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ic Surgery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8
  • 国内刊号: 2095-3232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11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规划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肝胆系统疾病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武玉强;陈天宇;胡泽民;梁言珍;颜碧莲

    目的 分析肝胆系统疾病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胆汁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36例肝胆系统疾病合并胆道感染患者.其中男83例,女53例,平均年龄(43±10)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收集所有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真菌培养,并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培养出13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9.8%,革兰阳性菌占28.7%,真菌占1.5%.其中前5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5.3%)、肺炎克雷伯菌(14.0%)、粪肠球菌(12.5%)、屎肠球菌(9.6%)及铜绿假单胞菌(8.0%).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表现出高敏感性,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敏感性较低;白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胆道感染中革兰阴性菌仍占主要地位,然而革兰阳性菌比例明显升高,临床治疗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降低病原菌的耐药性,提高治愈率.

  • 器官移植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魏绪霞;黎利娟;安玉玲;吕海金;易小猛;刘剑戎;熊亮;易慧敏

    目的 探讨器官移植ICU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器官移植ICU内确诊为院内感染的104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87例,女17例,平均年龄(43±11)岁.观察器官移植ICU院内感染的病原菌构成比、标本来源分布,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04例患者中共分离出感染病原菌13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多,占61.8%(84/136);其次为真菌,占35.6%(37/136);革兰阳性菌占11.0%(15/136).病原菌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标本.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趋势,对抗生素耐药率普遍较高;非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较鲍曼不动杆菌低,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仍较好.真菌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但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好.革兰阳性菌抗生素耐药较严重,但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结论 器官移植ICU的院内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真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或泛耐药趋势,非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仍较好;真菌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敏感.

  • 中国270例合并肝细胞癌的多原发癌个体数据Meta分析

    作者:李一杰;朱伟平;罗世坚;曾庆安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地区合并肝细胞癌(肝癌)的多原发癌患者的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分别以"肝癌、多原发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及"multiple primary neoplasms"为主要中英文检索词,检索1980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以及EMBASE数据库,筛选国内学者发表的合并肝癌的多原发癌中英文文献.收集患者一般情况、肝癌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治及其预后,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共检索92篇相关文献,27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22例,女48例,男女之比为4.6:1.首发癌患者年龄3~88岁,中位年龄55岁;继发癌年龄13~88岁,中位年龄57岁.首发癌诊断中,阳性症状占77.2%,体检占22.8%.继发癌诊断中,术前检查发现者占41.8%,阳性症状占37.7%,术中探查占11.5%,体检占4.9%,随诊占4.1%.首发癌与继发癌的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2(0~22.0)年.肝癌患者中,有肝炎病史者占76.2%,无肝炎病史者占23.8%.肝外肿瘤患者中,罹患双癌者占94.4%,三重癌者占5.6%.同时癌和异时癌的总体生存率、肝癌特异性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4,25.434;P<0.05).肝癌同时性诊断、肝癌及肝外肿瘤非根治性治疗为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0.243,1.532,1.951;P<0.05).肝癌非根治性治疗为影响患者肝癌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86,P<0.05).结论 根治性治疗是影响合并肝癌的多原发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对于肝癌及肝外肿瘤均应积极采取根治性切除术.

  • 动脉优先入路处理胰腺钩突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梁贇;王巍;姜翀弋;何嘉琦;蔡建华;唐文皓;涂彦渊;王伟艺;袁祖荣

    目的 探讨动脉优先入路处理胰腺钩突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采用动脉优先入路处理胰腺钩突的LPD治疗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8±10)岁.患者术前CT及MRI检查诊断胰头或壶腹占位性病变;肿瘤直径<4 cm,无明显血管受侵犯表现,无远处转移.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术中离断钩突时优先处理肠系膜上动脉(SMA),沿SMA根部右侧缘用超声刀骨骼化约3 cm,在SMA后方分离钩突系膜,然后将肠系膜上静脉推向左侧,自下向上完整游离钩突.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LPD,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1±72)min,术中钩突系膜离断处理时间(34±9)min,术中出血量(255±183)ml.术后病理示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清扫淋巴结(14±8)枚.术后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B级胰瘘2例,胃瘫1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腹腔出血1例,经开腹手术止血治愈.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在LPD中,采取动脉优先入路处理胰腺钩突安全、可行,该方法可使钩突完整切除,保证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

  • 肺硬化性血管瘤肝转移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展翔宇;王佳琪;周进学;李庆军;王征征;韩风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肝转移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PSH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女,33岁,因体检发现右肺占位1周入院.CT示右肺中叶内侧段有一肿块,大小约4.3 cm×2.8 cm,增强扫描后肿块呈不均匀强化.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示低分化腺癌.临床诊断为肺腺癌.结果 患者于2012年7月9日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辅助下右肺中叶切除术+纵膈淋巴结清扫,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肺中叶,大小约4.5 cm×4.0 cm×2.2 cm.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为低分化腺癌,部分具有PSH特征.2015年12月复查MRI示肝右叶占位.肝脏活检示PSH肝转移;HE染色示病变呈出血区、实性区、硬化区混合;免疫组化检测示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阳性,上皮膜抗原(EMA)阳性.遂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定期随访,截止至投稿日期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PSH肝转移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肿瘤是可靠的治疗手段,预后较好.

  • 3D腹腔镜在保脾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段小辉;毛先海;周力学;杨建辉;田秉璋;蒋波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在保脾胰体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并总结其临床应用经验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行3D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的16例胰体尾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1例;年龄23~64岁,中位年龄43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本组患者均采用Kimura法完成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术中在胰腺后方分离并保留脾动、静脉,切除胰体尾部.观察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3D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手术时间中位数为216(150~285)min,术中出血量273(150~500)ml,术中无中转开腹.术后发生胰瘘2例,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并发出血,经再手术后治愈.术后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11(5~29)d.术后病理学检查示:浆液性囊腺瘤5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潴留性囊肿3例,实性假性乳头状肿瘤2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例.术后随访时间9(1~28)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未见复发.结论 3D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良性或交界性肿瘤有效、安全、可行,具有微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复发性肝细胞癌再次手术切除与射频消融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作者:陈曦;刘鹏;张贤彬;闫玉梅;巩鹏

    目的 探讨再次手术切除(SRR)与射频消融(RFA)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肝癌)的临床疗效差别.方法 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Medline、PubMed、Cochrane、CNKI、CBM、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英文检索词: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epatic carcinoma、liver cancer、liver neoplasms、HCC、recurrent、recurrence、relapse、recurring、resection、hepatectomy、radio frequency ablation、ablation、radio frequency、radio-frequency、RFA、PRFA.中文检索词:肝癌、肝细胞癌、肝肿瘤、复发、手术、射频消融.将患者分为SRR组和RFA组,对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3年无瘤生存率、3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8篇文献,85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随机对照实验1篇,回顾性分析文献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2,95%CI:0.75~1.39;P>0.05).SSR组3年无瘤生存率优于RFA组(OR=1.63,95%CI:1.05~2.54;P<0.05).两组3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5,95%CI:0.48~1.49;P>0.05).SRR组术后ClavienⅡ 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RFA组(OR=13.33,95%CI:2.43~73.06;P<0.05).SRR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RFA组(SMD=5.23,95%CI:2.85~7.61;P<0.05).结论 对于复发性肝癌的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的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SRR治疗的无瘤生存率优于RFA.RFA具有临床安全性相对较高、住院时间较短等优势.

  •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赵东;李红春;陶红光;钱福永;宗华;谢卓朝

    目的 探讨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PV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8~79岁,中位年龄45岁.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及疗效.结果 本组原发性PVT形成2例,患者血液均处于高凝状态,且均因急腹症就诊,经抗凝、溶栓等治疗后病情稳定.继发性PVT形成13例,均有明确手术史,手术方式包括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术)10例、Whipple术2例、TACE术1例.患者无明显腹膜炎体征,肠管未出现缺血、坏死等表现,经抗凝、祛聚等处理后缓解.随访1.0~2.5年,2例胰腺癌及1例肝细胞癌患者死于原发病,其余患者生存良好.结论 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流速缓慢以及血管内皮损伤是PVT形成的主要原因.全身性抗凝治疗是治疗PVT的有效方法,术后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对预防某些术后PVT形成有一定效果.

  • 肝下下腔静脉部分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亚杰;刘洪亮;吉冉;吴晓龙;张磊;陈义发;陈孝平

    目的 探讨肝下下腔静脉部分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肝切除术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出血控制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肝下下腔静脉全阻断组(全阻断组)、肝下下腔静脉部分阻断组(部分阻断组)和肝下下腔静脉未阻断组(未阻断组).全阻断组28例,男24例,女4例;平均年龄(68±9)岁;行第一肝门联合肝下下腔静脉全阻断.部分阻断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70±10)岁;行第一肝门联合肝下下腔静脉2/3阻断.未阻断组48例,男41例,女7例;年龄(67±11)岁;仅行第一肝门阻断.观察3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及输血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或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全阻断组、部分阻断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88±183)、(406±178)ml,明显低于未阻断组的(797±378)ml(LSD-t=-2.648,-2.109;P<0.05).全阻断组、部分阻断组中输血患者分别为2、1例,明显少于未阻断组的12例(χ2=3.752,7.328;P<0.05).全阻断组和部分阻断组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中心静脉压分别为(3.2±1.8)、(3.6±1.4)cmH2O(1 cmH2O=0.098 kPa),明显低于阻断前的(11.2±2.3)、(11.3±2.1)cmH2O(LSD-t=-2.341,-1.927;P<0.05).全阻断组肝下下腔静脉阻断后出现低血压2例,另外两组均未见术中血压明显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阻断组、部分阻断组、未阻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8/28)、29%(7/24)、31%(15/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0,P>0.05).3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发生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肝切除术中采用肝下下腔静脉部分阻断控制出血可以达到与全阻断相同的效果,且具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出血控制方法.

  • 大范围肝组织淤血对大鼠肝切除术后早期残肝功能及肝再生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敬东;闫在华;唐小龙;谢梦忆;冷政伟

    目的 探讨大范围肝组织淤血对大鼠肝切除术后早期残肝功能及肝再生能力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淤血组和非淤血组,每组25只.淤血组行肝中叶+左叶切除+尾状叶静脉结扎,非淤血组行肝中叶+左叶切除.检测术后24 h的ALT、AST、TB、血氨.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cleaved caspase-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观察两组术后生存情况,检测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结果 术后24 h,淤血组的ALT、AST、TB、血氨分别为(638±34)U/L、(675±26)U/L、(1.94±0.07)μmol/L、(250±23)μmol/L,明显高于非淤血组的(362±28)U/L、(412±20)U/L、(1.47±0.11)μmol/L、(131±19)μmol/L(t=14.09,17.88,8.05,8.82;P<0.05);淤血组肝组织出现明显肝细胞空泡变性.淤血组肝组织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为1.52±0.15,明显高于非淤血组的1.09±0.12,PCNA蛋白表达量为0.63±0.14,明显低于非淤血组的1.13±0.15(t=5.06,-5.55;P<0.05).淤血组生存率为20%,明显低于非淤血组的75%(χ2=18.21,P<0.05).结论 大范围的肝组织淤血可促进大鼠肝切除术后肝组织细胞凋亡,降低肝再生能力,同时加重早期残肝功能的损害.

  • 胰腺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策略及进展

    作者:柯法永;李茂岚;吴向嵩;刘颖斌;龚伟

    胰腺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占全世界新发肿瘤的 3%[1].在我国,其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尤以经济发达地区为主.据统计,我国胰腺癌患者占世界总数的 15.68%,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前 10 位 [2].因其起病隐匿,易发生早期转移,80% 的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其中约50%已发生远处转移 [3].

  • 980 nm半导体激光用于肝切除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附视频)

    作者:柴祎超;刘学民;张东;马涛;胡良硕;戴晔;吕毅;穆敏刚;杨凯

    自20世纪60年代初激光发明后不久便被纳入肝胆外科领域的研究.早在 1968 年便有了用CO2 激光进行肝切除术的实验观察报道.1981 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余业勤、汤钊猷等学者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首次将激光用于原发性肝癌(肝癌)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 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进展

    作者:张太平;杨刚;赵玉沛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胰腺的急性炎症反应,大部分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为自限性疾病且预后良好,但有 15%~20% 的AP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死率高达 36%~50%,是临床诊治中的一大挑战 [1-2].为进一步规范 SAP 的诊治,近几年随着基础研究深入和临床实践发展,国内外学者对 SAP 的诊治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技术改进,并对 SAP 的诊治指南进行了更新 [2-4].本文综合这些诊治指南以及近期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对我国SAP诊治进展阐述如下.

  • Beger手术——回顾与展望

    作者:庄岩;杨尹默

    1985年德国乌尔姆大学外科医院 Hans G·Beger教授报道了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联合 Roux-en-Y胰肠重建治疗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方式,总结了他们开展此术式 10 年的经验,观察并评价该术式的近期与远期疗效 [1].此后,该术式逐渐受到关注、认可和推广,并被命名为 Beger 手术,又称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uodenum-preserving pancreatic head resection,DPPHR).近年来,Beger手术在胰头部良性肿瘤的外科治疗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 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研究进展

    作者:陈良;汪国营;杨扬

    肝切除术是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术后剩余肝脏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限制了肝切除的范围,也影响了肝切除术的疗效.一般认为正常肝脏可耐受 75%~80% 的肝实质切除量.如果剩余肝脏储备功能和再生能力不足,术后发生肝衰竭风险将明显增加.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分阶段肝切除术(ALPPS)是一种能够有效促使FLR增加的手术方法.

  • IgG4相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一例

    作者:安帅;刘奎;张天昊;汪立鑫;曹景玉

    患者男,60岁.因"小便深黄及皮肤瘙痒 1 月余"于 2015 年 10 月 3 日入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体检:腹部平坦,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 征阴性.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第 5 肋间,肝、肾区无叩击痛,无移动性浊音.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