用.方法收集了26例COPD、20例哮喘和12例健康者的血浆及诱导痰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SP的浓度.结果COPD组血浆及痰液SP浓度分别为(7.9±2.6)和(53.8±12.5)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1.7)和(6.2±2.3)pmol/L,(P<0.01);哮喘组血浆及痰液SP浓度分别为(8.3±3.1)和(46.9±10.2)pmol/L,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OPD和哮喘组间S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P可能参与了COPD和哮喘的发病过程.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物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在腹主动脉瘤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李艳;张业伟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物(u-PA)和明胶酶A(MMP-2)、明胶酶B(MMP-9)在腹主动脉瘤(AAA)组织中的表达及产生的源泉.方法用u-PA和MMP-2、MMP-9单克隆抗体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30例AAA组织和30例正常腹主动脉组织切片上检测u-PA和MMP-2、MMMP-9抗原(蛋白);用u-PA的寡核苷酸探针和MMP-2、MMP-9的cDNA探针以原位杂交方法,在上述AAA组织和正常腹主动脉组织的冰冻切片上探测u-PA和MMP-2、MMP-9的mRNA.结果u-PA和MMP-9主要在AAA组织中层和外膜巨噬细胞表达,在正常腹主动脉组织中无表达;MMP-2在AAA组织中主要由中层平滑肌细胞表达,在正常腹主动脉组织中无表达.结论由巨噬细胞产生的u-PA直接激活原MMP-2和原MMP-9,在AAA形成和扩张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 宫颈癌组织中HPV16 E7序列多态性分析

    作者:刘欣;刘国炳;庞战军;邢福祺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16肿瘤相关性抗原E7基因序列的多态性.方法采用通用引物PCR直接测序法对宫颈癌标本中的HPV分型,从含有HPV16型的标本中采用自行设计的多重引物通过巢式PCR扩增出HPV16E7,经DNA序列测定法检测其基因变异,进而寻找其热点突变.结果50例宫颈癌组织HPV-DNA的检出率为78%,其中HPV16和HPV18型混合感染18例,单纯HPV16型感染15例.33例含有HPV16型的标本中扩增出25例HPV16E7,其中17例647位核苷酸"T"变异"C",导致相应的蛋白质由天冬氨酸变异为丝氨酸.结论广东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16E7DNA序列发生碱基替换的区域主要在647位至846位,热点突变点为Nt647和Nt846.

  • 大肠癌脾虚证bcl-2基因表达与健脾康复汤的调节作用

    作者:杨传标;薛军;殷平善;左建生;徐克成

    目的探讨大肠癌脾虚证与bcl-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中药健睥康复汤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中晚期大肠癌脾虚证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健脾康复汤,每日1剂,同时给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唾液淀粉酶活性及组织标本bcl-2基因表达.结果大肠癌脾虚证患者酸刺激后的唾液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组织标本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治疗组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7.822,P<0.01);治疗组组织标本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x2=4.286,P<0.05),对照组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结论中药健脾康复汤对大肠癌脾虚证患者酸刺激后唾液淀粉酶活性下降的趋势有抑制作用,对bcl-2基因表达有调节作用.

  • 原发性肝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作者:刘方颖;陈丹;商健彪;伍筱梅;张雪林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淋巴瘤(PHL)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颐性分析4例PH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肝动脉造影表现.结果4例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均为B细胞表型.临床主要表现均有右上腹部疼痛,其中3例有淋巴瘤B症状(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3例合并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1例为肾移植术后2年.4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3例手术后LDH降至正常.4例CT平扫肝内病变为边界欠清的低密度影,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强化不明显,实质期病灶边界清晰,可见周边或伴分隔状轻度强化.4例肝动脉血管造影均表现为肝内轻度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纤细,肝动脉受压移位明显,未见"抱球征"及明显增粗的肿瘤血管.结论PHL的临床、CT及血管造影表现缺乏特异性,三者相结合有助于其诊断.血清LDH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评价疗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 激素替代疗法对不同绝经年龄妇女子宫内膜及乳腺的影响

    作者:曹茵;马利亚;王永霞

    目的对不同绝经年龄妇女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并观察子宫内膜、乳腺腺体的变化,为合理规范用药提供理论根据.方法将身体健康,子宫内膜小于5 mm,无乳腺增生的绝经妇女120例根据绝经年限分为2组,即A组(0~5年)、B组(6~10)年.每组随机抽取30例作为对照组C、D;A、B两组服用激素,C、D两组服用维生素C,服用前后通过阴道B超,高频B超和钼靶监测子宫内膜、乳腺腺体的变化.结果A组用药后子宫内膜显著增厚,有些病例有出血现象;乳腺增生明显;B组用药后子宫内膜有增厚,乳腺腺体回声变化不明显.C组用药后子宫内膜变薄,乳腺腺体萎缩.D组用药前后子宫内膜及乳腺腺体变化不明显.无一例子宫内膜癌或乳腺癌发生.结论激素替代疗法能够使绝经年限短的妇女子宫内膜增厚、乳腺增生,对绝经时间较长的妇女子宫内膜及乳腺影响不大.

  • PCR-SSCP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及FLT3/ITD基因突变及意义

    作者:徐兵;李琳;唐家宏;周淑芸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DNA水平FLT3基因及其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情况.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联合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63例不同免疫分型ALL患者DNA水平FLT3基因及FLT3/ITD基因突变.结果63例ALL患者经PCR扩增发现41例(65.1%)FLT3基因检测阳性,其中前前B细胞ALL、前B细胞ALL、成熟B细胞ALL及T细胞系AL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3.3%(14/15),77.8%(14/18),41.7%(5/12)和28.6%(4/14);前前B细胞ALL和前B细胞患者ALL 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84.8%,显著高于成熟B细胞ALL(41.7%,P<0.005);B细胞系AL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为73.3%,显著高于T细胞系ALL患者(28.6%,P<0.001).63例ALL患者中仅有2例(3.2%)出现FLT3/ITD基因突变,均为伴有两种髓系抗原表达、免疫学检查诊断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患者,均伴有外周血高白细胞数、骨髓中高白血病细胞比例,预后较差.结论B细胞系ALL和T细胞系ALL患者DNA水平均可检测出FLT3基因,但B细胞系ALL患者FLT3基因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T细胞系ALL;B细胞系ALL中细胞分化越成熟则FLT3基因检测率阳性越低.ALL患者一般不出现FLT3/ITD基因突变,FLT3/ITD基因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急性白血病基因分型及预后判断.

  • TPS、CA-153和CEA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郑航;罗荣城

    目的探讨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相关糖蛋白抗原(CA153)和癌胚抗原(CEA)三项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乳腺癌患者90例,乳腺良性疾病40例,健康对照组3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PS、CA153和CEA三项标志物.结果乳腺癌组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TPS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7.7%,特异性为90.0%;CA153敏感性为55.6%,特异性为93.3%;CEA敏感性为45.8%,特异性为96.7%.三项联合则敏感性为100%.结论TPS、CA153和CEA对乳腺癌诊断有一定价值,三者联合检测有明显的互补性,可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 白术内酯Ⅰ对肿瘤恶病质患者细胞因子和肿瘤代谢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旻;叶峰;邱根全;章梅;王锐;何群英;蔡云

    目的观察白术内酯Ⅰ对64例经组织学确诊的晚期恶性肿瘤恶病质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IL-6及TNF-α和肿瘤代谢因子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IF)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技术进行随机病例对照研究,观察白术内酯Ⅰ对肿瘤恶病质患者的食欲、上臂肌肉周径(MAMC)、消瘦及体力状况、细胞因子IL-1、TNF-α以及尿中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IF水平的影响.结果白术内酯Ⅰ可以显著改善恶病质患者的食欲、上臂肌肉周径(MAMC)、消瘦及体力状况.同时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因子IL-1、TNF-α以及尿中蛋白水解诱导因子PIF的水平.但其对增加体质量以及降低IL-6水平效果不显著.结论白术内酯Ⅰ是有前景的抗肿瘤恶病质药物.

  • 特发性长QT综合征QT离散度与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速的关系

    作者:赵芙

    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特发性长QT综合征(LQT1)发生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关系.方法79例基因(11p15.5)携带者根据晕厥发作的频度和程度分为3组:轻度(0~4次,n=59),中度(5~100次,n=14)和重度(有心脏骤停史,n=5).比较:3组首次心电图QT离散度的差异;19例小于35岁的中、重度患者长期用β阻滞剂后QT离散度的变化;9例患者用β阻滞剂前后踏车试验QT离散度的变化.结果(1)3组间QT离散度有显著差异(P<0.01);(2)13例长期用β阻滞剂者,10例QT离散度缩小(P<0.05);(3)患者用β阻滞剂前,QT离散度与运动负荷呈正相关,用β阻滞剂后,呈负相关.结论QT离散度是估计病情的敏感而可靠的指标;小于35岁的中、重度LQT1(包括"无症状"者)应长期用β阻滞剂.

  •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作者:郎雁;熊永炎;陈惠桢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在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6例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患者,另取1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的表达;设计高危型HPV(HPV16,18,31,33,58等)通用引物,以touch-down PCR法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高危型HPV的感染率.结果(1)从正常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survivin表达逐渐增强(P<0.05);(2)survivin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而与年龄、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3)从正常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高危型HPV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4)高危型HPV感染率在不同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组织学分型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survivin与高危型HPV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表达及高危型HPV感染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在宫颈癌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外科治疗

    作者:刘健雄;薛宗锡;李小海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不愈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外科治疗.方法对45例诊断明确的支气管内膜结核造成支气管狭窄的病例进行外科治疗,其中全肺切除18例,肺叶切除18例,袖状肺叶切除8例,支气管楔形切除1例.结果45例结核性支气管狭窄患者得到治愈,无残端和吻合口瘘;痰菌全部转阴;追踪1年无狭窄复发.结论对支气管内膜结核造成支气管狭窄的病例采用外科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结核 支气管 哮喘 肺癌
  • "蓝碟"手助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18例报告

    作者:黄元媛;黄宗海;俞金龙;厉周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HALS)结直肠癌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HALS行结直肠癌切除术,其中右半结肠癌6例、左半结肠癌9例、直肠癌3例.结果所有患者以HALS方式获得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78min,平均出血量60ml.术后疼痛轻,仅1例需使用镇痛药物.肠功能恢复早,肠道恢复通气平均41 h.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3 d.发生并发症2例.随访6~18个月,无操作孔种植,1例局部复发.结论HALS结直肠癌切除术是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其短期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治及病理分析13例报道

    作者:冯子毅;刘晓平;李宝金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诊治中若干临床问题.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确诊的1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胀痛、不适.其中,病变部位胃部8例、小肠5例.病理示恶性3例(23.1%)、良性6例(46.2%)、潜在恶性4例(30.7%).免疫组化结果11例CD117(+)、10例CD34(+)、2例CD117(-)/CD34(+)、3例CD34(-)/CD117(+).13例均手术切除,其中胃大部切除6例、胃肿瘤摘除2例、小肠肠段切除5例.随访1个月~5年,平均生存期3.6年.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注意鉴别其良恶性,病理检查是确诊的依据,手术切除后放化疗效果均不理想.

  • 腹腔镜下良性卵巢囊肿手术50例探讨

    作者:黄晓东;陈文萍;吴妙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卵巢囊肿切除术和输卵管-卵巢切除术50例.结果卵巢囊肿剥除术46例(92%),卵巢囊肿切除术2例(4%),输卵管一卵巢切除术3例(6%).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58min.术中出血<20ml,无中转开腹者,无气栓、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23例(46%)、良性畸胎瘤10例(20%)、卵巢冠囊肿8例(16%)、黄素囊肿5例(10%)、浆液性囊肿3例(6%)、纤维瘤1例(2%).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良性卵巢囊肿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

  • 嵌顿性食管异物的急诊内镜处置

    作者:冯伟勋;苏凯华;简丽琴

    目的研究嵌顿性食管异物的内镜取出方法和技巧.方法总结我院1988年6月至2005年3月内镜下取除嵌顿性食管异物的资料.结果62例均成功取出嵌顿的食管异物,有9例创口渗血,16例咽喉不适.结论经内镜取除嵌顿性食管异物有效、安全,但应机巧掌握各种取出技术.

  • 未成年男性生殖器狗咬伤治疗(附13例报告)

    作者:袁谭;张海峰;赵磊;王晓东

    目的提高对未成年男性生殖器狗咬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年未成年人狗咬伤病历并结合文献资料对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结果1例包皮裂伤,给予清创缝合;3例阴囊裂伤合并睾丸裂伤者行裂口缝合;6例海绵体裂伤者应用可吸收线缝合白膜;3例尿道破裂者行尿道修补术和膀胱造瘘术.所有病人伤口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清洁冲洗,除1例出现伤口处尿瘘行二期修补术外,其他病例伤口愈合好.结论狗咬伤是外生殖器损伤中少见但较严重的外伤,治疗包括充分清创,尽可能保存、恢复组织器官的功能;常规应用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及狂犬疫苗.

  • 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微创治疗

    作者:吴良平;黄宗海;王俊;张玉新;谢正勇

    目的研究和评价静脉腔内激光联合腔镜深筋膜下结扎交通静脉(SEPS)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共10条患肢行静脉腔内激光联合SEPS术,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伴Ⅲ.返流的4条肢体联合行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结果10条患肢溃疡在10~60 d内愈合,所有病人随访6月以上未发现局部溃疡复发.结论静脉腔内激光联合SEPS术可以微创、有效地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联合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可以减少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复发.

  • 广州地区9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血常规特点

    作者:孙德华;裘玉容;曾方银;郑磊;王前

    目的探讨非典型肺炎(SARS)的血常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6例SARS病人的血常规特点,并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和统计学分析.结果SARS患者的白细胞多数正常或减低(80.2%);淋巴细胞可减少[百分比(22.8±11.5)%,绝对值(1.68±0.38)×109/L];单核细胞可增高[百分比(10.2±5.4)%,绝对值0.75±0.18];部分病人血小板减低,血小板<100×109/L占9.4%.SAR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白细胞总数(WBC)、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分面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及血小板压积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我院收治的SARS病人多数WBC正常或减低,常有淋巴细胞减少,与国内外多数报道相符,但此特点不能作为诊断SARS的确诊或排除指标.

  • 群体性风湿热一级预防观察

    作者:杨平珍;黄震东;何永全;符永恒;罗健;陈剑光;卓绮玲;吴穗红

    目的探讨一种简易、经济、有效的群体性风湿热一级预防方法.方法选取394名9~12岁小学生随机分成观察组(n=201)和对照组(n=193)两组进行甲链性咽炎早期诊断,一旦确诊甲链性咽炎,观察组即给予新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对照组则密切随访.结果经过逐月观察和干预后,观察组甲链性咽炎发病率为1.28%,对照组为4.15%,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观察组甲链带菌率为11%、对照组为19%,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观察组干预后抗DNA酶B(ADNaseB)抗体平均几何均数(GMT)为146 U/ml,对照组为166 U/ml,两者差异非常显著.观察组甲链性咽炎患者的ADNaseB抗体平均GMT为184 U/ml、对照组为267 U/ml,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观察组甲链感染率为17%、对照组为30%,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观察组甲链性咽炎患者感染率为39%,对照组为63%,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研究表明,本研究采用的方法进行群体性风湿热一级预防确实有效,具有流行病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