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安定苯巴比妥防治热性惊厥复发

    作者:徐淑玲

    目的探讨安定,苯巴比妥防治小儿因热性惊厥造成脑部缺氧性损伤与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照组发热时给予退热、抗感染对症治疗;治疗组给退热,抗感染并首次给安定0.3~0.5mg/kg,静脉推注,30~60min后给苯巴比妥5mg/kg,分12h静脉推注.结果治疗组49例,复发8例.对照组40例,复发16例,两组相比差别有高度显著性.结论要减少FC的复发,对发作前、发作期的防治措施应日益引起重视.

  • 利胆排石汤治疗60例胆石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薇

    目的 观察利胆排石汤对胆石症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利胆排石汤,对照组联合服用鹅去氧胆酸(CDCA)和苯巴比妥,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73.33%,两组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胆排石汤是目前治疗胆石症较为理想的中药方剂.

  • 苯巴比妥和1,6二磷酸果糖联合应用早期干预新生儿窒息预防HIE临床研究

    作者:刘红梅;宋晓美;刘淑萍;郝香兰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和1,6二磷酸果糖联合应用对新生儿室息进行早期干预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加用苯巴比妥和1,6二磷酸果糖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干预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为34.3%,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为57.4%,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苯巴比妥合用1,6二磷酸果糖可显著降低室息后HIE的发生率,较好的改善新生儿窒息的预后.

  • 痫宁一号片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陈颖;骆婷;汤莉娜;瞿发林

    目的 建立痫宁一号片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痫宁一号片中苯巴比妥的含量;痫宁一号片中硼砂经甲醇提取后,在酸性非水介质中与姜黄素生成红色络合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硼砂含量.结果 苯巴比妥在50.8~508.0μg·ml -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精密度的RSD为1.08%;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为0.89%.硼砂在1~25 μg·ml-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1.04%.结论 所建立的苯巴比妥和硼砂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 HPLC法测定复方苯硝那敏片中四种成分的含量及其不确定度分析

    作者:郭娜;李栋;陈德俊;牟英迪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苯硝那敏片中苯巴比妥、硝西泮、维生素B6、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方法,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价.方法 采用HPLC法,以[甲醇-0.02 mol·L-1醋酸铵](A)-甲醇(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分析测定过程和步骤,量化具体的不确定度分量.结果 按每片含量计算,复方苯硝那敏片样品中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1.67 ±0.03)mg;维生素B6(4.12 ±0.07) mg;苯巴比妥(12.03±0.20)mg;硝西泮(1.07±0.02) mg.结论 本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为提高复方苯硝那敏片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可信度提供一种数学判断方法,对复方苯硝那敏片的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 HPLC法测定复方苯硝那敏片中苯巴比妥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硝西泮含量

    作者:谭生建;刘刚;张捷;刘昌叶;潘敏翔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复方苯硝那敏片中苯巴比妥、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硝西泮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150mm×4.6mm,4.6μm).流动相:甲醇-水-三乙胺(480:520:5,含0.005mol·L-1庚烷磺酸钠,用磷酸调pH值3.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60nm.结果 以峰面积(X)对进样浓度(Y)线性回归,苯巴比妥回归方程:Y=0.619 3X-0.047 40,线性范围23.48~234.8 μg·ml-1;马来酸氯苯那敏回归方程:Y=0.046 05X+0.110 7,线性范围3.240~32.40 μg·ml-1;硝西泮回归方程:Y=0.082 09X-0.006 308,线性范围1.986~19.86μg·ml-1;r均为0.999 9.苯巴比妥、马来酸氯苯那敏、硝西泮回收率分别为98.4%、97.4%和101.3%;RSD分别为0.22%、0.95%和2.0%.结论 本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好,操作简便,可用于复方苯硝那敏片中苯巴比妥、马来酸氯苯那敏和硝西泮含量测定.

  • 1例抗癫痫药引起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症的病例分析

    作者:李静;李燕;黄铃;袁明勇

    目的:探讨诱发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可能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分析本例SJS/TEN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药浓度监测及药物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同时通过文献检索,对该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CYP2C19基因型为*1/*2,丙戊酸、苯巴比妥可能为SJS并终发展为TEN的诱因.结论:TEN的诱因较多,死亡率高,感染、免疫性疾病与患者死亡率有较大的相关性.

  • 1例苯巴比妥致癫痫患儿白细胞减少的病例分析

    作者:谢娴婷;陈超阳;尤海生;刘宗炎;周颖;崔一民

    目的:为使用抗癫痫药物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患儿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Naranjo的APS评分法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结果:Naranjo评分为6分,该患儿出现白细胞减少很可能与苯巴比妥相关.停用苯巴比妥第2天WBC 3.83×109·L-1,RBC 4.24×1012·L-1,Hb 130g·L-1,PLT202×109·L-1;停药第8天WBC 4.53×109·L-1,RBC 4.16×1012·L-1,Hb 126g·L-1,PLT 199×109·L-1,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结论:临床药师将药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根据多种抗癫痫药物同时使用时的调整原则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时的处理方法,给出合理的建议.

  • 苯巴比妥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作者:周玉玲;李罗珍;王砚宁

    患者女,43岁.因患子宫肌瘤,于2003年10月15日住院.术前各项常规化验检查均无异常,拟于11月20日10:00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全切术.手术当日9:00,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0.2 g、阿托品0.5 mg.

  • 苯巴比妥治疗药物性肝炎后残余黄疸

    作者:侯志文;李岩

    患者男,32岁.因患药物性肝炎住院治疗1个月,出院后持续黄疸4个半月,于2003年9月4日到我院就诊.患者于2003年3月26日因乏力、纳差、尿黄半个月,诊为肝炎收入我院治疗.

  • 康泰克超量引起高血压危象

    作者:彭楚明;陈友林;钱丙义

    患者男,28岁.1999年10月23日3pm因"感冒、流清涕、鼻塞"自服康泰克缓释胶囊2粒,自觉症状无明显好转,于6pm又服康泰克2粒,约0.5h后感剧烈头痛、腹部绞痛,无呕吐,来我院急诊,查体:BP 210/120mmHg,,给予利血平1mgim,就诊时突发意识丧失,全身强直性抽搐,呈角弓反张状态,继之呼吸、心跳停止,立即给予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地西泮(安定)10mgiv,苯巴比妥0.2g im,10 min后抽搐停止、心跳、呼吸相继恢复,ECG显示快速房颤,于11pm收入病房.

  • 苯巴比妥致小儿剥脱性皮炎

    作者:朱光辉

    患者男,6岁,2000年3月3日因出现惊厥诊断为癫痫,服用苯巴比妥(鲁米那)30mg tid ×24d,第25天时患儿出现颜面部红色皮疹,为斑丘疹,略高出皮面,由上至下渐波及躯干、四肢,有瘙痒,伴体温升高至40℃,肝功能异常,测得ALT 175U·L, AST293U·L, 总胆红素6.6μmol·L-1.

  • 口服苯巴比妥预防儿童热性惊厥致固定型药疹

    作者:汪丙松;王婷;陶虹;方浩;张正勇;罗和平

    1例3岁女性患儿为预防热性惊厥于每次发热初现时口服苯巴比妥20 mg,3次/d.第1次服用该药后约12 h患儿口周出现红色斑疹,第2次用药后约1 h口周与右上肢出现红色斑疹,此后连续3次用药后均出现相同症状,第6次用药后约1 h,出现口周、右上肢和双侧臀部红色斑疹,考虑为苯巴比妥致固定型药疹.停用该药,改用地西泮(1.25 mg口服、3次/d)预防热性惊厥,患儿未再出现药疹.

    关键词: 苯巴比妥 药疹 儿童
  • 氯胺酮麻醉致小儿惊厥

    作者:黄芹;黄萍

    患儿男,8岁,体重16Kg.术前诊断"左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性愈合2年",于2005年2月21日入院,拟在氯胺酮基础麻醉+硬膜外阻滞下行内固定取出术.术前30 min常规肌注阿托品0.25 mg,苯巴比妥50 mg.入手术室后给予氯胺酮100 mg肌注,呼吸、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将患儿头低抱膝右侧卧,准备行硬膜外阻滞麻醉.

  • 静脉应用负荷剂量抗癫痫药物的安全性

    作者:宿英英;田飞;陈卫碧;高冉;张运周;张艳;叶红;高岱俭;刘芳

    目的 探讨静脉给予负荷剂量抗癫痫药物(AED)治疗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的安全性. 方法 采用合并数据的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和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进行的2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结果,分析比较地西泮组、地西泮后续丙戊酸组和地西泮后续苯巴比妥组患者的临床数据.3组患者一线AED治疗均为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地西泮(0.2 mg/kg,5 mg/min).二线AED治疗方案:地西泮组为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地西泮(0.2 mg/kg,5 mg/min)后继续静脉泵注维持量地西泮(4 mg/h,每3分钟增加1μg/kg),地西泮后续丙戊酸组为静脉注射负荷剂量丙戊酸[30 mg/kg,6 mg/(kg·min)]后继续静脉泵注维持量丙戊酸[1~2 mg/(kg·h)],地西泮后续苯巴比妥组为静脉注射负荷剂量苯巴比妥(20 mg/kg,50 mg/min)后继续静脉注射维持量苯巴比妥(100 mg/6 h,50 mg/min),治疗持续至癫痫发作终止后24 h,以后逐渐减量.严密监测患者用药后反应. 结果 101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53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42±16)岁.地西泮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1±19)岁;地西泮后续丙戊酸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5±15)岁;地西泮后续苯巴比妥组男性11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41±14)岁.3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西泮组、地西泮后续丙戊酸组和地西泮后续苯巴比妥组GCSE终止率分别为63.2% (24/38) 、57.5% (23/40)和60.9%(14/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902).地西泮组6例(15.8%)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呼吸抑制、循环抑制和骨髓抑制分别为2、3和l例;地西泮后续丙戊酸组11例(27.5%)出现不良反应,其中不伴高血氨脑病的轻度血氨升高、轻度肝功能异常和骨髓抑制分别为8、2和1例;地西泮后续苯巴比妥组11例(47.8%)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呼吸抑制、循环抑制、轻度肝功能异常和骨髓抑制分别为3、2、5和1例.地西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地西泮后续苯巴比妥组(P =0.033).上述不良反应经停药与对症治疗后均可消除. 结论 静脉给予负荷剂量地西泮或丙戊酸或苯巴比妥治疗成人GCSE均安全有效.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对地西泮与苯巴比妥联用的患者.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予以对症治疗.

  • 苯巴比妥高血浓度长期治疗5例急性脑炎伴难控制和反复发作癫痫的安全性观察

    作者:王琳;齐晓涟;高冉

    目的: 观察苯巴比妥高血浓度长期治疗急性脑炎伴难控制和反复发作癫痫(acute encephalitis with refractory,repetitivepartial seizures,AERRPS)患者的安全性.方法:2003年7月至2008年9月期间入院的脑炎患者,符合Sakuma于2001年提出的AERRPS诊断标准的患者入组,给药方法:200 mg苯巴比妥静眯推注或肌内注射后,再以1~1.5 ms/(kg·h)静脉滴注或200 mg肌内注射或静脉推注,每2~4 h 1次,每日总量在1.2~2.4 g,使苯巴比妥血浓度在24 h左右达到100μg/ml.维持时间24~100 d.观察苯巴比妥高血浓度治疗时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心律、呼吸、皮肤反应、意识、瞳孔、癫痫发作情况,并进行血常规检查、生化分析及长程脑电图监测.预后观察至少6个月.结果:苯巴比妥高血浓度维持期间,5例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脑电图监测未见爆发-抑制模式.脑干反射大部分保留.自主呼吸全部消失.3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血压下降至64~86/40~55 mmHg.5例患者的ALT 57~385 IU/L,AST 38~365IU/L,γ-CT54~542 IU/L,血氨升高至103.7μmol/L,皮肤不良反应很轻.肾功能未受影响.当苯巴比妥血浓度降至50 μg/ml以下时,患者意识和自主呼吸恢复,不良反应基本消退.结论:苯巴比妥高血浓度长期治疗可能致严重不良反应,因此AER-RPS患者使用苯巴比妥高血浓度长期治疗期间必须使用人工辅助呼吸,严密监测,并及时处理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利于患者安全.

  • MK-801与抗癫痫药合用对大鼠杏仁核点燃的影响

    作者:仲伟珍;赵永娟;高桂梅;杨志宏;岳旺

    目的在大鼠杏仁核点燃模型研究MK-801(地佐西平)及其联合用药的抗癫痫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杏仁核慢性电刺激点燃模型,测定不同剂量的MK-801对点燃模型各项指标的影响,探讨MK-801与其他抗癫痫药的协同作用,用氨基脲诱发的小鼠惊厥模型测定MK-801抗惊厥作用. 结果 MK-801(0.1~0.25 mg·kg-1)可剂量依赖性抑制杏仁核点燃,缩短后放电时程,降低Racine's分级;在对点燃均无明显影响的剂量下,MK-801(0.05 mg·kg-1)与抗癫痫药(苯巴比妥、丙戊酸及尼卡地平)合用可缩短后放电时程或降低Racine's分级.MK-801(0.1~0.25 mg·kg-1)显著降低小鼠氨基脲诱发的发作潜伏期、惊厥发生率和死亡率.结论 MK-801具有抑制大鼠杏仁核点燃的作用,增强苯巴比妥、丙戊酸及尼卡地平的抗癫痫活性,为临床的合并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快速分析人血浆中的抗癫痫药物

    作者:赵瑜;芮建中;李金恒;相秉仁

    目的建立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法分析人血浆中的多种抗癫痫药物的方法.方法运行缓冲液为50 mmol·L-1SDS-8 mmol·L-1Na2HPO4-3 mmol·L-1Na2B4O7(pH 8.0)-乙腈(18%).毛细管总长50 cm,有效长度45.5 cm,内径50 μm.操作电压25 kV,运行温度30℃.检测波长210 nm.考察了各种因素对MECC分离的影响.结果线性范围:扑米酮1.0~40.0μg·mL-1,苯巴比妥1.0~60.0μg·mL,苯妥英1.0~60.0μg·mL-1,卡马西平1.0~40.0μg·mL,氯硝西泮0.2~8.0μg·mL-1,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1;精密度良好,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5.0%;提取回收率80.0%~100.0%,RSD均小于10.0%.结论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可同时检测人血浆内多种抗癫痫药物的含量,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干扰因素少.

  •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考察丙戊酸、苯妥英和苯巴比妥对卡马西平及其环氧化代谢产物相对清除率的影响

    作者:焦正;钟明康;施孝金;张静华;王宏图

    目的考察丙戊酸(VPA)、苯妥英(PHT)和苯巴比妥(PB)对卡马西平(CBZ)及其环氧化代谢产物(CBZE)相对清除率(CL)的影响.方法采集上海、北京、南京三地五所医院服用CBZ的408例癫痫患者的稳态血样(n=459).数据分析时,用一级吸收和消除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结果合用VPA且其日剂量大于18mg@kg-@d-1,PHT或PB会增加CBZ的CL;合用VPA会降低CBZE的CL.结论可为中国癫痫患者卡马西平的临床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 比较RP-HPLC法与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在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

    作者:程振田;单丽妮;袁祥萍;郭瑞臣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清苯巴比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抗癫痫药)浓度的RP-HPLC法,并与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方法比较.方法 以乙酸乙酯-二氯甲烷(4:1)为提取溶剂、氯硝西泮为内标,固定相为Diamonsil C18柱(250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5:65),紫外检测波长285 nm,流量1.0 mL·min-1;收集患者服药后稳态谷浓度样本,分别用2种方法测定,考察2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3种药物均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日内、日间RSD均小于8%;苯妥英钠、苯巴比妥2种方法的测定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卡马西平2种测定方法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卡马西平RP-HPLC法测定值较低.结论 RP-HPLC法适用于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878 条记录 5/44 页 « 12345678...43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