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参麦注射液在单肺通气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

    作者:万营;董万超;韩灵龙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单肺通气( OLV)术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和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分级均为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组(SM组,n=3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30)。麻醉诱导后,SM组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0.6 ml/kg加至250 ml生理盐水);在相同时间内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单肺通气前滴注完毕。连续观察心率( HR)、平均动脉血压( MAP)、气道压力( Paw)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 T0)、单肺通气前( T1)、单肺通气10分钟( T2)、30分钟( T3)、60分钟( T4)、120分钟( T5)、单肺通气结束后10分钟( T6)和手术结束( T7)时行动脉血气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量( QS/QT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及呼吸指数(RI)。结果:SM组患者T2~T5时的动脉血PaO2明显高于NS组(P<0.01),而QS/QT则显著低于NS组(P<0.01)。 SM组患者T2~T5时的P(A~a)DO2及RI均明显低于NS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用于单肺通气术患者,能有效改善动脉氧合及减少肺内分流,从而对胸科手术患者产生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 呼气末正压对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

    作者:张海涛

    60年代末Ashbaugh[1]首次提出呼气末正压(PEEP)有助于提高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病人的动脉氧合以来,人们一直就有关PEEP与RDS的相互影响在进行探讨,现就它们相互影响的一些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作者:宾勇;曹克刚;廖萍

    目的 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方法单肺通气,潮气量为10 ml/kg,呼气末正压为0 cm H2O;观察组患者行保护性单肺通气,潮气量为8 ml/kg,呼气末正压为5 cm H2O.分别在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开始后1 h(T2)、单肺通气开始后2 h(T3)及术后2 h(T4)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分析动脉血气指标并计算出氧合指数(OI),检测外周血中炎症介质(IL-6、IL-8、IL-10).结果 两组OI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OI在T2、T3时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IL-6、IL-8的血清浓度T2时明显高于T1时(P<0.05),IL-10于T3、T4时明显高于T1时(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3、T4时IL-6、IL-8血清浓度均较低(P<0.05),IL-10浓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 保护性肺通气能够维持相对较好的OI,减轻了食管癌根治术肺的炎性反应.

  • 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

    作者:李凤丽;崔晓光

    单肺通气是胸科手术及少数脊柱外科手术所采用的通气方式。随着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特别需要单肺通气,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术野,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临床上多采用肺内分流来衡量动脉氧合的情况,肺内分流包括解剖分流和功能性分流,前者是指肺动脉血由于解剖缺陷直接混入肺静脉所致,后者是由于通气/血流比失调所致。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的血未经氧合便直接与已氧合的、动脉化的血相混合,造成不同程度的静脉血参杂,使得肺内分流增加,严重时甚至发生低氧血症[1]。在胸外科手术中,仍有9%~27%的患者发生低氧血症,现将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进行综述。

  • 肝肺综合征诊疗进展

    作者:李小丹;柯会星

    肝肺综合征(hepatic pulmonary syndrome,HPS)是一种与肝病有关的肺血管扩张所致的以动脉氧合下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性血管病变包括肺毛细血管弥散功能下降或毛细血管扩张,偶见胸膜、肺动静脉短路.

  • 右美托咪啶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血液氧合的影响

    作者:李琦;沈颖彦;周清河;周红梅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胸科手术中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Qs/Qt)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单肺通气下行食道中下段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麻醉诱导前D组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负荷剂量,随即以0.5μg·kg-1·h-1泵注至关胸,N组给予相同容量生理盐水。常规全麻诱导置入合适的左侧双腔气管导管并纤支镜啶位,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记录清醒仰卧位吸空气时(T0)、麻醉后双肺通气15 min(T1)、单肺通气15 min(T2)、30 min(T3)、60 min(T4)及再次双肺通气15 min(T5)等6个时间点MAP、HR、CVP和血气测定,并计算Qs/Qt。结果:每组19例纳入研究。D组T1~T5时刻点Qs/Qt值分别为(18.8±4.6)%、(35.6±6.3)%、(38.2±6.6)%、(36.5±6.1)%和(21.2±5.3)%,N组T1~T5时刻点Qs/Qt值分别为(17.1±3.8)%、(26.8±5.9)%、(28.2±6.3)%、(28.1±7.2)%和(19.5±4.5)%,与N组相比,D组在T2~T4各时刻点Qs/Qt明显增高(P<0.01);D组T1~T5时刻点PaO2分别为328.9±66.8 mmHg(1 mmHg=0.133 kPa)、(121.4±42.8) mmHg、(129.6±35.1) mmHg、(145.6±31.5) mmHg和(284.8±55.9) mmHg,N组T1~T5时刻点PaO2分别为(312.6±70.2) mmHg、(199.3±38.9) mmHg、(210.3±32.4) mmHg和(217.3±29.9) mmHg、(286.2±47.7) mmHg,与N组相比,D组在T2~T4各时刻点PaO2明显降低(P<0.01);与T1时刻点比较,D组在T2~T4各时刻点Qs/Qt明显增高(P<0.01),在T2~T5各时刻点PaO2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T1时刻点比较,N组患者在T2~T4各时刻点Qs/Qt明显增高(P<0.01);而PaO2明显降低(P<0.01)。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麻醉中辅助使用右美托咪啶,会增加肺内分流,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肺功能不全者单肺通气时应慎用。

  • 右美托咪定对全凭静脉麻醉单肺通气患者动脉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作者:黎丽娟;王兰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对全凭静脉麻醉单肺通气患者的动脉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全凭静脉麻醉单肺通气的患者67例,采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2)和试验组(n=35).对照组患者给予0.9%氯化钠溶液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T1(气管插管后15 min)、T2(单肺通气后15 min)、T3(再次双肺通气后15 min)血氧分压(PaO2、PcvO2),肺内分流率(Qs/Qt).记录两组手术与麻醉苏醒情况.结果 T1、T2、T3时两组患者PaO2、PcvO2、Qs/Q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单肺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单肺通气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不会对患者动脉氧合、肺内分流产生明显影响,但可延长使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清醒与拔管时间.

  • 肺保护液对肺动脉高压患儿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杨维君;张泽伟;林茹;谈林华;高展

    肺损伤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后常见的并发症,在合并肺血管病变如肺动脉高压时肺损伤较为严重,导致动脉氧合不足、肺间质水肿和肺顺应性下降等[1].研究表明,经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可明显改善肺动脉高压患儿体外循环后的肺功能[2].本研究拟评价肺保护液对肺动脉高压息儿体外循环后炎性反应的影响,探讨其肺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 肝肺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雨峡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指不合并原发性心肺疾病的肝病患者由于肺血管异常而出现的动脉氧合不足、动脉低氧血症、紫绀、杵状指等症候群.临床上以肝功能不全、肺血管扩张、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约为8.7~9.3 kPa(65~70 mm Hg),低达4.0 kPa(30 mm Hg).HPS发生率不低,低氧血症呈慢性进展,远期预后不良.

  • 高频振荡呼吸机在新生儿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芳;赵时敏;王丹华

    传统机械通气(CMV)诱导的肺损伤是需要辅助通气患儿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减少气压伤的通气策略,一种是限制通气,另一种是高频通气(HFV)。多数学者将HFV视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急救的通气模式之一,尤其机械通气中发生气漏时[1]。本文将高频通气中常用的高频振荡通气概念、呼吸机的特点、通气策略和实施、临床应用作一综述。?.????HFV定义为通气频率≥正常频率4倍以上的辅助通气,美国食品卫生管理局定义为通气频率>150/min或2.5Hz(1Hz=60/min)的辅助通气。CMV时,每分钟肺泡通气VA=f(VT-VD),VT为潮气量,VD为解剖死腔量,f为通气频率。如果VT=VD,肺泡通气将不会发生,然而HFV用高频率,很小的VT实现了有效的动脉氧合及二氧化碳的排出。传统机械通气(CMV)诱导的肺损伤是需要辅助通气患儿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减少气压伤的通气策略,一种是限制通气,另一种是高频通气(HFV)。多数学者将HFV视为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急救的通气模式之一,尤其机械通气中发生气漏时[1]。本文将高频通气中常用的高频振荡通气概念、呼吸机的特点、通气策略和实施、临床应用作一综述。1.一般概念HFV定义为通气频率≥正常频率4倍以上的辅助通气,美国食品卫生管理局定义为通气频率>150/min或2.5Hz(1Hz=60/min)的辅助通气。CMV时,每分钟肺泡通气VA=f(VT-VD),VT为潮气量,VD为解剖死腔量,f为通气频率。如果VT=VD,肺泡通气将不会发生,然而HFV用高频率,很小的VT实现了有效的动脉氧合及二氧化碳的排出。

  • 高频振荡通气与其它呼吸支持方式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涛;陈贤楠

    高频通气(HFV)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机械通气新技术.其中高频振荡通气(HFO)以其良好的加温湿化气体供给和主动呼气机制,被认为是HFV中有效的类型.与常规机械通气(CMV)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①动脉氧合效果好;②减少气压伤发生率;③改善远期预后.与此同时,一些针对减少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其它呼吸支持方式,如一氧化氮吸入(iNO)、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疗法、部分液体通气(PLV)、气管内气体吸入通气(TGI)等亦取了得很大进展.人们假设,HFO与上述各种呼吸支持方式联合应用将取得协同作用,进一步减少肺损伤、改善临床预后.本文就近年来上述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氟比洛芬酯对单肺通气下食管癌手术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观察

    作者:杜学柯;廖品琥;潘灵辉;钱卫;葛万运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单肺通气下食管癌手术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F组和C组各30例。在麻醉诱导前15 min,F组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侧卧双肺通气5 min( T1)、单肺通气30 min( T2)和恢复双肺通气30 min( T3)采集动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肺内分流率( Qs/Qt )。结果两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平均气道压(Pmean)、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3时PaO2降低,Qs/Qt升高(P均<0.05);与T2时比较,两组T3时PaO2升高,Qs/Qt降低(P均<0.05);与C组比较,F组T2、T3时Qs/Qt降低,T3时PaO2升高(P均<0.05)。结论麻醉前15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可减少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提高动脉氧合。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家兔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作者:刘洋;郭伟;吕娜;章健萍;杨大威;郭建荣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对单肺通气期间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大耳白兔在基础麻醉下暴露右侧星状神经节,置入并固定硬膜外导管。置管3 d后,选择24只随机分为两组:SGB组( n=12),在基础麻醉前10 min自硬膜外导管注射0.25%布比卡因0.5 mL;对照组(n=12),经导管注射生理盐水0.5 mL。行气管切开插入气管导管控制呼吸,继而将导管插入右侧支气管行单肺通气。维持麻醉,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分别于基础麻醉后(T0)、双肺通气15 min(T1)、单肺通气15 min( T2)、30 min( T3)、60 min( T4)、120 min( T5)、恢复双肺通气30 min( T6)时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血样测定血气,通过公式计算肺内分流量( Qs/Qt)和全身氧合情况。结果两组家兔术前单肺通气后肺内分流均增加( P<0.05),Qs/Qt在T3、T4时对照组高于SGB组(P均<0.05)。单肺通气期间两组PaO2较双肺通气时均明显下降(P均<0.05),T3时点降至低,之后逐渐回升;T2、T3、T4时点对照组较SGB组PaO2显著降低(P均<0.05)。全麻机械通气使MPAP上升(P<0.05),T3、T4时点对照组较SGB组MPAP升高明显(P均<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不明显增加同侧单肺通气期间的肺内分流,有利于改善单肺期间的氧合,减少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

  • 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对PEEP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

    作者:刘爱丽;马敏;张用娥;代莉;李冬梅;汤彦

    目的 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人工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吸痰即刻PaO2、SaO2,2 min PaO2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PaO2、SaO2也有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维持PEEP,避免或减少肺泡萎陷,维持吸痰前后的PaO2、SaO2的稳定性,避免气体交换受损及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节约人力成本,且可避免交叉感染,是正压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全身麻醉围术期动脉血氧合的影响

    作者:马雪萍

    目的 观察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身麻醉围手术期动脉血氧合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HAPC患者50例,年龄41~52岁,ASA Ⅰ、Ⅱ级,均无呼吸及循环系统合并症.两组患者均来自高原世居人群,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手术开始即给予5 cmH2O PEEP,B组无PEEP.麻醉方式为全静脉插管全身麻醉,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及维库溴胺诱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L),50%氧空混合机械通气.采取两组患者手术切皮前(T1)、手术开始后15 min(T2)及手术结束前(T3)的动脉血样本,观察3个时间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两组患者停药后的复苏时间.结果 A组患者T1与T2、T1与T3两时间点PaO2、SaO2组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与T3两时间点PaO2、SaO2组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2和T3时间点PaO2、SaO2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T2和T33个时间点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停药后的苏醒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PC患者全身麻醉期间应用PEEP可有效促进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提高动脉氧合,减少麻醉苏醒时间,对循环影响小.

  • 乌司他丁对术中单肺通气患者术后肺内分流及动脉血氧合的影响

    作者:李伟;王剑;陆霄云;许梅曦

    目的观察术中单肺通气患者术中和术后24小时的动脉血氧合以及肺内分流的变化,并研究乌司他丁对单肺通气患者术后保护作用.方法对术中需行单肺通气的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P以及术前使用乌司他丁5000U/kg的实验组W.每组均为30例,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术后24h分别进行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作血气分析,并计算Qs/Qt及PaO2.结果手术结束时,两组Qs/Qt均有增加(P<005),然而实验组术后24h在Qs/Qt是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动脉血氧合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在术后24小时,两组的PaO2/FiO2是低于单肺通气前,但术后24小时,实验组在PaO2/FiO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改善开胸手术术中单肺通气患者术后动脉血氧合状况,减少术后肺内分流.

  • 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克芳

    目的 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影响.方法 将78例使用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吸痰即刻saO<,2>PaO<,2>、SaO<,2> min PaO<,2>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PaO<,2>、SaO<,2>也有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维持PEEP,避免或减少肺泡萎陷,维持吸痰前后的PaO<,2>、SaO<,2>的稳定性,避免气体交换受损及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节约人力成本,且可避免交叉感染,是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 胸段硬外麻复合全麻对单肺通气病人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的系统评价

    作者:耿超

    目的:研究胸段硬外麻复合全麻对单肺通气(OLV)病人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术中需要单肺通气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根据麻醉方式分为2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TLV)(S1),30分钟单肺通气(S2)抽取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所有患者OLV较TLVPaO2明显下降。当组间比较,S1,S2,PaO2和PaC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并不会显著影响患者的OLV动脉与肺内分流和氧合。

  • 肝肺综合征诊治新进展

    作者:吴斌;沈中阳

    肝肺综合征(hepatopulmonary syndrome,HPS)是发生于晚期肝病的一种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通常将其定义为由肺血管扩张所引起的动脉氧合障碍,可以概括为一组临床三联征,即慢性肝病或门静脉高压症、低氧血症以及肺血管扩张。早在1884年Fluckiger首次报道1例37岁女性肝硬化患者出现紫绀和杵状指,尸体解剖显示有肺血管扩张。1977年由Kennedg和Knudson报道1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于门体静脉分流术后全年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并建议使用HPS这一术语。直到1988年才由Eriksoh将肝硬化患者伴有肺内分流和肺内灌注障碍引起的低氧血症命名为功能性HPS。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探讨其诊疗规律,现将近年来关于HPS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