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期杂交技术在高危老年冠心病心肌血运重建中的应用

    作者:姚建民;赵向东;陆龙;王显;张健;崔振田;刘静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老年冠心病患者日益增多,如何使具有多重高危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完全再血管化、减少并发症和提高远期疗效是冠心病治疗的难点之一.

  • 放射治疗预防介入治疗后血管再狭窄的地位

    作者:刘梅林;胡大一

    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已成为当今心血管病治疗面临的重要问题,尽管多种方法可用于再狭窄的防治,如药物涂层支架、覆膜支架、血管内放射治疗以及再次行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搭桥术,但迄今为止,任何方法都不能完全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 颈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系

    作者:李俊玉;毕齐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择176例年龄≥60岁的择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严重颈动脉狭窄组(≥70%)及无严重颈动脉狭窄组(<70%),分析2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无差别.结果 术前16例(9.1%)患者存在严重颈动脉狭窄,其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严重颈动脉狭窄者(43.8%比18.8%,P=0.044).结论 严重颈动脉狭窄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 肾动脉支架术在需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合并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

    作者:王人彭;朱国英;万海燕;苏希;彭剑;宋丹;陈国洪

    目的需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常合并肾动脉狭窄,为防止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研究此类患者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前的肾动脉支架治疗.

  •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作者:者雪娟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搭桥术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围手术期都接受全方位护理措施,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护理之后,出现并发症现象6例,包括肺部感染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症3例、频发室性前期收缩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经过积极的治疗之后实现痊愈.结论 对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有效的治疗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 多媒体健康宣教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评价

    作者:张宏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类常见的冠心病治疗方法,该手术是一类开胸手术,手术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患者在手术前会出现焦虑情绪.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之所以会产生焦虑情绪,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手术结局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术前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非常重要,可以提升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在围手术期采用多媒体健康宣教的工作,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本文结合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32例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6例,观察组的患者接受多媒体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方式,对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焦虑评分进行对照.

  • 舒适护理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作者:曹淑媛;于辉;陈赫

    冠心病手术分为内科介入治疗与外科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现以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患者为例,针对患者术前对手术方法的认知缺失,对手术创伤所产生的恐惧心理,以及术后患者留置心包纵隔引流管、尿管、中心静脉置管以及监护仪、输液泵等各种管路及连线,使患者易产生烦乱、焦虑、恐惧的心理,针对种种情况,我科自2008年1月~2009年4月将舒适护理模式引人到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患者在术前术后各时期的护理工作中能积极配合,收到了良好的愈后效果.

  • 健康教育对冠脉搭桥患者术后认知与情绪障碍的影响

    作者:赵巧燕;王莎莎;夏宁

    目的:研究选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患者认知的影响。方法:研究使用便利抽样法将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4月心外科病房接诊的9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范围为40~70岁,平均年龄54.70±5.62岁。随机均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办法,收集干预数据,对比干预结果。结果:89例患者术后出现认知与情绪障碍的患者有30例,发生率为33.7%,其中对照组发生26例,实验组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对患者系统、科学、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认知与情绪障碍。

  •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孟凡坤

    目的:评价多层(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血管术后随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分别行螺旋CT增强(CTA)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价桥血管有无闭塞或狭窄.结果:30例病人经CAG对比,MSCT诊断桥血管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100%、98.7%、90.0%、100%、98.8%.结论:发生闭塞血管与桥血管类型无关;MSCT是值得信赖的无创性评价桥血管通畅性的影像学方法.

  • 自体输血对心脏直视手术早期的影响

    作者:李佳春;王加利;丁振元;骆荩

    目的对心脏直视手术中的自体输血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该方法对手术早期的影响.方法取700例冠状动脉搭桥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中采用完全自体输血的400例为观察组(Ⅰ组),未使用血液回收而采用输血治疗的300例为对照组(Ⅱ组).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均衡,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观察组Hb、Hct、Plt及Alb术后均显著降低(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极显著减少( P <0.01), 术后用库血量显著性下降( P <0.01),组间术后Hct、Plt、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采用自体输血技术结合其他的省血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的输血量,虽然有轻度贫血及部分血浆成分丢失,但不影响术后的凝血状况和组织供氧.

  • 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体外循环总结

    作者:赵萍;尹巧雅;凌庆

    目的对2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方法、心肌保护、血液保护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20例中,1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CABG术,2例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ECABG),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加(CABG)术;其中3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支持.全组男18例、女2例,年龄65~78岁,体重54~85kg,术前均合并中、重度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14例;全部采用中度低温CPB,自制高钾冷、温血停搏液顺灌、逆灌、桥灌,取得较好心肌保护效果.结果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结论提高手术技术,减少主动脉阻断时间,停机困难者尽早应用(IABP);采取综合的心肌保护措施及血液保护对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 38例急诊冠状动脉搭桥体外循环分析

    作者:李燕君;张云;韩薇;苏丕雄;刘岩;张希涛;颜钧;顾松;孙凌波;刘永春

    目的对急诊冠状动脉搭桥移植(ECABG)体外循环(CPB)过程的特殊性及处理要点加以总结,以减少CPB并发症,提高ECABG成功率.方法对1999年1月~2002年3月38例急诊ECABG CPB过程,心肌保护措施,处理要点及行非体外冠状动脉ECABG时CPB准备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0例行CPB下急诊ECABG,平均CPB时间(119.0±32.5)min,平均阻断时间(66.2±24.3)min,平均辅助时间(45.8±13.6)min;2例行CPB辅助下不停跳搭桥,26例开放升主动脉后自动复跳,自动复跳率92.8%.8例行不停跳搭桥.1例于术后10d死于呼吸衰竭,1例于术后第九日在病房猝死,考虑急性肺栓塞.1例PTCA时致前降支穿孔、心包填塞的81岁女性患者术后第四天死于循环衰竭.其余随访2~25m无死亡及其它系统严重并发症,无明显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合理的CPB管理是提高移植术(ECABG)成功率的重要条件之一.

  • 瓣膜置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李振华;张丹妮

    目的 回顾总结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体外循环(ECC)管理经验.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25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同期行CABG术.ECC中心肌保护采用4∶1含血冷停搏灌注液,每间隔20~30 min以冷血半钾停搏液重复灌注,开放升主动脉前主动脉根部温血灌注3~5 min.根据患者病情应用顺灌、逆灌、直视灌、桥灌等多种方法结合.常规应用超滤.25例患者中,二尖瓣置换(MVR)+CABG术12例(同期行左房血栓清除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CABG术8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术1例);MVR合并三尖瓣成形(TVP)+CABG术2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DVR)+CABG 术3例.结果 ECC时间124~348(182.6±45.9)min,阻断主动脉时间87~256(136.3±38.7)min.心脏自动复跳20例(80%),术后死亡1例(4.0%),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根据手术方式,选择联合应用多种心肌保护灌注方法和超滤技术,可提高心脏自动复跳率和手术成功率.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近期疗效评价

    作者:陈彧;万峰;王京生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后监护特点和近期疗效. 方法比较OPCAB组(60例)和cCABG组(62例)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一般监护治疗和恢复情况及近期临床疗效. 结果 OPCAB组术后引流量小于400ml的例数明显多于cCABG组(χ2=7.316,P<0.01),而大于800ml的例数明显少于cCABG组(χ2=13.216,P<0.001).OPCAB组术后未输血例数明显多于cCABG组(χ2=37.793,P<0.001).OPCAB组使用硝普钠的例数较cCABG组多(χ2=12.006,P<0.001),而使用多巴胺的例数明显少于cCABG组(χ2=32.198,P<0.001),且未使用多巴酚丁胺.OPCAB组术后辅助通气(5.9±3.3)h,心电监测(4.8±1.7)d,术后(18.1±4.1)h坐起,(15.2±5.0)h开始进食,平均(2.3±0.9)d拔除引流管,均明显短于cCABG组(t=14.025,5.471,5.791,8.953,5.800,P<0.01).OPCAB组死亡1例,围术期心肌梗死1例,心律失常4例,使用IABP 1例,较cCABG组少,但差别均无显著性(χ2=1.776,1.776,1.937,1.77,P>0.05). 结论 OPCAB术后循环稳定,创伤小,恢复快,体现出微创手术的优越性.

  •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附23例报告)

    作者:李小波;单根法;张辅贤;隆桂麟;杜奇容;李国庆;钟一;戚晓敏;耿隽超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微创治疗方法. 方法1999年1月至2000年8月,用Octopus方法给23位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搭桥数1根1例,2根3例,3根以19例.移植部位:前降支23例,对角支8例,回旋15例,右冠14例,后降支8例.移植血管:左乳内动脉20根,大隐静脉48根. 结果无手术死亡,无中转体外循环,术后心绞痛消失,MRI提示桥血管通畅. 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包括回旋支和后降支.桥血管通畅率与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相同.并发症少,费用低,是一种安全、经济的微创手术方法.

  • 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66例报告

    作者:谢定雄;丁延虹;黄方炯;王延震;甘义荣;李炯;苟永久;何晓东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胸部小切口取左乳内动脉( 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66例。胸骨下段小切口59例,采用全麻、单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倒“L”胸骨下段切口;胸骨旁小切口5例,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平卧位左胸抬高30°,左前外侧第4或第5肋切口,用特制牵开器(法国圣骑士公司)牵开肋骨,游离乳内动脉,使用冠脉固定器下行冠脉吻合;2例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的吻合。结果66例均完成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的吻合,2例追加大隐静脉降主动脉至第一对角支的吻合。无围术期死亡。60例随访0.5~8年,(5.5±2.5)年,心绞痛症状消失42例,明显减轻24例。术后冠状动脉CT检查16例,冠脉造影12例,LIMA与左前降支(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吻合口满意率100%,支架内再狭窄1例,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1例。结论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主要适用于心脏前壁冠状动脉尤其是前降支的的再血管化,安全可靠,中期疗效好,在合并高危因素或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效果不满意者中应用更佳。

  • 手术治疗心肌桥15例报告

    作者:叶卫华;高长青;吴扬;刘国鹏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对心肌桥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对15例心肌桥(13例有典型心绞痛,经正规药物治疗,症状控制不佳,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悸、晕厥)行手术治疗,其中9例行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手术(3例单纯心肌桥切开松解术,2例单纯冠状动脉搭桥术,4例心肌桥切开松解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6例行体外循环下手术(5例心肌桥切开松解术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单纯心肌桥切开松解术).结果 1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手术组手术时间(2.8±1.9)h;体外循环手术组手术时间(3.5±1.7)h,体外循环时间(59±37)min.无手术死亡及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心绞痛、心悸症状完全缓解,11例心电图恢复正常.15例随访0.5~7年,(1.9±1.2)年,1例复发心悸,其余患者无心绞痛复发.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心肌桥具有良好的近、中期效果.

  • 电视胸腔镜心脏外科发展现状

    作者:肖明第

    胸腔镜手术自瑞典Jacobaeus首次介绍以来,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但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开展.开始仅限于心包开窗术、动脉导管结扎术及置入心脏自动转复除颤器等,目前已能进行心脏外科领域里的大部分手术,如体外循环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瓣膜修复及置换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等.与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相比,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可以大限度地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时间,符合美容要求.

  • 同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动脉合并冠状动脉狭窄15例临床经验

    作者:叶志东;刘鹏;王非;林凡;曹德生;王凤林

    目的 评价同期联合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对15例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患者实施了同期CEA与CABG手术.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63~80岁,平均(70±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造影术明确诊断,其中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3例,2支血管病变2例,3支血管病变10例.手术先行CEA再行CABG 14例,1例患者先行CABG后行CEA,有5例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完成CABG,其余1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在行CEA时,所有患者均使用颈动脉转流管,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血管补片加宽颈动脉切口.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手术后1个月因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行右下肢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术后随访3~24个月,患者无心绞痛,短暂性缺血性脑发作(TIA)或脑中风发生.结论 同期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与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狭窄并存疾病方法 可行,早期效果满意.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合并十二指肠Dieulafoy病大出血二例

    作者:徐林;郭健;吕玲

    例1 男性,43岁.因劳累后胸骨后闷痛1年,加重半年入院.既往无消化道溃疡病史.入院后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为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入院后第3天,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第10天出现上腹部疼痛、排黑便,诊断为应激性胃粘膜病变,予对症治疗.术后第15天晨起排黑便约500ml,同时伴有寒战、大汗,一时视物不清,血压降至90/60mmHg,立即予输血、胃肠减压、注入冰盐水加正肾及抗酸药物,症状略有缓解.第2天连续4次排黑便,每次约300ml,同时胃管内引流出血性液体,4h后便鲜血约150 0ml,血压下降至40/0mmHg,脉搏130次/min,立即加压输血2000ml后,血压维持在90/60mmHg,1h后再次便鲜血约1500ml,急诊行开腹探查手术.

1068 条记录 7/54 页 « 12...45678910...535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