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分析

    作者:李树魁;葛美兰;郜武明;司杰

    目的 探讨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单纯切除临床疗效.方法 单纯切除胬肉后在同眼角膜上方取角膜缘结膜移植于胬肉手术区.结果 47例(52只眼)术后随访3~14个月,其中,5只眼术后分别在4、7、8、10、14个月复发.1只眼在术后第3 d缝线脱落2根,余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结论 应用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方法简便,复发率低.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临床分析

    作者:邓卫东

    目的 探讨有效治疗并且防止复发的翼状胬肉手术方式. 方法 对66例病人(78眼)施行胬肉切除基础上运用丝裂霉素-C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结果 78眼中76眼未出现复发,仅2例复发,复发者再次行角膜缘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术治愈.结论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是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止复发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 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

    作者:杨明明

    青光眼术后因患白内障需要再次手术的病人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采用手术方式的不同取得的临床效果也有差异.从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颞上方角膜缘小切口囊外摘除白内障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重症眼表疾病患者结膜角膜缘异体移植的护理

    作者:元红;张艳鹰;刘乙楠;马月;蒋津;羿士波

    对20例(20眼)重症眼表疾病患者行结膜角膜缘异体移植治疗,结果20例患者植片均一级愈合,术眼视力全部提高.提出术前加强供受体的心理护理,训练患者眼球向下固视,做好眼部准备;术后加强术眼观察和眼部护理,以及正确的出院健康指导,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首要条件.

  • 角膜K-F环与肝豆状核变性关系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继红;梁娜

    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威尔逊氏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Wilson首先报道和描述,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椎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F环).Wilson病是少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生率为1/30万,在不同种族、家族及个体间,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国外报告误诊率达28%,国内文献报告误诊率高达45%~50%.角膜Kayser-Fleischer环(即K-F环)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一个特征性症状,肉眼或裂隙灯在角膜后弹力层周边部可见棕色、灰色环,即角膜缘内深层和后弹力层呈现2~3mm宽、黄绿或棕绿色的色素环,角膜缘一侧色浓,中心一侧色淡.少数患者可有夜盲、晶状体前囊(anterior capsule)或囊下(subcapsule)呈葵花状混浊[1].葵花样晶状体混浊亦是肝豆状核变性的主要眼部特征.

  • 角膜缘异物术后应用素高捷疗眼膏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谊

    目的:观察素高捷疗眼膏的临床再生及修复功能.方法:通过设立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点眼治疗,进行临床对比.结果:治疗组修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且角膜创面修复完整;治疗组角膜创面较少发生新生血管及角膜上皮结膜化.结论:角膜缘异物挑除术后,应用素高捷疗眼膏能获得较好疗效.

  • 象限性缝合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360度睫状体脱离1例报道

    作者:钟德斌;李晓陵

    睫状体缝合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有过成功的报道,但对于360度睫状体脱离的手术治疗难度大,成功率相对较低。笔者行睫状体象限性缝合联合睫状体冷冻术治疗360度睫状体脱离1例取得成功,报道如下。 病例:代某,男,12岁。因右眼被花炮崩伤视物不清2月入院。右眼检查所见:视力:0.2,矫正无提高。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房水清晰,房角广泛后退及柱状粘连,瞳孔散大直径约6mm,晶状体透明,玻璃体可见陈旧性出血及灰白色絮状混浊,眼底:视乳头边界不清,水肿,后极部网膜色灰暗,血管迂曲,黄斑部水肿,放射状皱折,未见视网膜脱离。眼压:0.95KPa(左眼压2.12KPa)。UBM检查示360度睫状体脱离,颞上象限及鼻上象限脱离较高。即行手术,手术方法:①局部麻醉后前房注入甲基纤维素约0.3ml。作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于9:00~11:30及12:00~2:30角膜缘后3~4mm各做2/3厚巩膜瓣至角膜缘;②角膜缘后1.5~2mm处在巩膜床上切透深层巩膜,见大量淡黄色液体流出,充分排净后于切口下方见深棕色睫状体组织用;③用10~0无创伤尼龙线穿透深层巩膜切口一唇,继而浅行通过睫状体组织,再由另一唇巩膜切口穿出并结扎。类似间断缝合,注意睫状体组织不能嵌夹于巩膜切口处,每针相距1.5~2mm;④间断缝合巩膜瓣;⑤下方睫状体冷冻,范围:9:00~3:00。温度:-60摄氏度。冷冻时间:50秒。共计8个点;⑥整复结膜瓣并缝合之;⑦术毕庆大霉素2万单位及地塞米松2mg结膜下注射。结果:术后第一天即出现高眼压,经对症处理得以控制。2周后右眼视力0.8,眼压2.74KPa,视盘水肿及黄斑区皱褶减轻复查UBM示睫状体完全复位。2月后复查眼压2.47KPa,视盘水肿消失,UBM显示睫状体解剖位置正常。 讨论:本手术关键是:①术前通过UBM确定睫状体脱离的高部位;②手术中往前房中注入少许粘弹剂,造成房水前后均无出路,形成暂时性的高眼压,以利睫状体与巩膜形成粘连;③睫状体上腔液体尽可能排尽;④缝合睫状体一定要确实。术后要注意高眼压的发生,这种高眼压一般均属暂时性,经对症处理均可得以控制;⑤术后持续散瞳。瞳孔散大后可使房角变窄,晶体虹膜间的距离变窄,房水流出阻力增加及流出量减少。从而促进脱离的睫状体复位。

  • 羊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建军;郑红梅;蔡明高

    翼状胬手术方式繁多,但术后复发率高.我们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术治疗21眼翼状胬肉,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共21例21眼,男9例9眼,女12例12眼.年龄30-60岁,平均45岁.原发性翼状胬肉18眼,复发性3眼.发病时间1-10年不等,翼状胬肉头部均已侵入角膜缘内2mm以上.

  • 小梁切除术两种结膜瓣的对比研究

    作者:冯源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两种结膜瓣的对比研究.方法:现选取2015年9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按病情分组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给予窿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手术,对照组行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术,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恢复率.结果:实验组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青光眼的治疗有效率为8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光眼的治疗中,可采取窿为基底结膜瓣小梁切除手术,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疗效观察

    作者:余锦强;李儒华;柯峰;凌佼佼;华远峰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兔角膜缘干细胞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健康的新西兰兔21只,随机分为角膜缘干细胞缺乏MSCs移植组(A组)、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组(B组)和正常空白组(C组),每组7只,C组不进行操作,A组、B组使用N aO H破坏角膜来建立兔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动物模型,对兔髂窝处骨髓进行骨髓抽吸,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并培养MSCs ,A组将培养的MSCs接种在明胶载体膜上,利用组织黏合剂α‐氰基丙烯酸脘基酯,使 MSCs的载体与自体兔角膜植片(机械除去角膜缘干细胞)相互黏合,将载有MSCs的移植片缝合在浅层巩膜上;B组只需将球结膜断裂处缝合在浅层巩膜上。观察评估三组动物的眼表形态和角膜组织恢复情况。【结果】三组手术前的眼表形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术后第一周开始A组眼表形态评分显著高于B组、C组( P <0.05);三组细胞层数、表层细胞排列、杯状细胞、胶原纤维排列和炎性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角膜组织恢复情况评分显著高于B组(P <0.05)。【结论】MSCs移植于角膜缘,能够改善眼表结构的形态,促进角膜缘组织恢复,治疗角膜缘缺损疗效满意。

  • 眼球表面鳞状细胞癌的病理改变和原因分析

    作者:张文兰;何志恒;刘宁里

    鳞状细胞癌是眼球表面较多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其位置表浅,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目的:分析12例眼球表面鳞状细胞癌的病理改变及原因.资料及方法:12例(12眼)中,男性8例,女性4例,右眼7例,左眼5例.位于球结膜5例,角膜缘5例,鼻侧球结膜及角膜间2例.肿瘤大小为3 mm×2 mm×2.5 mm及15 mm×13 mm×7.5 mm.手术切除肿瘤镜检.结果:7例为Ⅰ级分化细胞,3例为Ⅱ级分化细胞,2例为Ⅲ级分化细胞.12例手术切除肿瘤后仅1例复发.结论:眼球表面的鳞状细胞癌早期及时彻底切除,可取得较好疗效,长期户外工作,睑裂部紫外线吸收增多可能是眼球表面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 羊膜移植与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Meta分析

    作者:张月梅;刘永琦;吴建军;王宏;田曼男;魏志诚;黎小军;拜正刚

    目的 比较角膜缘上皮移植与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6年至2008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至2008年6月)、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年至2008年6月)等数据库.纳入比较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和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检索、评价、提取资料并进行交叉核对.数据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10软件.结果共纳入41项研究,有41项研究报告了术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共4148只眼;14项研究报告了术后睑球粘连发生率,共1475只眼.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组翼状胬肉复发率为5.03%,羊膜移植组翼状胬肉复发率为10.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0.45,95%可信区间0.36~0.58,Z=6.42.P<0.000 01);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组术后睑球粘连发生率为0.26%,羊膜移植组术后睑球粘连发生率为1.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0.21,95%可信区间0.07~0.68,Z=2.60,P=0.009).结论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在预防翼状胬肉复发及术后睑球粘连的发生方面优于羊膜移植术.

  • Bowen氏病1例报告

    作者:于建新;汤明芳;刘业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发现左眼角膜缘新生物10月余,于1999年6月2日入南方医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肝、肾功能正常.眼部情况:双眼视力均为0.4,矫正1.0.右眼前后段未见异常.左眼结膜充血,角膜缘可见两处宽约4 mm,厚约0.5 mm的胶冻状新生物,侵犯角膜宽处直径约2 mm.新生物呈霜白色,布满"松针"样新生血管.荧光素染色后可见新生物弥漫着色.未侵犯的角膜透明、不着色,左眼后段未见异常.于1999年6月7日行新生物切除术并作巩膜外冷冻,然后置0.1%丝裂霉素棉片于新生物侵犯区,再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报告:角结膜Bowen氏病.术后10 d,角结膜创面愈合后出院.术后3个月及半年分别复诊,可见角膜创面愈合为片状云翳,结膜则不留痕迹,未见复发.

    关键词: 角膜缘 Bowen氏病
  • 羊膜移植联合带结膜的角膜缘移植治疗早期眼表化学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谢紫斌;张小薇;姜文浩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带结膜的角膜缘移植手术治疗早期眼表化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用人羊膜移植联合带结膜的角膜缘移植手术治疗早期眼表化学伤16例(16眼).带结膜的角膜缘组织来源于自体对侧健眼.结果 16例患者随访平均8.7月,术后羊膜组织及带结膜的角膜缘移植片均全部成活,均无排斥反应.受伤眼角膜不同程度地恢复了透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视力获得了提高或稳定.球结膜移植部位无粘连,未发现角膜坏死穿孔.结论羊膜移植联合带结膜的角膜缘移植对于构筑角膜缘再生基底,再造角膜表面,防止睑球粘连及上皮角化,保持有用视力有一定的作用,是治疗眼表化学伤的重要手段.

  • 自体角膜缘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作者:温志雄;李桂宝;郭梨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带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翼状胬肉17例(22眼)患者,切除翼状胬肉后,采用自体角膜缘带结膜移植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18个月,观察眼表的情况.结果:角膜上皮稳定,除病史较长、基质层稍混浊外,角膜恢复透明、光滑,无胬肉样组织增生,无一例复发,移植片愈合良好,光滑透明.结论:自体角膜缘带结膜移植为受损的角膜缘提供了新的干细胞来源.重建稳定的眼球表面,可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安全、简便、取材容易、效果良好,兼具美容的理想方法.

  • 翼状胬肉联合手术与常规手术临床比较

    作者:黄涛;范丽薇;王元贵

    @2翼状胬肉手术方式很多,但联合手术的报道少,我科通过一年的临床比较,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两组年龄均为30~60岁,均为内眦部生长,翼状胬肉伸入角膜缘内3 mm,第一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充血性为30例。第二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充血性43例。1.2 手术方法第一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结膜转位、干细胞移植,以及巩膜暴露、烧灼。具体如下:用尖刀片于胬肉头部外0.5 mm切开浅层角膜后分离胬肉头、颈部,并分离至泪阜。把结膜与其下的胬肉组织干净分离开。在不伤及内直肌情况下尽量剪去翼状胬肉组织。充分干净刮除巩膜、角膜面的残留组织,并烧

  • 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作者:于松

    翼状胬肉是眼科门诊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1],系外界刺激因素如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风沙等作用于结膜下的胶原纤维,使之变性,损伤角膜前弹力层,继发上皮变性,结缔组织增生,长入变性的角膜而形成,因形似昆虫翅膀而得名[2].它多发生于内外眦部角膜缘,轻者影响容貌,引起眼涩等刺激症状,累及瞳孔区时可以严重影响视力,严重的可引起睑球粘连、结膜穹窿部变窄、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并发症.

  • 提上睑肌缩短改良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

    作者:

    万延英,谭玉林,宋玉斋.江苏医学杂志,2000,26(11):856.笔者1987年以来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改良术矫正重度上睑下垂,获得满意效果.本组112例,142联(其中30例为双侧).男68例,女44例,年龄小3岁,大26岁.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手术方法:①用甲紫按设计高度画出皮肤切口标志;②翻转上睑在上弯窿及睑板上缘结膜下注入少量2%利多卡因行水压分离,在睑板上缘内、外侧各作5 mm纵形切口,用虹膜恢复器潜行分离结膜及提上睑肌,并穿入一根缝线作标记;③切开皮肤,并在切口下切除一条眼轮匝肌,暴露睑板;④用肌肉夹将提上睑肌夹起,沿睑板上缘将其剪断,此时可见结膜面穿入的标记线,分别剪断内、外角,向上分离,同时剪开眶隔膜的内、外侧,继向上分离达眶缘下,此时提上睑肌与其肌腱膜及部分眶隔膜形成一长方形组织瓣,完全松动,并有一定弹性;⑤于需缩短处做三对套环式缝线,固定于睑板中央1/2处.缝线时不论肌肉面,还是睑板面均应注意其弧度.调整好上睑的高度及弧度后结扎,然后剪除需缩短的提上睑肌;⑥于切口上缘剪除约1 mm宽皮肤,皮肤间断缝合,缝合时带少量肌肉残端及睑板.将穹窿结膜复位,必要时缝合一针.结果:根据上睑的高度、眼睑的弧度及两侧睑裂的大小是否对称分为,满意:108例,即上睑缘位置在上方角膜缘下2 mm至3 mm,睑缘弧度自然、无畸形,无内、外翻,两侧睑裂的大小相等,双皱宽度一致.不满意:4例,上睑缘位置在上方角膜缘下3 mm以下,睑裂大小不等,睑缘弧度不自然,均于术后半年再次行提上睑肌缩短改良术或额肌瓣悬吊术. (张林摘)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其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作者:黄贤;李艳;罗文玲;邓全好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手术是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常可复发[1],而随着复发次数及手术次数的增加,常导致睑球粘连的发生.近年来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角膜缘干细胞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院分别采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角膜缘干细胞联合新鲜羊膜移植两种术式对复发性翼状胬肉进行治疗,现将不同术式的疗效报告如下.

  • 球结膜与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34例报告

    作者:顾亦芬

    目的 探讨球结膜与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及复发情况.方法 对34例翼状胬肉采用球结膜与角膜缘上皮移植并覆盖切除胬肉组织巩膜面的方法治疗,经6个月~2年随访.结果 治愈率高达91.19%,复发率为8.83%.结论 球结膜与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效果好,复发率低.

407 条记录 17/21 页 « 12...13141516171819202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