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密闭式吸痰对PEEP患者的呼吸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微微

    目的 探讨开放武吸痰法和密闭式吸痰法,对使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患者动脉血气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64例使用PEEP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发(OS)和密闭武吸痰法(CS),通过动脉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和PICCO机参数,监测2组患者吸痰前1min、吸痰后1min、5min、15min动脉血气呼吸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吸痰后即刻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均下降,OS组直到吸痰后15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CS组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无差异(p>0.05);OS组在吸痰后肺静态顺应性,持续到吸痰后15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均升高,持续到吸痰后15min仍显著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CS组在吸痰后持续15min的相应指标与吸痰前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过程可保持持续通气,维持PEEP,避免气体交换受损及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且可避免交叉感染,是正压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 二种不同吸痰方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分析

    作者:李彤;郑利萍

    目的:比较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小时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的吸痰方式,实验组35例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开放式吸痰,观察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菌株的分布及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入住时间.结果:实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病原菌种分布依次为革兰阴性菌(分别为67.98%和72.84%)、革兰阳性菌(分别为20.86%和17.86%)、真菌(分别为11.16%和9.30%).两组之间病原菌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两组的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密闭式吸痰的应用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呼吸重症监护室的入住时间,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体分布无明显的影响.

  • 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两种吸痰方式的效果比较

    作者:林艺珍;卢月珍

    目的:探讨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CS)和开放式吸痰(OS)两种吸痰方式的效果.方法:将30例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CS组和OS组各15例,观察吸痰前后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监护指标的变化,并对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时间、发生率、痰阻发生率及每次吸痰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吸痰后OS组HR、MAP和SPO2的变化较CS组明显,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S组不同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发生率均较低,与OS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S组痰阻发生率较低,与OS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工作量CS组(平均18秒/次)明显少于OS组(平均30秒/次).结论:ARDS行机械通气患者CS效果优于OS.

  • 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影响

    作者:黄东华;周启深;严艳萍

    目的 观察对比开放式吸痰(OS)和密闭式吸痰(CS)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开放组和密闭组各30例,对开放组运用开放式吸痰,对密闭组运用密闭式吸痰,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吸痰前和吸痰后2 min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st)、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等指标.结果 密闭组吸痰前和吸痰后2 min患者的Cst、Ppeak、Pplat值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吸痰前和吸痰后2min患者的Cst、Ppeak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plat水平明显升高,和吸痰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放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系统顺应性均无显著性影响,开放式吸痰会使患者气道平台压力升高.密闭式吸痰能够保持良好的气道压力,可作为呼吸衰竭患者吸痰的首选方法.

  • 肺复张策略在早产儿气管内吸痰时的应用

    作者:武荣;郑国方;王平;戴艳;刘娟

    目的 观察肺复张策略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气管内吸痰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将30例需要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法(OSS),观察组在OSS的基础上加用肺复张策略(LRM).比较两组早产儿吸痰前后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吸痰时SpO2超出范围的次数、吸痰后的SpO2及HR(心率)恢复时间等变化.结果 观察组SpO2变化值及SpO2恢复时间分别为(9±3)%,(9±3)s;对照组为(14±4)%,(14±5)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205,-2.976;P<0.05).两组患者的HR变化值及HR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798,-1.344;P>0.05).观察组吸痰时SpO2超出范围的次数为(1.60±0.74)次,对照组为(3.13±1.0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54,P<0.05).两组患者呼吸机及氧气应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350,-1.764;P>0.05).结论 吸痰前后使用肺复张策略可以维持SpO2的稳定,减少缺氧的发生.

  • 密闭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兵;王颖;钟秀玲

    对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吸痰是有效维持人工气道通畅的关键措施.开放式吸痰由于需要断开呼吸机连接,不能够维持有效通气和氧合,增加了交叉感染机会.近年来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提高了吸痰效率,减少了吸痰引起的并发症,其优越性已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

  • 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

    作者:范艳竹;典慧娟;王磊

    目的 探讨床头抬高30°时密闭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及开放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连续入组方便取样的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36例患者,在患者需要吸痰时依次给予密闭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分别记录3种方式吸痰前、吸痰时、吸痰后2 min、吸痰后5 min、吸痰后15 min的颅内压监护仪上颅内压值,并在吸痰前及吸痰结束后15 min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患者的血氧分压、血二氧化碳分压.结果 3种方式吸痰时患者颅内压均升高,开放式吸痰、半密闭式吸痰和密闭式吸痰方式下患者颅内压值分别为(20.02±4.93)、(16.00±4.82)、(16.08±4.4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23,P<0.01);不同方式吸痰后2 min,患者颅内压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4.082,P<0.05),但其他时间点患者颅内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痰方式下,患者吸痰前后的血氧分压和血二氧化碳分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头抬高30°时,半密闭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影响较小,且不影响吸痰效果.

  • 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方法临床效果文献研究

    作者:王彧姣;王运平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吸痰管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类.开放式吸痰法吸痰比较彻底,但每次吸痰过程中都需要将人工气道与呼吸机分离,中断机械通气,吸痰管要暴露在大气中进行操作.因此,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缺氧、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还会造成生命体征的变化[1] .为解决以上问题,密闭式吸痰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研发成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因其具有不中断呼吸机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环境,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等优点而逐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2] .笔者通过收集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吸痰方法的相关文献资料,对两种吸痰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密闭式吸痰比开放式吸痰具有更多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 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郝亚兴;王宝玉

    目的 评价不同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ceee、dynamed、Th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数据库中关于不同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患者VAP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照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排出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2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9篇RCT,共16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发生VAP[OR=0.75,95%CI=(0.59,0.97),P<0.05]、机械通气时间方面[MD=0.66,95%CI(o.28,1.04),P<0.01]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患者病死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OR =0.94,95%CI(0.72,1.22),P>0.05].结论 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相比能预防VAP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但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两种吸痰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研究

    作者:杨淑梅;关淑芬;吴杨;张敏;刘秀梅

    目的:探讨综合密闭式吸痰及开放式吸痰预防有创机械通气(MV)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为临床采取有效吸痰方式预防控制 VAP 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1月于医院 ICU采取有创机械通气2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吸痰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127例患者采用开放式吸痰法,试验组133例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 VAP 发生率,数据采用 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5、10 d 后 VAP 发生率对照组分别为33.07%、43.31%,均高于试验组9.02%、2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行机械通气5、10 d 后,其发生 VAP 患者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大量黄色浓黏稠痰、双肺湿啰音、白细胞增高、有新的浸润性阴影,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结论临床上患者进行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密闭式吸痰模式能使 VAP 的发生得到有效的降低和延迟。

  • 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作者:王平;武荣;刘娟

    目的 观察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将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共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法,对照组51例,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法.机械通气治疗后每天1次送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在持续机械通气24 h为6.5%,48 h为19.6%,72 h为31.7%,拔管时检出率为41.3%.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在持续机械通气24 h为9.8%,48 h为31.4%,72 h为52.2%,拔管时检出率为54.9%.两组机械通气24 h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机械通气48 h、72 h、拔管时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检出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VAP发生率在机械通气后48 h、72 h、拔管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法较开放式吸痰法降低下呼吸道细菌检出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更适合新生儿机械通气.

  • 不同吸痰方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香玉;宋克义;夏玲霞;韩若东

    目的 比较密闭式吸痰法与开放式吸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1月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60名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进行相应的编号,然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2组,观察组28名,对照组32名,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利用密闭式吸痰法及开放式吸痰法,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在吸痰前后脉搏氧饱和度(SP02)及心率(HR)的波动幅度,1周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例数,呼吸机使用时间,28 d内死亡人数.结果 2组患者年龄分布、性别比例、昏迷严重程度(格拉斯评分)、入院24h内急性生理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差值等一般资料基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吸痰后,2组患者的SPO2均有下降,心率均会增加,但观察组患者的氧饱和度及心率波动幅度更小,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1周内VAP发生的例数、呼吸机使用的时间、28 d内死亡的人数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条件允许时,建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法,因为此法在吸痰前后氧饱和度及心率的波动幅度更小,可能更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 密闭吸痰管在新生儿肺出血中的应用与护理

    作者:李莉;马友凤;杨凤梅

    目的 探讨密闭吸痰管在新生儿肺出血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肺出血64例,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CSS)与开放式吸痰(OSS)各32例,观察两组在每次吸痰前后经皮氧饱和度(TcSO2)、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 CSS组在吸痰前后1 min患儿TcSO2、HR及MAP无显著变化,OSS组惠儿TcSO2明显下降,HR增快,MAP显著增高.CSS组肺出血停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与OSS组相比明显缩短,CSS组治愈率81.2%,OSS组治愈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新生儿肺出血机械通气时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能缩短肺出血停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缺氧程度,减少由吸痰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心外科ICU应用不同吸痰装置的效果比较

    作者:隋红艳;王华

    目的:探讨心外科术后患者在ICU更适合应用的吸痰方式。方法选取136例心外科术后入住ICU的患者,随机分为密闭组和开放组,分别采用两种吸痰方式,比较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损伤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密闭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稳定,气道黏膜损伤率显著低于开放组(χ2=5.849,P<0.05),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开放组(χ2=7.809,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血氧饱和度维持稳态水平,降低气道黏膜损伤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相比开放式吸痰装置更适合在心外科应用。

  • 心外科ICU应用不同吸痰装置的效果比较

    作者:刘子娜;杨戎;邹磊;张海涛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吸痰装置对心外科术后感染预防和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外科术后行机械通气患者159例,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组77例和开放式吸痰组82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当天及术后第1,2,3 d的白细胞计数,ICU期间痰培养阳性率及带管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组与开放式吸痰组在术后当天和第1 d的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差别(P>0.05),而密闭式吸痰组术后第2,3 d白细胞计数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闭式吸痰组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开放式吸痰组,带管时间长于开放式吸痰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开放式吸痰装置发生感染率较低,更适合心外科术后短期带管患者.

  • 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倩云;杨燕;陈小乐;陈健;李小红;陆俏群;陈桂婵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气管内吸痰适宜方式.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机械通气的新生儿共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6例,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78例,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观察两组在每次吸痰前、后新生儿心率、平均动脉压(MAP)、经皮测血氧饱和度(TcSO2)的变化,每天一次送检吸出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观察组在吸痰后新生儿心率、MAP、TcSO2与吸痰前比较无明显改变,痰液细菌培养在持续机械通气24h无检出新菌株,48h检出率12.99 %,3d检出率24.62%,7d检出率50.98%.而对照组在吸痰后新生儿心率、MAP与吸痰前比较明显升高,TcSO2与吸痰前比较明显降低,痰液细菌培养在持续机械通气24h检出率12.82%,48h检出率34.85% ,3d检出率50.91%,7d检出率67.45% .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更能稳定新生儿血流动力学,降低缺氧程度,缩短缺氧时间,降低院内感染,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更适合新生儿机械通气.

  • 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效果观察

    作者:肖华

    目的:比较封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取封闭式吸痰,对照组采取开放式吸痰,观察患者吸痰前后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张颐华

    目的 探讨分析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护理的重要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89例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期住院尾号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对照组(44例).干预组患者采取密闭式吸痰,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干预措施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开放式吸痰,护理人员对于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气管切开患者治疗疗效果相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比两组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干预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机率为11.11%,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机率为31.82%,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具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管切开患者吸痰进行优质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

  • 不同吸痰方式对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 患儿术后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作者:徐邦红;朱洁;张媛媛;浦凯

    [目的]比较密闭式吸痰(CS)与开放式吸痰(OS)在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给予开放式吸痰,比较两组患儿吸痰前2 min、吸痰结束即刻、吸痰后2 min、吸痰后15 min心率(HR)、动脉血压(ABP)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吸痰结束即刻及吸痰后2 min HR、收缩压、舒张压较吸痰前2 min升高(P<0.01),SpO2较吸痰前2 min下降(P<0.01);吸痰后2 min,观察组HR、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下降,SpO2较对照组上升.[结论]室间隔缺损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使用密闭式吸痰能更好地维持HR、ABP及SpO2稳定,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

  • 脑卒中病人适宜吸痰方法的探讨

    作者:韩春红

    脑卒中的发病率每年递增,肺部感染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有资料显示肺部感染并发症达20%-40%,有效排痰是延长病人生命,有效控制感染的一大措施.现将我科自2008年01月-12月收治的32例脑卒中和并肺部感染患者实施有效吸痰,效果良好.

6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