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动脉动静脉瘘的血管内栓塞及手术治疗

    作者:陈锦华;周政;刘俊;杨辉;黄其林;何家全

    椎动脉动静脉瘘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血管病变,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前者主要与血管的发育有关,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后者则常由颈部外伤、医源性损伤及椎动脉动脉瘤破裂后形成.目前,血管内栓塞是治疗椎动脉动静脉瘘的主要方法.2003年2月至2005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先后收治了4例椎动脉动静脉瘘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八例治疗分析

    作者:陈怀瑞;白如林;黄承光;李宾;卢亦成

    颅前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多由眼动脉发出的筛前、筛后动脉供血,因而血管内栓塞危险性相对较大,多采用开颅手术治疗.DAVF好发于横窦-乙状窦区和海绵窦区,而颅前窝底DAVF相对少见,约占颅内DAVF的10%.62%~91%的患者以颅内出血起病,而颅内DAVF总出血率仅为15%[1-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自2000年2月至2006年5月共治疗8例颅前窝底DAVF,现将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 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血管内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胡再虎;万经海;李长元;冯春国;王晓健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内血管畸形.近年来随着微导管技术和栓塞材料的发展,脑动静畸形经血管内治疗的指征不断被拓展,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经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脑AVM的成熟方法之一.作者就近5年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NBCA栓塞治疗32例脑AVM的临床资料及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疗效分析

    作者:董白晶;张鸿祺;支兴龙;凌锋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达40%和33%[1].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已有多年经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血管内栓塞动脉瘤虽然只有十几年历史,但其短期疗效已得到公认.现将我们10年来应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长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 血管内栓塞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于建军;衡雪原;高玮;孟凡国;郭锋;费昶

    后循环系统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3.8%~15%[1],其中梭形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宽颈动脉瘤等难治性复杂动脉瘤所占比例较高.传统的开颅手术风险和难度较大.

  • 脑动静脉畸形治疗策略的进展

    作者:谢清;陈衔城;宫晔

    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的治疗在临床上已发展至手术、血管内栓塞、放疗等治疗方式相结合[1-3].但以下现象值得注意:①上述单一治疗的局限性和因各临床中心医疗条件的差异,缺乏统一的治疗常规;②各种治疗所带来的一些严重不良事件;③随着非侵袭性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未破裂出血的BAVM检出率明显增加;④现有的报道大多缺乏关于已出血和未出血病例差异的讨论,忽略了两者之间转归和治疗反应的不同.因此,有必要重新回顾本病的自然病程、预后和各种治疗的效果,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治愈率并且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

  • 超早期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效果的Meta分析

    作者:马涛;彭亚;支枫

    目的:系统评价比较超早期(<24 h)与延期(≥24 h)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图书馆、维普、万方数据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获得超早期和延期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治疗预后良好率、术后病死率、术后再出血率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其中9篇为回顾性对照研究,1篇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共纳入2021例患者,其中采用超早期治疗的患者970例,采用延期治疗患者1051例。超早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OR =2.67,95% CI:2.07~3.44)、术后再次出血率(OR =0.23,95% CI:0.11~0.47)与延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而两组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76,95% CI:0.51~1.13,P =0.17)。亚组分析显示,超早期组的预后良好率与早期组(<3 d,OR =1.98,95% CI:1.33~2.95)、中晚期组(≥3 d,OR =4.66,95% CI:2.21~9.8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比延期治疗有可能提高预后良好率,减少再出血率,并未增加术后病死率。但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

  • 血管内栓塞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后颅内出血二例

    作者:丁乙夫;张鹏

    病例1 女,51岁.因左侧耳鸣6个月于2004年8月20日以"左侧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诊断治疗中心.患者6个月前出现左耳间断性耳鸣,呈渐进性加重,明显影响睡眠.入院体格检查未见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者无高血压病史.入院后第4天在局部浸润麻醉下,经股动脉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为左侧侧窦区DAVF.

  • 血管内栓塞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和术前影像学评估

    作者:陆川;陈献东;蔡建勇;陈茂华;巴华君;林建虎

    目的 总结46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探讨术前影像学分析对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经血管内途径,采用可脱性弹簧圈对46例破裂性前交通动脉瘤患者行栓塞治疗,术中8例患者采用双微导管技术动脉瘤栓塞,2例采用支架辅助栓塞.结果 本组46例患者中,32例栓塞程度>95%,11例栓塞程度95%,2例栓塞程度90%,1例栓塞程度约80%.4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功能缺失.1例患者术后一侧大脑前动脉栓塞,1例术后呈植物生存状态.术后死亡2例.结论 通过术前的影像学评估分析来指导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避免了盲目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本组弹簧圈栓塞前交通动脉瘤效果满意.

  • 经静脉窦内球囊保护栓塞上矢状窦区DAVF

    作者:黄清海;李强;张永鑫;刘建民

    血管内栓塞已成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为重要的治疗方法。在完全闭塞瘘口的同时,保证正常脑静脉的引流通畅也是DAVF栓塞治疗的目标。本文报道应用静脉窦内球囊保护技术结合动脉入路成功栓塞1例复杂上矢状窦DAVF,并分析栓塞治疗策略与球囊保护的技术要点。

  • 眶颅穿通伤致开放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赵明亮;薛德友;涂悦;王延民;胡群亮;张赛

    目的 结合病例并文献复习,探讨眶颅穿通伤后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1例19岁男性被长约12 cm的木质异物经左侧眼眶穿入对侧海绵窦区,在外院手术拔除异物失败.入院后初的脑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CCF,但轻微触动异物后,可发现右侧隐匿存在的CCF.经充分术前准备后我们完整拔除异物,并在1min内对呈开放性的CCF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经过介入治疗后,CCF完全消失;尽管术后发生了脑积水、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等一系列并发症,但经过合理治疗,患者出院时伤口愈合良好,未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和视力障碍.结论 眶颅穿通伤常导致颅内血管损伤和颅内出血,强烈建议对这类患者常规进行脑血管造影术检查;一旦异物穿入海绵窦区,应高度怀疑CCF的发生,好能在神经介入支持下取出异物;另外,需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有异物滞留的眶颅穿通伤,其并发的CCF可能不会表现出典型症状,易于漏诊,草率地拔除异物将导致隐匿的CCF呈开放性,导致大出血致患者迅速死亡.

  • 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黄昌仁;刘洛同;董劲虎;郭召友;李玉伟;韩福刚;唐光才;陈东;付家庆;兰永树

    目的探讨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的临床特征和血管内治疗.方法报告1例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和影像特征,探讨其栓塞治疗.结果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是一种少见的血管性疾病,约占颅内血管畸形的1%.不同的类型影像特征和临床表现不同,确诊和治疗有赖于脑DSA,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较好.结论Galen静脉动脉瘤样畸形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血管内治疗是目前好的治疗方法.

  • 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血管内栓塞治疗

    作者:宋锦宁;刘守勋;鲍刚;王拓;刘晓斌;陈景宇;张晓东;徐高峰;谢昌厚

    目的 总结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血管内栓塞的技术要点与疗效.方法 对45例小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或Tru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结果 45个动脉瘤中41个瘤腔100%闭塞,3个95%闭塞,1个90%闭塞.术后44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29例,Ⅱ级11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2.2%.栓塞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6例.术后随访3-69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复发.结论 对小型颅内动脉瘤采用GDC或Trufill DCS Orbit微型三维填塞型水解铂金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疗效可靠;根据小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进行栓塞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方法.

  • 脑AVM的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

    作者:黄延林;张俊卿;陈锷;戚远光;刘禹冰;李泉清;陈陆馗;曾军;邓志鸿;张峰林

    目的探讨脑AVM的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方法对63例脑AVM的治疗时机和方法进行分析.手术切除50例,除部分急诊手术外均在显微镜下完成;对重要功能区的脑AVM行血管内栓塞8例,3例术前栓塞,3例栓塞完全,2例栓塞不全行伽玛刀治疗;直接行γ-刀治疗2例.结果44例全切,6例部分切除,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脑AVM.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显示畸形血管3例消失、5例缩小50%以上;γ-刀治疗4例,见AVM血管影变淡、缩小,周围残留放射反应区.全组随访3个月-9年,效果良好41例,占65.1%;轻残13例,占20.6%;重残6例,占9.5%;术后死亡3例,占4.8%.结论显微手术是脑AVM的主要治疗方法.血管内栓塞是主要而获显效的方法之一,对大型、复杂的AVM栓塞与手术结合是较佳方案.对小型、深部、功能区难以切除及不能接受手术或栓塞者γ-刀治疗更具有治疗适应证.

  • 颅内微小动脉瘤栓塞治疗

    作者:出良钊;杨华;董明昊;章永祥;关锋;李文衍;刘来兵;唐贤;彭刚

    目的 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栓塞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6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微小动脉瘤43例(51个动脉瘤),男19例、女24例,多发动脉瘤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Onyx胶栓塞的神经介入技术进行进行治疗并得到随访.结果 51个动脉瘤中27个单纯用弹簧圈栓塞,9个采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个仅在载瘤动脉内放置支架,12个采用Onyx胶栓塞.除了3个未破裂动脉瘤只在载瘤动脉放置支架外,30个动脉瘤0级栓塞,11个Ⅰ级栓塞,7个Ⅱ级栓塞.1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尿激酶溶栓后再通;1例手术中破裂出血,术后昏迷,经治疗后GOS评分4分;3例术后血管痉挛出现一过性轻偏瘫.所有患者临床随访平均40.6个月(3~ 72个月),1例再出血,其中36例复查血管造影,未见再复发,1例弹簧圈部分脱出至载瘤动脉.结论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准确诊断需要高排数的CTA或(和)3D-DSA;介入栓塞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有效的方法之一,位于4级以远的微小动脉瘤可以采用Onyx 胶栓塞,其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总结.

  • Onyx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性并发症的初步分析

    作者:吴红星;白晋;刘杰;杨小朋;李佑祥

    目的 探讨应用新型非黏附性液体栓塞剂(Onyx)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出血性并发症,总结分析出血性并发症发生原因及相应的佳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2003年9月至2010年12月应用Onyx栓塞治疗后出现栓塞相关的出血性并发症的1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资料.结果 7例术中发生出血(5例行对症保守治疗,1例行侧脑室穿刺引流,1例行腰穿引流血性脑脊液),8例术后发生出血(5例行对症保守治疗,3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mRS( modified Rankin Scale)评分平均2.53,死亡2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多种因素可导致栓塞相关的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应避免一味追求全栓,采用不同治疗策略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 手术治疗累及小脑后下动脉的椎动脉梭形动脉瘤

    作者:李志强;石样恩;吴斌;张水力;王社军

    随着应用显微外科夹闭颅内动脉瘤和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颅内动脉瘤得到满意的夹闭和栓塞治疗.然而仍有少数颅内巨大、梭形和复杂的动脉瘤,无论用手术夹闭还是血管内栓塞治宁都十分困难.

  •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复杂动脉瘤栓塞中的应用

    作者:浦毅;羊正祥;喻永涛;邵云;缪伟锋;俞向荣

    目的 探讨双微导管技术在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7年4月至2013年3月间采用双微导管技术栓塞法治疗的18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18例复杂动脉瘤中宽颈动脉瘤9例,不规则动脉瘤8例,1例椎-基联合处夹层动脉瘤采用双股动脉入路,一侧予支架辅助,另一侧予微导管辅助,成功栓塞后双侧椎动脉保持通畅.动脉瘤有少许残留,半年后再补圈栓塞后痊愈.结果 18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随访6个月~2年,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双微导管技术是一种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适应证广的优势.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血管内栓塞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安林;李宝民;宋志强;黄勇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之一[1].而破裂的动脉瘤在3 d内得到治疗为早期治疗.随着血管栓塞技术的逐渐成熟及栓塞材料的更新,血管栓塞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2].2006年1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32例颅内破裂的动脉瘤进行早期栓塞治疗,现报告如下.

  • 颅内动脉瘤破裂中期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宋锦宁;徐高峰;王柘;鲍刚;谢昌厚;隋龙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中期(4-10d)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根据在DSA影像上有无脑血管痉挛(CVS)将全组48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为有CVS者,B组22例为无CVS者.全组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4-10d采用可脱性微弹簧圈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行囊内栓塞.患者均在治疗后3个月时行Glasgow预后评分(COS),治疗结果经,检验.结果 全组动脉瘤腔100%闭塞42例,95%闭塞者4例,90%闭塞者2例;其中100%闭塞的患者中A组22例,B组20例,两组完全栓塞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43,P>0.05).术中出现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3例.A组GoS:ⅠI级10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1例,Ⅴ级3例;B组COS:Ⅰ级17例,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0例,Ⅴ级1例.全组死亡率8.3%.术后随访3-58个月均无再出血及动脉瘤复发.结论 动脉瘤破裂后在中期(4-10d)并不是都伴有CVS;在该期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进行血管内囊内栓塞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428 条记录 3/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