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ic Surgery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8
  • 国内刊号: 2095-3232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11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规划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术前血小板计数在评价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患者生存预后中的价值

    作者:黄品助;刘春红;陈规划;刘波;胡泽民;邱际亮;廖亚帝;李斌奎;郑云;元云飞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癌)患者术前Plt在评价术后生存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987年1月至1994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肿瘤外科行肝癌肝切除的399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56例,女43例;年龄21~78岁,中位年龄48岁。观察术前Plt与患者性别、年龄、GGT、HBsAg、AFP、肝硬化、肿瘤包膜、肿瘤直径、肿瘤数目、肿瘤血管侵犯、肿瘤组织学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根据术前Plt将患者分为G1组(<100×109/L,41例)、G2组(100×109/L~300×109/L,321例)、G3组(>300×109/L,37例),对3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术前Plt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比较采用t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生存预后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术前Plt与HBsAg、AFP、肿瘤直径有关(t=2.069,2.222,-3.911;P<0.05)。G1组患者5、10、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1.2%、25.2%、11.8%,G2组分别为33.7%、23.0%、18.1%,G3组分别为11.4%、8.6%、5.7%。G3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G1组和G2组(χ2=5.706,11.361;P<0.05)。术前Plt增多为患者术后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G3组患者生存预后较G1组和G2组差(HR=1.761,1.845;P<0.05)。结论肝癌患者术前Plt增多为肝癌肝切除术后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Plt增多的患者预后差。

  • Habib 4X 射频止血切割器在肝恶性肿瘤患者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海鹰;余南荣;杨国华;李建昌;王进;徐厚巍;鲁伟群

    目的:探讨Habib 4X射频止血切割器(Habib 4X)在肝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年2月至2013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应用Habib 4X行肝切除的75例肝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12)岁;原发性肝癌49例,继发性肝癌26例。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距离肿瘤2~3 cm处采用Habib 4X沿肿瘤边缘消融后行肝切除术。观察患者术中出血、输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ALT、AST、TB变化,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出院后患者接受随访,观察肿瘤复发及死亡情况。结果75例肝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为(318±89)ml,输血率为7%(5/75),手术时间中位数为104(17~191)min,术后住院时间为(11±4)d。术后1 d, ALT、AST、TB升至高峰,随后进行性下降,至术后9 d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术后出现胆瘘2例,均经加强引流后治愈。原发性肝癌患者1、3年复发率分别为6%(3/49)、10%(5/49),继发性肝癌患者分别为23%(6/26)、27%(7/26)。随访期间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患者病死率分别为4%(2/49)、27%(7/26),原发性肝癌患者中2例死于术后肝性脑病,继发性肝癌患者中7例死于肿瘤广泛转移。结论在肝恶性肿瘤患者肝切除术中应用Habib 4X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可能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率。

  • 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患者症状困扰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王雪华;程文燕;张慧玲;黄师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患者症状困扰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自愿原则通过便利抽样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行TACE术后3 d的108例肝癌患者。其中男94例,女14例;年龄26~72岁,中位年龄51岁。所有患者调查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M.D.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症状困扰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患者治疗期间MDASI症状分量表评分为(3.0±1.6)分,症状严重程度属轻度。症状对患者生活困扰分量表评分为(3.4±1.7)分,症状困扰程度亦属轻度。患者的工作受症状困扰严重,其次为情绪、生活乐趣、一般活动、与他人关系、行走。困扰患者的常见症状依次为发热、胃部不适、腹胀、皮肤黄染、体重减轻。患者的社会支持总评分为(42.2±6.7)分,为中等水平;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为(7.9±2.2)分。患者的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评分分别为(2.5±0.5)、(2.4±0.5)、(2.0±0.6)分,较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为面对和回避。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患病后不在职、主观支持水平低、屈服应对的患者症状困扰程度较高(RR=0.320,0.254,0.569,0.217;P<0.05)。结论肝癌TACE术后患者存在轻度的症状困扰,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患病后不在职、主观支持水平低、屈服应对的患者症状困扰程度较高。

  • 肝细胞癌术后新发肝外恶性肿瘤患者九例临床分析

    作者:蒋晓;吴力群;李天翔;孔杰;辛洋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癌)患者术后新发肝外恶性肿瘤(EHM)的发病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686例肝癌患者中,经随访确诊的9例EHM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9例患者均为男性。分析患者EHM发生率、确诊时年龄、发病部位、肿瘤类型、存活情况等,并追踪肝癌患者术前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情况。结果 EHM发生率为1.3%(9/686),其中肺癌3例、胃癌2例、结肠癌2例、甲状腺癌1例、前列腺癌1例。确诊时患者年龄54~72岁,中位年龄63岁。肝癌手术至EHM确诊间隔时间为17~114个月,中位间隔时间55个月。EHM确诊后患者1、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4.1%和0%。5例患者根治性肝切除术前分化群(CD)4+/CD8+比值均<1.4,其中3例比值<1.0。结论肝癌患者术后EHM发生率较低,预后较差。术前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

  • 转移性肝癌误诊为肝脓肿四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东;林楠;李龑杼;李红春;陶红光;钱福永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误诊为肝脓肿的原因及其诊治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例被误诊为肝脓肿的转移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44~67岁,中位年龄54岁。患者入院后检测血常规、肝功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等指标,行肝胆超声检查、上腹部CT、胃镜及肠镜检查。结果患者入院时平均体温为(37.8±0.8)℃,发热伴寒战2例,上腹痛或上腹不适4例。WBC升高伴ALP升高2例,CA19-9升高3例,CEA升高2例,AFP升高1例。超声检查及CT示多发病灶3例,单发病灶1例,其中囊性病灶2例;CT示边缘强化明显者3例,内部不均匀强化者2例,内部无强化者2例;肝门部或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者3例。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结肠癌肝转移2例,胃癌肝转移1例,临床诊断为胃肠道或肝外胆管癌肝转移1例。2例患者入院后接受抗感染治疗,1例行肝肿瘤穿刺活组织检查+液化坏死组织置管引流术,1例患者因肠梗阻行结肠癌切除术。4例患者均行化学药物治疗(化疗)。1例患者确诊后3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截止至投稿日期,1例结肠癌切除术后患者仍在接受化疗,生活质量尚可,其余2例患者一般状况较差。结论部分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肝脓肿。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该病患者宜采取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但预后较差。

  • 三维手术规划系统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利利;郑鹏飞;毛杰;李凡;郑永光;程志斌

    目的:探讨三维手术规划系统在原发性肝癌(肝癌)切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4例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32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12)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TA)组和三维手术规划组,并根据肿瘤大小、累及范围及既往手术史将两组进一步分为复杂肝癌亚组和非复杂肝癌亚组。CTA组的复杂肝癌亚组8例,非复杂肝癌亚组14例;三维手术规划组的复杂肝癌亚组6例,非复杂肝癌亚组16例。CTA组采用CTA对肝癌切除术进行术前评估。三维手术规划组采用肝脏三维手术规划系统对肝癌切除术进行术前评估。以手术所见作为金标准,观察CTA与三维手术规划系统对肝癌、肝癌与周围组织毗邻关系的显示情况,以及对12条腹腔血管、肝动脉变异、肿瘤侵犯血管、胆管扩张的显示率。分析三维手术规划系统预测的肿瘤体积与实际切除肿瘤质量的关系。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Q25,Q75)表示,两种检查方法的显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三维手术规划系统预测的肿瘤体积与实际切除肿瘤质量的关系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显示肝癌病灶,三维手术规划系统还能清晰显示肝癌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在复杂肝癌患者中,CTA组对腹腔血管的显示率为81%(78/96),三维手术规划组为100%(7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2,P<0.05)。CTA组对胆管扩张均未能显示,三维手术规划组对胆管扩张的显示率为3/6。在非复杂肝癌患者中,CTA组对腹腔血管的显示率为90%(151/168),三维手术规划组为100%(192/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9,P<0.05)。CTA组对胆管扩张均未能显示,三维手术规划组对胆管扩张的显示率为19%(3/16)。在复杂肝癌患者中,三维手术规划系统预测肿瘤体积的中位数为218(129,429)ml,实际切除肿瘤质量为194(112,429)g,两者呈正相关(r=0.943,P<0.05),平均误差率为6.5%。在非复杂肝癌患者中,三维手术规划系统预测肿瘤体积为368(89,560)ml,实际切除肿瘤质量为395(126,578)g,两者呈正相关(r=0.958,P<0.05),平均误差率为6.3%。结论与CTA相比,三维手术规划系统能更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腹腔血管以及胆管扩张情况,并能较准确地预测肿瘤切除体积,尤其适用于复杂肝癌患者。

  • 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严重并发症患者的诊治体会

    作者:胡昆鹏;汤照峰;姚志成;林继宗;黄品助;邓美海;许瑞云;刘波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5例肝癌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40~78岁,中位年龄55岁。结果患者均有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胆管炎表现。根据患者临床表现、TACE治疗史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癌TACE术后胆汁瘤10例、肝脓肿4例、缺血性胆管炎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利胆及护肝等基础治疗。10例胆汁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胆汁瘤置管引流、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后治愈。4例肝脓肿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脓肿置管引流、局部抗生素冲洗后治愈。1例缺血性胆管炎患者经放置3条PTCD管引流,血清胆红素由500μmol/L降至300μmol/L,但终因并发严重胆道感染及消化道出血放弃治疗。结论肝癌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TACE治疗史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包括抗感染、利胆、护肝等基础治疗,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PTCD、内镜下鼻胆管引流等引流对症治疗。

  • 肝细胞癌破裂亚临床出血患者择期肝切除术后的生存预后分析

    作者:孔杰;吴力群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肝癌)破裂亚临床出血患者择期肝切除术后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择期肝切除术的614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有否出现肝癌破裂亚临床出血,将患者分为破裂组和非破裂组。其中破裂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29~73岁,中位年龄55岁;非破裂组584例,男488例,女96例,年龄14~82岁,中位年龄55岁。所有患者均行肝切除术。观察破裂组与非破裂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患者术后均接受随访,观察患者存活情况、死亡原因。根据随访结果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情况。分析临床参数与破裂组患者预后的关系。两组临床参数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组间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分析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破裂组中非完全切除、肝切除范围>1段、手术切缘<0.5 cm、术中输血、术中出血量≥1000 ml、肿瘤直径>5 cm和肿瘤组织学低分化者明显多于非破裂组(χ2=37.609,6.021,6.497,20.982,19.498,22.944,8.222;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完全切除和肿瘤直径>5 cm是肝癌破裂亚临床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3.772,5.045;P<0.05)。随访期间破裂组死亡26例,非破裂组死亡316例。Kaplan-Meier分析显示,破裂组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非破裂组为56个月;破裂组患者肝切除术后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0.0%、22.2%、5.9%,非破裂组为86.0%、62.6%、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79,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低分化是破裂组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3.736, P<0.05)。结论非完全切除和肿瘤直径>5 cm是肝癌破裂亚临床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破裂亚临床出血患者择期肝切除术后预后仍较差,肿瘤组织学低分化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柚皮苷对L02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赵辉;孟炜;易述红;陈规划

    目的:探讨柚皮苷(naringin)对L02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设立空白组、naringin组、过氧化氢( H2O2)损伤组(损伤组)和保护组,其中空白组为L02肝细胞,naringin组为L02肝细胞加入终浓度25μmol/L的naringin,损伤组为L02肝细胞加入终浓度200μmol/L 的H2O2,保护组为L02肝细胞加入终浓度200μmol/L 的H2O2和25μmol/L的naringin。通过检测细胞吸光度值(A488)测定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用四氯四乙基苯并咪唑基羰花青碘化物(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通过检测细胞吸光度值(A532)测定丙二醛(MDA),流式细胞术检测荧光强度测定活性氧自由基(ROS),改良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各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损伤组平均细胞活性(A488)、细胞凋亡率、Ψm分别为0.702±0.010、(25.0±0.9)%、0.95±0.03,保护组相应为0.839±0.032、(14.8±1.7)%、1.28±0.07,空白组相应为0.992±0.013、(6.2±0.5)%、1.71±0.08。损伤组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Ψm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7.44,34.98,-19.88;P<0.05)。保护组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Ψm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12.94,-18.91,8.66;P<0.05)。损伤组MDA(A532)、ROS (荧光强度)、SOD分别为0.610±0.051、1772±69、(67±2)U/g,保护组相应为0.346±0.008、588±24(、111±6)U/g,naringin组相应为0.121±0.003、337±17、(159±5)U/g,空白组相应为0.123±0.007、375±16、(142±5)U/g。naringin组ROS、SOD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2.24,5.55;P<0.05)。损伤组MDA、ROS、SOD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31.66,77.85,-24.12;P<0.05)。保护组MDA、ROS、SOD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t=-17.12,-65.97,14.03;P<0.05)。结论 naringin通过提高L02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发挥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 肝硬化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肠道细菌移位机制的研究

    作者:梁健;潘卫东;邓浩;陈署贤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机制。方法4周龄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平均体重(90±10)g,建立肝硬化大鼠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和肝大部分切除术(PH)组,每组各20只。SO组仅剪断肝周围韧带后关腹;PH组行改良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切除肝左内、外叶和肝中叶,切除量约2/3。每组大鼠各取10只于术后24 h测量门静脉压力,剩余10只于术后24 h检测血浆D-乳酸、内毒素水平,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含量,小肠黏膜组织学改变,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含量,小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表达水平,粪便菌群变化。两组正态分布的实验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小肠黏膜的Chiu's评分采用M(Q25,Q75)表示,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SO组门静脉压力为(15.4±1.1)cmH2O(1 cmH2O=0.098 kPa),PH组为(22.9±0.7)cmH2O,PH组门静脉压力明显高于SO组(t=-11.15,P<0.05)。SO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48.6±2.4)EU/ml,PH组为(52.6±2.3)EU/ml,PH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SO组(t=-3.31,P<0.05)。PH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含量为SO组的(162±55)%,PH组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含量较SO组明显增加(t=-2.22,P<0.05)。SO组血浆D-乳酸水平为(37.4±2.8)mg/L,PH组为(60.6±5.0)mg/L,PH组血浆D-乳酸水平明显高于SO组(t=-9.70,P<0.05)。SO组小肠黏膜的Chiu's评分中位数为1(1,2)分,PH组为4(3,4)分, PH组小肠黏膜的Chiu's评分明显高于SO组(Z=-3.52,P<0.05)。SO组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含量分别为0.70±0.09、0.62±0.10,PH组分别为0.50±0.14、0.33±0.13,PH组小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1含量明显低于SO组(t=2.78,2.98;P<0.05)。SO组小肠组织TNF-α、IFN-γ、MLCK的强阳性率分别为20%(2/10)、10%(1/10)、20%(2/10),PH组分别为50%(5/10)、40%(4/10)、70%(7/10),PH组小肠组织TNF-α、IFN-γ、MLCK的强阳性率明显高于SO组(χ2=4.87,8.37,5.01;P<0.05)。PH组粪便大肠埃希菌、类杆菌、梭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双歧杆菌含量为SO组的(288±74)%、(185±48)%、(278±82)%、(551±96)%、(43±7)%,PH组粪便中大肠埃希菌、类杆菌、梭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含量明显多于SO组,而双歧杆菌含量明显少于SO组(t=2.49,3.68,2.24,5.50,-3.89;P<0.05)。结论肝硬化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机制可能与肠道机械屏障和细菌屏障受损有关。术后降低门静脉压力和炎症因子水平、纠正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为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的有效方法。

  • CD36在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形成中的意义

    作者:尉秀清;林颖;何卉欣;蒋梦萍;吴斌

    目的:探讨分化群(CD)36在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中的意义。方法 SPF级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20只,平均体重为(18.8±2.3)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成NAFLD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NAFLD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0周,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10周。处理结束后脱颈处死小鼠,留取心脏血和肝组织标本。观察两组小鼠血清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肝组织TC、TG水平,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肝组织CD36蛋白表达及其信使核糖核酸(mRNA)含量。两组实验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NAFLD组小鼠血清ALT水平为(49±6)U/L,对照组为(45±7)U/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 P>0.05)。NAFLD组小鼠血清TC、TG水平分别为(4.42±0.09)、(0.45±0.04)mmol/L,对照组分别为(2.42±0.05)、(0.32±0.03)mmol/L,NAFLD组小鼠血清TC、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1.90,8.22;P<0.05)。NAFLD组小鼠肝组织TC、TG水平分别为(1.18±0.09)、(1.75±0.08)mmol/L,对照组分别为(0.55±0.06)、(1.28±0.06)mmol/L,NAFLD组小鼠肝组织TC、T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8.42,14.86;P<0.05)。NAFLD组肝细胞明显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对照组肝细胞形态、大小正常。NAFLD组小鼠肝组织CD36蛋白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NAFLD组小鼠肝组织CD36 mRNA含量为2.75±0.26,对照组为1.00±0.08,NAFLD组小鼠肝组织CD36 mRN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21.16, P<0.05)。结论 CD36可能参与小鼠NAFLD形成,降低CD36表达可能成为防治NAFLD的新靶点。

  • 神经周围浸润在胰腺癌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陈汝福;周泉波

    神经周围浸润(,)指肿瘤细胞包绕神经表面、浸润神经外膜或进入神经束膜及以内,肿瘤细胞浸润神经鞘层结构中的任意一层或肿瘤细胞包绕神经外周的也称为神经侵犯。近年胰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手术是其唯一的根治方法。世纪年代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开始用于治疗胰头癌,但切除率不高,仅~;即使获得根治性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其术后年生存率也仅维持在~。有研究显示,是导致胰腺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对胰腺癌特点、发生机制及其在患者预后中的意义进行阐述。

  •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区金锐;王慧玲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一种严重的全身多器官损害疾病,极易发展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目前认为,器官功能衰竭的存在及持续时间是判断SAP早期阶段严重程度的关键[1]。有研究显示,短暂性器官功能衰竭(器官功能衰竭在明确诊断后48 h内痊愈)患者的预后比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器官功能衰竭持续超过48 h)患者更好[2]。另有研究显示,在SAP病程早期,胰腺外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性远远大于胰腺本身病变[3]。因此,尽快明确SAP诊断、准确判断SAP严重程度、及时纠正胰腺外器官功能衰竭是早期SAP治疗的关键。本文结合我院的治疗经验及相关文献,对SAP的诊断、病情评估与外科治疗进行阐述。

  •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医学
  • 2014年第3期重点内容推介

    作者:

    关键词:
  • 本刊常用医学缩略语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医学
  • 出版物中数字的用法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出版物 数字
  • ABO血型不合肝移植术后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研究进展

    作者:阎冰;李捷;郭文治;张弓;翟文龙;张水军

    人类ABO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表面,也存在于移植肝脏的血管内皮、胆管上皮表面。为降低排斥反应,ABO血型相合肝移植为理想。然而,由于全球供体短缺,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也逐渐开展。在北美洲,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占成人肝移植总数的3%,占儿童肝移植的7%;在欧洲,约8%急诊肝移植为ABO血型不合;在日本,ABO血型不合肝移植占成人肝移植的14%[1]。在我国ABO血型不合肝移植也屡见报道。急性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MR)为ABO血型不合肝移植面临的主要问题。

  • 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钱建民;乔英立

    肝脏占位性病变是医学影像学诊断术语,指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时,肝实质内检出的异常回声区、密度区或信号区。肝脏占位性病变分为良性占位性病变和恶性占位性病变,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进一步分为肝瘤样病变和肝良性肿瘤。临床上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相对少见,约占肝脏占位性病变的4%~5%[1]。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健康体检的普及,其检出率逐渐升高。一些常见的肝脏良性占位病变如肝血管瘤、肝囊肿等,均能及时得到确诊与治疗。然而,由于肝脏良性占位病变种类较多,术前鉴别诊断困难,特别是一些少见、罕见的病种,容易被误诊,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如何提高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已成为肝胆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文对常见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治要点作一阐述。

  • 2014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优秀视频展评活动通知

    作者:本刊编辑部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