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중화간담외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8118
  • 国内刊号: 11-388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zhgdwk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顾万清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手术联合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晚期泡型肝包虫病

    作者:赵顺云;郭亚民;李冰

    目的 探讨手术联合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晚期泡型肝包虫病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 1月71例晚期泡型肝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及是否联合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将患者分为四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短5个月,长44个月,单纯减体手术治疗组病死率为82.3% (14/17);减体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病死率为52.3%(11/21);单纯根治手术治疗组病死率为28.5% (4/14);根治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病死率为21.1%(4/19).根治术+阿苯达唑治疗组病死率与根治手术组及减体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根治手术组病死率与减体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减体手术治疗组病死率与减体手术+阿苯达唑治疗组以及单纯根治手术组与根治术+阿苯达唑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联合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晚期泡型肝包虫病,可降低或减少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 儿童活体肝脏移植45例分析

    作者:吴凤东;陈新国;李威;任秀昀;游波;沈中阳;朱志军

    目的 总结儿童活体肝脏移植(PLDLT)临床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武警总医院2005年4月至2014年4月进行的45例PLDLT患者手术前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部供者术后均顺利恢复.移植物重量和受者体重比(GRWR)为1.0%~6.4%(2.5%±1.2%).供肝切取后行减体积移植2例,因门静脉短间置血管搭桥1例,采用血管搭桥引流肝断面Ⅴ、Ⅷ段肝静脉3例,采用血管补片辅助重建肝左静脉2例,超声多普勒显示肝动脉血流不良术中再次重建肝动脉3例.术后出现排异反应2例、血管并发症7例、胆道并发症11例、感染并发症27例.45例受者中3例死于血管并发症,4例死于感染,其余38例随访至今生活质量良好,1年、2年、5年存活率均为84.4%.比较术后存活组与死亡组年龄[(50.8±49.8)个月比(12.6±14.9)个月]、体重[(16.2±10.5) kg比(7.3±1.7)kg]、术前胆红素水平[(177.0±126.5)μmol/L比(301.9±110.6)μmol/L]、儿童终末期肝病(PELD)评分[(16.1±12.1)分比(26.2±11.3)分]和GRWR比值(2.2%±0.8%比4.2%±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综合措施充分改善患者的术前状况,降低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手术技术,合理的术后管理,有利于改善预后.

  • 非创伤性脾破裂5例及文献回顾

    作者:刘建;刘春庆;冯艳玉;王继

    目的 探讨非创伤性脾破裂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非创伤性脾破裂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非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男性多见,平均年龄大.该病病因较多,以血液病、病毒感染、局部炎症和肿瘤多见.发病机制与脾脏增大、脆性增加、凝血障碍、脾位置异常、膈肌强烈收缩等有关.其确诊较创伤性脾破裂困难.治疗以手术为主,部分患者也可行非手术治疗.其预后与病因、年龄有关.结论 非创伤性脾破裂病因较多,病理性脾破裂占绝大多数,临床诊断困难,治疗以脾切除术为主.

  • 染色体8p拷贝数变异与肝细胞癌术后总生存的关系及靶基因筛选

    作者:王美玲;姜斌;丛文铭;胡晓华;董辉;朱忠政

    目的 探讨染色体8p拷贝数变异(CNA)与肝细胞癌(HCC)术后生存的关系,筛选生存相关CNA内的潜在靶基因.方法 纳入HCC手术患者187例,其中66例有完整术后生存随访资料.分别采用Agilent 244K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和Affymetrix U133 Plus2.0基因芯片方法检测8p CNA和基因表达差异.结果 8p12丢失(31/66,47%)是HCC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8p12丢失患者的死亡风险为无丢失患者的4.1倍(95%CI=1.8~9.4,P<0.05).8p12片段内基因丢失与mRNA表达的联合分析显示,基因丢失HCC组TMEM66、DCTN6和MAK16 3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基因无丢失HCC组(均P<0.05)和癌旁肝组(均P<0.05).结论 染色体8p12丢失是HCC患者术后生存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TMEM66、DCTN6和MAK16基因拷贝数依赖性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HCC不良预后的演进过程.

  • 肝癌患者微波消融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陆文;范晴敏;吴盼盼;徐中琪;许赟;钱国军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行微波消融(MWA)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风险及预后.方法 前瞻性研究72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其中30例为对照组,42例为预防性抗病毒组.探讨两组患者术后HBV再激活率及肝功能恢复情况等指标.结果 在随访期间8.3% (6/72)患者出现乙肝病毒再激活.高HBV DNA载量和未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是H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HBV再激活是肝癌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HBV再激活能导致肝癌复发,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能有效控制HBV再激活.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负压引流联合腹膜透析治疗重症胰腺炎

    作者:翟超;刘晓晨;付伟;郑明华;肖栋;梁明;陈亮;相建国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负压引流联合腹膜透析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均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负压引流及腹膜透析.结果 (1)82例患者均成功放置腹膜透析管并行腹膜透析,所有患者经腹膜透析后腹胀、腹痛症状较腹膜透析前明显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腹膜透析相关性死亡.(2)82例患者均经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负压引流,76例经穿刺置管引流后痊愈,置管引流治愈率92.7% (76/82);6例患者因穿刺引流失败行外科手术引流;无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病程早期采用腹膜透析可明显降低患者早期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及病死率.随着急性重症胰腺炎病程进展至中后期,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可避免大部分患者行传统开腹清创引流,降低术后出现胃肠道损伤及瘘的发生率.该法治疗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在难治性肝泡型包虫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阿卜杜艾尼·啊卜力孜;邵英梅;郭强;蒋铁民;温浩;吐尔干艾力·阿吉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在难治性肝泡型包虫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开展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以来收治的侵犯重要血管及胆道和(或)脑、肺转移的137例难治性肝泡型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多学科诊治组会诊,将患者分为多学科协作诊疗组(MDT组)49例和专业诊疗组(非MDT组)88例.MDT组分为手术治疗组(A组)26例和非手术治疗组(B组)23例,B组中后期根治性手术切除13例.非MDT组分为手术治疗组(a组)61例和非手术治疗组(b组)27例,b组中后期根治性手术切除5例.比较A组与a组患者确诊时间、围手术期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根治率.比较B组与b组后期根治性手术切除率.随访时间1~8年.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A组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术后晚期并发症(再次出现黄疸、吻合口狭窄及复发)低于a组(P<0.05),手术根治率高于a组(P<0.05).入院到确诊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胆漏、胸腔及腹腔积液、吻合口漏),A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单纯化疗或置管引流+化疗等综合治疗后,后期根治性手术切除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综合药物、介入、手术治疗的优点,制定佳个体化治疗方案,能够提高难治性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根治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已失去根治手术机会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创造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

  • 联合生物素荧光成像建立McA-RH7777/Buffalo大鼠肝癌模型及其初步应用

    作者:潘立超;张爱群;柏佳;谭晓宇;葛新兰;赖彦华;董家鸿

    目的 利用荧光素酶标记的McA-RH7777肝癌细胞建立可供活体观察的大鼠肝癌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选择性结扎门静脉和胆管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 以pCDH-puromycin-CMV为载体将荧光素酶基因转染至大鼠McA-RH7777肝癌细胞,皮下接种Buffalo大鼠,取瘤块异体种植于大鼠肝脏左外叶,活体观察肿瘤生长状态.肝癌建模成功后,随机将大鼠分为三组,即种植叶门静脉联合胆管双结扎组、单纯门静脉结扎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结扎后1周和2周处死,解剖肝肺肾,观察肝内外肿瘤生长和转移情况.结果 皮下和肝内种植Buffalo大鼠的成瘤率均为100%.转染荧光素酶Luc-McA-RH7777肝内种植2周后,接种肝叶活体观察可见荧光信号.荧光信号范围和强度随时间的推移增加,4周时肿瘤仍呈局部生长,未见明显肝内和肺转移.门脉联合胆管结扎术后不仅原位肿瘤体积增大,并且于结扎后2周出现肺转移.免疫组化显示肝内瘤灶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甲胎蛋白(AFP)免疫反应阳性,部分瘤细胞显示Luc阳性.结论 Luc-McA-RH7777细胞能在Buffalo大鼠肝内成瘤并活体显示,门脉联合胆管结扎可加快肝癌生长和转移.

  • 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抑制因子在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肝再生过程中的表达

    作者:杨龙;张雅敏;崔子林;刘子荣;杨超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因子(HGFA)的抑制因子(HAI-1、HAI-2)在硬化和正常肝脏再生中的表达,探讨HAI-1、HAI-2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40%四氯化碳油溶液背部皮下注射法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实验组实施70%肝脏切除术,建立部分肝切除术后再生模型,以健康大鼠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6、12、24、48 h处死大鼠并留取标本检测.使用实时PCR技术检测脾原性HAI-1 mRNA、HAI-2 mRNA表达情况.结果 肝硬化大鼠各时间点血清HG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大鼠HAI-1 mRNA表达量持续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大鼠之间HAI-2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术后再生过程中HGFA的合成分泌较健康大鼠低,这可能导致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前体活化不足,以致再生速率缓慢.HAI-2并没有参与肝脏的损伤修复进程.

  • 替吉奥及MDSCs靶向干预剂对胆囊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

    作者:解雷;黄锦龙;刘淑鹏;于勇;王慧;陈培战;张柏和;李斌;姜小清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替吉奥和维生素D3等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靶向干预药物对胆囊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为替吉奥及MDSCs靶向干预剂用于胆囊癌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系NOZ,建立人源性胆囊癌裸鼠荷瘤动物模型,应用靶向干预MDSCs药物,运用流式细胞术筛选、鉴定、定量分析肿瘤组织微环境中MDSCs.结果 药物干预实验显示,对照组肿瘤组织平均体积大小2 246.4 mm3,而替吉奥组则为62.4 m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替吉奥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组织的生长,但对胆囊癌微环境中的MDSCs的影响微小.维生素D3组MDSCs表达比例为1.6%、COX-2抑制剂为1.6%,较对照组4.7%明显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维生素D3、COX-2抑制剂均能够明显降低胆囊癌微环境中MDSCs细胞的表达.在脾脏组织中,MDSCs亦呈相同变化趋势,其中维生素D3靶向干预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靶向干预胆囊癌微环境中MDSCs表达能够改善肿瘤免疫逃逸状态,提示替吉奥化疗方案联合应用MDSCs靶向干预药物治疗胆囊癌具有可行性.

  • 纳米刀消融胰腺组织的动物实验

    作者:宋飞虹;陈永亮;苏明;顾万清;卢实春;冯健;严力

    目的 纳米刀(不可逆电穿孔)是一种新的肿瘤消融技术.其作用机理是利用电脉冲引起胞膜发生纳米级穿孔,导致细胞凋亡.本研究的目的旨在了解纳米刀对胰腺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3头实验用猪正常胰腺组织行开腹纳米刀消融.于消融术前、术后留取血液测白细胞及淀粉酶.本文对猪正常胰腺组织进行了实验研究,分别于消融术后5、10、15天处死,取大体标本,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 3头实验猪术后均恢复良好,胰腺周围组织未见明显粘连、消融区胰腺组织质地略硬.所有猪白细胞及淀粉酶在术后即有升高,术后第3天便降至术前水平.光镜下显示三个时间段消融区猪胰腺组织与正常区域对比均有明显的区别.消融区可见大量细胞死亡,经TUNEL染色可见凋亡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亚细胞结构改变,但主胰管及其较大属支胰管、动静脉结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纳米刀消融可对胰腺组织产生不可逆性损伤;在消融区域,胰管及血管结构得以保存;在合理的电压及电脉冲设置下,纳米刀消融对实验动物是安全的.

  • 脂肪变性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战胜;徐庆祥

    脂肪肝为各种代谢异常所致肝实质细胞变性.脂肪肝可增加肝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肝移植受者存活率,是肝脏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研究脂肪变性肝切除术后肝再生,对临床安全实施肝切除手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回顾近年有关脂肪变性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相关文献,对脂肪肝如何影响肝再生及其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

  • 自体肝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付贞;明英姿;王彦峰;夏志平;胡龙;张洋;王伟;叶啟发

    自体肝移植(autologous liver trabsplantaion,ALT)技术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是治疗肝脏占位性病变及严重肝脏外伤等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ALT技术将肝脏修复与移植结合,为缓解器官资源短缺提供了新路径.本文围绕ALT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肝脏枯否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孙宏伟;李成林;王平;崔彦

    近年来,对肝脏枯否细胞的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在炎症方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枯否细胞参与、调节炎症反应的具体机制(主要是分子机制).在脂肪肝方面,人们试图通过揭示枯否细胞在脂肪肝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找到防治脂肪肝的新方法.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许多预处理的新方法就是针对枯否细胞实施的.在肝移植方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免疫耐受和移植后排斥反应.至于肿瘤,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枯否细胞对肿瘤生长、转移的调控机制上.本文将对上述进展做一综述.

  • 经前入路联合Belghiti悬吊法切除右叶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张立洪;郝保兵;张传永;戴新征;张峰

    临床上对于右叶肝癌需行右半肝切除术时,传统的方法是先分离肝脏周围韧带或(和)切断出入肝脏血管游离肝脏,然后再离断肝脏.然而,对体积较大的肝癌合并膈肌等周围组织侵犯时,因肝脏周围解剖空间狭小,先离断肝周围韧带往往非常困难,粗暴游离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此时,先离断肝脏,再处理相应韧带及膈肌间粘连的前入路方法可缩减手术难度,联合Belghiti悬吊法能减少出血等并发症[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比较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两种手术径路治疗右叶大肝癌的近期、远期疗效.

    关键词:
  • 闭合性肝破裂42例非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赵传庆;吴保安;吴波;马李;罗登榜;祖超

    在腹部外伤中,肝破裂仅次于脾,约占15% ~ 20%.手术探查为传统的处理原则.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肝破裂的治疗观念也在不断转变,非手术方式已成为治疗闭合性肝破裂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院从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闭合性肝破裂80例.其中42例采取非手术治疗,38例获得成功,约占94.9%,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 胆道镜下电切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胆管狭窄

    作者:祁春春;杨玉龙;邹瑞;马跃峰;张诚

    肝管或肝(胆)总管空肠Roux-en-Y胆肠内引流术往往被作为治疗复杂性胆管结石及胆道损伤等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但是胆肠吻合术后并发的高位胆管狭窄(Bismuth分类的第Ⅳ型)与结石,不仅治疗困难重重,手术疗效也不满意.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手术与内镜相结合治疗胆肠吻合术后高位胆道狭窄与结石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8例胆肠吻合术后胆管狭窄患者行胆道镜下电切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损伤控制理念在高龄急性梗阻性胆囊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蔡雷;张箭平;薛冰;张昊;刘进军;王建承

    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往往起病急,进展快,常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脑及糖尿病、肿瘤晚期等疾病,难以耐受急诊手术及麻醉,导致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居高不下.为了降低此类患者的手术风险,我们引入了损伤控制外科理念,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BD)先使患者度过急性期,再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9例高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异位肝肝细胞癌一例

    作者:唐广山

    异位肝(ectopic liver)临床罕见,异位肝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更为罕见.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曾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61岁.左上腹包块半年,明显进行性消瘦.体检:左中腹部可扪及质韧包块.血压:100/65 mmHg(1 mmHg =0.133 kPa);血常规、肾功能正常;HbsAg、抗-HBe、抗-HBc阳性;丙氨酸转氨酶64 U/L,碱性磷酸酶41.6 g/L,甲胎蛋白33 913 μg/L,HBV-DNA定量1.53×104.卧位醛固酮800.20 pmol/L,立位醛固酮1 000.80 pmol/L.

    关键词:
  • 易引发误诊的肝肺结核病一例

    作者:刘立国;杨志英;谭海东;徐力;孙永亮;司爽;刘笑雷;周文颖

    患者女,29岁.常规B超检查发现肝门占位.外院腹部增强CT(图1):肝门部肿物大径5.5 cm,内部见多房囊性改变,囊壁及分隔轻度并延迟强化.外院腹部增强MRI:肝门部异常信号,边缘呈高强化,内部可见多房囊性无强化区.患者无发热、乏力、盗汗、消瘦等.外院诊断肝恶性病变,建议患者采取放、化疗等保守治疗.患者来我院就诊.检查血常规、肝功能、AFP、CEA、CA19-9正常,胸片正常.进一步行PET-CT检查示:肝门区不均匀放射性浓聚区(图1).右肺多发轻度放射性浓聚区(图2).诊断:(1)肝门恶性病变,不除外良性(炎症?结核?).(2)右肺多发代谢增高灶,考虑炎性病变,不除外结核.由于PET/CT提示可疑右肺结核,进一步检查痰示抗酸杆菌阴性,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B(T-SPOT.TB)结果为93SFCs/2.5×105 PBMCs(阳性).

    关键词:
  • 胰源性左侧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及文献复习

    作者:倪晓凌;顾大镛;胡国华

    胰源性左侧门脉高压为胰腺病变造成脾静脉回流,从而受阻导致门静脉系统局部静脉压力升高的一类疾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针对原发胰腺疾病和左侧门脉高压进行处理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 建立脑死亡动物模型对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的重要性

    作者:叶啟发;范林;张秋艳;刘忠忠

    目前中国已全面进入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CDCD)供肝的历史新阶段.其中应用为广泛的当属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DBCD).由脑死亡过渡到心脏死亡过程中,各种病理生理变化对供体全身脏器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脑死亡对供体影响的研究对于CDCD肝移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启动及其分类、建立脑死亡器官捐献(DBD)动物模型的必要性及其应用等方面阐述DBD动物模型与CDCD肝移植的关系,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中华肝胆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