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子束CT犬实验性梗塞心肌的三维重建与病理对照

    作者:宋志坚;张闽光;吴国强;沈天真;左焕琛

    用电子束CT重建能表示梗塞部位及形态的心脏三维图象,通过结扎犬心冠状动脉左旋支及其分支,形成左室侧壁梗塞区,经电子束CT增强容积扫描方式得到犬心断面.利用区域扩充法对梗塞心肌进行自动分割,采用表面重建法完成犬心的三维重建,用硝基四唑对病理切片进行染色,结果:清晰显示出了犬心的三维图象,并在三维图象上精确表示出了梗塞的部位及形态.结论:在造影剂注射量与扫描起始时间适宜的条件下,利用电子束CT可以诊断梗塞的部位与大小,且能重建出反应病变情况的心脏三维图象.

  • 电子束CT双期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作者:苏宏;陈君坤;黄伟;张宗军;王大勇;刘军;陈堤

    目的研究电子束CT在肺内单发性肿块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32例周围型肺癌与18例良性病变分别进行电子束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周围型肺癌主要表现为肿块分叶、边缘毛刺、胸膜凹陷及空泡征;良性病变多为无分叶、边缘光滑锐利肿块。但部分良、恶性病变CT征象重叠,仅凭形态学表现难以鉴别。平扫周围型肺癌平均CT值45HU,良性病变平均CT值51HU,无明显差别。增强后周围型肺癌明显强化,CT值平均增加31HU;良性病变轻度强化,CT值平均增加8HU。结论电子束CT在肺内孤立性肿块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EBCT在原发性非黏液瘤性心脏心包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陆敏杰;牟峰;赵世华;戴汝平;韦云青;王诚;黄连军;蒋世良;赵红;王红月

    目的探讨原发性非黏液瘤性心脏心包肿瘤的EBCT特征,评价EB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非黏液瘤性心脏心包原发肿瘤,男14例,女11例,年龄5个月~72岁,平均32.1岁,接受单层增强和/或电影序列EBCT扫描.结果良性肿瘤19例,恶性肿瘤6例,其中8例(脂肪瘤3例,单纯心包囊肿和淋巴管瘤各2例,血管瘤1例)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EBCT具有优良的时间、空间和密度分辨率,脂肪瘤、单纯囊肿、淋巴管瘤和血管瘤等有相对特征性表现,但对大部分肌源性、纤维瘤性等实质性肿瘤似无法做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 电子束CT在主动脉夹层样搏动伪影上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甫庚;陈起航;周诚;姚玉清;潘纪戍

    目的评价电子束CT在主动脉夹层样搏动伪影上的诊断价值.方法 118例病人于同时或1个月内分别进行了胸部螺旋CT和电子束CT扫描;其中男87例,女31例;年龄在22~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5岁.所有病例均在临床和影像上排除了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分别统计主动脉搏动伪影检出率及其形态、大小、密度、部位和主动脉搏动伪影在轴位CT图像上累及的层面数并加以对比分析.结果主动脉搏动伪影在螺旋CT图像上检出42/118例,检出率为35.5%;而在电子束CT图像上仅检出6/118例,检出率只有5.0%,二者具有显著差异(χ2=32.24,P<0.005).主动脉搏动伪影的大小在前者为3.0~11.0mm(平均为4.8±2.0mm),而在后者为2.0~5.0mm(平均为2.8±0.7mm),两者差数显著性近似检验具有显著差异;在轴位螺旋CT图像上累及的层面数为1~6层(平均为3.44±1.42层),而在电子束CT图像上累及的层面数仅为1~2层(平均为1.35±0.33层),二者差数显著性近似检验具有显著差异.结论电子束CT在主动脉夹层样搏动伪影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 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T增强特征

    作者:朱锡旭;陈君坤;卢光明;黄伟;苏宏;张宗军;李锋;王大勇;方有文;朱人敏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电子束CT增强特征.材料和方法:32例原发性肝癌行35例次平扫和双期或三期增强扫描.肝动脉期扫描时间约为20~25s,门静脉期约为40~50s,平衡期扫描延长至100s甚至5~10min.把肝癌的增强分为7种方式分析肿瘤增强特征.结果:共检出86个肿块和结节,动脉期能显示肿瘤的血管、动脉门静脉瘘、假包膜血供、门静脉癌栓.≤3.0em结节动脉期61%呈均匀高密度增强,13个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等密度,6个为低密度.门静脉期低密度肝癌结节28个(65%),均匀等密度结节13个,少数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和高密度.>3.0em肿块动脉期65%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高密度,7个为不均匀等密度,6个为低密度.在门静脉期肿瘤主要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79%(27/34),5个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2个为均匀等密度,无1例高密度.无论肿瘤大小平衡期呈等、低密度.结论:EBCT显示肿瘤的血供特征以及门静脉累及,是肝癌和临床怀疑肝癌的重要检查技术.

  • 电子束CT三维重建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旁路桥的开通

    作者:郑敏文;宦怡;葛雅丽;张卫达;左健;赵宏亮;白桂琴;李剑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开通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行EB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血流扫描及曲线分析,其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所有53支桥血管均重建成功,其中乳内动脉桥12支,大隐静脉桥40支,桡动脉桥1支.通畅的桥血管38支(67.9%),不同程度狭窄6支(11.3%),完全闭塞9支(17.0%).12支乳内动脉桥支11支通畅(91.7%),40支大隐静脉桥支27支通畅(67.5%).1支桡动脉桥闭塞.EBT桥血管血流曲线及定量参数可辅助判断开通情况.结论:EBT三维血管重建成像及血流扫描是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开通的极有价值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EBCT脑血管成像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张宗军;陈君坤;黄伟;苏宏

    随着CT和MR的发展,CT和MR血管成像(CTA和MRA)已成为主要的非侵入性脑血管病变的筛选方法.电子束CT(EBCT)比常规螺旋CT具有更快的扫描速度,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特别是冠状动脉钙化和狭窄的诊断和评价[1].本研究通过对23例EBCT脑血管造影(EBCTA)的分析,探讨EBCT在脑血管病变(主要为脑动脉瘤)的诊断、显示和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 中国人不同性别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的比较

    作者:江时森;柯天秀;张启高;陈锐华;徐军;王立军

    用电子束CT检测中国人男女不同性别的冠状动脉钙化的检出率.959例患者用C-150EBCT扫描冠状动脉,分析冠状动脉钙化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男女随年龄增加,其钙化检出率均增加;无症状女性在40~49岁组,50~59岁组冠脉钙化发生率显著增加;无症状男性随年龄增加其冠脉钙化检出和积分成比例增加.中国人男女性别间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 电子束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陆维举;赵建宁;李斌;郭亭;吴苏稼;王与荣;曾晓峰;时宁文

    目的探讨EBCT(电子束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2例髋臼骨折患者均行骨盆平片、EB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其中7例行手术,比较以上三种方法的检查及术中情况,以显示各自的诊断价值.结果①骨盆平片只能显示髋臼骨折,不能确定骨折类型.②EBCT平扫可以明确骨折类型,但需要阅片者有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 ,并熟悉髋臼周围的解剖结构.③EBCT三维重建可以得到髋臼骨折直观、全面的图象.结论骨盆平片诊断髋臼骨折是粗浅的,对制定治疗方案帮助有限;EBCT平扫能显示骨折的详细情况,并由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但要制定具体的手术方案,需要临床医生有丰富的阅片经验;EBCT三维重建对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可提供正确指导,是目前理想的诊断髋臼骨折的方法.

  • 电子束CT和快速成型技术建立山羊颅骨缺损模型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刘剑锋;归来;张智勇;牛峰;俞冰;唐晓军

    目的 探讨山羊颅骨缺损的三维模型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成年山羊为实验对象,建立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采用电子束CT(EBCT)扫描,CT图像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终的数据转换为快速成型(RP)机所能接受的文件格式,成型机通过“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原理制造出三维模型.结果 采用EBCT以1 mm层厚逐层连续薄层容积扫描作为原始数据源,将获得的图像经过滤波、降糙、二值化轮廓识别和提取、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曲面重构、实体重构,以光敏树脂为材料,运用液态树脂选择性固化法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成功地复制了山羊颅骨缺损的三维仿真头颅模型.结论 山羊颅骨缺损头颅模型的建立,对颅骨缺损的三维测量,个性化修复以及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 主动脉夹层螺旋CT与电子束CT血管造影价值比较

    作者:龚雪鹏;宦怡;彭勇;郑敏文;张劲松;韩月东;杜渭清;魏梦绮

    目的:比较螺旋CT血管造影(SCTA)与电子束CT血管造影(EBCTA)诊断主动脉夹层(AD)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证实的AD14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对 SCTA、EBCTA在显示AD的内膜瓣、破裂口、真假腔、附壁血栓、钙化及并发症,以及对判断AD分型的准确性进行比较,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SCTA、EBCTA对AD的诊断与分型准确率均为100%.SCTA 在AD的诊断、分型和术后随访等方面有较高价值;EBCTA显示升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瓣膜及冠状动脉等病变更具优越性.结论:SCTA和EBCTA对AD的诊断和治疗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现代策略

    作者:吴文辉;戴汝平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已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确立一个准确、无创、简单易行、高效价比和能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诊断的不足,肺动脉造影检查的有创性,被近年发展起来的CT和MRI技术所补偿,逐步形成了肺动脉栓塞现代诊断策略.电子束CT或螺旋CT被成功作为一线的筛选工具,确诊肺动脉栓塞准确性达90%-100%.

  • 电子束CT在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罗勤;柳志红;胡海波;宋云虎;祁晓鸥;戴汝平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检查在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PH)诊断及外科治疗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2006年5月,我院共有8例经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及EBCT检查确诊的CTPH患者成功接受了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并于术后1~2周内接受了EBCT复查,对其手术前后EBCT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应临床指标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术前EBCT检查8例患者中主肺动脉或左右肺动脉干内显示附壁充盈缺损共7支,肺叶动脉及肺段动脉显示部分充盈缺损共28支、缺支共6支;2例患者于肺窗可见"马赛克征",3例可见条索影;CT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平均为36.5mm.PTE术后复查EBCT显示所有患者肺动脉及分支内充盈缺损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消失,其中左右肺动脉及主肺动脉内附壁充盈缺损均消失,血栓清除率达100%,22支肺叶及肺段动脉充盈缺损影消失,6支完全闭塞的肺血管分支开通,血栓清除率82.4%(28/34),CT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平均为34.2mm,较术前回缩.8例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与EBCT血栓征象消除状况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EBCT对CTPH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也是PTE手术治疗后随访的可靠方法.

  • 电子束CT特性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杨刚;李林

    目的:充分掌握EBCT的各种特性及其临床应用的优势.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扫描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结果:电子束CT使用电子束的磁偏转代替球管机械运动,既加快扫描速度,又减少机械磨损,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结论:EBCT尤其适合于心血管、运动脏器、不合作病人的检查及CT透视等方面的应用.

  • 原发性心脏心包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评价

    作者:陆敏杰;赵世华;黄连军;张岩;牟峰;韦云青;王诚;蒋世良;戴汝平;王红月;刘蕾

    目的分析原发性心脏心包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评估几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的主要优势及局限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资料证实的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29例,除1例急诊手术无X线胸片检查,其余均行X线胸片及超声检查,接受电子束CT(EBCT)检查6例,MRI 5例.结果 X线胸片示异常26例,超声心动图诊断肿瘤28例,1例因大量心包积液漏诊.MRI和CT均检出肿瘤,所见与手术探查一致性好.结论 X线胸片适合作为常规检查,超声心动图可作为首选初查且对心腔或心包腔内的肿瘤诊断准确率高;因各种恶性肿瘤缺乏特征性表现,EBCT和MRI除提供肿瘤及其与毗邻组织的解剖关系外,组织学定性困难.

  • CT、MR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艳;韩萍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多层螺旋CT、电子束CT及MRI在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方面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就以上三者在冠状动脉成像方面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 创伤后颅骨缺损EBCT三维测量及数据库的建立

    作者:归来;刘筱菁;张智勇;牛峰;俞冰;唐晓军;刘剑锋;宋彬;彭喆

    目的 探索建立创伤后颅骨缺损数据库,为颅骨缺损的三维测量及个性化设计提供研究的平台.方法 对电子束CT扫描颅骨缺损的患者,应用自主开发的骨组织表面绘制软件3DMSR 对CT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三维测量,并转换成适用于快速成型、个性化修复和数据库建立的通用格式.结果 1995年至2004年,对84例创伤后颅骨缺损的患者,应用电子束C T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三维测量和个性化手术模拟,根据不同病例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自体颅骨外板、自体下颌骨外板、MEDPOR、钛网及钛合金个性化修复体等方法完成治疗,并将相关信息建成颅骨缺损数据库.结论 颅骨缺损数据库的建立 ,对于个性化治疗方案及相关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 主动脉缩窄及主动脉弓离断的电子束CT诊断

    作者:文利;戴书华;邹利光;刘卫金;孙清荣;张冬

    目的:探讨电子束CT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主动脉弓离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共10例病人,年龄6-18岁,均经手术证实.对所有患儿行EBCT增强扫描,并对图像行三维重建.结果:10例病人术前均得到正确诊断,其中8例为主动脉缩窄,2例为主动脉弓离断.EBCT均显示了全部8例主动脉缩窄及其缩窄的程度、形态,并显示缩窄处与左锁骨下动脉的关系.其中6例(75%)为局限性狭窄,2例(25%)形成中-重度长管状狭窄.合并畸形有: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合并肺动脉狭窄,1例合并二尖瓣狭窄,2例同时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室间隔缺损.2例主动脉弓离断病例,均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狭窄.EBCT均显示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呈分离状.结论:EB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对先天性主动脉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能同时显示合并的胸部大血管异常.

  • 胰腺癌的普通经腹超声诊断

    作者:许萍;陈为民;杨永明;华秀云

    目的:评价普通腹部超声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本组92例胰腺癌的超声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电子束CT(EBCT)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胰腺癌腹部超声的肿块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及胰周脏器浸润、转移征象的检出率均较高,与EBCT相似;而超声对胰周血管侵犯征象的检出率明显低于EBCT;由于胃肠道胀气或病人肥胖而使胰腺癌未能检出的仅占5.4%.结论:胰腺癌的普通腹部超声检查不仅具有普及、易行、无创性等优势,而且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胰腺癌首选的诊断方式.

  • 冠脉CT成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鲁静朝;崔炜

    随着CT技术的不断改进,冠脉成像近年来取得迅猛发展.CT可同时对冠脉的管腔和管壁进行成像,可评估冠脉狭窄程度、探测斑块构成和斑块负荷,并可能成为CABG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随访的工具.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