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epatic Surgery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8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8
  • 国内刊号: 2095-3232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11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规划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胆管空肠吻合术在肝移植术后肝外胆道并发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华;汪根树;傅斌生;张彤;朱曙光;吴小材;张剑;杨杨;陈规划

    目的 探讨胆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胆肠吻合术)在肝移植肝外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3 年3 月至2008 年3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原位肝移植(OLT),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的109 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照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胆肠吻合组(40 例)和非胆肠吻合组(69 例).胆肠吻合组男性31 例,女性9 例,年龄25~69 岁,中位年龄47 岁;胆漏4 例、胆道狭窄31 例、胆泥或结石形成5 例.非胆肠吻合组男性56 例,女性13 例,年龄31~59 岁,中位年龄45 岁;胆漏3 例、胆道狭窄41 例、胆管炎19 例、胆泥或结石形成6 例;首次肝移植术中胆道重建方式均采用供肝胆管-受体胆管端端吻合术.胆肠吻合组患者均行胆肠吻合术,非胆肠吻合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鼻胆管引流、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胆道介入放置支架、肝动脉放置支架.患者接受随访.观察两组死亡发生情况、胆道并发症的治疗情况、治疗后患者的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率,比较采用Χ2 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6~24 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 个月.胆肠吻合组无发生死亡,非胆肠吻合组发生死亡4 例,均死于术后严重的胆道感染及合并其他器官感染.胆肠吻合组的胆道并发症明显好转率为78%(31/40),非胆肠吻合组明显好转率为70%(48/69);胆肠吻合组胆道并发症的明显好转率显著高于非胆肠吻合组(Χ2=32.517,P<0.01).胆肠吻合组的胆道感染发生率61%(19/31),非胆肠吻合组为63%(30/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0,P>0.05).结论胆肠吻合术能有效改善肝移植术后肝外胆道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 经肝门板半肝阻断在肝细胞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清汉;甄作均;陈应军;陈焕伟;计勇

    目的 探讨经肝门板半肝阻断在肝细胞肝癌(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7 年6 月至2012 年6 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癌切除术的72 例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按肝血流阻断方法将患者分为经肝门板半肝血流阻断组(半肝阻断组)和Pringle 肝门血流阻断组(Pringle 组).半肝阻断组30 例,男性25 例,女性5 例,中位年龄42 岁;手术方式包括左半肝切除术8 例,左外叶切除术2 例,右半肝切除术12 例,肝右前叶切除术3 例,肝右后叶切除术5 例.Pringle 组42 例,男性35 例,女性7 例,中位年龄45 岁;手术方式包括左半肝切除术11 例,肝左外叶切除术3 例,右半肝切除术18 例,肝右前叶切除术2 例,右后叶切除术8 例.记录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术后1、3、7 d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的变化及术后出血、肝衰竭、胆漏、腹水等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情况.采用t 检验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半肝阻断组和Pringle 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21±51)min 和(211±41)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6,P=0.122);半肝阻断组患者肝门阻断时间为(34.5±3.4)min,明显长于Pringle组的(24.0±2.5)min(t=2.541,P=0.015);半肝阻断组和Pringle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66±91)ml和(403±80)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3,P=0.331).半肝阻断组患者术后1、3、7 d 的血清ALB 高于Pringle 组,ALT、TB 低于Pringle 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半肝阻断组术后住院时间为(6.7±1.3)d,Pringle 组为(8.5±2.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7,P=0.018).两组均无发生手术相关死亡及出血、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Pringle 组术后1 例发生胆漏,21 d 后才拔除引流管,治愈;1 例术后出现大量腹水,予以补充人血白蛋白及利尿治疗后消失.结论在肝癌切除术中应用经肝门板半肝血流阻断具有肝功能损害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控制肝脏血流的方法.

  • 肝细胞肝癌胆道侵犯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手术疗效

    作者:张谞丰;刘学民;李慕行;魏涛;吕毅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肝癌) 侵犯胆管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本组回顾研究对象为2001 年1 月至2010 年1 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治疗的446 例肝癌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有否胆道侵犯,将446 例肝癌患者分成胆道侵犯组(35 例)和胆道未侵犯组(411 例).胆道侵犯组男性24 例,女性11 例,年龄(51.3±2.0)岁,采用根治性肝切除或根治性肝切除+胆肠吻合术或癌栓切除+T 管引流术.胆道未侵犯组男性329 例,女性82 例,年龄(50.5±0.5)岁,采用根治性肝切除术.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资料、手术情况;患者术后接受随访,记录生存情况,进行生存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实验室检查、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比较采用U 检验或t 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合并肝炎及肝硬化、肝功能分级、肿瘤病理学参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用Χ2 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类变量差异性检验;采用Kaplan-Meier 法和Log-rank 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胆道侵犯组和胆道未侵犯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54±19)μmol/L、(22±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5,P=0.003).胆道侵犯组与胆道未侵犯组患者的肿瘤直径、肿瘤数目、门静脉侵犯、小血管侵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15、10.232、12.543、20.423,均为P<0.05);两组的肿瘤包膜、卫星灶、组织学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胆道侵犯组患者的肿瘤切缘<1 cm 者23 例、逸1 cm 者12 例,胆道未侵犯组<1 cm 者180 例、逸1 cm 者231 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8,P=0.012).胆道侵犯组与胆道未侵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6±1.2)h、(603±87)ml、(24.6±1.6)d 和(4.2±0.5)h、(666±25)ml、(23.6±0.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5、0.779、0.688,均为P>0.05).胆道侵犯组与胆道未侵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9/35)和41%(168/4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3,P>0.05).胆道侵犯组1、3 年生存率分别为46%、25%,胆道未侵犯组分别为75%、42%;胆道侵犯组术后中位生存期18.5 个月,胆道未侵犯组为46 个月,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94,P<0.001).胆道侵犯分型B1 与B0、B3 与B0 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62、12.119,P<0.001),B3 与B0 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4,P>0.05).结论黄疸为肝癌胆道侵犯患者的临床特点,当肝癌患者出现黄疸时应怀疑合并胆道侵犯.肿瘤直径>5 cm、肿瘤数目多发、门静脉侵犯、小血管侵犯的患者易发生胆道侵犯,胆道侵犯患者病理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根治性切除仍是肝癌胆道侵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有效治疗方法.

  • 手术切除治疗中央型肝细胞肝癌临床分析

    作者:周学平;沈军;王健东;庄鹏远;全志伟;刘颖斌

    目的 探讨中央型肝细胞肝癌(肝癌)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组回顾性研究对象为2007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实施手术切除的35 例中央型肝癌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男性31 例,女性4 例,年龄25~69 岁,中位年龄46 岁.手术方式:肝癌位于肝Ⅳ、Ⅴ段之间者3 例,其中2例行左半肝切除术,1 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位于Ⅷ段者11 例,其中7 例行Ⅷ段切除术,4 例行右半肝上段(Ⅳ、Ⅷ段)切除术;位于第一肝门者5 例,均行中肝叶(Ⅳ、Ⅴ、Ⅷ段)切除术;位于门静脉右前、右后支夹角者7 例,其中4 例行右肝下段(Ⅴ、Ⅵ段)切除术,另3 例行右半肝切除及门静脉取栓术;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肝右静脉、肝中静脉及下腔静脉之间者2 例,2 例均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其中1 例先行左右半肝劈开后再行肿瘤局部切除术;位于下腔静脉背段者7 例,其中2 例行右后叶(Ⅵ、Ⅳ段)切除术,2 例行Ⅳ、Ⅷ段切除术,3 例行Ⅴ、Ⅵ段切除术.观察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控制出血方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术后随访,应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生存率.结果35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发生手术相关性死亡,无发生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破裂导致的空气栓塞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出血量100~600(280)ml,5 例输红细胞悬液2~4 U.手术时间135~265(178)min.术中控制出血方法:行第一肝门阻断2圆例,阻断时间15~35(24)min,阻断次数1~2 次;行左半肝门阻断2 例,阻断时间分别为10、15 min,均为一次性阻断;行右半肝门阻断4 例,阻断时间20~38(28)min,均为2 次阻断;另3 例右半肝切除者,切肝前切断肝动脉右支和阻断门静脉右支;行全肝血流阻断4 例,下腔静脉阻断时间10~18(13)min,均为一次性阻断.术后并发症包括胆漏1 例、膈下积液4 例、右侧胸腔积液6 例,处理后均治愈,无发生出血和感染.术后1 年和3 年生存率分别为87.8%和63.0%.结论手术切除治疗中央型肝癌是有效、安全和可行的.术中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掌握控制肝脏出血方法.

  • 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TNF-α、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和TNF-α单克隆抗体护肝机制的探讨

    作者:张宇锋;陈淑如;张英

    目的 探讨急性肝衰竭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0 水平的动态变化及TNF-α单克隆抗体(英利西单抗)对肝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 清洁级大鼠14 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数Χ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各7 只.每只大鼠给予皮下注射脂多糖(LPS)10 μg/kg 及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800 mg/kg 建立急性肝衰竭模型,对照组注射LPS 和D-GalN 后,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l/kg,治疗组皮下注射英利西单抗5 mg/kg.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两组大鼠给药后0、12、24、48、72 h 的血清TNF-α、IL-10 的水平.两组间TNF-α和IL-10 的比较采用t 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的TNF-α和IL-10 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组内比较:注射药物后12 h 血清TNF-α水平达到高峰,24、48、72 h 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血清IL-10 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24 h 后迅速上升,72 h 达到高峰,72 h 时间点与其它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7.31、227.815、89.276、9.984,均为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血清TNF-α变化趋势同对照组,在12 h 达到高峰,24、48、72 h 呈缓慢下降;血清IL-10 水平随时间延长而升高,在12、24 h 迅速上升,在48、72 h 上升趋势减缓,72 h 时间点与其它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1.471、195.105、26.259、22.962,均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12、24、72 h 时间点的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2.392、3.393、2.276,均为P<0.05);治疗组血清IL-10 水平在0、12、24 h 时间点高于对照组,其中12 h 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6,P= 0.002),在48、72 h 时间点低于对照组,其中72 h 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97,P<0.001).结论TNF-α、IL-10是肝急性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细胞因子,在急性肝衰竭早期产生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TNF-α,晚期血清抗炎细胞因子IL-10 水平升高;英利西单抗可能通过拮抗TNF-α的生物活性,下调TNF-α的水平和早期上调IL-10 的水平来保护肝脏,避免肝损伤.

  • 普萘洛尔对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作者:邓浩;陈文哲;潘卫东

    目的 探讨普萘洛尔对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45 只大鼠按随机数Χ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 组)、肝大部分切除组(PH 组)和肝大部分切除+普萘洛尔组(PHP 组),每组15 只.SO 组大鼠术后给予生理盐水2 ml 灌胃;PH 组和PHP 组大鼠切除肝左叶和肝中叶,切除的肝脏体积<为大鼠肝脏体积的70%,PH 组术后给予生理盐水2 ml 灌胃,PHP 组术后给予5 mg/ml 的普萘洛尔溶液2 ml 灌胃,12 h 后各组重复给药1 次.术后24 h 再次开腹,测定门静脉压力,抽取门静脉血检测血浆内毒素、D-乳酸变化,摘取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培养及鉴定,计算细菌移位率,切取小肠壁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小肠黏膜损伤情况,并进行小肠黏膜损伤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 检验比较3 组大鼠门静脉压力、血浆内毒素及D-乳酸变化;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比较3 组细菌移位率;采用Kruskal Wallis test 和Mann-Whitney 非参数检验比较小肠黏膜损伤评分变化.结果PH 组大鼠门静脉压力(13.8±2.4)cm H2O(1 cmH2O=0.098 kPa),显著高于SO 组的(8.2±2.0)cm H2O和PHP 组的(10.8±2.4)cm H2O(t=6.84、3.38,均为P<0.01).PH 组大鼠血浆内毒素(13.7±4.1)pg/ml,高于SO 组的(2.0±0.5)pg/ml 和PHP 组(6.8±2.0)pg/m(l t=9.44、5.26,均为P<0.01).SO 组、PH 组、PHP 组大鼠分别有1、8、3 只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细菌移位率分别为7%、53%、20%,PH 组大鼠细菌移位率与SO 组和PHP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菌培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PH 组的血浆D-乳酸水平(26±5)mg/ml,高于SO 组的(6±3)mg/ml 和PHP 组的(15±4)mg/m(l t=13.08、6.49,均为P<0.01).PH 组大鼠小肠黏膜损伤评分的中位数(5 分)较SO 组(1 分)和PHP 组(3 分)高(U=47.33、38.64,均为P<0.01).SO 组大鼠小肠黏膜完整,连续的黏液层覆盖在上皮细胞上;PH 组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绒毛破坏,绒毛缩短、局灶性损害,细胞线粒体肿胀或消失、线粒体脊退化,细胞间隙增宽等变化;PHP 组大鼠上述几项指标介乎于SO 组和PH 组之间.结论普萘洛尔能降低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导致的门静脉压力升高,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有效减少术后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率,因而术后普萘洛尔灌胃可用于预防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感染.

  • 胆囊癌的外科分期治疗

    作者:于勇;姜小清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是一种高度侵袭性、转移性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5~6 位.该病的高发国家有智利、波兰、印度、日本和以色列等,其中以智利高(其女性发病率27/10 万)[1].我国的胆囊癌发病率属中等水平[2].国内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胆道恶性肿瘤死亡率为0.45/10 万,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19 位、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6 位[3-4].近年来我国胆囊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可能与诊断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有关.

  • 肝移植相关技术在复杂肝脏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俭;黄成;樊嘉

    现代肝脏外科既包括肝切除也包括肝移植,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推动肝脏外科的发展.随着人们对肝脏解剖学认识的深入,现代影像学技术和术中血流阻断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断肝止血器械的应用,使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得到很大的扩展,手术安全性显著提高[1-3].仅从技术层面来讲,目前肝切除术已做到了手术"无禁区".肝切除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为肝移植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肝移植是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自1963 年Starzl 教授完成人类第1 例原位肝移植以来,肝移植的发展已经历了整整半个多世纪,肝移植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活体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等技术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并逐渐成熟.肝移植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推动肝切除术的创新和发展[4-5].

  • 肝细胞肝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明迪;王健东

    肝细胞肝癌(肝癌)是原发性肝癌中常见的类型,占原发性肝癌的70%~85% 咱1-2暂.2008 年,全球新发肝癌病例为598 640 例,同年死亡病例为556 720 例,其中一半的病例发生在中国咱3暂.肝癌转移的方式主要为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较少咱4暂.有文献报道肝癌治疗过程中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为1.6%~5.9%,而在尸检中则为25.5%,说明淋巴结转移常被忽略咱5暂.肝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常常较差,即使行根治性切除术也不能获得良好的预后,术后生存期为2~87 个月咱6-7暂.对于此类疾病,手术方式和辅助治疗方案尚无定论咱8-10暂.为此本文就肝癌淋巴结转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绕肝悬吊右半肝切除术(附视频)

    作者:刘颖斌;顾钧;董平;陆建华;杨佳华

    2001 年Belghiti 等咱1暂首先提出了肝后隧道绕带技术,并成功应用于不游离肝脏的肝切除手术.国内彭淑牖教授引用肝后隧道绕带完成了高难度的肝切除手术,并做了许多技术改进咱2暂.作者应用绕肝提拉技术、彭氏多功能解剖器( Peng 'smultifunctional operative dissector,PMOD) 及入肝血流阻断于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中,较好地控制术中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本文以右半肝切除术为例介绍以上技术在肝切除中的应用.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