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中的肌上皮细胞改变

    作者:吴焕文;刘旭光;李俊杰;王婧;张卉;庞俊译;梁智勇

    目的 观察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癌巢周围及纤维血管轴心中肌上皮细胞存在与分布情况,探讨肌上皮标记在SPC鉴别诊断及浸润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3例乳腺SPC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形态学观察及肌上皮细胞免疫组化结果判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3例SPC中,18例(78.3%)在癌巢周围及纤维血管轴心中至少有一种肌上皮标记的表达,其中12例(52.2%)具有基本完整的癌巢外周及纤维血管轴心肌上皮细胞层,6例(26.1%)有不同程度的肌上皮细胞缺失,仅5例(21.7%)肌上皮细胞完全缺失.然而,与周围正常导管/小叶相比较,SPC的肌上皮细胞数目均明显减少(尤以p63染色为明显,表现为p63染色的肌上皮细胞核间距增宽).p63、CK14在肌上皮细胞染色强度与范围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背景反应少,较易判读.CD10对部分病例癌巢外周肌上皮染色效果欠佳.所有病例的肿瘤细胞CK5/6均(-),且至少有一种神经内分泌标记的表达.结论 SPC在癌巢外周及纤维血管轴心内可存在完整或部分的肌上皮细胞层.SPC病例中肌上皮细胞核间距增加、数目减少.肌上皮细胞存在与否对于SPC与UDH的鉴别诊断以及SPC浸润的判断应用价值有限.

  • 特殊类型乳腺癌(三)

    作者:丁华野;皋岚湘

    作者主要对乳腺乳头状移行细胞癌、伴有黑色素细胞分化的乳腺癌、富于肌上皮的乳腺癌,乳腺腺泡细胞癌、伴横纹肌样瘤分化的乳腺癌、伴绒毛膜癌分化的乳腺癌和伴反应性内芽肿的乳腺癌的形态学特点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这些都是十分少见的乳腺癌,其中有些是否可作为单独的类型还有争议.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6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朱丽娜;王晓晶;史雪鸿;孙春杰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64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进行HE染色和CK5/6、p63、CK8、ER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 导管内乳头状瘤(IP)51例,伴不典型导管增生(ADH)或导管原位癌(DCIS)6例,导管内乳头状癌(IPC)4例,实性乳头状癌3例.32例伴普通型导管增生的IP其增生上皮CK5/6呈镶嵌状(+),CK8呈分散或簇状(+),其中21例ER呈不均匀(+);纤维血管轴心肌上皮呈p63和CK5/6(+).导管内乳头状瘤伴ADH、IP伴DCIS、IPC和SPC的增生上皮CK5/6(-),CK8片状(+),ER均匀强(+);纤维血管轴心肌上皮呈p63和CK5/6(-)或(+).结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病变是一组良、恶性混合存在的病变,应通过特定的组织形态、增生上皮CK5/6、CK8和ER的表达情况以及肌上皮的位置进行鉴别.

  • 乳腺大汗腺病变中的肌上皮细胞改变2例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吴焕文;刘旭光;滕梁红;李俊杰;王婧;张卉;庞俊译;梁智勇

    目的 结合文献探讨乳腺大汗腺病变中的肌上皮细胞改变.方法 对2例罕见乳腺大汗腺乳头状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等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例1 70岁,女性.病变为直径0.9 cm囊实性结节,镜下表现为界限清晰的硬化性乳头状病变,伴广泛的大汗腺化生.大汗腺化生区域,肌上皮细胞不明显,且p63及CD10染色完全阴性,而SMA、S-100、CK14、CK5/6染色均能够显示连续完整的外周及乳头轴心肌上皮细胞层.例2 60岁,女性.病变为直径4.5 cm囊实性结节.镜下结节呈囊性,囊腔周围可见厚的纤维性包膜,囊内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或筛状,可见明显的纤维血管轴心及大汗腺特征,局部有小灶性坏死及钙化.免疫组化染色p63、CD10、calponin、CK5/6、SMA、S-100、CK14在乳头轴心及囊腔外周均未发现肌上皮细胞,前哨淋巴结活检未见转移.2例终诊断:例1,乳腺硬化性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大汗腺增生,例2,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大汗腺亚型).随访7个月及41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乳腺良性大汗腺病变可发生异常的肌上皮细胞改变,出现部分甚至所有肌上皮细胞标记阴性以及肌上皮细胞的部分或完全缺失.除应用多种肌上皮细胞标记物外,乳腺大汗腺病变(尤其是大汗腺乳头状病变)的病理诊断需要结合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等进行综合判断.

  • 乳腺导管内大汗腺乳头状瘤1例

    作者:孟媛;王建蔚

    患者女性,48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周人院,彩超可见左乳多发无回声区,大者5.5 cm ×3.3 cm大小,位于乳头外上方内部透声欠佳,可见分隔,分隔处可见一等回声团,内部回声欠均匀,大径1.1 cm ×0.9 cm,边界清楚.结果:符合乳腺囊性增生超声改变,分隔处见实质性团块,性质待查,考虑BI-RADSⅣ级,建议进一步检查.钼钯检查:左乳较大肿块阴影,大小5.6 cm ×4.7 cm,可见分叶状改变,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晰,叶状肿瘤不能除外,BI-RADSⅣ级.

  • 乳腺小叶原位癌的病理诊断

    作者:丁华野;皋岚湘

    介绍7种特殊类型的小叶原位癌,包括:旺炽型、多形型、透明型、肌样细胞型、印戒细胞型、黏液型和小小叶型.着重讨论小叶原位癌与小叶不典型增生、小叶癌化、微浸润性小叶癌、透明细胞化生和妊娠样增生等的鉴别诊断.提出腺泡扩大、肌上皮、细胞内黏液、细胞黏着性和坏死等组织学表现在鉴别诊断中的病理学意义.

  • 有嗜酸性颗粒状胞质的乳腺肿瘤(一)

    作者:丁华野;皋岚湘

    乳腺具有嗜酸性颗粒状胞质的肿瘤有多种类型,从超微结构上可分为:①富含大汗腺小泡和颗粒的癌:大汗腺癌和肌母细胞样癌;②富含黏液颗粒的癌:分泌型癌和黏液细胞癌;③富含酶原颗粒的癌:腺泡细胞样癌;④富含神经内分泌颗粒的癌:嗜酸性神经内分泌癌;⑤富含线粒体的癌:嗜酸细胞癌和伴肌上皮分化的癌;⑥富含溶酶体的肿瘤:颗粒细胞瘤和具有嗜酸颗粒状胞质的平滑肌瘤.主要讨论以上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 原发性乳腺上皮-肌上皮癌一例

    作者:杨清默

    乳腺癌是发病率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主要病理类型为导管癌和小叶癌,乳腺原发性上皮一肌上皮癌极为罕见.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肌上皮
  • 原发性乳腺肌上皮癌一例

    作者:李海平;赵群;王小玲

    患者女,51岁.因发现双侧乳房肿块1个月于2001年12月28日住院.体格检查:双乳对称,未见皮肤红肿、皮下静脉怒张,右侧乳房外上象限2.5 cm×2.5 cm肿物,质硬,界限不清,轻触痛,活动差;左侧乳房中上可触及1.5 cm×1.5 cm肿物,质硬,界欠清,无触痛,活动差;左、右腋下均可触及0.5cm×0.5cm大小淋巴结各1枚,双侧锁骨上下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肿物经针吸细胞学检查均找到癌细胞.右乳钼靶摄片可见右乳外上象限2 cm×1.5 cm肿块影,周边有毛刺,可见少量砂粒样钙化,右腋下可见1枚淋巴结显影.于2001年12月31日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理报告:右乳为浸润性小叶癌,淋巴结第一水平0/9、第二水平1/3转移,ER(+)、PR(+);左乳为肌上皮癌,淋巴结第一水平0/10、第二水平0/1转移,ER(-)、PR(-).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肌上皮
  • 乳腺硬化性腺病冰冻及石蜡切片病理诊断分析

    作者:姜威;张安生;尹洪涛;单毅;崔鑫磊

    硬化性腺病是以小叶纤维化和增生的小管的腺上皮萎缩而肌上皮却保存或增生为特征的结节状病变,镜下特点千变万化[1],而且变形的腺体和增生的小管可出现在纤维化间质或脂肪组织内,状似浸润性生长,加之冰冻切片细胞较大,略有异型,切片略厚,细胞堆积,极易误诊为浸润性癌[2].

  • 以肌上皮增生为主的泪腺多形性腺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梁青;崔湘屏

    目的:探讨以肌上皮增生为主的泪腺多形性腺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方法:30例经病理诊断为泪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石蜡切片标本,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观察病变特点。结果:光镜下观察多形性腺瘤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以及间质成分混合存在,腺上皮细胞可排列成腺管状、条索状和实体状;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导管上皮CK+、CK5/6+、CK7+、CK20-,肌上皮Actin+、SMA+、P63+、Desmin-,其它标记物导管外层肌上皮细胞和粘液软骨样细胞S-100+、Vimentin+、P53+,Ki-67阳性细胞数<2%,CD34-。结论:泪腺多形性腺瘤细胞中小灶状的腺管结构及粘液软骨样基质是诊断的重要线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也具有参考价值。

  • 乳腺腺平滑肌瘤一例

    作者:常吉庆;马云;徐彩霞;闫跃红;张巨庆

    患者:女性,42岁.右侧乳房反复胀痛8 a,右乳房包块近期明显增大,位于乳晕及外象限腺体内,约5 cm×5 cm,形状不规则,质中等硬度,活动.切除约5 cm×4.5 cm包块.病理检查:灰红不整形组织一堆,约5 cm×4.5 cm×4 cm,结节状,有部分包膜,质韧.镜检:瘤细胞呈梭形,胞质丰富嗜伊红色,边界清楚,细胞核呈杆状,两端钝圆,位于细胞中央,不见核分裂象,瘤细胞呈束状或栅栏状排列,在瘤细胞之间有少数由柱状或立方状上皮及肌上皮构成的乳腺小管.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肌动蛋白(actin)(+)、结蛋白(desmin)(+);Masoon三色染色,平滑肌组织蓝色.病理诊断:(右)乳腺腺平滑肌瘤.

  • 乳腺肌上皮癌1例报告

    作者:陈巍;孟利伟;徐迎春

    病人女性,60岁.因发现右乳肿块半年余于2011-02-11入院.病人既往无不适症状,肿块增大缓慢.查体:双乳对称,右乳头上方2cm处可及一约2.5mm×2.0cm大小肿块,质地偏硬,边界不清,无压痛,活动可,表面皮肤无红肿,无桔皮样变,与皮肤无粘连,乳头无凹陷,左乳未及肿块,双腋下及锁骨上下未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B超示右乳21mm×14mm低回声肿块,边界欠清,腋下未及肿大淋巴结回声.乳腺钼靶示右乳见23mm×16mm大小密度增高阴影,形态不规则,部分边界欠清.于2011-02-14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冰冻切片为右乳浸润性癌.术后镜检:瘤细胞呈巢片状分布,部分细胞浆透亮,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易见(见图1、图2).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肌上皮
  • CK5/6、p63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袁雪芹;荆福祥;袁雪英

    目的:探讨CK5/6、p63标记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根据WHO(2003)乳腺肿瘤分类标准收集乳腺普通型增生(UDH),非典型增生(ADH),原位癌(DCIS)和浸润性导管癌(IDC)标本各12例.应用免疫组化进行CK5/6、p63检测,观察其在不同类型病变乳腺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结果:在UDH中,CK5/6阳性的细胞主要分布于肌上皮和腔内的腺上皮,腺腔中的阳性细胞排列呈马赛克状;p63主要表达于导管周围的肌上皮;两种标志物均呈中-重度阳性着色.在ADH中,CK5/6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肌上皮,腺腔内仅见少许腺上皮呈阳性着色;p63主要表达于导管周围的肌上皮;相比UDH而言,CK5/6和p6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减低.在DCIS中,肌上皮CK5/6仅呈轻-中度阳性着色,而腺腔内腺上皮未见明显着色,P63主要表达于导管周围的肌上皮.与ADH相比而言,CK5/6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但p63的阳性表达率未见明显变化.在IDC中,仅1例肿瘤细胞CK5/6呈阳性着色,另外1例肿瘤间质中可见少许P63阳性表达细胞.结论:联合运用CK5/6、p63可鉴别UDH,ADH,DCIS和IDC.

    关键词: 乳腺癌 肌上皮 CK5/6 P63
  • 乳腺多形性腺瘤1例病理分析

    作者:韩淑珍;黄彬华;蒋月荷;袁秀丽;何丹

    多形性腺瘤是发生在口腔涎腺的良性肿瘤,发生在乳腺者十分罕见.组织学上类似于涎腺的多形性腺瘤,由乳腺的腺上皮和肌上皮细胞构成,亦称良性混合瘤.主要发生于女性,年龄范围较广,平均年龄65岁.临床上,肿瘤生长较缓慢,病程几个月至数十年[1].我院收治1例女性患者,71岁,发现左乳腺肿物6年入院.现对其病例进行病理分析.

  • 内镜诊治食管腺瘤一例

    作者:曹平;原丽莉;康艳;王全红;李丽;李雅琴

    患者女,70岁,因上腹不适数月于当地医院就诊,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6 cm见一大小约0.5 cm半球形息肉样隆起,考虑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平素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症状,既往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转我院。入院后检查血肝肾功、肿瘤指标、血细胞分析、甲状腺功能、肝炎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HIV抗体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检查提示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复查胃镜(与上次检查间隔1个月余)于距门齿25 cm处食管壁见一0.8 cm ×1.0 cm 的广基隆起性病变(图1),表面黏膜光滑,色泽正常,触之滑动感不明显,超声微探头探查见黏膜层不均质的偏低回声结节(图2),考虑食管黏膜下肿物性质待定,行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肿物,过程顺利(图3),术后病理结果示食管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可见多个腺体扩张,部分腺体衬双层细胞,伴乳头状增生,间质为淋巴组织,见淋巴滤泡形成,形态类似腮腺的淋巴乳头状囊腺瘤(Warthin瘤)[1](图4),免疫组化结果提示:AE1/AE3、CK7、CEA在腺上皮及肌上皮均表达,P63、SMA在肌上皮表达,考虑:食管腺或异位唾腺来源的乳头状囊腺瘤,部分上皮增生。因食管腺瘤较为罕见,我院病理科请日本老年病院食管病理专家Takubo远程会诊,意见为:食管腺瘤(乳头状涎腺腺瘤或浆液性囊腺瘤)。目前随访1年,患者未出现不适症状,一般情况尚可,胃镜复查未见明显异常。

  • 皮肤混合瘤一例病理分析

    作者:熊雅波

    1 病例患者,女,35岁.因左前臂发现一包块来院检查.查体:一般情况可,左上臂见一大小约1.5cm×1.5cm结节,位于皮下,边界清,实性,质中.临床诊断:左上臂肿块性质待查.予以肿块切除送检.病理检查:①巨检见结节一个,大小1.5cm× 1.5cm×0.5cm,外有菲薄包膜,切面灰白,质实.②镜检见肿瘤细胞排列呈腺管样,其间有黏液样组织及大片软骨样结构,瘤结节周围有纤维包膜.③免疫组化检查腺上皮CK、CEA、EMA(+),肌上皮呈S-100、SMA、Vimentin(+).病理诊断为皮肤混合瘤.随访未见复发及转移.

  • Sox10作为施万细胞、黑素细胞肿瘤及软组织肌上皮肿瘤的一种标记:系统性分析5134例肿瘤

    作者:魏建国(译);许春伟(审校)

    在施万细胞和黑素细胞系中表达的Sox10转录因子在其发育中非常重要,并可作为其相应肿瘤的标志物。另外,已有Sox10在肌上皮/基底细胞上皮肿瘤亚群中的报道,但其表达仍未被完全阐明。本研究在神经外胚层肿瘤、间叶源性肿瘤、淋巴系统肿瘤及上皮性肿瘤在内的5134个人类肿瘤中检测了Sox10的表达。每片包含30~70例的多肿瘤组织库运用一种新的兔单克隆抗体(克隆号EP268)和徕卡自动化仪。 Sox10在发生于软组织和胃肠道的良性施万细胞瘤及转移性黑色素瘤中具有一致性表达,而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相反,Sox10在许多潜在的类似神经鞘瘤的肿瘤中却不表达,例如细胞性神经鞘黏液瘤、脑膜瘤、胃肠道间质瘤、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和各种各样的纤维母/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事实上Sox10在间叶源性肿瘤中不表达,偶尔在腺泡状横纹肌肉瘤中表达。在软组织上皮性肿瘤中,Sox10仅在肌上皮瘤中表达,而在恶性变异型肿瘤中不表达。此外,Sox10在胚胎性癌中常呈局灶性表达,表明了其具有原始Sox10阳性表型或具有向神经外胚层分化的潜能。夹在非肿瘤性施万细胞或黑色素细胞表达 Sox10的各种肿瘤被认为是Sox10阳性的肿瘤。因此在软组织和上皮性肿瘤的诊断中,Sox10应该被加入进免疫组化抗体组中。

  • 乳腺肌上皮癌1例报告

    作者:李琴;施松

    目的:探讨乳腺肌上皮癌的临床特点及相关诊治方法。方法:2012年10月我科收治1例右侧乳腺肿块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予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予止血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及术后化疗。结果:术后病理示 ER (-)、PR (-)、c-erbB-2(-)、S-100蛋白部分(+)、P63 ;(+)、SMA(+),符合乳腺肌上皮癌病理特征,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乳腺肌上皮癌为少见病例,通过乳癌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肌上皮癌的疗效需要进一步探讨,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及生存率尚需进一步研究及观察。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肌上皮
  • 鼻翼多形性腺瘤1例

    作者:李雪盛;钱进;李厚恩;赵晶;李进让

    患者,男,47岁,于半年前发现右侧鼻翼肿物,无红肿疼痛,缓慢生长,于2012年9月17日入院治疗.入院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专科情况:右侧鼻翼局限性隆起,无红肿、溃疡,质地中等,可活动,无明显触压痛.鼻前庭、鼻腔鼻窦无异常.入院初步诊断为右侧鼻翼肿物,准备手术治疗.术前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遂于局麻下行右鼻翼肿物切除术,术中平行于鼻唇沟方向做梭形切口,保持安全切缘,完整切除肿物及其表面皮肤,直接缝合切口.肿物病理检查结果:(右侧鼻部)多形性腺瘤,肿瘤位于真皮内,直径1 cm,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一步法免疫组化标记:肿瘤内上皮成分CK7(+++),CK5/6(+++),Ki67标记指数约10%;肌上皮及间质S-100(+);肌上皮P63(+),SMA(+).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