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脓毒血症患儿血清胆碱酯酶与前白蛋白含量的预警价值

    作者:高伟;焦宏斌;程芳;冯桂青

    目的 通过观察胆碱酯酶(CHE)以及前白蛋白(PA)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脓毒血症病情进展中的预警价值,以期早期干预.方法 将脓毒症患儿依据病情转归分为治愈组23例、死亡组16例,全部于入院即刻及治疗3d检测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含量,并随机选取25名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死亡组入组当天血清胆碱酯酶(3157.7±652.14)U/L、前白蛋白(104.76±43.23) mg/L较治愈组当天血清胆碱酯酶(3235.53±741.56)U/L、前白蛋白(162.87±74.34)mg/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天死亡组血清胆碱酯酶(2178.63±724.02)U/L、前白蛋白(84.65±26.58)mg/L进一步降低(P<0.01),治愈组胆碱酯酶(3987.14±826.43)U/L、前白蛋白值(172.89±52.13)mg/L较入院时均有所上升;两组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胆碱酯酶、前白蛋白的动态变化,对判断脓毒血症患儿疗效及预后具有参考价值,有利于对病情进行早期干预.

  • 脓毒血症病例总结并文献复习

    作者:邓俊亮;华美香;陈键腾

    目的:通过报告脓毒血症的诱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加深认识,掌握该病预防、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确诊的1例脓毒血症患者临床资料,报道患者由单一疾病恶化为脓毒血症多器官、多系统的典型动态病变过程,展示主要检验指标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分析病因、诊断及治疗过程,结合文献资料复习,将所涉及各个专科知识点汇总,将治疗重症感染的抗菌药物的抗菌谱、适应证及禁忌证等进行系统学习,同时介绍数种目前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开阔视野。结果该患者经选用敏感及强效抗菌药物,康复出院,各器官功能逐渐恢复,无后遗症。结论脓毒血症是重症感染,重视源头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对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需联合各专科的力量,选用佳治疗方案。

  • 脓毒血症的流行病学与临床治疗进展

    作者:王喜梅;明志浩;尹辉明;蒲艳春;刘方

    脓毒血症是世界上常见的、致命的、治疗费用高昂的疾病,老龄人口中尤其常见,且不同程度地影响患有癌症和潜在免疫抑制的患者;严重脓毒血症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障碍,以致产生以严重的免疫功能和分解代谢障碍为特征的慢性危重疾病状态;目前为此,很难找到一个单一的适合所有脓毒血症的方法;由于支持性医护的改善,包括快速识别脓毒血症和交付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早期脓毒性休克的流体复苏疗法、肺保护性通气、休克解决后更谨慎地使用流体治疗、更明智地使用血液制品以及减少院内二次感染,脓毒血症的预后情况已有效改善;新型治疗途径主要针对器官功能障碍,为了减少异质性及增强新疗法治疗效果,选择脓毒血症患者并将其表型用于临床试验的临床标准和生物标准需要改善.

  • 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进展研究

    作者:凌利芬;陆学东;汤一苇

    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在体内繁殖.病原菌在血液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它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称为脓毒败血症,也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尽早发现感染的病原体并采取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对预防血流感染发展至脓毒血症及脓毒性休克,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目前,血培养仍然为血流感染诊断的参考方法,但其灵敏度低且耗时长.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可快速鉴定感染病原体同时筛查耐药基因.感染是病原体 、宿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利用多种组学技术可望为血流感染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室整合诊断.

  • 降钙素原及 N末端前体脑钠肽对脓毒血症预后判断的研究

    作者:刘大钺;林澜溪;杨永洁;黄美清;朱易凡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对脓毒血症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脓毒血症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发病早期血清PCT和NT-proBNP水平,并建立ROC曲线比较两种标志物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生存组PCT和NT-proBNP水平分别为(1.62±1.12) ng/ml和(2626.30±784.55)pg/ml ,死亡组PCT 和 NT-proBNP水平分别为(8.72±9.39)ng/ml和(4226.31±1841.49)pg/ml ,两组血清PCT和NT-proBN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 和 NT-proBNP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和0.820,PCT的佳界值为2.33 ng/ml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75.4%,NT-proBNP的佳界值为3456.945 pg/ml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9%和94.7%,NT-proBNP对脓毒血症预后的评估优于PCT。结论 PCT和NT-proBNP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两种标志物敏感性相当,但NT-proBNP特异性更高。

  • 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在脓毒血症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赖军华;韦柳华;杨柳光;刘欢;王承辉;莫松;莫小源

    目的:探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在脓毒血症病原体检测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检测时间,为多重PCR在脓毒血症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重PCR和血培养检测医院40例脓毒血症患者血液中的病原体,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检测速度、检测菌种的差异,并以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血标本作为对照;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检测阳性结果以率的形式表示,并进行χ2检验。结果对照组中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多重PCR检测的阳性率为55.0%,血培养为8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血培养检测出18例脓血症患者中共有11例 PCR检测为阳性,占61.1%;多重PCR特异性为80.7%,灵敏度为95.7%;脓毒血症组多重PCR的平均检测时间为(6±0.56)h ,血培养法为(30.78±1.45)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22份阳性血培养中共分离出4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鲍氏不动杆菌3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多重PCR均能检测上述病原菌的DNA。结论在脓毒血症病原学的检测中,多重PCR较血培养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时间也较血培养明显缩短,有利于脓毒血症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指导临床用药。

  •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脓毒血症患者的预后分析

    作者:龙涛;李智;白蓉蓉;黄磊;王雪

    目的:探讨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于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意义,以判断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脓毒血症住院患者共62例,依据患者的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22例、好转组40例,另外选取60名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试人员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 送检,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其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准确的预后判断。结果脓毒血症患者 CD3+、CD3+ CD4+、CD19+、CD16+ CD56+比例以及 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比例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脓毒血症死亡组患者的 CD3+、CD3+ CD4+、CD19+、CD16+ CD56+比例及 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好转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可判断其预后,预测其死亡的准确度,其中 CD3+和 CD4+对于预测死亡预后的准确度较高。

  • 新生儿脓毒血症诊疗新研究进展

    作者:张雨;曾慧慧;胡必杰

    新生儿脓毒血症(neonatal sepsis,NS)是新生儿期的危重症,发病率为1~10/1000活产儿,病死率1%~70%不等,存在区域差异及不同新生儿人群特点;NS病原菌谱呈现动态变迁,目前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分离出的常见的病原菌,非B族溶血性链球菌的病原体引发的早发型NS的发生率有所上升;NS临床特点是非特异性症状及个体化临床表现,常易被漏诊和误诊;近年来NS的检查方法和治疗措施存在的新研究进展,可以为NS的早期诊断和精确治疗提供帮助;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其母亲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是防治NS需关注的高危人群;NS相关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法及管理策略是未来研究重点之一;多学科研究结果需在统一的诊断标准下进行整合,持续推进临床NS诊断治疗技术的进步.

  • 经子宫后路子宫修补术处理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策略

    作者:贺芳;龚景进;苏春宏;任露雯;余琳;陈艳红;陈敦金

    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placenta previa-accreta,PPA)由于胎盘组织附着于子宫下段并伴有植入,可穿透子宫肌层、浆膜层、甚至穿透膀胱,分娩时膀胱游离困难、子宫下段收缩乏力、胎盘剥离面大面积渗血从而可导致严重的产后出血[1]。PPA传统的处理为胎盘原位保留,或剖宫产手术时紧急子宫切除[2]。但胎盘原位保留的治疗过程中发生脓毒血症、晚期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概率为6%~17%[3]。切除子宫被认为是治疗PPA引发的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但患者会永久性丧失生育能力,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也会受损,有碍身心健康[4]。

  • 用聚合酶链反应加反相杂交扩增细菌16SrRNA基因快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作者:俞惠民;尚世强;洪文澜;孙眉月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加反相杂交技术对131例拟诊败血症的新生儿血清中16 SrRNA基因进行检测,同时以血细菌培养及5项非特异性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微量血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未成熟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总数之比值)作为对比.结果 PCR检测阳性率为41.9%,显著高于血培养阳性率(17.6%)和非特异性指标的阳性率(P<0.05).对55份PCR阳性标本进一步进行反相杂交,显示G+菌27份,G-菌28份,其结果与血培养结果相符.若以血培养加非特异性指标为诊断标准,PCR法的灵敏度为88.9%,特异性为90.9%,正确诊断指数达到0.798.结论 PCR加反相杂交技术检测血清中细菌16 SrRNA基因能快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并鉴别细菌属G+抑或G-菌,较血培养和非特异性指标等方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有较大的推广及应用价值.

  • 脓毒血症大鼠心肌能量代谢与超微结构变化的探讨

    作者:刘春峰;李巍;袁壮

    目的对脓毒血症大鼠心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及心肌腺苷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进行研究,探讨脓毒血症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变化在心功能障碍方面的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内毒素注射后1h组、3h组及对照组. 用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脓毒血症大鼠心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心肌ATP、ADP和AMP的含量.大鼠心肌细胞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①注射内毒素(LPS)1h组大鼠心肌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增强,注射LPS3h组则明显减弱(P<0.05);②注射LPS1h组及LPS3h组ATP、ADP及AMP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注射LPS1h组及LPS3h组ATP、ADP及AM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透射电镜观察可见脓毒血症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排列紊乱,空泡变性,肌纤维水肿.结论能量代谢障碍和线粒体结构的改变在脓毒血症心肌功能障碍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 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好妹;黄爱蓉;周爱华;何时军

    目的 通过检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探讨BNP水平检测在脓毒性休克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脓毒性休克患儿(脓毒性休克组)、30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及30例健康体检儿(对照组)空腹血浆BNP水平.结果 (1)脓毒症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脓毒性休克及脓毒症患儿血浆BNP水平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P<0.01);(3)死亡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脓毒性休克患儿与存活者血浆BNP水平比较,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4)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浆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浓度间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成正相关(r=0.91,P<0.01).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作为脓毒性休克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有助于检测心肌受损、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判定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测预后.

  • 应激性溃疡的病理生理及临床

    作者:胡皓夫

    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是机体在应激状况下胃的黏膜组织学出现一种以胃黏膜糜烂或浅表性溃疡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并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多数学者认为,机体处于休克、脓毒血症等应激状态时,引起下丘脑功能失调,分泌大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其作用使胃液分泌增加,造成胃黏膜糜烂与溃疡,其中伴大量出血的发生率为2%~5%,一旦发生大量出血病死率高达80%,是儿科危重症之一,也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产生的主要原因.

  • 实验性小鼠内毒素血症致炎和抗炎反应免疫指标的观察

    作者:房倩;胡皓夫;宋亚君;张应谦;刘建华

    近年来,急症医学有了很大进展,但脓毒血症的死亡率仍很高,忽视代偿性抗炎症反应(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CAR)的存在可能是脓毒血症治疗失败的原因之一[1].本研究旨在探讨内毒素血症时炎症反应与抗炎症反应的变化规律以及与免疫功能的关系,为改善脓毒血症的预后寻找新的途径.

  • 关注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

    作者:陆权;陈慧中;杨永弘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RTIs)迄今仍是我国小儿首位的感染性疾病,也是抗生素使用频率高、数量大、合理性亟待提高的疾病,其中肺炎依然是5岁以下儿童的首位死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5年3月26日公布的2000-2003年儿童死亡病因评估报告表明:全球儿童死亡1060万,其中5岁以下死因的73%归于6种疾病,依次是肺炎(19%)、腹泻(18%)、疟疾(8%)、新生儿肺炎和脓毒血症(10%)、早产(10%)和围产期窒息(8%),而潜在死因的53%是营养不良[1].

  • 再说肺炎心衰

    作者:杨思源

    1."心衰是在有足够的回心血量的条件下,由于心脏本身的原因心搏出量不足所致”.回心血量既然足够而搏出量减少,心腔内必有超常的积余,心脏于是增大,舒张末期压必高.临床上先心病、风心病、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衰竭时心脏都大,独有肺炎心衰时心脏不大,令人难以置信.肝大为心衰的表现,但这必须有心大为前提.肺炎时肝静脉回右房并无梗阻,如无心大,表明右心能将回心血有效泵出,没有积余,何衰之有?20世纪70年代北美亦曾流行腺病毒肺炎,Ladisch等[1]报道的3例肝大尸检结果表明,有一些死亡者肝病变在镜下宛如Reye综合征;心肌亦有病变,但心脏不大,生前死后都未提有心衰.至于心率快伴肝大并不能诊断合并心衰,婴儿心率时变,Garson见一脓毒血症窦性心动过速超过250次/min,亦不诊有心衰.

  • 恶性肿瘤伴脓毒血症患者炎症指标及预后评估分析

    作者:张天大;徐剑晶;乐道平;万磊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伴脓毒血症患者的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血沉(ESR)等炎症指标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间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73例恶性肿瘤伴脓毒血症感染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住院的60例非肿瘤脓毒血症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PCT、IL-6、CRP、WBC和ESR水平,评估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IL-6、CRP和ESR水平均比对照组患者高,WBC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两组患者PCT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伴脓毒血症患者可通过联合检测PCT、IL-6、CRP、WBC和ESR水平判断感染情况,其中PCT不受肿瘤干扰,对早期诊断、指导临床应用抗菌素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

    作者:刘斌;周月玲;李奇林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critical illness neuropathy,CIP)是一种继发于危重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轴突变性疾病,在重症监护患者中常见,尤其多见于脓毒血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危重病性肌病(critical illness myopathy,CIM)的发病率较CIP少,其主要特点为肌肉萎缩和坏死.二者临床上均表现为肌肉无力和麻痹,任何原因导致的危重病,包括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都可引起CIP、CIM,而且一旦发生CIP、CIM,患者肌力的恢复则需数个月,甚至1年以后这种恢复还是不完全的[1].国内尚未见有关CIP和CIM的研究报道,现将国外近年的研究情况简要综述如下.

  • 扁桃体周脓肿并颈深部及纵隔感染一例

    作者:汪海燕;贾海英;梁红;张涛

    扁桃体周脓肿多继发于急性扁桃体炎,尤其是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者,经合理治疗,病情多可迅速控制,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炎症可扩散引起颈深部及纵隔感染,少数可发生颈动脉糜烂或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现报告我院救治1例扁桃体周脓肿合并颈深部及纵隔感染.

  • 作者:

    关键词:
1131 条记录 8/57 页 « 12...567891011...565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