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癌合并冠心病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

    作者:陈蓉;姜建新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冠心病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例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呼吸指导.术后加强血流动力学监测﹑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呼吸道管理﹑出入量管理和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1例(16.7%),呼吸衰竭1例(16.7%).6例均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所有6例均得到随访,1例术后18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并发心力衰竭,余无复发.结论肺癌合并冠心病同期外科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在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监护原则的基础上,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以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 微创冠脉搭桥术后应用微量泵静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护理

    作者:白云娟;徐丙吉;刑云芹

    目的 探讨微创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血糖升高而应用微量泵静脉输入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40例微创冠脉搭桥术后血糖升高患者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140例,该组病例均应用微量泵静注胰岛素在术后1~2d内将血糖稳定在4.4~10.0mmol/L之间;低血糖反应2例,经及时处理均在短时间恢复正常,1例患者静注胰岛素效果不佳,血糖恶性增高合并皮肤感染.结论 对微创冠脉搭桥术后应用微量泵静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微量泵静注胰岛素引起的各种并发症,促进患者恢复.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泵衰竭的应用和护理

    作者:郭望英;张静;李荣;迟丽娟

    目的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出现泵衰竭治疗中的作用进行评价和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IABP的疗效.对比IABP治疗前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IABP 30 min后舒张期反搏压达到65~130 mmHg,心脏指数从(1.58±0.21)L·min-1·m-2上升到(2.28士0.22)L·min-1·m-2(P<0.001),平均动脉压从(46.6±16.5)mmHg上升到(86.6士25.8)mmHg(P<0.001),临床表现呈相应改善.总死亡2例,依赖IABP终死亡1例,其他原因死亡1例.结论IABP显著地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氧供一需平衡、增加心输出量.因此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出现泵衰竭的有效手段.

  • 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巍;张玉萍;张学英

    患者,男性,64岁,2008年10月2日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2型糖尿病、乙型肝炎稳定期而收入院.

  •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护理

    作者:刘海;刘美

    回顾分析了10例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监护和护理.认为严密的术后心电图、血压、中心静脉压监测,认真的呼吸及心包、胸腔闭式引流的管理,准确记录出入量,注重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成人川崎病的护理

    作者:都菁;邓海波;郭淑丽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涉及多个系统的自限性炎性病变,好发于婴幼儿[1-2].炎症进展常累及全身中、小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导致其瘤样扩张和狭窄,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减少死亡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生存至成年的川崎病患者,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的特征性改变,有时是唯一的诊断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典型改变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和狭窄交替出现,称为"串珠样"改变.成人川崎病的治疗只有少量的个案报道[3-4],我院于2005年收治1例成人川崎病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现将术后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70岁以上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刘喜梅;吴美琴;王丽娟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高龄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护理70岁以上行CABG患者121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 80例,平均搭桥(2.24±0.82)支,体外循环下CABG术41例,平均搭桥(3.08±0.75)支.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全身情况,积极治疗合并症,控制心绞痛,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做好各系统的监测,进行早期的康复锻炼.结果 全组死亡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0.8%,4例发生并发症,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OPCABG(10.0±5.68)h,CCABG(21.46±14.54)h,住ICU时间(2.56±1.45)d,术后(12.22±5.56)d出院.结论 高龄患者手术风险大,术后护理难度高,需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

  • 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维;潘俊;郑霄;王云雅;崔惠莉;谭红梅

    近年来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的发展,使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组成结构发生改变,接受CABG手术的患者危险性增大,我院1996年1月~2000年2月行老年CABG手术54例,本组许多患者术前心功能严重受损,绝大多数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支或3支以上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且血管狭窄程度严重;一部分患者有缺血性二尖瓣返流;28例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 1例心脏术后并发胸骨哆开的原因及护理

    作者:田晓红

    冠状动脉搭桥术是解决冠心病的有效手段,它能改善心肌缺血,解除或缓解心绞痛症状,防止心肌梗塞,改善运动耐受力和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已为医学界所公认.但如果手术前后不能正确配合治疗或配合不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就会增加,甚至影响治疗效果.2003年8月,作者对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并发胸骨哆开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导致胸骨哆开的原因,二次手术后,通过精心护理和进行科学的锻炼指导,取得了一定疗效,出院时患者伤口愈合,胸骨固定牢固,现报道如下.

  •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

    作者:高照波;藏妍;马爱英;薛卫斌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架桥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即健康教育组及对照组,据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家属患者满意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健康教育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开展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值得推广.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郭俊艳;王建荣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该手术不使用体外循环,在心脏搏动下进行冠状动脉移植,避免了常规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CABG)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体外循环造成的创伤,具有出血少、术后输血少、用药少、拔管早、进食早、并发症少等优点[1-3].OPCAB成功的关键是心肌完全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和术后监护[4].

  • 应变率成像对冠心病CABG手术前后左室局部舒张功能的评价

    作者:任敏;田家玮

    目的采用应变率成像(SRI)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前、后左室局部心肌舒张功能变化.方法分别于CABG手术前1 d、术后10 d、1周、3周及6周测量20例冠心病和30例正常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参与供血的9个室壁节段的SRIVR和SRE/SRA参数,并比较其变化.结果病例组术前相关节段负向应变率(SRIVR)节段数显著增多;再灌注后SRIVR峰值降低.病例组术前SRE减低,SRA增大或无明显变化,SRE/SRA<1;术后1周开始SRE/SRA不同程度增大.结论SRI可定量评价左室壁局部舒张功能,动态观察CABG手术前、后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

  • 常规超声结合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性

    作者:田津;李治安;杨娅;孙琳;何怡华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结合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性.方法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左乳内动脉原位转流至左前降支)患者46例;术后检查乳内动脉桥起始段、桥血管远段(吻合口近端)、吻合口、远端及近端左前降支.分别测量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收缩期流速时间积分、舒张期流速时间积分.结果乳内动脉原位转流术后, 桥血管起始段显示率95.65%;桥血管与自体左前降支吻合口显示率80.43%.通过测量并计算吻合口与吻合口近端桥血管流速时间积分比值以及舒张期峰值流速比值评价吻合口是否存在狭窄.结论常规超声结合冠脉血流显像技术可提供评价桥血管通畅性的直接证据,为临床随访提供一种新的无创的方法.

  •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估冠心病血运重建术整体心功能的临床研究

    作者:谭国娟;智光;徐勇

    目的: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技术对实施血运重建术患者心功能进行评估,并用于临床术后随访检查心功能的动态变化,同时对超声的两种技术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对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78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88人术前、术后进行DTI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血运重建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值)及应用DTI技术检测二尖瓣环四点(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收缩期主峰S波速度的平均值术后较术前得到改善,S与EF之间的相关性较好,且S比EF的敏感性更高.DTI二尖瓣环四点的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A比值的平均值术后较术前增大;而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主峰速度E/A比值无显著差异.结论:血运重建后,冠心病患者整体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得到改善;DTI技术观测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技术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血运重建是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

  • 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乳内动脉的超声检查

    作者:吴炜;马佳;田津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乳内动脉(IMA)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方法:50名IMA-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搭桥术的患者于手术前后作了IMA的超声检查.测量IMA的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计算舒张期流速时间积分分数(DVTIF).将与LAD吻合的IMA手术前后的测值进行比较,并将术后两侧IMA的测值进行比较,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手术前后转流侧IMA测值比较,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S/D,PI,RI及DVTIF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后转流侧IMA与对侧比较,以上各项血流动力学测值同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MA的血流由术前的收缩期优势型转变为术后的舒张期优势.结论:超声检查在术前对IMA可进行筛选,术后是随访转流血流通畅性可靠的无创方法.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

    作者:马明明;任卫东;赵博文;王蓓;唐海林;许立龙;陈冉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脉搭桥(CABG)患者术后左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30例CABG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3、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二腔心、三腔心、四腔心切面长轴应变及应变率,获得左室长轴总体收缩期应变(GLSs)及应变率(GLSRs)、舒张早期应变率(GSRe)、等容舒张期应变率(GSRivr),比较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二维应变参数在冠脉搭桥术后的变化.结果 (1)术后1个月左室射血分数(EF)较术前减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的EF值升高,但较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1、3、6个月E、A、E/A均较术前无明显差异. (2)术后1个月GLSs从-17.35%±0.98%降低至-15.39%±0.95%,GLSRs从-0.85±0.09降低至-0.74±0.14,P值均<0.05,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6个月GLSs-18.71%±0.58%和GLSRs(-0.94±0.15)均较术前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GSRe、GSRivr均较术前增加,且逐渐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定量评价CABG术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并较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更早发现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为临床评价CABG术治疗效果提供了一种较准确的方法.

  • 乳内动脉的超声检查

    作者:吴炜;马佳;田津

    目的:对正常人群的乳内动脉(IMA)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了血流动力学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方法:184名正常人分为男女两组,每组再分三个年龄段.对184人的368条IMA作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每条IMA的收缩期峰值与舒张末期流速之比(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计算舒张期流速时间积分分数(DVTIF),并作了统计学处理.结果:左右两侧各项测值没有显著性差异;男女两组间虽然S/D、PI、RI有显著性差异,但DVTIF并无显著性差异;老年组(61~70岁)与中年组(41~50岁及51~60岁)间各项测值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IMA-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测量IMA血流动力学可靠的无创方法.

  • 冠状动脉搭桥术前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芳;杨浣宜;祁芸云;欧阳福珍

    目的 评价血管超声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前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拟行CABG的住院患者共104例,年龄(68.9±6.09)岁,于CABG前1周之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对颈动脉超声提示重度狭窄和/或闭塞的患者进行颈动脉造影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进行干预治疗.结果 颈动脉重度狭窄和/或闭塞患者超声和造影检查结果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2,P<0.001).对颈动脉超声和造影均显示重度狭窄和/或闭塞的10例患者在CABG前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这些患者在CABG围术期无1例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血管超声技术可准确检测颈动脉狭窄程度,其结果与颈动脉造影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依据颈动脉超声及造影结果,对严重狭窄和/或闭塞的颈动脉进行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CABG围术期脑卒中的发生率.

  • 股动脉重复性假性动脉瘤超声诊断及探头压迫治疗1例

    作者:曹云峰;胡海云;张计华;白林;张丽;刘伟;杜冬妮;马虹

    患者女性,72岁。主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于一周前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过程顺利,术后对穿刺点行常规局部压迫。术后第三天发现右大腿根部搏动性疼痛性肿块,且进行性增大,于术后第七天行超声检查。患者仰卧位,右大腿略外翻,检测右下肢动脉及肿块,二维超声显示股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动脉等无明显异常,于股浅动脉起始段前方可见两个不规则混合回声肿块呈深浅并排排列,边界清楚,紧邻股浅动脉之肿块较小,约4.3cm×3.2cm×2.6cm,此肿块之浅方见约6.4cm×4.8cm×3.7cm之较大肿块,肿块中央部分呈无回声,周边附近可见不规则环形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两肿块与股浅动脉相通,通道内可见持续性五彩镶嵌血流,收缩期血流自股浅动脉依次射入两肿块内,通道周围可见旋涡状血流,与动脉搏动相一致(图1)。脉冲多普勒于狭窄通道及两肿块内均可探及高速低阻力血流频谱,通道内频谱呈双向,流速快,超过180cm/s,以脉冲多普勒无法测量,连续波多普勒测量其流速高达270cm/s。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引导下以二维超声仔细观察,发现较小肿块与股浅动脉间可见大小约0.2cm×0.2cm的缺损(图2),其对侧即两肿块间可见大小约0.3cm×0.3cm的缺损,恰为彩色多普勒所见之通道。超声提示:(1)、右股浅动脉穿刺术后假性动脉瘤形成;(2)、假性动脉瘤破裂后再发假性动脉瘤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以探头逐渐加压,直至肿块内血流信号消失,共持续约40分钟,解除探头压力后,两肿块内均未再出现血流信号,中央无回声区变为不规则低回声肿块。探头加压治疗第三天(穿刺术后第九天)复查,两肿块缩小,回声增强,未能检测到血流信号。治疗约三周后复查肿块消失。

  • 冠脉搭桥术后146例超声心动图分析

    作者:陈舜珏;杨伟宪;赵亚平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观察146例冠脉搭桥手术后患者的心脏超声多普勒,了解二维,M型,彩色血流情况.结果心脏超声表现可基本分为五类:典型心肌梗死,室间隔运动不协调,右室壁运动异常,瓣膜病变,正常心脏声像图.结论搭桥术后心脏的超声表现与患者术中,术前,术后情况有关.

1068 条记录 3/54 页 « 12345678...535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