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性的Meta分析

    作者:胡欣;萧乾;彭秋平;杨建平;戚燕

    目的 系统评价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性,以期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The Cochran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搜集有关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截至2016年3月.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内栓塞组术后GOS评分5分以上数量高于显微手术夹闭组,血管内栓塞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显微手术夹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脑积水的发生率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GOS评分明显高于显微手术夹闭,而且住院天数较少,但费用较高.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脑积水发生率相当.因此,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佳治疗方案.

  •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实践与评估

    作者:龙潮新;何黎明;钟兵;刘保国

    目的 评价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30例,实施开颅夹闭术)和实验组(30例,实施血管内栓塞术),对两组预后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预后良好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10.0%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具有预后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使用.

  • 单一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Spetzler-Martin Ⅲ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福义;张宇;刘晓谦;董白晶

    脑动静脉畸形是胎儿期脑血管形成异常的先天性疾患.脑血管的正常发育过程受到阻碍,动静脉之间直接交通,即形成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畸形的主要症状是出血、癫痫和头痛.临床实践中,对于Spetzler-MartinⅢ患者的治疗多采用单一显微切除手术或单一血管内栓塞治疗,本研究旨在通过对AVMSpetzler-Martin Ⅲ单一显微切除和单一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对比研究,以了解那种治疗疗效更好一些.

  •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分析

    作者:赵崇伟

    目的:观察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术中操作注意事项.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均经DSA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采取血管内栓塞治疗,14例动脉瘤致密栓塞,4例动脉瘤大部栓塞.动脉瘤栓塞术后轻偏瘫2例,死亡1例.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成功率高,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袁萍;陈姝娟;王清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 fistula,CCF)一般是指海绵窦段的颈内动脉壁或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分支发生破裂,以致于与海绵窦之间形成异常的的动静脉沟通.75%以上的CCF因外伤引起,称为外伤性CCF;其余无外伤史者,称为自发性CCF[1].随着现代神经外科学发展,血管内栓塞术即可脱球囊栓塞术成为治疗外伤性CCF的首选方法,此方法对CCF的治愈率为85%~98%[2].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年收治外伤性CCF患者21例,均行血管内可脱球囊栓塞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的护理

    作者:汪沁芳;李莉;曾莹;陈莺;厉春林;阮亚飞;吴欣宁

    颅内动脉瘤居于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第3位,病死率高[1].随着脑血管造影术的普及,颅内动脉瘤阳性检出率增加,而血管内栓塞治疗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预后好、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特点,因此为广大患者和医师所接受,该方法已日益成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治疗方法.我科2006年1月-2007年1月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施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 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

    作者:王巍;张晓龙;冷冰;宋冬雷;黄祥龙;冯晓源

    目的:探讨术前血管内栓塞治疗对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6例经CT、MRI及DSA检查诊断为血管母细胞瘤患者(9例病变位于小脑半球,3例位于小脑蚓部,2例位于延髓,1例位于第四脑室,1例位于左侧CP角)手术切除前均在局麻下经微导管行供血动脉PVA颗粒栓塞.栓塞后1周内行手术切除肿瘤并病理检查.19例相似部位的未行术前栓塞而直接手术的颅后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作为对照组,两者作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微导管均到达供血动脉,注入适量250~350μmPVA颗粒后,9例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完全消失;7例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大部消失.16例栓塞后均顺利实施肿瘤手术全切除,与对照组相比,术中出血和输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手术视野清晰,肿瘤界限清楚,容易切除,且不易误伤邻近正常结构,9例完全栓塞者表现尤为显著.结论:术前栓塞对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可使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肿瘤切除更为容易,邻近正常结构不易损伤,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降低.

  • 真丝线段栓塞甲状腺上动脉治疗难治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作者:金晖;孙子林;邓钢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相继报道用栓塞甲状腺上动脉的方法治疗临床上的难治性甲亢,均取得一定的疗效.本研究采用真丝线段血管内栓塞的方法,治疗了6例患者,取得同样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附23例报告)

    作者:潘耀华;王宇;殷玉华;熊文浩;李善泉;王勇;徐纪文;邱永明;罗其中;江基尧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CAVMs)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切除脑动静脉畸形23例.根据Spetzler-Martin积分标准,Ⅰ级3例,Ⅱ级7例,Ⅲ级12例,Ⅳ1例.血管内栓塞采用NBCA,栓塞后2~8天内手术切除.3例行CT angiography(CTA)和rotational DS angiography(3D-DSA)检查.结果 4例CAVMs达75%以上闭塞,占17%;9例达50%~75%闭塞,占 39%;小于50%闭塞率的为10例,占44%.栓塞后手术完全切除病灶22例,1例有少量CAVMs残留,无正常灌注压突破.术后无死亡率,术后偏瘫1例.结论血管内栓塞联合显微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畸形团供应丰富,术前Spetzler-Martin积分高的大型CAVMs,术前栓塞能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治愈率,防止术后灌注压突破.

  • 颅内多发动静脉畸形

    作者:周瑸;冷冰;宋冬雷;田彦龙

    目的: 讨论颅内多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2例多发脑AVM病例,分析该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同时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 1例多发AVM采用NBCA胶1次栓塞2个病灶,达到完全栓塞;1例多发AVM应用ONYX胶完全栓塞1个病灶,另1病灶行放射治疗.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多发AVM的一种较好方法,但有时需结合手术及放射治疗手段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 颅颌面高流量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9例报道

    作者:吴逸群;樊宝华;丁关修;范新东;张志愿

    目的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颌面高流量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颅颌面高流量血管畸形患者共9例.手术前全部经CT、MRI、Dopplar超声和DSA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栓塞材料采用PVA颗粒,直径为250~350μm.经血管内导管(微导管)注入畸形血管团.结果本组9例病人,一次完全栓塞者6例,其余3例均经过2次治疗达到完全栓塞.除1例失随访外,其余8例获随访.原有的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局部外形未发生进一步改变.9例患者栓塞后均未出现局部皮肤黏膜和牙周组织的缺血和坏死.4例(长45个月,短4个月后)经DSA动脉造影复查,未发现动静脉畸形血管团显影,经栓塞的动脉均保持通畅.但是,原病灶组织周围出现较多新生血管;同时,在毛细血管期有原病灶的异常引流静脉显影,但其循环时间接近正常血液循环时间.对1例随访时间长的病人进行局部定位穿刺,在异常引流静脉内植入游离弹簧圈栓塞,术后无任何局部并发症.结论根据颅颌面高流量血管畸形的供应动脉、异常血管网团和引流静脉的特点,采用PVA颗粒作为栓塞材料,完全能够达到使异常血管网团闭塞的目的,同时具有易于控制栓塞过程,避免误栓正常血管的优点.

  • 栓塞治疗35例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

    作者:高天;李冬梅;杜世伟;白志峰;汪晶;朱海波;杨杨;张隆辉;毛更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5例、37枚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分析临床疗效、预后及随访结果,讨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操作技巧.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发现37枚栓塞的微小动脉瘤中,达完全栓塞者27枚,动脉瘤瘤颈残留7枚,瘤腔残留3枚;30例患者获术后6~ 36个月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应用一些手术技巧和各种栓塞材料,微小动脉瘤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结果.

  • α-氰基苯烯酸正辛酯靶血管栓塞治疗难治性大咯血

    作者:张宏文;王小宜;廖伟华;邓小军;邓梨平;段诗姣;肖燕;谢卫华

    目的 探讨用永久性栓塞剂α-氰基苯烯酸正辛酯(TH胶)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5月对42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42例中,支气管扩张30例,支气管肺癌3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扩张6例,不明原因支气管病变3例,均采用TH胶栓塞.所有病例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支气管动脉栓塞,42例即刻效果均为咯血停止,有效率100%.术后3个月内复发1例,3~12个月内复发3例,12个月以上复发4例.复发患者血管造影均为遗漏血管所致,所有患者栓塞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 d.结论 采用TH胶治疗难治性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的方法.

  • 子宫肌瘤的血管构筑学及其栓塞治疗

    作者:李彩霞;李春海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血管构筑学特点及其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双侧髂内-子宫动脉造影,了解子宫肌瘤的血管构筑学及其血供状况,然后,超选择插入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内并行栓塞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子宫动脉均由同侧髂内动脉发出,子宫肌瘤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并均显示丰富,呈双侧优势型16例,占53%;双侧子宫动脉均参与供血,但一侧供血较对侧明显丰富,供血量超过子宫肌瘤瘤体的1/2,呈单侧优势型11例,占37%;仅有一侧子宫动脉参与供血,呈单侧供血型3例,占10%.栓塞术后患者原有的症状消失.3个月超声复查肌瘤平均缩小40%,6个月平均缩小55%,12个月复查肌瘤平均缩小60%.临床总有效率100%.结论了解子宫肌瘤的血管构筑学,彻底阻断肌瘤的病理血管,是保证疗效和防止复发的关键.

  •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术前栓塞

    作者:王巍;张晓龙;黄祥龙;冯晓源;徐启武

    目的探讨术前栓塞对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的作用.方法 11例经CT、MRI及DSA检查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患者,8例病变位于小脑,1例位于延髓,2例位于脊髓胸段内.手术切除前均在局麻下经微导管行供血动脉PVA颗粒栓塞.栓塞后均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微导管均到达供血动脉,注入适量直径为250~350μmPVA颗粒后,6例完全栓塞,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完全消失;5例大部栓塞,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仅存小部分.11例栓塞后均顺利实施肿瘤手术切除.与既往未栓塞的病例相比较,行术前栓塞的病例手术时肿瘤界限清楚,术中出血减少,手术视野清晰,不易误伤邻近正常结构,容易分块切除,手术时间缩短,6例完全栓塞者表现尤为显著.11例手术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术前栓塞对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切除可使肿瘤切除更为容易,临近正常结构不易损伤,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降低.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并发左颈横动脉瘤出血栓塞治疗一例

    作者:孙志超;董伟华;肖湘生;董生;贾宁阳;张电波;彭辽河;许立超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Ⅰ,NFⅠ)是神经纤维瘤病(又称von Recklinghausens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90%[1],它是一种以皮肤、骨骼、肌肉等异常为特点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其伴发的由血管疾患为主的严重并发症很少见.我们报道1例因"左颈部肿胀、淤斑伴突发性疼痛"就诊的NF Ⅰ患者,血管造影显示为供血动脉形成的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在DSA介导下成功栓塞.

  • 咯血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作者:王耀恒;肖恩华

    大咯血是危及生命的临床急症,其病因很多,出血部位的供血血管也复杂.血管内栓塞术具有适应证广、禁忌证少、手术创伤小、即时止血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从而成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栓塞材料的选择、操作技术、近远期疗效、相关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 大型/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率比较

    作者:柯勋昌;何旭英;李西锋;张炘;方钦锐;李维;王泽群;刘文超;段传志

    目的 比较单纯弹簧圈栓塞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的复发率及远期血管造影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91枚)大型或巨大型(>10 mm)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NAC组)52例(52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SAC组)38例(39枚),统计分析两组间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差异及复发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动脉瘤复发率、再治疗率分别为38.5%(35/91)、20.9%(19/91),其中SAC组分别为35.9%(14/39)与17.9%(7/39),NAC组分别为40.4%(21/52)与23.1%(12/52),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裂动脉瘤(OR=0.284,95%CI=0.083~0.978,P=0.046)、单纯弹簧圈栓塞(OR=5.03,95%CI=1.04~24.44,P=0.045)、伴有高血压(OR=0.13,95%CI=0.036~0.51,P=0.003)及远期随访(OR=1.002,95%CI=1.001~1.003,P=0.002)是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降低颅内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复发率,动脉瘤破裂、单纯弹簧圈栓塞、远期随访及伴发高血压是动脉瘤栓塞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杨杰;管生;徐浩文;郭新宾;范锋;陈振;李冬冬;刘朝;王子博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方法及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48例眼动脉段动脉瘤患者影像及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探讨治疗方法及技术要点.结果 48例患者49枚动脉瘤均栓塞成功,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17枚(双微导管3枚),球囊辅助栓塞2枚,支架辅助栓塞28枚(Leo支架3枚,Lvis支架5枚,Enterprise支架14枚,Solatire AB支架6枚),Willis覆膜支架隔绝1枚,Pipeline密网支架植入1枚.术后即刻DSA造影显示,Raymond栓塞分级I级34枚(69%),Ⅱ级9枚(18%),Ⅲ级6枚(13%).术中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48例均达到临床治愈,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44例,1分2例,4分2例(该2例治疗前≥4分);出院后3个月至1年mRS评分0分46例,2分1例,4分1例,均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及出血.20例DSA随访1~21个月,18例痊愈,1例明显好转,1例明显复发,再次手术致密栓塞.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眼动脉段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选择不同栓塞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临床结果

    作者:解玲玲;孙成建;王彦华;王承恩;刘彤晖;任伟超

    目的:报道血管内栓塞治疗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医学科治疗的7例SDAVF患者流行病学、脊髓MRI及脊髓DSA、治疗方法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7例患者脊髓MRI均有异常发现,DSA明确诊断后均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7例患者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经NBCA胶栓塞治疗4例无复发,经Onyx胶栓塞治疗3例中1例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SDAVF有效、安全的方法,但还需进一步探索。

428 条记录 8/22 页 « 12...567891011...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