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的现状及评价

    作者:蒋国顺;高长青;朱朗标

    实验证明,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对于不适合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可供选择治疗手段,特别是缓解心绞痛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令人鼓舞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TMLR进行了一系列基础的和临床的研究,现将研究进展及其评价综述如下.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的随访研究

    作者:马跃文;马庆平;杜宝琮;张玉海;谷天祥

    目的 随访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康复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有氧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5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分为康复组(n=31)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定期予以康复指导.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15天和第90天时由专门医生进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定和6 min步行试验测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患者SF-36量表除躯体疼痛指标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项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组6 min步行试验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有助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有氧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 康复治疗对重症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马跃文;马庆平;杜宝琮;张玉海;谷天祥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将46例拟行冠状动脉搭桥的住院患者分为康复组(n=25)和对照组(n=21),康复组给予逐渐递增的康复运动治疗.对血浆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患者的脑钠肽水平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改善(P<0.05).而且,康复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康复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脑钠肽分别与左室射血分数(r=-0.66,P<0.01)和6min步行距离(r=-0.52,P<0.01)成负相关.结论:康复治疗可以提高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运动能力,加速脑钠肽水平的降低,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 自体心包管道在冠脉搭桥术中应用的研究

    作者:徐康清;鲁建军;黄文起;房洁渝

    目的 采用实验犬的心包片制作心包管道替代冠脉搭桥术中的传统移植血管,希望为冠脉搭桥提供一种理想的血管替代物.方法 随机选用杂种成年犬10头,雌雄不限,氯氨酮20 mg/kg肌内注射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后机控呼吸,静脉注射氯氨酮和万可松分别维持麻醉和肌松.在非体外循环下所有犬开胸后取心包片制作心包管道行主动脉与右冠脉主干搭桥,术毕止血、膨肺、关胸.实验犬清醒后脱机,拔除气管插管,饲养至实验结束.记录实验犬的早期存活率,采用电磁血流量计测量搭桥前后心包管道的血流通畅度,观察大体及H-E染色光镜下心包管道的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犬的早期死亡率为10%,心包管道的血流通畅,冠脉搭桥术前后实验犬右冠脉的血流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包管道的组织学形态改变良好.结论 在非体外循环下采用心包管道替代传统的移植血管行冠脉搭桥创伤小,实验犬存活率高,冠脉血供效果令人满意,有希望成为理想的血管移植替代物.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挑战和机遇

    作者:张仁腾;王辉山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是在常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NCAB)基础上的发展。对于OPCAB 的应用和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相对常规手术,OPCAB是一种微创的术式,一定程度上可能减少围术期创伤。在临床外科,微创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方向。从这个角度,OPCAB面临巨大空间和机遇。在国际上, OPCAB并未被普遍接受,OPCAB的近远期疗效仍存在争议,近年来,西方国家一些学者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中远期疗效持质疑态度[1-2]。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对OPCAB的热情经历了较大的起伏,有研究统计显示,OPCAB的应用率在过去5年里稳步下降,目前这项技术的应用比例少于20%[3]。然而,许多南美洲及亚洲国家的学者坚信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照样能成功完成冠脉再血管化。值得肯定的是,OPCAB目前正朝着更有创造性的方向发展。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徐寅慧;罗惠琴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IABR)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将9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IABR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换心功能指标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及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同时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心功能指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价也较高,进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骨裂开的诊治体会

    作者:李光日;范萌;陈瑞;魏锋

    目的:通过对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胸骨裂开患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胸骨裂开的早期诊断、再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5例胸骨裂开病例行再次开胸手术,彻底清创,改良钢丝固定和有效冲洗引流。结果:5例患者再次手术治愈率为100%。伤口愈合时间平均11d(9~13d),随访24~36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皮肤、胸骨及纵隔感染情况发生。结论:加强围手术处理及术中局部血运的保护,改良固定方式可有效避免胸骨裂开的发生。

  • 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与护理

    作者:王新兰

    心血管疾病的康复发展很快,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康复,己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原则是早活动、早下床、早出院.今将我院2004年1月~2004年12月住院17例AMI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介绍如下:

  • 1例合并多器官血管病变和血栓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体会

    作者:杨继红;王雪东;吴华

    1临床资料与治疗过程患者男性,53岁,患2型糖尿病19年,高脂血症12年,高血压病5年;10年前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患者于1999年初出现头晕,颈椎片未见异常,MRI示右额叶脑梗死,开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2002年5月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同年6月因头晕,头颅CT显示有新的梗死灶,凝血像提示INR在0.8~0.9,FIB在6~11g/L,加用华法令1.5mg和3.0mg隔日交替,凝血像INR0.95~1.50,FIB在3.24~6.25g/L波动,头晕缓解.

  • 1例合并多器官血管病变和血栓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难点和文献复习

    作者:杨继红;王雪东;吴华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3岁,2型糖尿病19年,高脂血症12年,高血压病5年;10年前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患者于1999年初出现头晕,颈椎片未见异常,MRI示右额叶脑梗死,开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2002年5月因不稳定性心绞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同年6月因头晕,头颅CT显示有新的梗死灶,凝血象提示INR在0.8~0.9,FIB在6~11g/L,加用华法令1.5mg和3mg隔日交替,凝血象INR0.95~1.50,FIB在3.24~6.25g/L波动,头晕缓解.

  •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100例临床分析

    作者:从长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临床经验及长期疗效.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2月本科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0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本组共行动脉桥吻合62支,静脉桥吻合38支.围术期并发症:低心排3例,肾功能衰竭2例,死亡2例,围术期死亡率2.0%.结论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比较安全且并发症少,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恰当的围术期处理,熟练的外科手术技巧,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该临床技术值得推广.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车建波

    目的 分析和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冠心病患者52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14h内拔除气管插管;在ICU监护的时间为72~98 h;出院时间为12~18 d.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能够降低患者免疫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等发生概率,有效保护患者心脏功能,并且减少呼吸神经系统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转染PDGF-B mRNA的反义寡肽核酸抑制狗冠状动脉搭桥术吻合口再狭窄

    作者:季军;计乐群;令文萍

    目的 探讨PDGF-B mRNA反义寡肽核酸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吻合口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建立狗冠状动脉搭桥吻合口再狭窄模型;用合成的反义寡PNA以外科涤纶线携带并辅助治疗性超声波转导吻合口局部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用原位分子杂交和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GF-B mRNA和PCNA表达;用形态测量法检测吻合口局部冠状动脉内膜厚度和面积.结果 PNA显著抑制术后第4周吻合口局部冠状动脉内膜vSMCs表达PCNA和PDGF-B mR2qA,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率分别为75.37%和71.64%;显著减少血管内膜厚度和面积.结论 合成的反义寡PNA可部分抑制狗冠状动脉搭桥术吻合口再狭窄.

  • 存活心肌的识别

    作者:高敬;华琦

    传统观念曾认为:如果心肌缺血时间短、程度轻、则其本身无坏死且可以很快恢复功能;如果缺血严重、时间长,则不可避免地造成心肌坏死,产生急性心肌梗塞(AMI)和局部室壁运动异常.近年来,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地证明由于心肌缺血发生的速度、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以及缺血心肌有无再灌注或侧支循环血流供应等,心肌梗塞后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区域除了坏死心肌外,还可能有顿抑心肌(stunned myocardium)、冬眠心肌[1](hibernating myocardium)的存在.特征是心肌遭受可逆性损伤而无坏死,功能可完全恢复[2].此外,1995年Boden等又提出了伤残心肌[3](maimed myocardium)的概念,即部分心肌坏死和部分心肌严重损伤,其功能的恢复延迟而不完全.对冠心病或心肌梗塞患者若能及时识别这些存活心肌,尽早施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CVR),如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PA)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以恢复其血液供应,使其收缩功能改善或恢复,将改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和患者的预后;而对确已坏死的心肌,行血运重建术则是无益的.因此,正确判断RWMA区域内有无存活心肌,将对心肌梗塞患者的进一步治疗选择、预测疗效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 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临床应用

    作者:曹新山;赵建农;罗银灯;蒲军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共有搭桥血管93条(乳内动脉30条,大隐静脉63条).对40例患者分别行螺旋CT增强扫描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检查.所有MSCT检查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分段数据采集方式和选择75%的时间相位窗,对扫描数据进行后处理,由两位富有经验的医师评估并与SCA结果对照.结果 所有近端桥血管及71.4%的远端搭桥血管通过MSCTA可显示,12条桥血管闭塞,66条通畅,13条有不同程度狭窄,1条远端桥血管狭窄并得到SCA证实,有4条假阳性,1条假阴性导致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5.7%,阳性预测值80.4%,阴性预测值96.3%.结论 多层螺旋CT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评估.

  • 多普勒组织成像和应变率显像结合评价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

    作者:夏春霞;郭瑞强;周青;陈金玲

    目的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和应变率显像技术(SRI)评价冠脉搭桥(CABG)患者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2例患者,分别于CABG术前、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常规经胸超声指标、各时相二尖瓣环运动速度(Sa、Ea和Aa)以及室壁局部心肌沿长轴的应变率(SRs、SRir和SRac)的变化.结果术后4周,常规超声指标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各位点的Sa、室间隔和下壁的Ea、Ea/Aa以及前壁的Ea有明显改善;各室壁的SRs和SRir、前壁的SRac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DTI和SRI相结合,能更好的反映CABG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CABG能改善左心功能,收缩功能的改善优于舒张功能的改善,局部心功能的改善比整体心功能的改善明显.

  • 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内乳动脉桥及左前降支远段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研究

    作者:田津;李治安;杨娅;孙琳;何怡华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结合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观察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内乳动脉桥及远段左前降支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6例,于手术前后超声检查左内乳动脉,其中38例患者检查左前降支远段.结果术后内乳动脉桥起始段显示率95.65%, 由术前收缩期优势型转变为术后舒张期优势型频谱.左前降支远段血流信号表现为流速及流速时间积分增加.结论常规超声结合冠脉血流显像技术可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提供一种无创的方法.

  • 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评价

    作者:史河水;Martin HK Hoffmann;韩萍;王孝英;孔祥泉;冯敢生;毛明刚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桥血管的显示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患者的CT和选择性桥血管造影的资料,男15例,女2例,年龄51~78岁,平均(67±7)岁,术后6~85个月,平均(32±19)个月.共40支桥血管,原位乳内动脉13支,游离桡动脉11支,游离大隐静脉16支.由两位有丰富心血管影像诊断学经验的医生采用双盲法阅片,并取得一致结果.评价指标包括CT成像中桥血管的可评价性、有无闭塞或狭窄(管径缩小50%~99%).结果所有40支桥血管均可评价,CT准确诊断5支桥血管闭塞和1支狭窄外,各有1例假阳性,其诊断桥血管闭塞与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达100%和97%,准确率分别为97.5%和97.1%.发生闭塞的血管与桥血管的类型和分布无关.结论 16层螺旋CT是一种值得信赖的无创性随访研究桥血管通畅性的影像学方法.

  • 电子束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旁路桥的开通

    作者:郑敏文;宦怡;葛雅丽;张卫达;左健;赵宏亮;白桂琴;李剑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开通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行EB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血流扫描及曲线分析,其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所有53支桥血管均重建成功,其中乳内动脉桥12支,大隐静脉桥40支,桡动脉桥1支.通畅的桥血管38支(67.9%),不同程度狭窄6支(11.3%),完全闭塞9支(17.0%).12支乳内动脉桥支11支通畅(91.7%),40支大隐静脉桥支27支通畅(67.5%).1支桡动脉桥闭塞.EBT桥血管血流曲线及定量参数可辅助判断开通情况.结论:EBT三维血管重建成像及血流扫描是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开通的极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介绍美国冠状动脉搭桥术病人的护理

    作者:陈玉红

    目前,冠心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内科治疗无效或伴有多支病变的冠心病人,外科治疗已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为了提高观察能力和监护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病人在院治疗时间,笔者有幸于1999年9~12月被选送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卡拉心脏研究所进修.在美学习期间,深深体会到我们存在的差距,现将进修学习体会介绍如下.

1068 条记录 4/54 页 « 12345678...535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