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腺内移植治疗糖尿病:是否发生了细胞的“转分化”?

    作者:陈楚娴;任莉莉;蒋锦杏;张婕婕;叶丽姿;李富荣;邓春艳

    背景:近年来大量研究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植入后可以改善糖尿病鼠的高血糖状态,但相关的机制尚不明确且存在一些争议。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胰腺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大鼠胰腺包膜下,血糖仪监测血糖, RT-PCR 动态检测受体鼠胰腺组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中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胰腺组织中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胰岛素共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胰腺组织细胞的细胞周期和DNA倍性。结果与结论:胰腺包膜下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鼠血糖;Nestin、Nkx 2.2的表达分别在移植后1,3周到达峰值,Pax 4和Ngn 3的表达在移植后4周到达峰值,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至移植后12周到达峰值,PDX-1的表达在8周时达到峰值并维持至12周;免疫荧光染色发现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胰岛素共表达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的胰腺组织细胞中处于S+G2/M期的细胞增加,细胞核型未见多倍体或非整倍体细胞。提示在胰腺微环境中,植入糖尿病鼠胰腺局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基因调控下向胰岛β样细胞发生横向转分化,而非细胞融合获得β细胞的功能表型。

  • 诱导心脏肌成纤维细胞向心肌样细胞转分化的miRNA

    作者:张成;章少中;张亚洲;张国恒;王韵茹;董红燕;张中明


      背景:微小 RNA(miRNA)是一类非编码小分子 RNA,miRNA参与调控基因表达,在促进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miRNA是否可促进前体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则鲜见报道。
      目的:验证转入特定miRNA(miRNA-1、miRNA-499)诱导新生小鼠心脏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常氧培养传代至P2;37℃低氧(体积分数3%O2)培养48 h;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记物波形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向心脏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的标记物α-平滑肌激动蛋白的表达。实验分为4组:miRNA-1转染组、miRNA-499转染组、miRNA-1/miRNA-499共转染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 miRNA 芯片检测心脏肌成纤维细胞与心肌细胞中微小RNA的表达差异;real-time qPCR方法验证芯片检测结果。
      结果与结论:心脏肌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 miR-1、miR-499后,心脏发育不同阶段特异性因子发生不同程度的表达变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3组 GATA4、Tbx5、Mef-2c、α-MHC表达明显增高,Mesp1、Isl1表达均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特定miRNAs可诱导心脏肌成纤维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性标志物,具备诱导心脏肌成纤维细胞向心肌细胞直接转分化的潜力。

  • 肝癌HepG-2细胞培养液上清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的转分化

    作者:杨涓;郑盛;陈文钦;刘晶;张帆;王玉波

    背景:研究发现,肿瘤微环境可募集和吸引不同种类和分化程度的间充质干细胞至肿瘤生长部位,影响肿瘤进程.目的:分析肝癌HepG-2细胞培养液上清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的转分化,并探讨转分化后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影响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方法:①实验1:收集肝癌HepG-2细胞培养液上清,混合等量的低糖DMEM作为培养基,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48 h后,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蛋白及miR-221的表达;②实验2:收集肝癌HepG-2细胞培养液上清诱导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联合高糖DMEM培养肝癌HepG-2细胞,48 h后,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③实验3:实验组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对照组单纯培养肝癌HepG-2细胞,48 h后,检测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结果与结论:①实验1:肝癌HepG-2细胞培养液上清处理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波形蛋白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表达增强,miR-221表达上调;②实验2:经诱导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上清处理后,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增强;③实验3: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增强;④结果表明:肝癌HepG-2细胞培养液上清可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获得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样表型,并且转分化后的肿瘤相关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高氧暴露对新生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转分化水平的调节作用

    作者:侯阿娜;富建华;薛辛东

    目的 研究体内及体外高氧暴露对Ⅱ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Ⅱ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 Ⅱ)转分化水平的影响,旨在阐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肺上皮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 新生Wistar大鼠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吸入空气)和模型组(吸入氧浓度为85%),于7d、14 d、21 d进行动物模型肺组织取材并分离AECⅡ.细胞标本检测Ⅰ型肺泡上皮细胞(type Ⅰ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AEC Ⅰ)特异性标志物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 5,AQP5)及AECⅡ标志物表面活性蛋白C(surfactant protein C,SP-C)表达.从正常新生鼠肺分离的AECⅡ在体外原代培养24h后随机分为常氧组(21% O2)和高氧组(85% O2),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观察AQP5和SP-C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QP5和SP-C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AQP5和SP-CmRNA表达水平.结果 BPD模型组大鼠AECⅡ中AQP5蛋白表达从7d开始较对照组增多,SP-C蛋白表达从14 d开始较对照组减少.模型组中AQP5 mRNA从7d开始表达增多,SP-C mRNA从7d开始表达减少(P<0.05),且随高氧暴露时间延长两组间差异更加显著.由正常新生鼠肺分离的AECⅡ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后,免疫荧光双染可见高氧组较常氧组AQP5表达增多,SP-C表达减少,双染细胞明显增多.蛋白和mRNA定量检测结果均提示高氧组较常氧组AQP5表达增多,SP-C表达减少(P<0.01).结论 无论体内还是体外高氧暴露下,AECⅡ特异性标志物SP-C表达下调,而AEC Ⅰ特异性标志物AQP-5表达上调,提示AECⅡ过度转分化参与高氧肺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 人参皂苷Rg1抑制TGF-β1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实验研究

    作者:徐浩岑;唐雪骁;刘光陵

    目的:通过观察人参皂苷Rg1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探讨人参皂苷Rg1在肾小管纤维化形成方面的作用.方法:将NRK52E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1诱导组(5 ng/mL TGF-β 1),人参皂苷Rg1与TGF-β1共同干预组(5 ng/mL TGF-β1的基础上分别加入10、20、40μg/mL的人参皂苷Rg1),培养72 h.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的改变,并通过CCK8法检测人参皂苷Rg1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结果:TGF-β1能显著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纤维样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人参皂苷Rg1能抑制TGF-β1的作用,且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人参皂苷Rg1能抑制TGF-β1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作用,可以延缓或抑制肾间质纤维的过程.

  • 雪旺细胞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效应研究

    作者:智晓东;吕刚

    目的建立一个较好的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新方法。方法应用Brdu脉冲标记MSC,使其与雪旺细胞共培养,令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在分化后的MSC细胞中,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SE、Brdu的表达,蛋白印迹技术检测NeuN的表达。分析诱导分化后MSC的分化率。结果与雪旺细胞共同培养的MSC表达NSE和NeuN,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率为(80.51±5.65)%。结论 MSC与雪旺细胞共培养可以分化MSC为神经元样细胞。

  • WIF-1阻断WNT通路对PAX2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作用的影响

    作者:李里;宫亮;吴玉斌

    目的 体外转染配对盒基因2(PAX2)观察其对WNT通路的激活作用,应用WIF-1阻断WNT信号通路后观察WNT通路对PAX2基因诱导转分化的作用,探讨PAX2基因转分化机制.方法 应用脂质体介导将重组质粒pEGFP-PAX2转染入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经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PAX2细胞系,将实验细胞分为转染组、空载组和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PCR对各组进行WNT通路分子WNT4及β-catenin表达检测.加入WIF-1至稳定转染PAX2细胞中,分为WIF-1 5 μg/mL组、WIF-1 10 μg/mL组、WIF-1 15 μg/mL组及稳转组.加药后48 h收集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和实时PCR检测β-catenin、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标志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成纤维细胞表型标志物d-肌动蛋白(α-SMA)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和实时PCR结果显示,转染组WNT4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较空载组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和实时PCR结果显示,WIF-1 5 μg/mL组、WIF-1 10 μg/mL组和WIF-1 15 μg/mL组3-catenin和α-SMA蛋白及mRNA表达较稳转组下调(P<0.05),WIF-1 15 μg/mL组下降明显,各浓度WIF-1组E-cadherin蛋白及mRNA较稳转组明显上调(P<0.05),WIF-1 15 μg/mL组明显.结论 PAX2基因可以在体外肾小管上皮细胞激活WNT通路.应用WIF-1阻断WNT通路后出现转分化逆转.推测PAX2基因可能通过WNT通路诱导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 IL-18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作者:姚翠微;梁东;刘华锋;唐德燊;陈孝文

    目的:研究IL-18对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以明确IL-18在慢性肾脏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应用RT-PCR技术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mRNA水平,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ICC)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IL-18对HK-2细胞表达α-SMA蛋白的影响.结果:(1)IL-18可促进HK-2细胞表达α-SMA、TGF-β1 mRNA,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P<0.05).(2)IL-18增加α-SMA阳性HK-2细胞百分数(P<0.05).(3)IL-18使HK-2细胞α-SM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结论:IL-18可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促进肾间质纤维化.

  • 白细胞介素1β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其对细胞骨架的影响

    作者:王光兰;陈爽;王心蕊;石英爱;张丽红;刘晓会;吴珊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其对细胞骨架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永生化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经体外培养后以IL-1β(30 μg/L)分别诱导3天及6天,观察细胞形态;RT-PCR半定量检测细胞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和细胞骨架成分β-actin、α-tubulin的 mRNA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α-SMA蛋白表达及骨架蛋白β-actin、α-tubulin在细胞内的分布及排列.结果:培养的NRK52E细胞经IL-1β体外诱导3天及6天后,细胞中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相应的对照组细胞比较明显增多(P<0.001),提示NRK52E上皮细胞出现了表型转化,此时培养细胞的形态也发生了改变,由典型的多边铺路石样变为成纤维细胞样,并有多个突起,细胞骨架蛋白β-actin mRNA的表达也稍有增多(P<0.05);其蛋白的分布排列也发生了改变,由胞膜转移至核周及胞浆,形成束状纤维样结构.但IL-1β诱导组细胞的另一个骨架蛋白α-tubulin mRNA表达和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不同.结论:IL-1β能够诱导体外培养的NRK52E细胞转分化,此过程中细胞形态变为成纤维细胞样,多突起;骨架蛋白β-actin也表达增加,并出现了骨架重建;而α-tubulin在此过程中则没有明显变化.

  • 免疫细胞可塑性与免疫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王硕;范祖森

    免疫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是免疫应答的主要执行者.在不同应激或免疫病理状态下,免疫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潜能,能够转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亚群.转分化的免疫细胞执行特定的免疫功能,从而调控疾病的演进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终末分化的免疫细胞亚群之间能够互相转换,实现类型和功能的转变,即转分化.目前发现T细胞、固有淋巴样细胞、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等均存在细胞类型转分化的现象,细胞的转分化调控着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免疫细胞的可塑性与感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有密切联系.因此,揭示免疫细胞的可塑性调控机制将为深入理解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并为疾病的干预提供新策略.本文拟将对免疫细胞可塑性的主要细胞类型、免疫细胞可塑性调节机制以及免疫细胞可塑性与疾病等作一综述.

  • 骨髓间质细胞在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石肖女;杜玉君

    在骨髓中,除了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还含有相当数量的非造血干细胞,在这些非造血干细胞中有一群能分化为骨髓基质细胞,起到维持造血干细胞存活及其功能作用的细胞,目前学术界将其称为骨髓间质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骨髓间质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起源于中胚层,可跨胚层分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如骨、软骨、肌肉、神经细胞、肺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对于骨髓间质细胞(MSC)的多向分化潜能即其可塑性的原因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MSC在特定环境中可以跨系甚至跨胚层分化,称之为转分化或横向分化[1],另一种观点认为在骨髓本身中就存在组织定向干细胞[2-4].因为骨髓间质细胞可以直接通过骨髓穿刺获得,简单、安全、无移植排斥反应,加之其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使其在细胞治疗方面独具优势.现就其免疫学特性、培养方法及其在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 消癥活络方药对TGF-β1诱导HK-2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叶豆丹;郭淑婷;潘志;刘庆彬;王颖航

    目的 通过离体细胞实验研究消癥活络方药含药血清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HK-2,应用不同浓度消癥活络方药含药血清处理经TGF-β1诱导活化的HK-2细胞,噻唑兰(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组化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 TGF-β1可刺激HK-2细胞增殖,消癥活络方药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TGF-β1引起的HK-2细胞增殖.TGF-β1可引起HK-2细胞α-SMA及CTGF表达上调,消瘕活络方药含药血清可抑制其上调.结论 消癥活络方药对TGF-β1诱导的HK-2的增殖及α-SMA、CTGF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可拮抗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作用,抑制TGF-β1刺激HK-2分泌细胞外基质可能是其抗纤维化形成的机制之一.

  • JAK/STAT信号途径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

    作者:赵松;史永红;段惠军

    目的 观察JAK/ATAAT信号途径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分别给予高糖和JAK抑制剂AG490干预,Western印迹检测α-SMA、E-Cadherin及STAT1、STAT3、p-STAT1和p-STAT3的表达;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TGF-β1、Ⅰ型胶原的分泌,RT-PCR检测TGF-β1mRNA表达.结果 与低糖组比较,高糖培养的HKC中α-SMA、p-JAK2、p-STAT1和p-STATA3表达明显上调;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TGF-β1 mRNA表达增加;上清液中TGF-β1、Ⅰ型胶原增加.AG490明显抑制α-SMA表达升高,减轻E-Cadherin表达;降低TGF-β1 mRNA表达及TGF-β1、Ⅰ型胶原的分泌.结论 JAK/STAT信号途径可能参与高糖诱导HKC转分化.

  • 黄芪注射液合葛根素注射液对KKAy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高天承;李姝玉;吴莹;田鹏飞;苏玮莲;易月娥;贾德贤;王谦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合葛根素注射液(AIPI)对2型糖尿病肾病(DN) KKAy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随机血糖≥13.9 mmol/L的KKAy小鼠共36只,确定为糖尿病小鼠,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C57BL/6J小鼠18只,作为正常组.各组分别于20,24,28周龄时取材,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光镜下观察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E-cadherin和α-SM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FpG、TC、SCr,BUN均降低(P<0.01,P<0.05);模型组小鼠E-cadherin表达低于正常组和治疗组,而α-SMA表达高于正常组和治疗组.结论 AIPI可通过对KKAy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和α-SMA表达的影响从而抑制EMT,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 Gremlin与上皮细胞转分化研究进展

    作者:王文革

    器官纤维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上皮细胞转分化是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Gremlin基因首先从爪蟾中枢神经脊中克隆出来,是半胱氨酸结(cysteinenot)超家族成员之一,是骨形态形成蛋白(BMP)内源性拮抗剂,在胚胎发育、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 配对盒基因2对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诱导作用

    作者:李里;南晓娟;吴玉斌

    目的:观察体外转染配对盒基因2(PAX2)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标志物的影响,探讨PAX2诱导转分化的作用,为肾纤维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分为对照组、空载组(转染pGC-Fu空质粒)和转染组(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GC-FU-GFP-PAX2质粒转染至细胞中).转染72 h后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PAX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转染72 h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肌动蛋白(α-SMA)及其mRNA表达水平.结果:pGC-FU-GFP-PAX2转染72 h后,转染组细胞绿色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且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伸长;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组PAX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载组和对照组(P<0.05);Real-time PCR检测,转染组细胞的PAX2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载组和对照组(P<0.05);转染组细胞中的E-cadherin染色较空载组和对照组明显减弱;α-SMA染色较空载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强.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组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载组和对照组(P<0.05);α-SM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载组和对照组(P<0.05);Real-time PCR检测,转染组细胞中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载组和对照组(P<0.05);α-SMA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载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PAX2转染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后E-cadherin表达减少,α-SMA表达增加,PAX2可能在体外诱导正常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

  • 丹参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任清松;李瑞婷;夏良锋;门茂元;杜伟达;栾海艳

    目的:研究丹参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含10% FBS的DMEM培养基贴壁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将其分为A,B和C组.A组被置于5.5mmol/L低糖的DMEM培养基中;B组和C组则被置于25mmol/L高糖的DMEM培养基中,与此同时C组加入0.2mg/mL丹参素进行药物干预48h.实验结束后,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组织荧光技术检测CK18、α-SMA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结果:①细胞形态变化:A组细胞呈多边形或圆形,胞核也呈现椭圆形或圆形;B组的绝大多数细胞已失去原有形态,呈成纤维细胞样的长梭形,且胞核也呈梭形变;C组的大部分细胞仍保持到原有的上皮细胞形态,仅少量呈成纤维细胞样的长梭形改变.②CK-18、α-SMA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与N组相比,B组的CK-18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α-SMA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与H组相比,C组的CK-18蛋白表达则明显上升(P<0.05),α-SMA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则明显下降(P<0.05),但与N组相比,仍有明显差异(P<0.05),未达到正常水平.结论:丹参素能通过升高CK-18和降低α-SMA、Vimentin的蛋白表达来抑制高糖环境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诱导作用.

  • 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作者:骆晓婷;罗静雯;孙蒋;马建萍;魏颖慧

    目的 研究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方法 分别单独及联合应用大黄素、甘草酸(两药联用比例分别为1∶1、1∶5、1∶10)处理NIH3T3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建立TGF-β1诱导NIH3T3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模型,根据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分别以适宜浓度的大黄素、甘草酸以及大黄素-甘草酸(1∶5)处理48 h,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TGF-β1、Col-1、F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NIH3T3细胞增殖抑制率随着大黄素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大黄素与甘草酸比例为1∶5时,联合应用效果佳.转分化细胞模型经药物处理48 h后,大黄素单用组与联合用药组α-SMA、TGF-β1、Col-1、FN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与大黄素单用组比较,联合用药组α-SMA、Col-1、F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大黄素及大黄素-甘草酸联合用药可抑制NIH3T3细胞增殖及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降低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而且两者具有协同作用,佳比例为1∶5.

  • 体外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淋巴管内皮细胞表型

    作者:王长明;田铧;张立平;扈燕来;徐蕴;邰浩清;丁海玲;王雪颖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在体外转分化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取成人新鲜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分别在层粘连蛋白(FN)铺板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白介素-3(IL-3)、白介素-7(IL-7)刺激下诱导培养24 h,通过形态学分析、RT-PCR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单核细胞中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LYVE-1、podoplanin、Proxl及内皮细胞共同抗原vWF、eNOS的表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内皮细胞培养基-2(EGM-2)、VEGF-C和FN铺板联合诱导单核细胞向淋巴管内皮细胞转分化.结果:单核细胞经FN、VEGF-C、IL-3、IL-7短暂诱导即能表达LYVE-1、podopla-nin、Proxl,而不表达vWF、eNOS.结论:单核细胞在炎症或者内皮细胞生长环境中可以表达淋巴管内皮细胞标志物,但尚不能证实转化为真正的淋巴管内皮细胞.

  • 小鼠胚胎心流出道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

    作者:杨艳萍;李海荣;景雅;王彤;乔从进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的功能.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16d小鼠胚胎心连续切片进行染色.用TUNEL染色对13~15d小鼠胚胎心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胚龄12d,流出道嵴内观察到少量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阳性的心肌细胞.胚龄13~14d,流出道壁α-SCA阳性的心肌细胞向间充质隔内长入.隔中央可见α-SCA阳性细胞独立存在.胚龄15~16d,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形成.胚龄13~15d,间充质隔中央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结论: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形成的机制包括心肌化、募集与间充质细胞的原位分化.在此过程中,部分α-SMA阳性细胞凋亡;未凋亡的α-SMA阳性细胞可能原位转分化为心肌细胞.

327 条记录 6/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