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局部肝素化的应用

    作者:刘东;吕明;李佑祥;杨新健;姜除寒;吴中学

    目的 探讨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局部肝素化的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经血管内治疗的127例急性出血期(<14 d)颅内动脉瘤患者(共148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在血管内栓塞术中均应用局部肝素化(经导引导管高压灌注浓度为3 IU/ml的肝素生理盐水,灌注速度为4 ml/min),回顾性分析术中血栓栓塞和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127例患者148个动脉瘤中,行介入栓塞135个,其中5例(3.9%)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均与操作相关,术后4例死亡,1例重残.11例(8.7%)术中出现载瘤动脉远端显影不良,其中2例(1.6%)和载瘤动脉痉挛有关,均预后良好;7例(5.5%)和弹簧圈过度栓塞有关,其中6例恢复良好,1例重度残疾;2例(1.6%)术中形成原发血栓,1例恢复良好,1例重度残疾.术后3.0~3.5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1分(死亡)7例(5.5%),2分(植物生存)0例(0%),3分(重度残疾)6例(4.7%),4分(轻度残疾)7例(5.5%),5分(恢复良好)107例(84.3%).结论 对于急性出血期的颅内动脉瘤,在血管内栓塞术中应用局部肝素化是安全的,与传统系统肝素化相比不增加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风险,并可能避免系统肝素化所伴随的出血风险.

  •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治

    作者:秦尚振;马廉亭;龚杰;徐国政;余泽;杨铭;李俊;胡军民;姚国杰;潘力;张新元;杜浩;余光宏;陈刚;张戈;秦海林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 MIA)的诊治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自2000-2010年收治的214例MIA的诊断及治疗情况,其中显微手术夹闭1 19例245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95例198枚动脉瘤.结果 夹闭组119例中,Hunt - Hess分级Ⅰ~Ⅲ级98例,Ⅳ级18例,Ⅴ级3例;GOS 5分96例,4分12例,3分8例,2分1例,1分2例.栓塞组95例中0~Ⅲ级86例,Ⅳ级9例;GOS 5分79例,4分5例,3分6例,2分3例,1分2例.DSA随访复查:夹闭组60例(126枚),118枚动脉瘤夹闭完全,8枚动脉瘤瘤颈残留;栓塞组63例(130枚),119枚动脉瘤栓塞完全,11枚栓塞不完全.结论 CT为确定MIA责任动脉瘤提供了重要信息,3D - DSA是MIA诊断的金标准,提高了MIA的诊断率,CTA为诊断提供了良好的补充.MIA明确诊断后应尽早治疗,首先治疗责任动脉瘤,争取一次性治疗未出血动脉瘤,根据患者的病情、动脉瘤部位、大小以及经济状况酌情选择显微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首选血管内治疗,Hunt - HessⅤ级者效果极差.

  • 脑血管搭桥——巨大和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的选择

    作者:石祥恩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Yasargil为首的几位医生开创了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但是,1985年N Eng J Med和Stroke杂志发表多中心合作研究报告[2-3],认为脑血管搭桥治疗缺血性中风与内科治疗结果无明显区别,患者在脑血管搭桥后并未受益,这一失望的结果,使脑血管搭桥技术陷入低谷.一些巨大动脉瘤形态多呈梭形或巨肠形,没有动脉瘤颈,瘤腔变成供血血管的一部分,有些发出穿通动脉,供给脑深部重要结构,或位于颅底有复杂骨性结构和脑神经阻碍.这些动脉瘤如单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均无法完成,且术后急性或慢性脑缺血的合并症较高,引起严重的致残或死亡.资料表明,这些复杂和巨大动脉2年内病死率为65%,5年内为85%,生存下来的患者100%存在神经功能缺失或致残.

  • 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姚庆东

    目的 比较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行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费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及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且治疗费用低,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分析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效果

    作者:许晶廷;程洋;田园园

    目的:研究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的效果。方法46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均给予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6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其中显效32例,一般8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6.96%。术后随访24个月,有7例患者出现复发的情况,复发率为15.22%。结论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致残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具有推广价值。

  • 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荆鸿雁

    目的: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为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在2010年12月份~2013年12月份期间收治的61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31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和对照组30例(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91.69±11.37)min,住院时间(14.19±2.37)d,治疗后GOS评分良好率93.33%,并发症发生率9.68%,复发率6.45%,与对照组数据比较,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是后循环动脉瘤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建议临床推广。

  • 血管内栓塞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荆一鹏

    目的 分析血管内栓塞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9例,显微外科夹闭手术治疗)和研究组(52例,血管内栓塞治疗).对比两组的预后效果和住院时间.结果 研究组预后良好率(76.92%)与对照组(79.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为(14.37±1.7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41±4.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能够有效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缩短其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水解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夏吉勇;贺军华;侯瑞光;张向华;张晶;王东宝;陈旭;艾泉山;马骥超;王光弟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着重探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技术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0例,共22个动脉瘤,所有病例均采用水解脱铂金弹簧圈治疗.结果 栓塞治疗后18例患者20个动脉瘤90%~100%栓塞,2例患者2个动脉瘤80%~90%栓塞.术后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5例,包括微弹簧圈脱出至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严重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脑梗死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正确的技术和方法对改善动脉瘤栓塞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 肝硬化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护理

    作者:王燕;冯鑫宝;魏慧丽;杨建昆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永久性的血管通路,保持血管通路的通畅对长期透析的患者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肾功能衰竭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对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29例,女6例;年龄29~67岁,平均54岁.所有患者每周进行血液透析1~3次,血流量200~250 ml,每次透析4h;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3~7年,平均5年;动静脉内瘘应用良好者33例,动静脉内瘘狭窄1例,血管内栓塞1例.

  • 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作者:邓寿喜;薛岩丰;王辉;郭英;汪求精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时机、术中术后的处理和疗效.方法 对13例16个颅内动脉瘤分别采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显微手术治疗5例7个,血管内栓塞内治疗8例9个,并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C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8例血管内治疗和5例显微手术患者中,术后早期恢复良好者分别为8例和4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 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手术者的经验采取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疗效.两种治疗方法互有优缺点,相互补充.

  • 神经外科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对比

    作者:潘彦波

    目的 对比分析神经外科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夹闭的治疗方法 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的方法 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独立生活率(82.0%)显著高于对照组(52.0%),并发症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的效果相对于神经外科夹闭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和超低压间歇性栓塞法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董自军;张旭;杨庆春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和超低压间歇性栓塞法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eldinger 技术,行双侧髂内- 子宫动脉造影,了解子宫肌瘤的血管构筑及其血供状况,然后,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和超低压间歇性栓塞法行子宫肌瘤栓塞治疗.结果 26 例患者子宫动脉均由同侧髂内动脉发出,子宫肌瘤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并均显示丰富,呈双侧优势型16 例,占61.5%;双侧子宫动脉均参与供血,但一侧供血较对侧明显丰富,占28.5%;经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和超低压间歇性栓塞法治疗后,患者原有的症状消失,术后并发症轻微,治疗3~1 2 个月后,子宫及子宫肌瘤均明显缩小,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和超低压间歇性栓塞法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选择性动脉内置管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作者:宁丹;李彩霞;李春海

    目的 评价腹腔动脉插管微泵灌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经导管栓塞出血动脉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腹腔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14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CT或MRI确诊后立即实施动脉插管,将导管插至腹腔动脉或肠系膜动脉,微泵持续给药抑制胰腺分泌药物(5-Fu)、丹参注射液及抗生素3-8d.5例并发腹腔大出血病例,经DSA明确出血部位后,经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出血动脉.结果 14例病人经15~31d的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性动脉内置管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死亡率低,治疗时间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 不同方式对动脉肿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研究

    作者:张民;李勤朴;冯晓奇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动脉肿瘤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9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其中50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方案治疗(A组),另40例患者采用了开颅显微神经外科夹闭手术治疗(B组),对比两组患者动脉瘤闭塞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破裂动脉瘤完全闭塞43例(86.0%),不全闭塞7例(14.0%),B组完全闭塞36例(90%),不全闭塞7例(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显示A组治愈39例,好转7例,3例恶化,1例死亡;B组治愈32例,好转5例,2例恶化,1例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患者应当及早采用血管内栓塞或开颅显微神经外科夹闭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预防动脉瘤再次出血,从而降低病死率.

  •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珂

    观察分析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5例共113个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的患者分别采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53例59个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显微技术治疗,52例54个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利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价治疗效果,并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治疗的教训和经验。结果显微手术治疗患者中有79.2%患者手术后预后良好,9.4%患者中残,5.7%患者重残,1.9%患者植物生存,3.7%患者死亡;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患者中有76.9%患者预后良好,7.7%患者中残,3.8%患者重残,1.9%患者植物生存,9.6%患者死亡。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采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都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各有利弊,且相互补充,临床治疗时应依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主治医师的技能和患者的意愿进行综合的考虑,以确定一个优的治疗方案。

  •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体会

    作者:孙丽华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上的异常膨出部分,是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因此,提高术前护理质量和预防措施是关键.2004年至2008年我科共为52例颅内动脉瘤病人,制定了相应的术前护理计划.通过实施不仅为介入治疗提供了佳时期,为挽救生命赢得了时间,同时也使病人的治疗周期缩短,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 高流量搭桥术在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作者:石祥恩

    由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步和血管内栓塞技术的发展,虽然一些难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得到满意的治疗,但仍有一些复杂性颅内动脉瘤采用单纯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的方法难以治疗.

  • 3.0T TOF-MRA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宋伟健;胡深;刘欣民

    目的 评价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0T TOF-MRA)在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在笔者医院行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1~2年的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均行3.0T TOF-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对MRA的影像质量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T TOF-MRA对判断动脉瘤复发的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95.7%,总准确率为93.8%;对判断载瘤动脉通畅性的准确率为93.8%,两种方法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TOF-MRA在判断弹簧圈栓塞术后患者动脉瘤栓塞效果及载瘤动脉通畅性上,与DSA结果比较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随访的常规手段.适当调整扫描参数可获得更优质的图像,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MRA阳性及不确定性结果应个体化分析,必要时行DSA检查.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56例疗效观察

    作者:萨仁格日乐;何淑花;王姝瑶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微导管技术,经股动脉Seldinger穿刺法,将导引管送至C2以上,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腔,结合不同的方式,进行可脱微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 56例58枚动脉瘤中56枚瘤腔完全闭塞,2枚95%闭塞.结论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早期栓塞及有效的术后处理能提高治愈率.

  • 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效果

    作者:孙越鹏

    目的 观察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 将60例烟雾病相关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都采用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 (P < 0.05).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与CSS指数无差异(P > 0.05),治疗后两组对比有差异(P < 0.05).观察组的总体生存期与1年生存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相对于间接脑血管重建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烟雾病颅内血流相关性动脉瘤能提高治疗疗效,改善生存质量,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428 条记录 4/22 页 « 12345678...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