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肤混合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程羽青;周晓莉;顾文贤;华芬;邵素英;赵家璧

    目的 探讨皮肤混合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28例手术切除的皮肤混合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形态学观察,其中23例行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大体表现为真皮和/或皮下境界清楚的结节状肿块.镜下,肿瘤上皮和肌上皮呈立方状、梭形、浆细胞样等多种形态,排列成条索状、腺样、巢状,可伴有毛囊、皮脂腺、大汗腺、小汗腺样分化.肿瘤间质以纤维、黏液、软骨样或透明变性基质为主,偶见脂肪或骨样组织.免疫组化显示导管上皮CEA、CD117(+),肌上皮p63、GFAP、Calponin、S-100(+),两种细胞CK、CK5/6、EMA、Cam5.2均(+).结论 皮肤混合瘤是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鉴别诊断需要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

  • 皮肤混合瘤1例

    作者:黄秋红;周炳荣;郭娴菲;骆丹

    临床资料患者,男,46岁.主因下颌部出现皮色丘疹,无自觉症状3年,于2011年1月2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于下颌部出现一皮色粟粒大丘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皮损逐渐缓慢增大至黄豆大小,无破溃、出血,为明确诊断和治疗来我科就诊.

  • 面部皮肤混合瘤1例

    作者:李雪娇;何威;孙敏;周源;李冉

    1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因“左上眼睑外侧起包块2年”于2017年1月1 1日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现病史:2年前患者无意间发现左上眼睑外侧有1个米粒大小肤色丘疹,不突出皮肤,无疼痛、瘙痒等自觉症状,未予治疗.此后,该丘疹缓慢增大至3 cm×2 cm,包块表面无破溃,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无任何自觉症状.否认外伤史.无其他全身症状.患者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来我科就诊.既往有“痛风”病史.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情况.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皮肤科情况:左上眼睑外侧可见1个约3 cm×2 cm(高×直径)的肤色肿块,质韧,高出皮肤,无破溃,表面可见毛细血管扩张,肿块活动度可,见图1.

  • 右上唇皮肤混合瘤一例

    作者:杨洪;汪芳;赵伟志;石岚

    皮肤混合瘤又称黏液性汗腺瘤或软骨样汗管瘤,临床少见,有报道皮肤混合瘤在上皮性肿瘤中占0.010%~0.098%[1].作者在临床丁作中收治1例右上唇皮肤混合瘤,报道如下.病例报告 患者,男,42岁,约5年前发现右上唇处有1个黄豆大小硬结,无疼痛症状,未予诊治,近年逐渐增大,前来马鞍山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

  • 作者:

    关键词:
  • bcl-2和PCNA在皮肤混合瘤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作者:杨长俊;吴莉莉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蛋白质(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皮肤混合瘤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0例皮肤混合瘤标本中的bcl-2和PC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10例患者标本中均见bcl-2和PCNA阳性染色.肿瘤巢内,衬于囊腔和导管样结构内侧的肿瘤细胞示PCNA阳性,而上皮样细胞示bcl-2阳性. 结论皮肤混合瘤中bcl-2、PCNA的异常表达似与此肿瘤的发生有关.

  • 面部皮肤混合瘤2例

    作者:李丽雅;周金莲;牛忠英

    混合瘤是涎腺常见的肿瘤,在涎腺之外区域,面部皮肤发生混合瘤实为少见,笔者近期诊治面部皮肤混合瘤2例,现报告如下.

  • 皮肤混合瘤1例

    作者:崔红艳;夏玉坤;张斌

    1 病例资料患者男,44岁,因颊部无痛性肿物一年于2012年7月4日来我院在局麻下行手术切除,临床诊断为皮肤纤维瘤.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颊部孤立性粟粒大小丘疹,皮色正常,无破溃,无痛痒.此后丘疹逐渐增大成结节,直径约1.0cm.既往体健,家族中无遗传病史.

    关键词: 皮肤混合瘤 诊断
  • 眼睑皮肤混合瘤2例

    作者:刘少章;袁洪峰

    眼睑皮肤混合瘤少见,我科眼病理室1975年~2001年发现2例现报道如下.

  • 原癌基因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皮肤混合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长俊;吴莉莉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蛋白质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皮肤混合瘤中的表达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10例皮肤混合瘤标本中的bcl-2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10例患者标本中均见bcl-2和PCNA阳性染色.肿瘤巢内,衬于囊腔和导管样结构内侧的肿瘤细胞示PCNA阳性,而上皮样细胞示bcl-2阳性.结论:皮肤混合瘤中bcl-2、PcNA的异常表达似与此肿瘤的发生有关.

  • 巨大皮肤混合瘤

    作者:李艳艳;郭武欣;王永强;任俊峰;倪海洋

    报告1例鼻部巨大皮肤混合瘤.患者男,72岁.鼻根部皮下结节4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肿瘤呈结节状生长,有边界,但无明显包膜、纤维黏液背景中可见分化成熟的脂肪、汗腺导管、肌上皮及角化鳞状上皮多种成分,阿辛蓝染色阳性,免疫组化: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5%+),S-100蛋白(+),诊断皮肤混合瘤手术切除肿瘤.

    关键词: 皮肤混合瘤
  • 皮肤混合瘤2例

    作者:邹旭辉;李玉叶;刘彤云;邹勇莉;张莉

    目的:加强对皮肤混合瘤(MTS)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报告2例男性皮肤混合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回顾近年来有关皮肤混合瘤的文献资料.结果:2例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皮肤混合瘤,终行Mohs手术治疗.结论:皮肤混合瘤较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且易被误诊,确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该病一般呈良性表现,佳治疗方法是行Mohs手术完整切除,可有效防止复发.

    关键词: 皮肤混合瘤
  • 皮肤混合瘤1例

    作者:孙华凤;陆新;茅东升;陆海山;赵启明

    患者女,36岁.因右侧鼻背部孤立性结节5年于2013年10月2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右侧鼻背部有一丘疹,肤色,无痛痒等自觉症状,无溃疡,丘疹逐渐增大.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增大.皮肤科检查:右侧鼻背部可见一肤色圆形结节,直径约1.5 cm,境界清楚,质地中等硬度,无压痛,活动度一般,结节表面光滑无破溃.

  • 皮肤混合瘤1例

    作者:陈梅;杨海晶;董正邦;王飞

    患者男,25岁.因鼻根部孤立性结节半年于2011年2月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鼻根部孤立性粟粒大丘疹,正常肤色,无明显自觉症状,后丘疹渐增大成结节.既往体健.

    关键词: 皮肤混合瘤
  • 皮肤混合瘤中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

    作者:尤德渊;王艳东;尤海燕

    目的探讨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皮肤混合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免疫组化双染技术对12例皮肤混合瘤皮损标本中bcl-2和PCNA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12例患者的皮损标本均见bcl-2及PCNA阳性染色.肿瘤巢内,衬于囊腔和导管样结构内侧的肿瘤细胞示PCNA阳性,而上皮样肿瘤细胞示bcl-2阳性.bcl-2阳性的肿瘤细胞多呈PCNA阴性染色,而bcl-2阴性的肿瘤细胞多呈PCNA阳性染色.结论皮肤混合瘤中bcl-2、PCNA的异常表达似与此肿瘤的发生相关.

  • 皮肤混合瘤一例病理分析

    作者:熊雅波

    1 病例患者,女,35岁.因左前臂发现一包块来院检查.查体:一般情况可,左上臂见一大小约1.5cm×1.5cm结节,位于皮下,边界清,实性,质中.临床诊断:左上臂肿块性质待查.予以肿块切除送检.病理检查:①巨检见结节一个,大小1.5cm× 1.5cm×0.5cm,外有菲薄包膜,切面灰白,质实.②镜检见肿瘤细胞排列呈腺管样,其间有黏液样组织及大片软骨样结构,瘤结节周围有纤维包膜.③免疫组化检查腺上皮CK、CEA、EMA(+),肌上皮呈S-100、SMA、Vimentin(+).病理诊断为皮肤混合瘤.随访未见复发及转移.

  • 下颏皮肤混合瘤1例

    作者:张佳音;魏喆强;曹志翔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下颏肿物2年余,于2011年10月13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2009年始于下颏部起一粟粒大皮色丘疹,无自觉症状,反复刺激皮损渐增大,并隆起于皮面无自觉症状。患者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系统疾病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双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各系统检查无异常,辅助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下颏一枚约1.0 cm×1.5 cm×0.8 cm隆起性不规则肿物,与皮下组织粘连,皮损淡红色,质硬如软骨,边界清,活动度可,无破溃,无压痛(图1)。于局部麻醉下按皮纹方向圆弧形小切口行肿物切除术,完整取出肿物,缝合伤口。术后见肿物包膜完整,切开剖面为灰白色实质性内容物。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可见肿瘤团块,界限清楚,有完整的纤维包膜,瘤细胞呈多形性,条索状、巢状排列,部分呈腺管样结构、形态大小不一,分散于黏液样基质中,其间有软骨样组织,管壁由两层细胞构成,内层为立方上皮,外层为扁平上皮(图2、3)。病理诊断:下颏皮肤混合瘤。本例患者随访至今未见复发及恶变。

  • 腹股沟皮肤混合瘤1例

    作者:任维丽;赵忠峰

    患者,男,40岁,因右侧腹股沟肿物3年,近日感到轻微疼痛不适来珍.右侧腹股沟触及一个约6cm×5cm×4cm大小肿物,质硬,活动度良好.手术中见肿物位于腹股沟深部.临床诊断:右侧腹股沟肿瘤性质待查?病理大体标本肉眼观:卵圆形肿瘤1个,体积6cm×5cm×4c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面灰白,有粘液感,部分有钙化.镜下见瘤细胞为多边形、菱形,胞核为圆形、椭圆形、梭形,胞浆淡红染,核染色略深,无明显异型性,排列成片状及腺管状,形态不一,大小不等,少数管腔内有淡红染物质,有点状钙化,少量有粘液基质.特殊染色示出,如用Mollier氏四重染色,粘液样基质呈紫红色.病理诊断:右腹股沟皮肤混合瘤.随访3年无复发.

  • 鼻尖部皮肤混合瘤1例

    作者:苏振福;石学萍;王丽勇

    病人,女,52岁.因鼻尖部右侧反复溃疡1年,于2002年12月就诊.1年前因鼻尖部生"冻疮"后开始出现鼻尖部反复溃疡,擦之易出血,压迫后可停止.未作任何诊治.既往身体健康.查体:体温正常,全身皮肤无瘀斑,颈淋巴结无肿大,鼻尖部右侧见有约0.6 cm×0.6 cm的溃疡面,境界清楚,未突出皮肤,表面有血性干痂,鼻前庭、鼻腔无异常,眼睑、面颊、颈部无类似损害,心肺及神经系统无异常.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凝血功能及心电图、胸片均正常.取活检行病理检查,结果:鼻尖部皮肤混合瘤.

  • 皮肤混合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杨希川;阎衡;叶庆佾;钟白玉;郝飞

    目的 研究皮肤混合瘤(mixed tumor of the skin,MTS)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归纳分析本院1980-2007年26例MTS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26例患者中23例为大汗腺性MTS,其中8例出现毛囊和/或皮脂腺分化,5例呈软骨样变,8例出现多少不等的脂肪组织,8例出现浆细胞样细胞,并有1例出现明显软骨及骨样化生;另外4例小汗腺性MTS出现透明细胞,26例MTS肿瘤间质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黏液样物质沉积.结论 MTS可向毛囊和/或皮脂腺分化,间质表现多样化.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