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飞利浦炫速64排CT3D及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损伤中的运用

    作者:黄春嘉

    目的 探讨飞利浦炫速64排三维CT(CT3D)技术在骨关节损伤中的运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进行诊治的46例骨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术前给予飞利浦炫速64排CT3D技术检查,之后使用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重建(SSD),容积重建(VR)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MPR检出率为100.0%(46/46);VR检出率为91.3%(42/46);SSD检出率为73.9%(34/46);MPR检出率高于VR、SSD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SSD的检出率低.结论 飞利浦炫速64排CT3D及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较高,为诊断与治疗方面提供重要参考,可供临床借鉴.

  • 基于探针拾取点的膝关节表面重建

    作者:刘艳珍;王广志;丁辉

    近邻点的正确选取是正确重建表面的前提.本文基于对膝关节导航手术中扫描数据的分析,得到扫描数据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寻找近邻点,生成局部切平面,建立有向距离场.再根据Delaunay三角剖分等相关理论,提取等值面,后生成膝关节表面模型.本文工作为增强膝关节导航手术的操作性和可视化效果提供了有利工具.

  • 髋臼与股骨头三维立体影像三种分离技术分析(附22例分析)

    作者:王予生;程晓光;赵英威;屈辉

    目的比较分析髋关节三维立体影像髋臼与股骨头分离技术.方法对22例44个髋关节进行临床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15人,髋关节骨折7人.螺旋CT扫描后进行三维立体重建,然后分别使用:①阈值(Threshold)分离法;②曲线切割分离法;③半自动立体分割法等3种分离技术对髋关节3D影像进行髋臼、股骨头分离.结果采用阈值分离法,产生的影像Ⅳ级、Ⅴ级占总病例59.1%.采用曲线切割分离法,病例中100%的股骨头影像在分离后都有不同程度切割损伤.半自动立体分离法,Ⅰ级、Ⅱ级影像占全部病例的97.6 %.结论我们认为半自动立体分离法是获得分离后完整股骨头,髋臼影像较理想的方法.

  • 基于PC机的医学图像三维表面重建

    作者:诸葛斌;冯焕清;周荷琴;张胜健;吴端

    目的利用CT、MR等获得的图像,重构出器官、骨骼或组织的三维形体,帮助医生诊断、治疗或制订手术方案.方法 Shear-Warp算法通过将三维数据场的投影分解为错切变换(shear)和变形变换(warp)两步来实现三维重建,显著减少了计算量.先对体数据进行错切变换,然后在错切空间根据阈值法获取三维表面,根据光照模型得到三维表面的亮度,后通过变形变换得到终的结果图像.结果 提出了一种基于Shear-Warp投影原理快速显示三维表面的直接重建算法.结论 与其他表面重建算法比较,这种算法不需要预处理,重建过程中不必生成中间数据,在无硬件加速的条件下,能在普通微机上实现医学图像的快速三维表面重建.

  • 创伤后颅骨缺损EBCT三维测量及数据库的建立

    作者:归来;刘筱菁;张智勇;牛峰;俞冰;唐晓军;刘剑锋;宋彬;彭喆

    目的 探索建立创伤后颅骨缺损数据库,为颅骨缺损的三维测量及个性化设计提供研究的平台.方法 对电子束CT扫描颅骨缺损的患者,应用自主开发的骨组织表面绘制软件3DMSR 对CT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三维测量,并转换成适用于快速成型、个性化修复和数据库建立的通用格式.结果 1995年至2004年,对84例创伤后颅骨缺损的患者,应用电子束C T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三维测量和个性化手术模拟,根据不同病例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自体颅骨外板、自体下颌骨外板、MEDPOR、钛网及钛合金个性化修复体等方法完成治疗,并将相关信息建成颅骨缺损数据库.结论 颅骨缺损数据库的建立 ,对于个性化治疗方案及相关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技术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昌爱武

    CT机作为大型医疗设备正在逐步普及,已成为安全、迅速、无痛苦的检查方法,尤其在脊椎检查方面的应用已日趋广泛.随着CT扫描方式改进和计算机软件的迅速发展,CT后处理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多层螺旋CT(MSCT)脊柱常用后处理技术包括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曲面重建(MPR/CPR)、三维表面重建(SSD)和容积再现(VRT)[1,2].本文报道30例的应用经验,并就其技术参数及应用价值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供同行参考.

  • 图像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吕东辉;顼超静;孙九爱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偏离其中心线的畸形生长,是一种常发生在青少年人群中的特发性疾病.本文通过对现有的脊柱侧弯检查方法的分析,指出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青少年脊柱侧弯检测的优越性.主要介绍了两类脊柱侧弯检测的图像处理方法:一类为提取莫尔图像的非对称特征,将其与Cobb角相联系进行检测;另一类为利用不同的光学成像方法对人体背部进行三维重建,然后根据提取的三维特征对脊柱侧弯进行检测.两类方法的相似点在于都涉及到人体背部的对称性的判别问题.后,对图像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方面的进一步应用做了展望.

  • 傅立叶轮廓术在重建三维物体轮廓中的应用

    作者:石璧尔;路宽;王颖婷;李贞安;白净

    随着荧光分子断层成像(FMT)技术中系统结构和重建算法的改进,FMT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命医学研究手段.目前FMT算法都需要得到被测对象的三维表面轮廓作为边界约束条件.本文提出一种在蓝紫光条件下基于傅立叶变换轮廓术(FTP)方法,经图像处理、频谱分析及滤波后重构出FMT系统实验中物体的轮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毫米量级的重建精度.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重建出物体表面轮廓,以及实时监控实验过程中物体的行为,保证了整个成像过程的对应性.此外,该法选用蓝紫光段,避免了对荧光成像的干扰.

  • 医学图像表面重建中等值面的快速定位

    作者:诸葛斌;冯焕清;周荷琴;袁非牛

    提出一种基于Shear-Warp投影原理快速定位等值面的直接体绘制算法.它通过生成有序医学图像体数据,并对选定区间中的体素进行定位,来减少遍历的体数据和提高等值面的定位速度.算法还能通过调整数值区间,按应用需要来灵活调整图像质量和重建速度.此外,在生成有序体数据后,算法在重建过程中不必生成中间数据.因此,在无任何硬件加速的条件下,能在PC机上实现医学图像的快速三维表面重建.

  • 三维表面重建技术在高位脱位DDH患者髋臼形态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曾羿;闵理;赖欧杰;沈彬;杨静;周宗科;康鹏德;裴福兴

    目的 对高位脱位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的髋臼形态进行三维表面重建和定量分析,以了解其髋臼解剖学特点,提高关节置换术前计划的准确性.方法 利用Mimics软件对13例(13髋)高位脱位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及13例(26髋)正常人的骨盆图像进行三维表面重建.对重建后的髋臼三维图像进行髋臼上下径、前后径、髋臼深度、内壁厚度、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测定,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高位脱位组髋臼形态不规则,上窄下宽,呈三角形;其髋臼上下径为(38.29±2.71) mm,前后径为(21.74±5.33) mm,髋臼深度为(15.50±2.93) mm,内壁厚度为(6.80±2.97)mm,外展角为(49.29±7.40)°,前倾角为(23.82±11.2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位脱位组在髋臼上下径、前后径及髋臼深度方面均小于对照组(P<0.05),但其内壁厚度、外展角及前倾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三维表面重建技术能够还原髋臼真实形态,完成髋臼形态定量分析,提高术前计划的准确性.高位脱位DDH患者髋臼形态不规则、开口偏小、内壁较厚、外展角及前倾角较大,这些特点在行关节置换时需要注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