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张勉之;赵松;段建召;陈炼;赵姜;左春霞;程项阳

    目的:观察Janus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随机分为高糖组(30 mmol/L)、低糖组(5.5 mmol/L)和低糖+甘露醇组(糖5.5 mmol/L+甘露醇24.5 mmol/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KC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型胶原的分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素(E-cadherin)及信号蛋白STAT1、STAT3、磷酸化-STAT1(p-STAT1)和p-STAT3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 mRNA表达.结果:与低糖组比较,高糖组不同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Ⅰ型胶原分泌明显增加(P均<0.01) HKC中p-STAT1和p-STAT3的蛋白及TGF-β1 mRNA表达自6 h起明显增加,至48 h达高,72 h有所回落,而STAT1和STAT3在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HKC中α-SMA表达随刺激时间延长明显升高,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P均<0.01).结论:JAK参与高糖诱导的HKC转分化,并刺激TGF-β1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

  • 胰岛β细胞再生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申其玲;李春君

    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退及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胰岛移植及人胚胎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但因供体来源缺乏、免疫排斥及癌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内源性胰岛β细胞再生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常见的内源性再生方法有β细胞自我复制、成体干细胞及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阳性细胞、终末分化细胞转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

  • 成年组织干细胞"横向分化"或"可塑性"特性遭到严重质疑--还成年组织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本来面目

    作者:奚永志

    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报道某些成年组织干细胞可分化成为在发育上无关的其它组织的细胞类型,即成年组织干细胞具有"可塑性"(plasticity)、"横向分化"或"跨系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潜能.此后有关各种成年组织干细胞"可塑性"研究的报道在上出现,1998~2001年这类报道达到了高潮.从发育生物学的角度讲,只有胚胎干细胞(ES)才能产生不同胚层的各类细胞,而成年组织干细胞在其进化潜能上则有局限性,只能向其所在胚层的某些或某类细胞分化或转分化,而不能跨胚层或跨系分化.当然,此种理念也受到以"Dolly"克隆羊为代表的核移植技术等细胞发育再程序化(reprogramme)的巨大挑战.不过应着重强调的是,这种事件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

  •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血管异质性

    作者:刘志勇;孙保存

    肿瘤血管新生是肿瘤发生和恶性演进过程中基本的生物学过程。传统的血管生成理论认为肿瘤血管新生主要通过由宿主血管网内皮细胞增殖、迁移长入肿瘤组织或由肿瘤组织募集骨髓中的内皮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以构建新生血管,即内皮依赖性血管是肿瘤血供的唯一方式。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的微循环网络是异质性的且肿瘤干细胞在肿瘤血管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对不同肿瘤血管新生模式的作用及其作为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潜在靶点做一概述,并对肿瘤干细胞促血管生成研究中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调控机制及药物干预作用

    作者:王俊然;郑素勤

    肾间质纤维化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在肾间质内过度沉积.它几乎是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和主要病理基础.

  • 坎地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作者:任晓红;刘荣耀;刘高虹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0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后, 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坎地沙坦组.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等剂量溶媒.16周后观察各组血糖(BS)、肾重/体重(KW/BW)、24h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肌酐清除率(Ccr).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肾组织α-SMA和Vimentin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大鼠BS、KW/BW、AER、Ccr及间质纤维化损伤均显著上升(P< 0.01), 坎地沙坦组上述指标除血糖外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α-SMA和Vimentin在肾小管上皮表达均明显上调(P< 0.01),结果表明,坎地沙坦治疗阻止了二者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高表达.结论:坎地沙坦能显著下调糖尿病大鼠肾小管α-SMA和Vimentin表达,阻抑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 中药抗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瑞芳;万建新;许艳芳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肾间质的过度积聚与沉积,以及成纤维细胞的增生为特征,是多种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终导致ECM合成增多,降解减少,过度沉积的结果[1].

  • 肾脏固有细胞表型转化及中医药研究进展

    作者:黄文政

    细胞在特定的生理病理情况下发生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改变,称为表型转化,又称作转分化、去分化等.认识肾脏固有细胞在肾脏病变过程中表型转化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将有助于深化对肾脏发病机理的认识.其中系膜细胞的表型转化在肾小球病变从早期的炎症反应向晚期硬化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肾小管及肾间质细胞的表型转化又与肾间质纤维化进程密切相关[1].

  • 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的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敬;赵宗江

    上皮-间质转化(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指上皮组织在发生局部损伤后诱发的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表型的转化[1]。近几年,EMT被认为是受损肾脏产生肌成纤维细胞的关键,可能是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的重要的机制之一。蛋白尿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缺陷的临床表现,是大量肾小球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早期标志[2,3]。在肾脏疾病出现许多常见形式的蛋白尿时,足细胞功能障碍在肾小球滤过功能缺陷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以往研究表明蛋白尿的发生多与足细胞的数量有关,足细胞减少会促进蛋白尿的发生,而足细胞脱落和(或)发生凋亡是足细胞减少的主要机制。然而近研究发现蛋白尿的发生明显早于足细胞的脱落和凋亡[4,5]。肾脏固有细胞内皮细胞与足细胞也可发生间充质转分化[6-8],导致肾脏纤维化及蛋白尿的发生。足细胞EMT已经成为蛋白尿形成和肾脏纤维化机制研究中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 干扰素-γ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作者:李勤;樊均明

    近年的体内外研究中,干扰素的抗纤维化作用得到了初步证实,其中干扰素-γ的特点在于:与干扰素α/β相比,它具有更强大的抗纤维化的作用.在许多细胞系中,干扰素-γ能抑制细胞生长,增殖,转分化,下调胶原合成.干扰素-γ抗肝纤维化作用已在体外和动物实验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据此推测它在治疗肾脏纤维化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干扰素-γ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及影响其作用的因素展开综述.

  • 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三七总苷的防治作用

    作者:郭敏;刘海燕;陈孝文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导致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终进展为慢性肾衰竭(CRF).传统的观点认为,CRF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的严重病变所致,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小管-间质纤维化与CRF的关系较肾小球更为密切[1].此外,肾间质纤维化在早期是可逆的,所以肾脏病学界把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作为本世纪的主要目标之一.三七总苷通过促进肾成纤维细胞凋亡,阻断肾小管上皮转分化,抑制肾小管上皮增殖及胶原合成分泌等作用拮抗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可望成为防治肾间质纤维化的有效药物.

  • HE4与肾纤维化

    作者:李丽;刘芳

    各种原因所致的慢性肾损伤终均会发展为肾纤维化。肾纤维化( renal fibrosis)是肾脏慢性病理重塑及瘢痕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在炎症、损伤、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肾脏固有细胞增殖、转分化,大量肌成纤维细胞( myofibro-blast,MyoF)形成,合成和分泌大量胶原蛋白、纤连蛋白等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ar matix,ECM),同时,ECM的降解被抑制,导致大量的ECM积聚,正常的组织结构终被ECM等纤维化物质所代替。由此可见,MyoF 在肾纤维化中起关键作用[1~5]。目前有研究发现,人附睾上皮分泌蛋白( human epididymis pro-tein-4,HE4)是肾纤维化时MyoF中上调多的基因,并且认为HE4有可能是肾纤维化MyoF形成的标志物并参与ECM的积聚[1]。本文就 HE4及其参与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肾纤维化早期诊断的新生物学标志物及其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参考。

  •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与腹膜纤维化

    作者:刘洋;谌卫;郭志勇

    在腹膜透析的过程中,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 HPMC)在高糖刺激下出现细胞肥大、胞核增多、细胞分裂停滞等改变,是进展至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 PF)的病变基础[1,2].一般认为,腹膜纤维化的形成有腹膜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细胞早期衰老、新生血管形成三因素的参与.作为细胞变化的物质基础,细胞周期调节蛋白自然是对病变进行分析的焦点,腹膜间皮细胞亦不能除外,为此,本文拟对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腹膜纤维化这一病理过程中对腹膜间皮细胞的影响进行一综述[3].

  • 白细胞介素18对促进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刘华锋;姚翠微;皇甫长梅;梁东;唐德燊;陈孝文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对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应用不同浓度的IL-18处理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应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低浓度短时间 IL-18作用对细胞凋亡无影响,而较高浓度IL-18作用可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IL-18具有显著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SMA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而且表达α-SMA的细胞具有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论:肾病状态下IL-18可能具有促进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抑制作用初步研究

    作者:文晓彦;郑法雷;苏震;李艳;孙阳

    目的:晚近研究提示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具有减轻实验性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但其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HGF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C细胞分为:(1)无血清培养对照组;(2)阳性对照组(MCP-1+AAⅠ);(3)HGF组(HGF浓度为0.01,0.1,1.0,10.0 ng/ml);(4)MCP-1+AAⅠ+HGF组(HGF浓度0.1,1.0,10.0 ng/ml).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KC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角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α-SMA(+)的HKC细胞百分数.结果:不同浓度HGF分别作用于HKC细胞48 h后,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该组HKC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及α-SMA抗原表达,与无血清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流式细胞术测得HGF组α-SMA表达阳性HKC细胞百分数,与无血清对照组(平均为3.1%)也无显著差异(P>0.05).MCP-1+AAⅠ培养HKC 48 h后α-SMA(+)的HKC细胞平均百分数为85.6%.MCP-1+AAⅠ+HGF(0.1,1.0,10.0 ng/ml)培养HKC 48 h后,α-SMA(+)的HKC细胞百分数分别为26.7%,2.0%,13.6%,比阳性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1)HGF对正常HKC细胞转分化无明显影响;(2)HGF对某些因素诱导下发生的增强的HKC细胞转分化可能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 糖肾平通过TGF-β1-Smad2/3-ILK信号通路干预高糖+LPS诱导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赵敬;王颖超;赵宗江;张新雪;杨美娟

    也页目的:探讨糖肾平对高糖环境下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足细胞为研究对象,以高糖(25 mmol/L)、LPS(1μg/mL)刺激足细胞建立模型,分为正常组、高糖组、高糖+LPS组、厄贝沙坦组、抑制剂组、糖肾平小、中、大剂量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及RT-PCR方法检测足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2/3、整合素连接激酶( integrin-linked kinase, ILK)、CD2相关蛋白(CD2AP)、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和高糖+LPS组足细胞TGF-β1、ILK、α-SMA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P-Smad2/3蛋白及Smad2/3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CD2AP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高糖+LPS组比较,厄贝沙坦组足细胞P-Smad2/3、α-SMA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TGF-β1蛋白表达减少(P<0.05),TGF-β1,Smad2/3,α-SMA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1),ILK mRNA表达减少(P<0.05),CD2AP蛋白及其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糖肾平大、中、小各剂量组足细胞TGF-β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糖肾平大剂量组足细胞TGF-β1 mRNA表达减少(P<0.05),小、中剂量组表达明显减少(P<0.01);糖肾平小、中、大各剂量组足细胞P-Smad2/3蛋白及Smad2/3mRNA表达均明显减少(P<0.01);糖肾平小、大剂量组足细胞ILK mRNA表达减少(P<0.05),中剂量组表达明显减少(P<0.01);糖肾平大剂量组足细胞α-SMA蛋白及其mRNA表达减少(P<0.05);糖肾平小、中、大各剂量组足细胞CD2AP蛋白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糖肾平能够降低足细胞TGF-β1、ILK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Smad2/3蛋白及Smad2/3 mRNA表达,升高足细胞标志物CD2AP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间充质细胞标志物α-SMA蛋白及mRNA表达,通过抑制TGF-β1-Smad2/3-IL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足细胞转分化,保护足细胞,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 姜黄素联合安体舒通改善醛固酮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作者:付文成;王浩;王云满;刘育军;彭文

    目的:观察姜黄素联合安体舒通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ECs)转分化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醛固酮处理组大鼠TEC分别给予姜黄素、安体舒通和姜黄素联合安体舒通共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观察TEC细胞TGF-β1、α-SMA和SGK1表达.结果:醛固酮(10-6M)处理后,大鼠TEC细胞明显发生转分化,TGF-β1、α-SMA和SGK1表达明显升高,姜黄素(10-3 M)和安体舒通(10-5M)处理则明显抑制醛固酮诱导TEC细胞转分化效应,二者具有明显的协调效应.结论:醛固酮能显著促进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α-SMA和SGK1的表达和细胞转分化,姜黄素联合安体舒通可通过抑制SGK1表达拮抗醛固酮的促炎促纤维化效应.

  • 姜黄素对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

    作者:杨丽霞;李彧;王谦;李健;李亚东;刘铜华;牛建昭

    目的:通过研究姜黄素(curcumin,Cur)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及分泌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方面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Cur处理经TGF-β1诱导活化的HK-2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 Ⅲ)和纤连蛋白(FN)的分泌.结果:(1)正常HK-2细胞表达E-cadherin,不表达α-SMA,经TGF-β1刺激后细胞表型发生转变,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减弱,α-SMA表达明显增强;(2)不同浓度Cur组与单纯TGF-β1刺激组相比α-SMA的表达有所减弱,而E-cadherin的表达增强;(3)不同浓度Cur抑制了ColⅠ、Col Ⅲ和FN的分泌,与单纯TGF-β1刺激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成分ColⅠ、ColⅢ和FN的合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 MG-132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曹建南;郭汉城;丘昭文;修亦斌;关天俊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刺MG-132对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随机分组:对照组,TGF-β1刺激组(5μg/L),MG-132组(2.5μmol/L),MG-132+TGF-β1组(MG-132 2.5 μmol/L孵育30 min后再加TGF-β15 μg/L).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RT-PCR法检测Smurf1、Smurf2和Smad7 mRNA的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Smurf1、Smurf2、Smad7和P-IkB-α和IkB-α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胞浆中Fn和α-SMA的表达;Hoecht 33258染色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凋亡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TGF-β1刺激组HK-2 Smurf1、Smurf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但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且胞浆中FN和α-SMA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MG-132+TGF-β1组与TGF-β1刺激组比较,Smurf1、Smurf2 mRNA表达降低(P<0.05),Smad7 mRNA略升高(P>0.05),而Smad7蛋白明显升高(P<0.05),胞浆中Fn和α-SMA表达减少.MG-132组、MG-132+TGF-β1组分别与对照组及TGF-β1组比较,P-IkB-α和IkB-α蛋白浓度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132可抑制TGF-β1诱导的HK-2Smurf1、Smuif2的表达,促进Smad7表达,抑制其降解,减轻FN和α-SMA的表达,从而抑制HK-2转分化;另一方面,MG132可能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NF-kB活化促进HK-2细胞凋亡.

  • FSGS患者尿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活力及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周宏久;吴丽丹;陶静莉;杨陈;刘华锋

    目的:探讨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尿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ECs)活力及转分化的影响.方法: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FSGS患者尿液中的总蛋白成分.应用不同浓度尿蛋白处理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然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不同浓度尿蛋白刺激后HK-2细胞LDH值并计算其释放率、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不同浓度尿蛋白刺激后HK-2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K-2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所提取的尿蛋白主要成分为白蛋白、转铁蛋白和IgG等,分别占59.3%、15.3%和13.8%;肾小管上皮细胞LDH释放率和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随尿蛋白浓度的升高而升高;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随着尿蛋白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FSGS尿蛋白可通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转分化而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327 条记录 4/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