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ic Surgery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8
  • 国内刊号: 2095-3232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11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规划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肝肿瘤热消融术中穿刺活检病理学诊断可行性分析

    作者:谭雷;傅斌生;吴泽倩;曾庆劲;许尔蛟;郑荣琴;李凯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肝肿瘤热消融术中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超声引导下肝肿瘤消融治疗的39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12)岁.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31例,肝转移癌1例,肝良性病灶7例.病灶直径11~43 mm,中位直径23 mm.消融术中采用COOK半自动活检针对肿瘤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并获得明确病理学诊断.病理学检查诊断符合原发性肝癌31例,肝转移癌1例,肝血管瘤2例,局灶性增生结节2例,肝腺瘤1例,不典型增生结节2例,阳性率100%.术后未发现穿刺针道出血.结论 超声引导下肝肿瘤热消融术中穿刺活检安全、可行,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明确诊断.

  • 基于阳性淋巴结数的进展期胆囊癌患者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

    作者:陈晨;刘德春;从龙龙;赵亚玲;张冠军;王林;耿智敏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阳性淋巴结数在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构建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8例进展期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44例,女114例;平均年龄(61±11)岁.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采用Cox多因素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术后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评价模型.结果 46.8%(74/158)患者出现淋巴转移,清扫淋巴结数中位数为6.5(1.0~22.0)个,阳性淋巴结数为1.5(0~12.0)个,淋巴结阳性率为25%(0~100%).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9.0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0%、47.4%、42.8%.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切缘、病理分级及阳性淋巴结数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2.446,2.694,1.897,2.892;P<0.05).根据4个独立影响因素建立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3、5年模型的C指数分别为0.797及0.794.结论 阳性淋巴结数可应用于进展期胆囊癌患者的淋巴状态评估,指导患者生存预后分析.基于T分期、切缘、病理分级及阳性淋巴结数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对患者生存进行个体化预测.

  •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东;陶杰;石磊;白纪刚;王林;耿智敏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2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69例,女63例;平均年龄(59±10)岁.并发症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 χ2检验.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3.8%(5/132),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49.2%(65/132),其中肝功能不全发生率34.1%(45/132),腹腔感染发生率23.5%(31/132),胆肠漏发生率18.9%(25/132).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年龄、术前胆红素水平、术式选择、术前合并胆管炎及术中出血相关(χ2=6.724,4.094,20.460,5.826,4.161;P<0.05).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与术前减黄、术前合并胆管炎、术中大出血相关(χ2=5.968,4.916,5.900;P<0.05);腹腔感染发生率与胆肠漏、肝功能不全及术前合并胆管炎相关(χ2=40.397,20.419,42.505;P<0.05);胆肠漏发生率与手术方式、术前合并胆管炎、术中大出血相关(χ2=5.081,8.300,5.527;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年龄、术前胆红素水平、手术方式、术中出血有关.术前减黄、控制胆道感染、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有效控制术中出血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不同局部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作者:陈姚;陈义发;刀辰冉;阿力木江;陈孝平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几种局部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2例,女6例;年龄25~73岁,中位年龄52岁;共185个复发病灶.根据术后首发病灶的直径(D)将患者分为2组:D<3 cm组(55例)、D≥3 cm组(23例);同时,D<3 cm的病灶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微波(MWA)组(97个)、MWA+TACE组(21个)、TACE组(35个).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结果 D<3 cm组总体生存明显优于D≥3 cm组(χ2=12.65,P<0.05);其中D<3 cm组2、3年生存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8.11%、80.00%、78.18%,D≥3 cm相应为73.91%、47.82%、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9,8.07,11.13;P<0.05).MWA组、TACE组1、2、3年疗效维持率分别为63.91%、48.45%、22.68%和17.14%、14.29%、5.71%;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98.97%、93.81%和85.71%、62.86%.MWA组的1、2年疗效维持率明显优于TACE组(χ2=22.53,10.49;P<0.05/3);MWA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优于TACE组(χ2=10.41,20.00;P<0.05/3).结论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预后与复发病灶的直径密切相关.病灶直径<3 cm患者预后明显好于直径≥3 cm患者.直径<3 cm时,局部治疗可首先考虑MWA治疗.

  • 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达芬奇机器人肝细胞癌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洪玉;刘嘉羿;彭书崚;张磊

    目的 探讨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技术在达芬奇机器人肝细胞癌(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择期行达芬奇机器人肝切除的40例肝癌患者.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36~62岁,中位年龄46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TAP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对照组患者不行阻滞,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方案.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TAP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8.9±2.8)min、(25±6)h、(32±8)h、(4.1±1.8)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3±3.8)min、(39±7)h、(45±10)h、(8.9±4.2)d(t=-15.680,-16.660,-16.890,-2.321;P<0.05).TAP组需追加止痛药物例数为(6.0±2.8)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0±7.8)例(t=-3.449,P<0.05).TAP组术后2、4、6、12、24 h的VAS分别为(3.7±0.9)、(2.8±1.0)、(1.6±0.9)、(1.0±0.6)、(0.9±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0.6)、(3.7±0.8)、(3.2±0.9)、(1.5±0.8)、(1.2±0.4)分(t=-2.312,-7.608,-11.520,-13.010,-8.286;P<0.05).结论 TAP阻滞技术在达芬奇机器人肝癌切除术中可促进患者早期苏醒,早期下床活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能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 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应用

    作者:李勇;刘健;李敬东

    目的 探讨腹腔镜超声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4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7例,女29例;年龄36~76岁,中位年龄56岁.术中采用腹腔镜超声明确结石的位置、范围、胆管狭窄的部位,肝内重要血管及胆管的走行情况,通过超声实时引导肝实质切除,并应用胆道镜对剩余肝叶或肝段内胆管、肝外胆管进行探查、取石.结果 46例成功施行腹腔镜肝切除术,2例分别因腹腔致密粘连、肝门胆管狭窄而中转开腹.术中腹腔镜超声探查发现术前结石诊断不明确5例,区分肝内钙化4例.超声定位取石2例.23例半肝切除均借助术中超声显示肝中静脉走行,仅1例发生肝中静脉损伤.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08±146)min,术中出血量(460±280)ml.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7例,其中肝断面积液伴感染2例,胸腔积液3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残留结石4例,术后8周经T管窦道完全取出.术后住院时间(14±7)d.随访期间肝内结石复发3例.结论 肝胆管结石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借助腹腔镜超声有助于明确结石的位置、范围、胆管狭窄的部位、肝中静脉等重要血管的走行情况,帮助制定合理的手术规划,可降低结石残留及复发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精准性.

  • PTCD术前减黄在肝门部胆管癌半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田峰;赵鑫;崔劲驰;李大江;陈志宇;李智华;何宇;王曙光

    目的 探讨经皮经胆道引流(PTCD)术前减黄在肝门部胆管癌半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半肝联合尾状叶切除的7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规定.根据是否行PTCD术前减黄分为PTCD组和非PTCD组.PTCD组57例,男34例,女23例;平均年龄(57±9)岁.非PTCD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4±6)岁.两组患者TB、手术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 PTCD组入院时TB为(295±131)μmol/L,明显高于非PTCD组的(137±37)μmol/L(t=3.768,P<0.05);而PTCD后TB降为(67±25)μmol/L,明显低于非PTCD组(t=-5.784,P<0.05).PTCD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6%(9/57),其中胆管炎发生率12%(7/57),出血和种植转移发生率均为2%(1/57).PTCD组、非PTC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90±153)、(488±9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0,P>0.05).PTCD组输血率、R0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9%、79%、42%,与非PTCD组的71%、86%、3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0.122,0.102;P>0.05).两组术后均无发生肝衰竭和死亡.两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9,1.384;P>0.05).结论 PTCD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可明显降低胆红素水平,并不增加半肝切除手术风险,是安全、有效的,也不影响切除术后远期存活.

  • 术前胆道引流对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转归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蓝翔;魏永刚;李波

    目的 探讨术前胆道引流对恶性肿瘤所致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文献检索来自Cochrane对照研究注册中心及其肝胆亚组的临床对照研究,PUBMED/MEDLINE、EMBASE、SCI以及SCIE数据库2017年11月以前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非随机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检索词包括:randomized/randomize/random,prospective,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obstructive jaundice,pancreatico-duodenectomy,periampullar carcinoma,hilar cholangiocarcinoma.根据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控制和筛选.Meta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式.结果 6篇随机对照研究,5篇非随机前瞻性研究共计987例患者被纳入Meta分析,其中术前胆道引流组477例,早期手术组510例.术前胆道引流与早期手术组患者相比,在术后总体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围手术期死亡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2,1.36,2.07,0.57,1.11;P>0.05);而术前胆道引流组术后1年生存率较差(OR=0.60,P<0.05).结论 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性黄疸术前胆道引流并未使患者明显获益,反而有降低患者1年生存率的风险.

  • 高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手术疗效

    作者:蔡健华;何嘉琦;姜翀弋;梁赟;刘猛;王巍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C+LCBDE)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7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收治的130例年龄80岁以上高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手术方式分为LC+LCBDE组(腔镜组)和传统开腹组(开腹组).腔镜组66例,男38例,女28例;平均年龄(84±4)岁.开腹组64例,男30例,女34例;年龄(84±4)岁.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比较采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止痛药物使用时间分别为(105±44)min、(2.2±0.8)d、(2.4±1.3)d,明显短于开腹组的(121±39)min、(3.2±1.5)d、(3.2±1.5)d(t=-2.175,-4.072,-3.397;P<0.05).腔镜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2/66),明显低于开腹组的14%(9/64)(χ2=5.106,P<0.05).腹腔镜组术后30 d内死亡1例,开腹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1,P>0.05).结论 高龄并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在积极合理的围术期处理下,LC+LCBDE治疗高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可行、有效、安全,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加速康复,减轻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Glisson鞘内鞘外联合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中的应用(附视频)

    作者:丁炎宝;袁汀浩;熊虎;黄长文

    目的 探讨Glisson鞘内鞘外联合血流阻断在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规定.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37~62岁,中位年龄54岁.10例患者均行全腹腔镜下肝右后叶切除术,血流阻断方式均采用肝右后叶Glisson鞘内阻断联合肝右前叶鞘外间歇性阻断.观察术中、术后等围手术期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均在全腹腔镜下完成肝右后叶切除术.肝右前叶Glisson鞘阻断中位阻断次数2(1~4)次,阻断时间(15±6)min;平均手术时间(246±96)min,术中出血量(384±95)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术后1周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住院时间(9±4)d,引流管留置时间(5±2)d.术后无发生出血、胆漏、肝衰竭、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右侧Glisson鞘内鞘外联合血流阻断用于腹腔镜肝右后叶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肝功能损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 microRNA-146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陈强星;张剑;李坤;朱曙光;肖翠翠;孔伟浩;黄泽楠

    目的 探讨microRNA(miR)-146在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二袖套法"建立两组原位肝移植模型,同种异体移植模型组(实验组)以Lewis大鼠为供体,BN大鼠为受体;同系移植模型组(对照组)以Lewis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每组3只大鼠.移植术后7 d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测以及microRNA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对microRNA靶基因进行GO以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病理学检测显示实验组肝脏组织排斥活动指数(RAI)为8.4±0.5,诊断为重度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RAI为1.5±0.5,诊断为无排斥反应.高通量测序显示可能与排斥反应高度相关的22种microRNA,其中21种microRNA在实验组表达均较对照组上调.21种上调的microRNA中有2种microRNA属于miR-146家族的成员,分别是miR-146a-5P和miR-146b-5P,其在实验组的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1倍和2.3倍.GO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miR-146a-5P和miR-146b-5P通过靶基因中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活化T细胞核因子5(NFAT5)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6(TRAF6)参与多条和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结论 miR-146a-5P和miR-146b-5P的上调与同种异体肝移植大鼠排斥反应发生相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IRAK1、NFAT5和TRAF6的表达介导多条免疫相关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

  • BDH2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作者:梁豪;熊志勇;姚志成;李瑞曦;孔伟浩;徐见亮;曹明波;邓美海

    目的 探讨 β-羟丁酸脱氢酶2(BDH2)基因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合成表达BDH2的慢病毒载体,构建稳定表达BDH2的肝癌细胞株HepG2-BDH2(实验组)和对照细胞株HepG2-Vector(对照组).RT-PCR检测两组细胞中BDH2 mRNA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两组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观察两组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BDH2蛋白和Bcl-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实验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实验组BDH2 mRNA表达量为(2.20±0.10)×1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0±0.01)×10-3(t=34.95,P<0.05).实验组细胞培养3、4、5、6、7 d的A450值分别为0.55±0.20、0.73±0.02、1.26±0.12、1.62±0.14、2.19±0.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0±0.06、1.13±0.08、1.77±0.15、2.45±0.12、3.02±0.15(t=-5.19,-11.34,-5.96,-10.35,-9.54;P<0.05).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实验组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弱于对照组.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克隆形成数目为(184±7)个,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9±15)个(t=-25.84,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BDH2、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BDH2 基因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 Bcl-2 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 腹腔镜Glisson鞘肝蒂解剖法肝切除术

    作者:余德才

    伴随着外科医师对肝脏解剖的深入认识和微创技术的进步,肝切除手术方式也从开放逐步转为腔镜和机器人手术 [1-2].无论是开放还是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共同目标都是切除病变肝脏、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和避免肝损伤.尤其针对肝肿瘤,外科医师还要平衡肿瘤根治和残余肝功能.术中肝段或肝叶界定是外科医师具体操作的难点和关键.Glisson 鞘肝蒂解剖法肝切除既能满足肿瘤根治性要求,大限度地保留剩余肝脏体积和功能,且能解剖界限明确、出血少,是一种简易的解剖性肝切除方法 [4].

  •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作者:王鲁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腹腔镜肝切除术例数呈加速度增长.2016年 Ciria等 [1]报道全球已完成腹腔镜肝切除术包括活体供肝切取共 9527例,其中 65%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 0.4%;而 2009年 Nguyen等 [2]报道上述指标分别为 2804例、50%、0.3%.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肝癌)技术上有优势也存在困难.本文主要就肝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现状及适应证、近远期疗效、手术指征及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 肝门部胆管癌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王祥宇;陆录;钦伦秀

    肝门部胆管癌(peri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pCCA),亦称高位胆管癌、近端胆管癌或 Klatskin肿瘤,是指原发于肝总管与肝左、右管起始部之间的胆管细胞癌.其主要侵犯肝总管、肝总管分叉部及肝左、右管,是发病率高的胆道恶性肿瘤( 占 50%~60%)[1]. 目 前,手 术 切 除 是 其 唯 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然而,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浸润性的生长方式导致 pCCA 根治性切除率较低(25%~40%);此外,伴随的梗阻性黄疸可引起肝功能及凝血功能不全,导致其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在非手术治疗方面,目前除了放化疗,尚无有效的靶向药物问世.综合以上因素, pCCA 的治疗目前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争议.在此,我们将围绕 pCCA 临床治疗的几个主要问题,回顾近年来其在外科治疗和非外科治疗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争议,并对其在精准医疗时代的发展方向作一展望.

    关键词: 胆管肿瘤 治疗学
  •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

    作者:薄晓波;王越琦;刘厚宝

    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发病率约占肝内外胆管癌总发病率的 50%,好发于亚裔和西班牙裔人群,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1].由于其起病隐匿、侵袭转移能力强,特别是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毗邻重要血管,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不到 50%,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 6 个月,而 5 年总体生存率仅约为 5%[2].手术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能将患者的 5 年生存率提高到 20%~50%.然而相对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在近十年来取得的可喜成就而言,肝门部胆管癌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进步十分有限,特别是其根治性切除率无明显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有两大难点:(1)术前精准评估肿瘤与周围解剖结构毗邻关系困难;(2)术前精准评估肝功能储备困难.目前对于如何判断术前肝门部胆管癌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尚未达成一致,笔者就这一问题从以下几点进行论述.

  • 胆囊癌微创手术治疗现状

    作者:李敬东;任亦星

    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具有侵略性强、病死率高等特点 [1].外科手术目前仍是 GbC 唯一的治愈方式.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在临床工作中时常面对 GbC 的诊治问题.早期 GbC,如 T1、T2 期,往往是由于对胆囊良性疾病检查或手术时意外发现,此时规范的手术治疗能达到治愈 [2-3].然而,对于较晚期的 GbC,扩大根治性手术仍存在争议.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大范围腹腔镜肝切除和重建手术的普遍实施、机器人手术的推广,从手术技术的角度来说似乎可认为微创方法可应用到GbC 的治疗.故目前有必要对现阶段 GbC 的微创手术治疗现状进行总结,包括如何做到标准的肝切除、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以及是否需要联合胆总管或联合其他器官切除等,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 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在胆囊癌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瑞;王林;耿智敏

    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居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5位 [1].由于胆囊癌具有发病隐匿、侵袭性强、早期容易发生转移等特点,其5年生存率小于5%,预后极差.根治性手术是目前胆囊癌患者唯一可能获得治愈的治疗方法,但仅约10%的患者能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相对于其它系统肿瘤,传统的放化疗对胆囊癌的治疗尚不理想.因此,亟待加强对胆囊癌发生机制的研究,尤其是从基因水平了解胆囊癌的发病机理及相关生物学行为.近年来,随着深度测序和重复测序等大规模基因组测序需求的产生,以下一代基因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为代表的测序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研究肿瘤分子生物学行为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工具,极大地推动了肿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传统测序方法相比,NGS技术可以更全面地完成对基因组、转录组和表观遗传组的测序,并鉴定出新型染色体重排和拷贝数的变化,并且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价格低廉等特点.本文就近年来NGS技术在胆囊癌基因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Belghiti绕肝提拉法前入路肝切除术一例

    作者:陈焕伟;邓斐文

    患者男,41岁.因"发现HBsAg阳性10余年,右上腹痛4 d"于2016年12月26日入院.体检: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AFP 2848 μg/L,HBsAg(+),HBV-DNA 5.88×105 kU/L,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吲哚氰绿 15 min滞留率(ICGR15) 0.059.上腹部CT示:肝右叶巨块型肝细胞癌(肝癌),肝右静脉受侵(图1a).入院诊断:肝右叶巨块型肝癌.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细胞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