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结核病人咯血的预见性护理

    作者:童美婷;胡华莉

    咯血是肺结核病人常见危重急症之一,其发生率占17.5%~92.5%[1].咯血可并发肺结核病灶的播散、继发感染、肺不张等,大量咯血则可造成严重失血性休克或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肺结核病人咯血采取预见性护理,有利于及早应用有效防治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 6例纱布填塞术治疗严重肝破裂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磊;丁晓芹

    肝脏是腹腔内大的实质性器官.无论自发性或外伤性破裂,主要威胁生命的是出血.纱布填塞术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止血方法[1],但围手术期护理较复杂.我院1997年10月~2000年10月共行肝破裂纱布填塞术6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22~51岁,平均32岁.出血原因:外伤4例,肝癌破裂2例.伴失血性休克4例.合并伤有肋骨骨折、血气胸及结肠穿孔等.肝脏纱布条填塞后,5~7天在病房拔除纱布,1次或分次拔除.拔除后2例立即缝合引流口,4例均开放换药至愈合.1例并发伤口感染及膈下感染.预后:5例止血效果满意,1例因经济状况自动出院.

  • 1例创伤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胡晓俐

    1例因车祸致腹部闭合性损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在行剖腹探查术中进行了肝脏和横结肠破裂修补术,断裂血管的结扎术,再探查其他脏器无损伤后关腹.此时生命体征平稳,安返病房.术后第4 d患者出现腹胀、腹痛,体温升高,病情恶化,诊断为并发急性胰腺炎.因护士的仔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抓住抢救患者的佳时机,患者转危为安,手术6 w后康复出院.现将患者病情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 1例颈部大血管刺伤并发开放性血气胸的急救

    作者:贾英;李艳华;王国华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2岁.右颈部尖刀刺伤约20 min后,送入手术室.测Bp 6/0kPa,R 30次/分.患者面色苍白,神志淡漠,四肢冷,右桡动脉触不清.右颈部横行约2.5 cm整齐创口,随呼气有气血溢出,血量较多,色鲜,右上肺呼吸音消失.HR108次/分,律齐.血Rt:Hb 7.5 g/L,WBC 6.6×109/L,Sg0.62.入院诊断:失血性休克;右开放性血气胸;继发性贫血.

  • 介绍加速输血的几种方法

    作者:姜波;王慧萍;邢桂英

    临床上失血性休克、大手术的病人都需要及时的补足液体或血液,特别是输血,有时尽管在静脉切开的情况下,由于病人自身因素或输血管道不畅或输血架较低,导致压力不够时,输血的速度不能达到要求.笔者将多年临床工作总结的几种加速输血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 颈内静脉穿刺抢救失血性休克的护理

    作者:陈玉兰;朱志云;陈爱英

    人体急性失血超过全身血容量的20%时,即出现休克.多见于腹部损伤所致的肝、脾破裂;胃、十二指肠出血;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宫外孕等.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处理原发病两个方面,及时、快速和足量补充血容量,多能使休克迅速纠正,为处理原发病及手术赢得了时间.我们于1995年7月以来施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628例,其中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20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不同时相应用高张盐对失血性休克犬复苏效果的影响

    作者:桂莉;张玲;王光毅;周秀华;陶红;霍正禄;杨瑞和

    目的比较不同时相应用高张盐对失血性休克犬复苏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修订的Wiggers法复制犬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休克后10分钟(组1)、70分钟(组2)给予6 ml/kg 7.5%NaCl右旋糖酐溶液(HSD)静推,5分钟内输完.分别在基础期、休克期及复苏后测定氧运输参数、BD(碱缺失)及乳酸的变化.结果应用高张盐复苏后,组1犬氧耗量(VO2)、氧输送量(DO2)、氧摄取率(O2ER)、BD及乳酸等值均较组2改善明显(P<0.01或0.05).结论早期应用高张盐,可通过有效改善全身有氧代谢,以达到改善休克的目的.用液越早,疗效越好,维持时间越长.

  • 膀胱破裂尿道损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护理

    作者:初善芝;张黎明

    患者,男性,18岁,未婚,农民,初中文化.于1999年11月24日上午11时不慎被卡车碾压下腹部,伤后感下腹部及骨盆区剧痛,下肢运动障碍,伴头晕、恶心,无呕吐、昏厥,当即被送往当地医院,诊断为失血性休克、骨盆骨折、尿道损伤.

  • 高氧液在高原地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席文雁;孙胜;史连胜;潘春光;黄海涛;李晔

    目的 观察静脉输注高氧液对高原地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压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48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止血、吸氧、留置导尿、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及快速输血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在静脉输液时采用高氧液,首次500 ml,每隔2h1次,对照组则输注等量未处理过的复方乳酸钠.观察休克指标改善或恢复所用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血压回升、心率恢复正常、尿量、末梢循环及血气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高原地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静脉通路给高氧液,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Pa02、Sa02,增加尿量、纠正酸中毒、改善微循环、缩短组织缺氧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输注高氧液相对简单易行,未发现明显的禁忌症和并发症,是高原地区抢救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比较盈源与贺斯在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中对凝血功能影响

    作者:李大鹏;周开国;付研;张庆余

    目的 观察国产(盈源)与进口(贺斯)6%羟乙基淀粉200/0.5氯化钠注射液在失血性休克容量复苏中的扩容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名失血性休克患者,患者无贫血、凝血障碍及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随机分为对照组进口6%羟乙基淀粉200/0.5贺斯组和观察组国产盈源组.液体复苏后分时间段检测患者的红细胞变化HB、Hct以及常规凝血指标PLT、Fib、PT、APTT、TT值,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初期凝血形成时间(ACTonset)、凝血速率(ClotRate)和血小板功能(PF).结果 两组患者随着扩容时间的变化HB、PLT、CR、Fib值均有下降,PT、APTT、TT、ACT值均有明显延长,PF降低,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盈源与贺斯在容量复苏中的扩容效果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 双重打击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膈肌中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变化的研究

    作者:张志坚;周从阳;彭礼波;罗雅娟;冉毅

    目的:观察大鼠失血性休克(HS)+内毒素二次打击后膈肌组织内蛋白降解途径之一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组成成分的变化。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和二次打击组(HS组),每组12只。建立“失血性休克-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模型。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膈肌内E2-14k、MuRF1的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膈肌内泛素和蛋白酶体C2亚基的mRNA表达;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另外取膈肌标本固定后做电镜检测。结果蛋白免疫印记结果显示,HS组大鼠膈肌组织中E2-14k及MuRF1的蛋白表达分别为(1.65±0.38、1.88±0.32),与C组(分别为1.17±0.25,1.21±0.24)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T-PCR分析结果显示,HS组大鼠膈肌组织中泛素及蛋白酶体C2亚基的mRNA表达分别为(0.81±0.28、0.50±0.25,与C组(分别为0.89±0.20比0.50±0.15)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电镜下显示膈肌间线粒体肿胀、嵴减少,外膜模糊、变形,部分溶解破坏等超微结构的改变。结论二次打击大鼠膈肌组织内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被激活,可能是引起蛋白降解的重要因素之一。

  • 大鼠休克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活化和TM表达的影响及PDTC的干预作用

    作者:胡永霞;陈洁;潘景业;金海丰;周娟

    目的 探讨休克血清通过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对核因子-κB (NF-κB)活化和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表达的影响及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采用放血法制备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体外培养HUVECs,分正常对照组、假休克组、失血性休克组、PDTC组.通过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刺激3h,6h,12h,24h后内皮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及12 h组TM蛋白变化.结果 失血性休克血清组与假休克组、正常组及失血性休克组血清加PDTC组相比,NF-κB p65核移位明显(P<0.05),且在12h达高峰;TM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失血性休克组血清加PDTC组NF-κB p65蛋白与TM表达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失血性休克血清可致体内皮细胞NF-κB p65发生核移位,TM表达降低.PDTC能有效的抑制休克血清作用后NF-κB p65的核移位,并且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作用来影响TM的表达,阻止失血性休克的发展.

  • 参附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内皮细胞C蛋白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陶福正;潘曦明;陈洁;张近波;潘景业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时内皮细胞C蛋白受体(EPCR)的蛋白质和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 30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均分成3组:休克组(经放血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不予复苏),Ringer氏液复苏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并稳定60min后用3倍失血量的Ringer氏液复苏),参附复苏组(建立失血性休克模型并稳定60min后用3倍失血量的含参附注射液10ml/kg的Ringer氏液复苏).另外10只SD大鼠仅接受假手术,作为对照组.复苏2 h后,处死大鼠取出肝脏.Western印迹法测EPCR蛋白质水平,RT-PeR法测EPCRmRNA水平.结果 对照组可测得EPCR蛋白质和mRNA表达.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的EPCR蛋白质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而EPCRmRNA表达显著高于于对照组(均P<0.01).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的EPCR蛋白质和mRNA表达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参附复苏组EPCR蛋白质表达显著高于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而EPCR mRNA表达显著低于休克组和Ringer氏复苏组(均P<0.01);参附复苏组的EPCR蛋白质和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EPCR蛋白质表达下调,而EPCR mRNA表达上调.参附注射液通过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具有抗休克作用.

  •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疗效评价

    作者:王滨;刘创建;张建洁;乐婷;路桂杰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策略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治疗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共67例,根据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两组患者凝血指标(TT、APTT、PLT)、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血乳酸)和复苏效果(病死率和MODS、ARDS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复苏6h血乳酸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复苏6h观察组APTT、PT低于对照组,PL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以及MODS、ARDS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性休克42例急诊救治分析

    作者:陶素萍;黄冰;金秀凤;孙建良

    目的 总结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手术的救治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42例异位妊娠破裂出血性休克,的治疗经过,总结佳治疗措施与流程.结果 42例患者年龄(31.6±4.8)岁,停经(49.4±6.2)d,均因下腹痛入院,有休克症状,腹腔穿刺均抽出不凝血,术前血色素平均(6.7±3.2)g/d).36例经"绿色通道"直送手术室.开放两路以上静脉输液通道(其中一路中心静脉)行液体复苏,同时快诱导气管捕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进行开腹(34例)或腹腔镜下手术(8例),腹腔出血(1 123±436)ml,异体输血前均给予自体血液清洗回输(768±247)ml.手术切除患侧输卵管、宫角或剥取胚囊保留附件,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结论 "绿色通道"快速入院直送手术室,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后迅速液体复苏,快诱导插管全麻下手术,配合自体血液清洗回输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上消化道出血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罗亚军;刘音;薛晓艳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上消化道出血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对救治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在11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休克患者中,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病死率(11.1% vs 30%,P< 0.05)、24 h再出血率(5.6% vs 14.1%,P<0.05)、凝血异常(APTT 34.3 vs 48.7,P<0.05;PT10.3 vs 16.2,P<0.05)及APACHE Ⅱ评分(9.8 vs 17.9,P< 0.05)等均低于积极液体复苏组.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3%高渗盐水在急救治疗创伤性低容量休克的应用

    作者:乔着意;刘剑;赵庆波;韩娟;王梅;刘万宝

    目的 探讨单剂不同用量3%高渗盐水在急救低血容量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应用.方法 自2008年12月~2011年9月,将189例创伤性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分为三组进行液体复苏,A组:3% 100 ml高渗盐水+林格式液65例;B组:3% 300 ml高渗盐水+林格式液66例;C组:林格式液58例.观察其输液前及之后10、30、45、60 min时平均动脉压(MAP)、血压、心率、电解质变化,以及后期ARDS、MODS、死亡率情况.结果 300 ml高渗盐水组升压作用较其他两组明显而持久,用药后30 minMAP高升至(69.12±2.79) mmHg,至60 min时MAP仍能维持在(60.92±3.52) mmHg,1 h内所需液体量(1 150±175) ml也较其他两组低.100 ml高渗盐水组在10 min时MAP短暂上升至(61.65±2.48) mmHg,之后开始下降,至60 min时MAP回落到(48.18±3.59) mmHg,与林格式液组相当,输液量也与林格式液组相差不显著.三组均未见有严重不良反应,三组用药前后电解质改变及各组间ARDS、MODS、死亡率相差均不显著.结论 在创伤性低血容量的患者的救治早期,单剂使用3%高渗盐水300 ml有助于提高和维持患者的血压.而用量<100 ml则效果不佳.与等渗液体比较,高渗盐水的使用对死亡率等预后影响不大.

  • 气管切开置管失败窒息复苏一例报告

    作者:权钧;谢涛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8岁.因车祸伤、失血性休克入院,拟急行剖腹探查术.体检:血压82/40 mmHg、心率121次/min,呼吸20次/min、浅昏迷.下颌从右侧乳突至左侧下颌角可见一约20cm的手术瘢痕.

  •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110例救治临床分析

    作者:杨振华;韩凌霄;王喆;贺珊

    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发病率达到1%,如不能及时有效救治危及患者生命.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2006年~2009年急诊抢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110例,全部抢救成功,部分患者生命体征允许的情况下行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救治有效,同时也收到满意的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宫外孕 失血性休克
  • 成功抢救"7·5"事件失血性休克、硬膜外血肿伴多发性复合伤一例

    作者:陈健;黄友英

    2009-07-05下午,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大批伤员被送至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接受救治,其中1例失血性休克伴多发性复合伤患者经积极抢救后顺利脱险,现报告如下.

3748 条记录 13/188 页 « 12...10111213141516...18718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