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ic Surgery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8
  • 国内刊号: 2095-3232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11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规划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的Meta分析

    作者:梁豪;熊志勇;姚志成;胡昆鹏;李瑞曦;周伯宣;许瑞云;邓美海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lsevier Sciencedirect、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集2016年12月之前公开发表的有关FTS在LC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Cochrane Handbook推荐的文献质量评价办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手术情况、术后情况、住院时间及费用等数据.异质性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同质性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 共纳入19篇RCT文献,总计4454例患者,其中FTS组2228例,对照组22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TS组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MD=-0.94,-9.59,-19.46,-2.11,-1462.92;P<0.05).结论 FTS应用于LC围手术期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加速患者康复及减少住院费用.

  • 经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同期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疗效

    作者:刁竞芳;莫嘉强;叶青;刁德昌;何军明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同期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6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9例,女27例;年龄38~81岁,中位年龄56岁.原发病:直肠癌26例,乙状结肠癌18例,升结肠癌10例,降结肠癌7例,横结肠癌5例.肝转移灶直径≤3 cm,数目≤3,且无其他远处转移.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均在腹腔镜下经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检查确认无出血及胆漏后转入原发灶的同期腹腔镜手术切除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单次消融时间5~10 min,单次完全消融率97%(64/66).微波消融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例,未发生肝功能不全、穿刺点出血、胆漏、胆管狭窄等消融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率44%(29/66),其中消融灶局部复发率9%(6/66).8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1、14、15、18、22、25、28、33个月死于全身广泛转移,死亡率12%(8/66).截止至投稿日期58例患者获得生存,其中有37例无瘤生存.结论 对于直径≤3 cm且数目≤3个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灶,腹腔镜超声引导下同期微波消融治疗安全、有效.

  • 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峰;谢良骏;曹素娥;查悦明;程木华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延迟显像在原发性肝癌(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12)岁.根据肿瘤直径大小分为小肝癌组(30例)、结节肝癌组(23例)和大肝癌组(27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静脉注射18F-FDG造影剂40~60 min后行早期PET/CT显像,2 h后行延迟PET/CT显像,测定两次显像中病灶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观察并比较小肝癌组、结节型肝癌组、大肝癌组的早期和延迟显像情况及不同时期显像变化.3组SUVmax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 χ2 检验.结果 结节型肝癌组的早期像、延迟像SUVmax分别为5.1±1.9、5.5±2.3,明显高于小肝癌组的3.9±1.4、4.3±2.0(LSD-t=2.60,2.03;P<0.05);而低于大肝癌组的6.9±2.6、8.5±2.9(LSD-t=-2.82,-4.08;P<0.05).大肝癌组延迟像SUVmax明显高于早期像组(t=2.05,P<0.05).大肝癌组延迟像SUVmax较早期像明显升高患者百分率为93%(25/27),明显高于小肝癌组、结节型肝癌组的53%(16/30)、61%(14/23)(χ2=10.85,7.28;P<0.05).结论 随肿瘤直径增加,延迟像18F-FDG摄取明显增加,采用18F-FDG PET/CT延迟显像技术可提高肝癌尤其大肝癌的检出率.

  • 改良脾-肺固定术与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路豪;党晓卫;李林;刘优优;付坤坤;牛光辉;李松;许培钦

    目的 比较改良脾-肺固定术与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改良脾-肺固定组和脾切除+断流术组(断流组).其中改良脾-肺固定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41±9)岁;断流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44±8)岁.两组患者术后血细胞、门静脉压力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结果 改良脾-肺固定组术后1年自由门静脉压力为(32.6±1.8)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高于断流组的(29.9±2.3)cmH2O(t=4.963,P<0.05);WBC、Hb、Plt分别为(4.1±1.5)×109/L、(101±18)g/L、(102±40)×109/L,明显低于断流组的(5.8±1.9)×109/L、(113±16)g/L、(220±70)×109/L(t=-3.798,-2.588,-8.218;P<0.05);门静脉血栓形成率为8%(2/26),明显低于断流组的29%(10/34)(χ2=4.344,P<0.05).改良脾-肺固定组和断流组的上消化道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15%(4/26)、4%(1/26)和9%(3/34)、9%(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0.059;P>0.05).结论 与断流术相比,改良脾-肺固定术防治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疗效相似,且具有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保留部分脾脏功能和较高的门静脉压力利于肝脏灌注的优势.

  • 肝细胞癌肝切除术后出血的防治

    作者:李清汉;甄作均;陈应军;何尹韬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出血的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肝切除术且术后出血的10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42~68岁,中位年龄48岁.接受腹腔镜肝中叶部分肝段切除术5例,开腹右半肝切除术2例,腹腔镜肝Ⅴ、Ⅷ段及部分Ⅳ段切除术1例,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2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分析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结果 术后48 h内出血9例.其中5例为肝创面出血,1例肝短静脉出血,1例肝右静脉出血,1例肝静脉出血,1例胆囊动脉出血,患者均经手术探查后找到出血点,予以确切缝扎止血.1例术后10余天突发出血,该患者为胃右动脉根部出血,无法行栓塞止血,经手术探查,修补肝总动脉出血点及肝创面胆漏处.所有患者随访两个月无再次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肝癌肝切除术后出血重在预防,术前行严格评估、术中精细且规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和及时的外科干预可降低术后死亡率.

  • 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顾静娴;曲凯;刘昌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UCD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6年10月之前PubMed、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关于UDCA治疗PBC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英文检索词:ursodeoxycholic acid、ursodiol、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random clinical trials.中文检索词:熊去氧胆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肝功能指标、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病死率等临床数据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同质性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总计86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UCDA能明显改善患者ALT、AST、ALP、GGT、TB水平(SMD=-0.73,-0.87,-1.22,-1.58,-0.32;P<0.05).UCDA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瘙痒和疲劳症状,未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OR=1.03,P>0.05),且不能明显降低患者肝移植率、病死率及肝病相关病死率(OR=0.50,0.79,0.75;P>0.05).结论 UCDA能明显改善PBC患者肝功能,但不能阻止PBC向终末期肝病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或改善临床症状.

  • 血管切割闭合器五枪法前入路右半肝切除

    作者:陈焕伟;邓斐文;胡健垣;王峰杰;李杰原

    目的 探讨血管切割闭合器五枪法(五枪法)前入路右半肝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右半肝切除术的24例原发性肝癌(肝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五枪法组和对照组.其中五枪法组11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6±6)岁;采用五枪法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对照组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52±14)岁;采用传统方法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两组手术时间、断肝时间等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五枪法组患者均采用鞘外解剖右侧肝蒂半肝血流阻断方法.对照组采用鞘内解剖离断肝右叶血管及胆管的方法,其中3例采用Pringle法.五枪法组的手术时间、断肝时间分别为(262±49)、(40±8)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5±67)、(92±15)min(t=-2.255,-11.072;P<0.05).五枪法组术中出血量为(227±91)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92±275)ml(t=-8.193,P<0.05).五枪法组未出现术中出血量≥1000 ml患者,无术中输血;而对照组中5例术中出血量≥1000 ml,术中输血4例.五枪法组术后均未入住ICU,对照组术后入住ICU 4例.五枪法组术后住院时间(11±2)d,对照组为(10±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8,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再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 采用血管切割闭合器五枪法行前入路右半肝切除术安全、简便、快捷,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该方法手术时间、断肝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不增加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 合并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徐建;杨刚;权刚;刘健;张雨顺;李敬东

    目的 探讨合并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6年7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45例合并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60~73岁,中位年龄65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38例,B级7例;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3例,肺气肿1例.结果 围手术期给予加强护肝,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严密控制血压、血糖.1例患者因胆囊颈部结石嵌顿行急诊LC,其余均行择期LC.3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7%(3/45),中转开腹原因为出血、胆囊三角解剖不清.1例术后2 d腹腔出血,给予凝血酶+维生素K1治疗4 d后好转;2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腔隙性脑梗死,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无胆漏、胆道损伤、出血及周围器官副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对于合并肝硬化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围手术期应加强护肝,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术中精细操作,控制出血,及时中转开腹,尽量避免行急诊LC.

  • 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早期肝细胞癌疗效比较Meta分析

    作者:崔瑞文;朱曙光;范磊;郑世杨;李华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RFA)和手术切除(SR)治疗早期肝细胞癌(肝癌)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4年1月至2017年2月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RFA和SR治疗早期肝癌的文献.英文检索词包括:hepatocellular carcinoma、liver cancer、hepatic carcinoma、liver neoplasms、HCC、radiofrequency ablation、ablative therapy、RFA、surgical resection、hepatectomy.中文检索词包括:肝细胞癌、肝癌、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手术切除.对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患者提取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住院时间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研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同质性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 共纳入20篇文献,其中4篇为随机对照试验研究,16篇为回顾性研究.共包括3849例早期肝癌患者,其中1946例行SR治疗,1903例行RFA治疗.SR患者术后3、5年总体生存率较RFA患者明显升高(OR=1.09,1.58;P<0.05).SR患者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较RFA患者明显升高(OR=1.88,2.31,2.14;P<0.05).SR患者术后1、3、5年肿瘤复发率较RFA患者明显降低(OR=0.57,0.18,0.46;P<0.05).SR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RFA患者明显升高(OR=3.84,P<0.05).SR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时间较RFA患者明显延长(WMD=7.08,P<0.05).结论 对于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肝癌患者,SR长期生存及复发方面明显优于RFA,但RFA具有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 10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

    作者:毕建斌;李泽宇;顾静娴;苗润晨;张佳;杜肇清;曲凯;刘昌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6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PB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94例;年龄17~80岁,中位年龄59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总结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等一般资料,分析入院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自身抗体等诊断指标,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结果 PBC患者中女性占93.1%(94/101).乏力、黄疸、呕血和黑便、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占52.5%(53/101)、33.7%(34/101)、14.9%(15/101)、12.9%(13/101).脾大、腹腔积液、肝病面容、蜘蛛痣体征分别占73.3%(74/101)、48.5%(49/101)、33.7%(34/101)、5.9%(6/101).患者常出现三系细胞减少,血清ALT、AST、ALP、GGT、TB、DB异常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DB异常发生率97.0%(98/101).抗线粒体抗体(AMA)、抗核抗体(ANA)阳性率分别高达81.2%(82/101)、79.2%(80/101).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占69.3%(70/101),肝移植占16.8%(17/101),其余对症治疗措施占13.9%(14/101).结论 掌握PBC的临床特征,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治疗.

  • 围手术期血浆输注对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影响及其相关因素

    作者:卢强;李青山;张静;任一凡;张谞丰;吕毅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新鲜冰冻血浆(FFP)输注对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5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肝切除术的613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有否输注FFP将患者分为FFP输注组(FFP组)和FFP未输注组(对照组).其中FFP组383例,男303例,女80例;平均年龄(53.0±1.0)岁.对照组230例,男173例,女57例;年龄(53.0±1.0)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将患者临床参数纳入影响FFP输注的影响因素,相关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结果 经过PSM之后共获得147对匹配患者,匹配后FFP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5.6%(67/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49/147)(χ2=4.61,P<0.05).其中FFP组的术后腹腔积液发生率为31.3%(46/1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6%(23/147)(χ2=10.02,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18.5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ALB≤40 g/L、Plt≤100×109/L、手术时间>180 min、术中出血量>500 ml、有第一肝门阻断、半肝及半肝以上切除均为围手术期FFP输注的独立影响因素(OR=3.14,2.01,1.76,1.65,1.85,3.16,1.62,1.68;P<0.05).结论 围手术期FFP输注可增加肝切除术后腹腔积液的发生率,消瘦、麻醉耐受力差、手术范围大、术中出血量多为决定患者FFP输注的关键因素.

  • 多模式体温干预措施对原位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影响

    作者:张献玲;张政;罗刚健;罗慧

    目的 探讨多模式体温干预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影响.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至2016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术的120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93例,女27例;年龄31~70岁,中位年龄55岁.采用计算机生成随机数字的方法,将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随机分为多模式体温干预组(多模式组,63例)和常规体温组(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两组围手术期体温、肝肾功能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多模式组患者无肝期、新肝期4 h、术后72 h体温分别为(34.5±0.7)℃、(35.6±0.7)℃、(36.2±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6±0.4)℃、(34.7±0.3)℃、(35.6±0.6)℃(t=6.60,7.24,18.68;P<0.05).多模式组术后8、16、24 h尿量分别为(72±16)、(77±20)、(77±22)ml/h,明显多于对照组的(50±14)、(52±17)、(60±17)ml/h(t=9.24,13.37,16.79;P<0.05).多模式组术后8、16、24 h血Scr和PT分别为(80±19)、(92±20)、(115±21)μmol/L和(17.1±2.5)、(17.1±4.0)、(17.1±1.5)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9±29)、(105±24)、(130±25)μmol/L和(22.6±2.8)、(21.4±3.2)、(19.5±2.3)s(t=-7.29,-11.97,-15.58和-23.21,-11.26,-9.83;P<0.05).结论 多模式体温干预能降低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恢复.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肝移植术后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文静;郭波;吕毅;刘昌;王博;王铮;张晓刚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在肝移植患者术后液体管理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术的109例患者.根据术后处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GDT组和对照组.其中GDT组51例,男3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18)岁;采用GDT方案.对照组58例,男43例,女15例;年龄(47±17)岁;采用常规肝移植术后处理措施.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两组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ICU住院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结果 原位肝移植术后,GDT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ICU住院时间分别为(2.1±0.4)、(3.1±1.3)、(3.5±0.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2±2.1)、(4.9±1.8)、(5.4±1.3)d(t=-3.681,-5.912,-8.753;P<0.05).GDT组术后容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0%(5/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15/58)(χ2=4.671,P<0.05).结论 GDT在肝移植术后液体管理中是安全、有效的,可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阳;赵耀;黎一鸣;陈熹;刘清峰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26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60例,女108例;年龄22~77岁,中位年龄47岁;均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57例)和无并发症组(211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资料,并对患者的生存进行随访.两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结果 并发症组既往总出血量>1000 ml及有内镜下治疗史患者百分率分别为51%(29/57)、26%(15/57),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的29%(61/211)、12%(26/211)(χ2=8.749,6.781;P<0.05).并发症组ALT、AST、PT分别为35(22)U/L、50(31)U/L、(14.1±1.7)s,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的26(21)U/L、37(22)U/L、(13.5±1.6)s(Z=2.691,Z=3.063,t=2.479;P<0.05).随访期间并发症组死亡6例,无并发症组11例,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8,P>0.05).并发症组发生肝细胞癌3例,无并发症组5例,截止投稿日期患者均带瘤生存.结论 术前大出血、内镜下治疗史、肝功能和凝血功能较差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不影响患者远期生存.

  • 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细胞癌疗效比较

    作者:刘猛;季节;李文奇

    目的 比较射频消融(RFA)和手术切除治疗小肝细胞癌(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RFA组和手术切除组(切除组),每组各30例.其中RFA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6岁,中位年龄59岁.切除组中,男22例,女8例;年龄37~71岁,中位年龄57岁.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采用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RF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0±12)min、(24±10)ml、(8.7±1.7)d,明显低于切除组的(132±31)min、(357±138)ml、(16.1±2.6)d(t=-6.686,-6.716,-12.926;P<0.05).RFA组围手术期ALT、AST大差值分别为(90±24)、(66±18)U/L,明显低于切除组的(144±35)、(114±34)U/L(t=-6.965,-6.711;P<0.05).RFA组术后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63%、43%,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83%、63%;切除组相应为87%、70%、50%和97%、87%、70%.两组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2,0.018;P>0.05).结论 对于直径≤3 cm的小肝癌,RFA治疗安全、有效、微创、经济,可获得与手术切除相近的疗效.

  • 慢性炎症损伤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张昊;李文;陈署贤;潘楚芝;王楚斯;潘卫东

    目的 探讨慢性炎症损伤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大鼠肝细胞癌(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亚硝胺组(32只)及对照组(8只).亚硝胺组腹腔注射DEN 60 mg/kg,1次/周,连续8周;对照组不给药.亚硝胺组于第4、8、12、16周随机取8只大鼠的肝组织行病理学切片,预留门静脉血,第16周处死所有大鼠.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DNA修复蛋白 γH2AX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6、VEGF、TNF-α 的表达水平.3组血清炎症因子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两组γH2AX阳性率比较采用单样本t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亚硝胺组大鼠第4、8、12、16周肝组织病理炎症损伤逐渐加重,并终发展为肝癌;对照组未见异常.亚硝胺组大鼠第4、8、12、16周肝组织 γH2AX阳性率分别为(0.3±0.1)%、(3.1±0.6)%、(7.8±2.8)%、(11.4±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Z=2.34,2.84,4.11,5.31;P<0.05).亚硝胺组第4、8、12、16周血清IL-6水平分别为(104±7)、(117±10)、(168±16)、(181±11)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53)ng/L(LSD-t=5.19,8.41,21.03,24.25;P<0.05).亚硝胺组第4、8、12、16周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257±16)、(302±21)、(387±36)、(439±2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4±15)ng/L(LSD-t=10.17,15.04,24.39,29.18;P<0.05).亚硝胺组第4、8、12、16周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108±5)、(125±11)、(156±17)、(181±1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ng/L(LSD-t=7.30,11.59,19.39,25.70;P<0.05).结论 肝脏慢性炎症损伤在DEN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过程伴随着高水平的炎症因子和持续的DNA损伤.

  • IL-32γ活化Akt通路诱导肝星状细胞LX-2表达MMP2

    作者:梁美莲;陈小燕;张凡;潘兴飞

    目的 探讨IL-32γ 诱导肝星状细胞LX-2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0、10、20μg/L)的IL-32γ 蛋白与LX-2细胞共培养,RT-PCR检测细胞MMP2 mRNA水平;ELISA检测MMP2蛋白水平,Human Phospho-Akt Immunoassay试剂盒检测活化的Akt水平.不同浓度(0、25、50μg/L)的重组人活化Akt蛋白与LX-2细胞共培养后,ELISA检测MMP2蛋白;不同浓度(0、10、20μmol/L)的Akt抑制剂Perifosine与IL-32γ 和LX-2细胞共培养后,ELISA检测MMP2蛋白.3组Akt、MMP2 mRNA及蛋白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 不同浓度的IL-32γ 蛋白与LX-2细胞共培养后,MMP2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为(0.9±0.4)、(5.5±1.4)、(12.2±2.6)和(53±13)、(234±38)、(523±101)μg/L,呈剂量依赖性升高(LSD-t=5.517,3.952和7.855,4.634;P<0.05).IL-32γ 可诱导LX-2细胞Akt表达,依浓度分别为(86±9)、(287±60)、(650±170)RFUs,呈剂量依赖性升高(LSD-t=5.700,3.489;P<0.05).重组人活化的Akt蛋白可诱导LX-2细胞MMP2表达,依浓度分别为(54±14)、(277±45)、(550±132)μg/L,呈剂量依赖性升高(LSD-t=8.155,3.387;P<0.05).不同浓度的Perifosine可抑制IL-32γ 诱导LX-2细胞的MMP2表达,MMP2蛋白依浓度分别为(553±86)、(233±28)、(89±12)μg/L,呈剂量依赖性降低(LSD-t=6.130,8.083;P<0.05).结论 IL-32γ 可能通过活化Akt通路诱导肝星状LX-2细胞表达MMP2而参与肝纤维化和肝癌的发生、转移.

  • 重视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治

    作者:周尊强;周光文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肝 外 型 门 静脉高压症,约占全部门静脉高压症的 4%~5%,是目前唯一可治愈的门静脉高压症 [1-5].其病因主要由于胰腺疾病及其并发症致使脾静脉受压、扭曲、管壁炎性增厚或脾静脉血栓形成(splenic vein thrombosis,SVT),脾静脉回流障碍压力增高,终导致脾肿大和脾胃区静脉压增高,甚至静脉曲张,是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之一 [6-8].

  • 冠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作者:王瑞涛;刘昌;白纪刚;董顺斌

    门静脉高压症因存在致命性消化道大出血而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外科主要术式包括断流术和分流术两类.断流术可切除肿大脾脏,且能离断胃脾区广泛的门体侧支,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和维持有效的门静脉血流向肝脏灌注,但其可加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增加术后再出血率、门静脉血栓形成率 [1-2].

  •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现状

    作者:吕新建;孔瑞;孙备

    左侧门静脉高压症 , 亦称为区域性或局限性门静脉高压症,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在全部门静脉高压症中其发生率不超过 5%,依据病因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其中胰源性因素占 50% 以上,称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PSPH 是由胰腺疾病引起的脾静脉血回流受阻,导致单纯门静脉胃脾区域压力增高,继而引起多种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1].

  • 腹腔镜脾切除技术演进与实践

    作者:王广义;蒋超

    自 1991 年 Delaitre 等完成首例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 报 道 后,LS 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被推广和普及,并日趋成熟,已被视为多种疾病脾切除的金标准 [1-2].与传统手术相比,LS 具有美观、创伤小、视野清晰、局部放大、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诸多优势.

  • 肝切除术后加速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17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基于循证医学依据的一系列围手术期优化处理措施,控制围手术期病理生理学反应,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应激,实现外科术后充分止痛、早期活动以及促进器官功能恢复,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以及节省医疗费用 [1-2].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