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布氏杆菌病1例治疗体会

    作者:丁晓倩;王俊玲;崔世超;王强

    患者,男,55岁,机械厂职工。因反复高热1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0~39.6℃,伴畏寒、寒战并大量出汗,发热持续1周,在外院静滴乳酸左氧氟沙星及口服抗病毒药物后体温曾降至正常2周,2周后再次出现高热,并伴有颈肩部及上臂肌肉剧烈疼痛,右下肢痛并腘窝囊肿,全身疲乏无力并失眠。既往长期吸烟及饮酒史,酒精肝及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双侧颈部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白细胞3.59×109/L,中性粒细胞0.70,血小板86×109/L,红细胞沉降率20.7mm/h。肝功能、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正常。乙型肝炎全套、风湿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ENA)阴性。肺部CT、心脏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乙醇性肝硬化,脾大,胆囊结石并胆囊炎。颈椎MR:颈椎间盘突出。颈部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为反应性增生。入院后即行血培养检查。

  • 急性期反应指标对不同临床类型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判断的意义

    作者:崔舜;余达林;余立凯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AS患者的临床特征,正确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对52例活动期的AS住院患者的外周血急性期反应指标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进行了检测,并进一步分不同临床亚型进行分析,以了解急性期反应指标对不同临床类型AS患者活动期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活动期AS患者按关节疼痛部位分为单纯脊柱受累组(1组)和伴有外周关节炎组(2组),按常规方法分别检测ESR、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第2组患者外周血ESR、CRP和PLT、ALP明显高于第1组;且PLT、ALP水平升高与ESR与和CRP相关(P<0.05);第1组患者ESR、CRP和PLT、ALP及其他生化指标之间无相关性.结论AS活动性的判断应结合临床表现综合评价,急性期蛋白反应指标升高可能与疾病炎症与损伤范围有关.

  • 肺炎患儿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的临床意义

    作者:朴香淑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改变在早期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细菌性肺炎40例、支原体肺炎35例,共75例肺炎患儿,应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患儿外周血PCT、CRP、红细胞沉降率,并与33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患儿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值均高于正常对照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心肌梗死与冠心病患者红细胞沉降率的临床关系分析

    作者:杨青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与冠心病患者红细胞沉降率的临床( )院收治的62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试验组,将同期我院收治的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 ) 结果 试验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及聚集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及电泳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P<0.05).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较高,红细胞沉降率在心肌梗死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选择.

  • 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联合检测在诊断肺结核患者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科;黎秋丽

    目的 探讨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联合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两组肺结核患者均于抗结核治疗前行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血常规检查,记录上述检查结果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痰菌阳性组肺结核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痰菌阴性组(P<0.05);两组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检测值对比均P>0.05.结论 及时予以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对辅助诊断肺结核病情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 微型红细胞沉降率分析系统的性能评价

    作者:王付力

    微型红细胞沉降率(ESR)分析系统是由微信息处理器自动控制的一种专门分析血沉的仪器,具有小型,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目前正在被各级医疗单位所应用.为了了解该仪器的性能,我们将此系统与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魏氏法进行了比较[1],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外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活动期克罗恩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学亮;袁园园;袁联文

    目的 探讨外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诊断克罗恩病(CD)疾病活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住院的264例CD患者(病例组)及30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CD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的外周血PLR、NLR、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并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CD活动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例组外周血的PLR(309.5±253.1比121.3±46.7,P<0.05)和NLR(4.9±4.9比2.2±1.2,P<0.0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活动期CD患者PLR (393.4±281.9比282.3±77.6,P<0.05)、NLR(6.2±5.6比2.7±2.0,P< 0.05)、CRP[(30.5±21.2) mg/L比(7.0::± 4.8) mg/L,P< 0.05]和ESR[(27.1±15.9) mm/h比(10.2±7.6) mm/h,P<0.05]均高于缓解期患者.外周血PLR、NLR、CRP和ESR对CD疾病活动均有诊断价值.外周血PLR及四项联合对诊断CD疾病活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8%、82.7%和93.3%、81.4%,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96和0.928.结论 CD患者的外周血PLR和NLR较健康人升高;活动期CD患者外周血PLR和NLR较缓解期患者升高.外周血PLR和NLR可作为诊断活动期CD的指标.

  • 粘附分子变化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相互关系

    作者:刘瑞林

    目的 了解各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66例活动期SLE患者血清可溶性粘附分子1(sICAM-1)、sICAM-2、sICAM-3及血清抗核抗体(ANA)、补体C3、C4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进行调查;对6例SLE患者,分别于临床活动期、恢复期、静止期三个不同阶段采集血标本进行各项指标动态观察,应用ELISA检测技术对各粘附因子、ANA进行调查;全自动双光径免疫浊度分析仪检测补体C3、C4;魏氏沉降法测定ESR.结果 66例SLE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两组间表现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动态观察结果表明,SLE患者随临床病情改善,各粘附因子及ESR、ANA水平,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补体C3、C4逐渐上升.经相关性统计分析,只有sICAM-1与ANA、C4的水平变化分别表现出正相关与负相关(r=0.997,r=-0.993;P<0.05).结论 粘附分子可能参与SLE疾病过程.

808 条记录 41/41 页 « 12...33343536373839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