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类风湿性关节炎并Poncet病1例

    作者:张建明;张晓林

    患者,男,11岁,家住邹东山区.因发热、全身乏力、四肢疼痛2月余于2001年6月3日来邹城市结核病防治所检查.患者有类风湿病病史2年,无卡介苗接种史.查体:体温38.5℃,脉博89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14.5/10.5kPa(110/75mmHg).精神状况差,急性热病容,消瘦,双侧臂部未见卡痕.全身淋巴结无肿大,无皮下结节.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心率89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四肢关节活动度较好,关节功能Ⅰ级.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胸部平片示:双肺野清晰,未见异常阴影.血常规:WBC 8.4×109/L,N 0.6,L 0.4,肝功能、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50mm/h,连续3次痰涂片抗酸杆菌(-),血清类风湿因子(+),排除肺结核,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作.转邹城市人民医院给予阿司匹林、雷公藤等治疗1个月,症状未减轻,仍发热,且四肢疼痛加重,病人难以忍受.加用泼尼松治疗1周仍无好转.为排除结核性风湿病,遂来邹城市结核病防治所做PPD试验.72h(2001年7月12日)后PPD 20mm×25mm,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结核性风湿病.给予异烟肼、利福平、阿司匹林治疗半月,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疼痛消失,现病人正在服药治疗中.

  • 乙胺丁醇致剥脱性皮炎一例

    作者:李磊;凌再芹;孙莹;孙文青

    患者,女,68岁.因“腰痛6个月,加重3个月”在当地县医院CT检查怀疑腰椎结核,于2012年5月3日收入我院治疗.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6.7℃,脉搏频率84次/min,呼吸频率17次/min,血压137/84 mm Hg(1 mm Hg=0.133 kPa),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脏、腹部检查未见异常.脊柱呈生理性弯曲,活动稍微受到限制,L4、Ls腰椎椎体及椎旁有压痛感,神经学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腰椎CT检查:L、L5椎体见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骨质边缘呈轻度硬化,内部可见多块小死骨形成,椎旁轻度肿胀,左侧腰大肌受累,内部可见低密度区,边缘模糊;L5左侧椎弓根受累,骨质破坏;L4~L5关节突关节受累,关节间隙狭窄.PPD试验硬结平均直径30 mm,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阳性,血红细胞沉降率34 mm/1 h,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正常.临床诊断为腰椎结核.

  •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测定及意义

    作者:郦江涛

    目的: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CAP)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诸暨市应店街镇中心卫生院于2013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人员7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并比较观察组重度CAP患者与非重度CAP患者三种检测指标水平差异,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7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均治愈出院,观察组治疗前ESR、FIB、CRP水平分别为(39.7±9.9)mm/h、(6.9±1.1)g/L、(57.9±17.8)mg/L,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出院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组治疗前ESR、FIB、CRP水平均高于非重度CAP患者,P<0.05,治愈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血浆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重度患者其升高愈显著,测定该三类指标有助于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英平诸痹灵药酒及血液光量子自体血回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作者:吴英萍;毕艳君

    目的:观察英平诸痹灵药酒及血液光量子自体血回输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抗体类风湿因子(RF)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用英平诸痹灵药酒口服及血液光量子自体血回输治疗;对照组100例,用正清风痛宁口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测患者的ESR、CRP和RF.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SR、CRP均明显下降,RF转阴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英平诸痹灵药酒及血液光量子自体血回输治疗有抗炎、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临床推广.

  •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及护理

    作者:孙莹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方法:收治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40例,均实施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同时加强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不良反应,仅有3例注射部位短暂性疼痛,均痊愈出院,护理满意率100%;治疗后的红细胞沉降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采取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同时重视临床护理干预,可减少不良反应,及时改善红细胞沉降率,提高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率。

  • 红细胞沉降率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作者:陈涛;张纯

    随着自动血沉分析仪的普遍使用,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血沉指标.特别是动态血沉曲线给临床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其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血沉是当代实验室里简单而又古老的一项试验,至今仍被广泛应用着.血沉并非一特异性现象,它主要反映"血浆蛋白类型"的变化,对风湿热、结核等现象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疾病的进展指标,又可供常规过筛检查.

  • 肝素对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影响

    作者:张捍峰;王莉;李耀军

    目的:研究肝素类物质对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影响.方法:用国际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方法Westergerm法检测83例血液标本分别使用枸橼酸钠和肝素作为抗凝剂的红细胞沉降率[1],同一肝素标本同时以血沉仪斜置18度18分钟进行测定.结果:比较发现肝素对测定结果有一定的加快作用,为纠正这一现象,尝试采取血沉仪斜置18℃18分钟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所得结果与国际推荐方法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素对红细胞沉降率有加快作用,在用其作为抗凝剂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时,可以采取血沉仪法斜置18度18分钟进行测定.

  • 垂体后叶素致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1例分析

    作者:刘守斌

    典型病例患者,女,55岁,以反复咳嗽、间断咯血6年,加重2天,于2008年10年8日入院,6年前无诱因出现咳黏痰,咯血,呈鲜红色,量1~2ml,每日2~3次,伴盗汗、乏力,午后低热,在当地镇医院诊为肺结核,给予不规则抗痨治疗半年,症状时好时坏;近2个月又出现咳嗽、咳黄痰,痰中带血,呈暗红色血块,无明显发热、盗汗、胸痛,既往有头皮损伤史,1年前头颅CT复查无异常,50岁停经,查体:体温36.5℃,脉搏94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欠佳,皮肤、浅表淋巴结未见异常,胸对称,两肺叩诊清音,听两肺呼吸音粗,无湿啰音,心界不扩大,心率94次/分,无杂音,腹软,下肢不肿,入院后查血常规:WBC 5.2×109/L,中性粒细胞69%,血红蛋白122g/L,血小板140×109/L,红细胞沉降率58mm/小时,尿粪常规无异常,肝、肾功、电解质均正常,空腹血糖5.62mmol/L,心电图正常.

  • 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急性脑梗死结局的关系

    作者:叶家楷;张金涛;孔艳;许锬;邹婷婷;张永红;张绍艳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 以26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统计学信息、生活方式和病史相关资料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将出院时神经功能评分≥5或住院期间死亡定义为不良结局.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有研究结局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均高于无研究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按四分位法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分为4个水平,经多因素调整后,与白细胞计数≤5 6×1 09/L者相比,≥8.7×1 09/L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为1883( 1.306 ~ 2.716);与中性粒细胞比率≤0.56者相比,0.57~ 0.64和≥0.74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依次为1.572(1.002~ 2.466)和2.577(1.698~3.910);与红细胞沉降率≤4mm/h者相比,≥17 mm/h者发生不良结局的OR值(95%CI)为2 426(1.233~ 4.776).随着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的升高,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线性趋势性检验P<0.05.而红细胞沉降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无线性关系,线性趋势性检验P>0 05.结论 急性腑梗死患者人院时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红细胞沉降率与住院期间不良结局有关.随着人院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水平的升高,住院期间发生不良结局的危险性也相应升高.

  • 湿度和温度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RP、ESR的影响

    作者:吴伟红

    目的 观察长期生活在不同纬度地区的RA患者活动期CRP、ESR值的变化与差异.方法 对长期生活在南方炎热地区和北方寒冷地区的RA患者病情活动期进行ESR和CRP水平检测.结果 CRP、ESR水平,北方低于南方,冬天低于夏天,P<0.05.结论 长期生活在寒冷地区和炎热地区的RA患者在活动期CRP、ESR水平具有明显差异,与气候和温度有关.

  • 经阴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发热之讨论

    作者:朱玲;李爱平;陈蔚峰

    患者,女性,48岁,2013年1月23日就诊。因“经阴子宫肌瘤切除术后1个月,发热20余天”以“发热原因待查;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入院。患者1月前因“子宫肌瘤”行经阴子宫肌瘤切除术+阴道后壁修补术。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奥硝唑静滴治疗,第3天出现发热,体温39.5℃。查体:咽部略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啰音,腹软无压痛;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基本正常,肺炎支原体阴性,B 超提示盆腔未见异常。考虑上呼吸道感染,遂于术后第4天更换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继续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地塞米松5 mg/d。术后第7天体温降至正常,第8天体温再次升至38.3℃,患者及其家属拒绝继续治疗,要求出院。出院后自行到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具体不详),体温降至正常,治疗10 d后停药,3 d后体温再次升高至39℃,再次到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具体不详),体温降至正常。现患者感下腹轻微坠胀痛,无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物不多。查体:体温36.7℃,心率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10/80 mmHg(1 mmHg=0.1333 kPa)。心肺、腹部未见异常,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舌体肥胖,苔厚腻,脉象沉滑而细数。妇科检查:刀口愈合好,阴道通畅,无充血,分泌物不多。宫颈光滑,子宫后位、稍大、质中、轻压痛,后壁触痛(+),双侧附件区压痛。血培养:厌氧培养无细菌生长;需氧培养无细菌生长。血红蛋白浓度103 g/L,白细胞7.60×109/L、中性细胞77.7%、淋巴细胞12.2%,红细胞比容30.3%,血小板332×109/L,红细胞沉降率88 mm/h、C反应蛋白20 mg/L;尿常规隐血(+);B超:子宫体为5.8 cm×5.9 cm×6.7 cm,饱满,肌壁回声不均匀,后壁见5.0 cm×3.5 cm×5.1 cm不均匀弱回声,边界尚清,内见少量液性回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内膜厚0.4 cm,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发热原因待查;子宫肌瘤剔除术后。

  • 中医分型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40例

    作者:赵美云;雷雯;季艳丹

    目的 探讨中医分型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分型辨证连续治疗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c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尿酸(uric acid,UA)的水平.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ESR、UA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RP、ESR、UA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分型辨证能提高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改善关节功能,降低CRP、ESR、UA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 地黄萸苓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郭雪霞;吴玲霓;梁秀珍

    目的:探讨地黄萸苓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地黄萸芩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14d.比较2组治疗疗效,主要症状积分、红细胞沉降率和血尿酸变化、血清炎性因子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75.00%)(P<0.05).2组治疗后关节发热、关节肿胀、关节疼痛积分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发热、关节肿胀、关节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和血尿酸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和血尿酸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1β、IL-6和IL-8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β、IL-6和IL-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黄萸苓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且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IL-1β、IL-6和IL-8水平.

  • 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郭乃亮;王伟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和双氯芬酸钠胶囊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减独活寄生汤,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血清RF、ESR、CRP、TNF-α、IL-6、IL-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肿胀指数、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压痛指数、HAQ评分明显降低,双手握力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RF、ESR、CRP、TNF-α、IL-6、IL-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9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联合甲氨蝶呤片可通过提高临床症状评分,降低血清CRP、ESR、RF、TNF-α、IL-6、IL-1指标,从而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

  • 白细胞聚集试验诊断骨与关节感染初步报告

    作者:钟益民;许申明;严春海;叶德立

    1994年8月~1995年10月我们在14例确诊为骨和关节感染患者中做了白细胞聚集试验(LKT)、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沉(ESR)三项血液学检测.结果表明LKT定量分折(百分率)在骨、关节感染诊断方面有一定实用价值.可以使骨、关节感染获得早期诊断,比WBC、ESR更为准确.LKT值与疾病严重性有关,可作为疾病临床转归一种监测手段;而且也可以作为临床用药治疗的一项更为有用的监测指标.

  • 狼疮静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

    作者:江雪纯;钱程亮;张谨枫;金实;汪悦

    目的:观察狼疮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远期临床疗效及作用,并进一步阐述其方剂组成规律,探索并丰富SLE中医药治疗体系.方法:运用回顾性、多中心试验方法,将300例活动性SL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激素泼尼松加中药狼疮静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激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量、免疫指标、狼疮活动评分的变化以及激素副作用的发生率、半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24 h尿蛋白量、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补体C4含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的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狼疮活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随访中,治疗组的复发率及激素副作用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狼疮静治疗SLE远期疗效显著,尤其在调节免疫、有效促进激素撤减、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作用突出.

  • 活血祛瘀汤熏洗联合西药治疗弥漫性系统性硬化症

    作者:周静;陈宗林;杨栋;周淑红;王晋平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方熏洗联合来氟米特(LEF)及泼尼松(Pred)治疗弥漫性系统性硬化症(dsSSc)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9例dsSS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口服LEF+ Pre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活血祛瘀方熏洗,两组治疗各进行6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观察两组雷诺现象(RP),并进行皮肤硬度、中医证候及生活质量评分,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RP发生率均降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RP发生率降低(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皮肤硬度、中医证候积分无改善;而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皮肤硬度、中医证候积分均较下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皮肤硬度、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积分均提高,ESR,CRP下降(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积分提高,ESR,CEP下降(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活血祛瘀方熏洗可改善dsSSc患者症状、体征,减轻炎症损伤,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可能与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因子吸收有关.

  • 肺纤维组织细胞瘤误诊为结核球

    作者:杨秀芳

    [病例]女,45岁.因咳嗽,盗汗1年,加重伴胸痛1个月入院.曾在外科反复按肺结核治疗,症状时好时坏.此次入我院传染科查红细胞沉降率38mm/h,结核抗体(2+),结核活动标志物(+),痰中查找抗酸杆菌阴性,X线胸片示左下肺近心缘处可见一直径2.0cm之类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整,诊断为肺结核球,继续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复查X线胸片,左下肺球形影仍未缩小,病人症状未见缓解,行胸部CT检查,怀疑肺癌.行剖胸探查术.术中见左肺门光滑,淋巴结不大,肺叶光滑,颜色正常,无粘连,无胸水,左下肺后基底段可触及一质地中等,边缘清楚,直径约2.0cm之包块,给予楔形切除,术后恢复良好,临床症状消失.术后病理报告:纤维组织细胞瘤.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意义分析

    作者:全碧波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40例,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组;同时选择非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患者30例,作为非类风湿关节炎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水平.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分别高于对照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分别高于对照组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抗CCP抗体、RF检测结果分别高于非类风湿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hs-CRP和ESP检测结果和非类风湿关节炎组hs-CRP和ESP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阳性患者的hs-CRP、ESP分别高于抗CCP抗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CP抗体、RF、hs-CRP和ESP联合检测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值得借鉴.

  • 不同免疫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黄勤;毛慧慧

    目的 评价不同免疫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ESP、CRP及PLT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62例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口服沙利度胺,研究组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皮下注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计数(PLT)水平.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ESR血清CRP水平较低(P<0.05).研究组患者BASDAI评分、关节疼痛程度、晨僵时间、腰椎活动度试验及扩胸度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TNFR:Fc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AS,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和推广.

808 条记录 2/41 页 « 12345678...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