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肺复苏时血管加压素的应用研究

    作者:朱华栋;于学忠;周玉淑;王厚力;邵孝鉷

    目的研究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48例心跳停搏患者随机分为4组,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A组)11例,肾上腺素大剂量组(B组)12例,血管加压素组(C组)12例,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组(D组)13例,各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A组、B组、C组、D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8.2%、58.3%、25%、69.2%,B组、D组明显高于A组、C组;D组存活率(46.2%)显著高于A组(9.1%)、B组(16.7%)、C组(16.7%);B组、D组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比单独应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存活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 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姜胜;王彤;黄子通

    在心肺复苏(CPR)的治疗中,药物复苏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命器官的灌注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肾上腺素作为重要的复苏药物一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标准剂量(1 mg)肾上腺素用于CPR并无足够科学依据,而据量效关系曲线提出的大剂量肾上腺素(0.1 mg/kg)在临床虽能提高冠脉灌注压和促进自主循环恢复,但同时也加重了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并且不能改善长期存活率和神经系统功能的预后[1].鉴于此,人们在深入研究肾上腺素作用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其他可能有效的复苏药物.近年来,血管加压素作为非肾上腺素类血管收缩剂在CPR中的作用受到关注,国内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现就此做一综述.

  • 血管加压素在感染性休克病人中的应用

    作者:莫小丽;刘大为

    感染性休克是分布性休克的一种,血流动力学的表现以高心输出量、低外周血管阻力为特征.目前,对于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要包括三个部分:①保持足够的平均动脉压;②清除感染源和选择敏感抗生素;③干预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如抗炎性介质治疗.其中尽快维持足够的平均动脉压是保证组织和脏器灌注的前提,是休克复苏成功的关键.与低血容量性、心源性和梗阻性休克不同的是,感染性休克病人组织低灌注不单纯是由于低血压导致的灌注压不足,还与正常或甚至高于正常的全身血流的异常分布有关,如全身各个脏器之间、一个器官内部血流分布异常,再加上炎性介质干扰细胞代谢,使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下降[1],这些都是引起组织缺血缺氧的原因.目前临床上通常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来维持病人的血压.在感染状态时,血管对儿茶酚胺类药物的反应性降低,即使是应用大剂量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仍可能持续存在低血压[2].

  • 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和纳洛酮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附66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彦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中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纳洛酮的疗效.方法:将66例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均常规按规范的CPR程序行心肺脑复苏(CPCR).在此基础上治疗组(Ⅰ组)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纳洛酮,对照组(Ⅱ组)仅予同等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结果:Ⅰ组总有效率为67.7%,Ⅱ组总有效率为38.7%,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纳洛酮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

  • 必压生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00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艳红;司丽娟;王岩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之一,自1996-08开始,我们应用美国派德药厂提供的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商品名为必压生,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100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必压升与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血82例疗效观察

    作者:范铁岩;梁蓓;柏永成;王宪刚;司丽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的并发症,其死亡率高达30%~50%,有效控制出血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自1997年以来,我们应用美国派德药厂提供的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商品为名必压升)和国产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对二种药物进行了疗效观察.

  • 嗜铬细胞瘤的手术前准备

    作者:邢继宽;王景香;叶永平

    由于诊断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嗜铬细胞瘤的死亡率已从20%-30%下降至1%.对于髓质增生、生化检查及手术前后机体的病理生理改变及相应准备,一并讨论.嗜铬细胞瘤中每克嗜铬细胞组织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量可高于正常组织10-500倍.大量血管加压素使血管床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致使血容量减少.当肿瘤摘除后血管床处于松驰状态.血压下降,这是低血容量休克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单用升压药物,而忽略扩容,则效果差,死亡率高.而短时间内补充大量液体则易发生心血管系统危象.因此为避免上述危象可采用以下方法:①长效α-肾上腺素能阻滞剂,阻断加压物质的周围效应.②术前使用足够的胶体液及晶体液,防止休克发生.具体方法如下:术前10d开始口服苯苄胺10~20mg,2-3次/d.总量达到150~300mg时即可以手术;心律不齐可口服心得安,首次剂量20~40mg,使脉率保持在80~100次/min;术前应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估计补液;手术前一天下午切开大隐静脉,插入输液管到下腔静脉.以备输液、输血,测中心静脉压.观察得知,当肿瘤或肾上腺切除后,无准备组血压急剧下降,需立即输入高浓度的血管加压剂,而发生休克的可能性极大.有准备组较平稳,发生血压下降的可能性小.但因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此时可选用α-阻滞剂、8-12h内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其用量大小与肿瘤大小分泌强度有关,其中苯苄胺常用,既苯苄胺效果亦很好.

  • 大剂量血管加压素治疗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作者:胡岗

    目的:探讨血管加压素不同剂量对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收集46例确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并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人,以不同剂量血管加压素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大剂量血管加压素治疗有效率高,止血时间快,复发率低.结论:大剂量血管加压素治疗明显优于常规剂量血管加压素.

  • 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刘启举;李雪梅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与单用肾上腺素在心肺复苏术(CPR)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83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 U血管加压素代替首次肾上腺素)41例和对照组(单用1 mg肾上腺素)42例来对比自主循环恢复率,1 h有效率、24 h生存率.结果 对照组、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14.6%(6/41)、9.5%(4/42);1 h有效率分别为14.6%(6/41)、9.5%(4/42);24 h生存率分别为12.2%(5/41)、7.1%(3/42).结论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在进行标准心肺复苏的基础上,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与单用肾上腺素相比,在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提高1 h有效率和24 h生存率方面两种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异.

  • 血管加压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关系及中药对其的影响

    作者:付金荣;李祥云;董肇杨

    在中药内异消口服液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疼痛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发现EM疼痛患者治疗前经期血浆中血管加压素(AVP)的水平(27.35±7.93pg/ml)与健康妇女(14.29±5.67pg/ml)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显著下降(18.79±5.54pg/ml).动物实验结果表明:EM大鼠无情期血浆中AVP水平增高,下丘脑中AVP水平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中药"内异消"可提高下丘脑中AVP水平,降低血浆中AVP水平,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 肝硬化的低钠血症与血管加压素

    作者:李隽;钱绍诚

    晚期肝硬化常见水平衡紊乱,全身水量增加及稀释性低钠血症.对肝硬化水排泌调节机制的研究表明,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是导致水潴留的主要因素,拮抗其作用可能成为治疗肝硬化时低钠血症的新途径.V2受体拮抗剂和κ受体激动剂在实验中均显示可增加水的排泌,纠正低钠血症.

  • 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贺治青;吴宗贵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出了数种新型药物.本文对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腺苷受体拮抗剂、利钠肽、内皮素受体拮抗剂、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及钙离子增敏剂的作用原理、药物特点和相关临床研究做一简介.

  • 醋酸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26例观察

    作者:蔡莉静;左凌云;王立蓉;孟桂霞;殷艳天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指经限钠、限水和利尿剂(螺内酯400 mg/d和呋塞米160mg/d)治疗无效,或一度有效但随之利尿作用丧失的状态.大量利尿剂长期应用可以出现肝性脑病,肾功能损害,低钠血症,低钾或者高钾血症等不良反应,而且对于顽固性腹水疗效有限.患者常常反复入院,病死率高.临床治疗除了利尿剂外,还有重复腹水回输或者多次的大剂量放腹水,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腹腔静脉分流术(PVS),甚至肝移植.目前研究性药物主要针对于改善肾脏供血以及选择性血管加压素V2受体拮抗剂[1-3],而针对顽固性腹水成因之一的门静脉高压药物研究并不多见.醋酸奥曲肽,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4-5],诱导门脉高压症患者内脏血流量持续下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本研究我们回顾性分析醋酸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的治疗效果.

  • 儿童垂体功能减退症

    作者:李嫔

    垂体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包括垂体前叶和垂体后叶,垂体前叶也称"腺垂体",由5种细胞分泌6种激素,分别为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素(T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促卵泡刺激激素(FSH)及催乳素(PRL);垂体后叶为神经垂体,分泌血管加压素.垂体前叶激素TSH、ACTH、LH、FSH促使其相应腺体(靶器官)分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及甲状腺素(T4)、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包括睾酮(T)和雌二醇(E2),GH、PRL则直接与相应的细胞受体蛋白相结合发挥其各自的生理效应.

  • 血管加压素对栓塞前后小肠血液循环影响的DSA研究

    作者:黎雪琴;王巧兮;郭玉鑫;杨新红;胡红耀

    目的利用DSA技术探讨血管加压素(VS)对小肠血液循环及小肠出血栓塞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健康家犬10条,随机分为3组.A组(n=4),VS应用终止后30min结扎直动脉;B组(n=4),VS应用终止后2h结扎直动脉;对照组(n=2),直动脉结扎前不用VS.观察VS应用前后和直动脉结扎前后肠系膜前动脉或小肠动脉的DSA表现.1周后切除实验肠段做病理检查.结果静脉滴注VS后,肠系膜动脉各级分支迅速收缩,肠实质显影变淡.停药30min后,动脉分支收缩基本消失,但肠实质显影仍淡.停药2h后DSA表现完全恢复正常.对照组直动脉结扎后结扎区造影剂显影浅淡,血管网稀疏,见侧支供血.A、B组表现与此类似.病理检查示所有标本仅有轻度黏膜损伤.结论 VS对肠道血液循环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于停药2h后即完全消失.此时进行小肠出血的栓塞治疗,其安全性不会受到明显影响.DSA技术可较准确的反映栓塞前后肠道的血运状况.

  • 防晕船口服液对晕船患者血管加压素及胃泌素的影响

    作者:侯建萍;盖晓波;黄明方;薛昭卿;林洁;杨烨;于西全

    目的观察防晕船口服液在海上预防晕船时对晕船高敏者血浆血管加压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在登陆艇上进行双盲对照试验,40名晕船高敏者分为2组,分别于开船前30 min服用安慰剂(对照组)和防晕船口服液(试验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航渡前后受试者血浆血管加压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记录受试者出现的晕船症状并评分.结果试验组晕船症状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4.80±0.69分υs 7.12±0.28分,P<0.01),恶心呕吐症状评分降低更为明显(1.45±0.46分υs 3.70±0.42分,P<0.01).航渡前两组受试者血浆血管加压素(24.06±2.29 υs 24.54±1.76 ng/L)和血清胃泌素(51.80±8.32 υs 50.36±8.14 ng/L)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航渡后试验组血浆血管加压素(29.55±2.40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37.98±2.86 ng/L),血清胃泌素(73.11±12.10 n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0.38±5.99 ng/L).在对照组,航渡后血浆血管加压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胃泌素则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组,航渡后血浆血管加压素和血清胃泌素水平较航渡前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晕船口服液具有明显的预防晕船作用,其抗运动病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血管加压素水平和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有关.

  • 血管加压素在血管舒张性休克中的应用

    作者:韩旭东;黄晓英

    血管加压素是一种由人体下丘脑合成的激素,在维持机体的渗透平衡、心血管功能和止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发现血管加压素相对不足是血管舒张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而给予小剂量血管加压素(0.01~0.04 U/min)能显著提高平均动脉压、稳定循环功能、减少儿茶酚胺的用量、增加尿量、提高肾清除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电针百会穴对内淋巴积水豚鼠耳蜗及血生化的影响

    作者:姜昕;吴彩琴;张泽安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穴对内淋巴积水豚鼠耳蜗形态学和血生化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梅尼埃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血管加压素建立内淋巴积水豚鼠模型.40只豚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穴位组(电针百会穴)、非穴位组(电针股部非穴位)、药物组(血管加压素拮抗剂OPC-41061灌胃)及针药联合组.干预28 d后,采用生化、组织形态学观察豚鼠耳蜗内淋巴积水、前庭耳蜗功能和形态的改变.结果:使用血管加压素以及电针或OPC-41061对豚鼠的主要器官和组织未产生明显影响,各组豚鼠血液中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穴位组较非穴位组前庭膜膨隆明显减轻,内淋巴积水减少,与OPC-41061的效果相似.顶转、第二转和底转中的前庭阶占前庭阶和中阶的面积之比[S前庭阶/(S前庭阶 +S中阶)]模型组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穴位组、药物组和针药联合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穴位组与非穴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百会穴能明显改善由血管加压素诱导的豚鼠内淋巴积水,提示针刺百会穴可能是通过血管加压素信号途径改善豚鼠内淋巴积水.

  • 脂肪乳剂对左旋布比卡因致离体豚鼠心脏停跳的复苏作用

    作者:刘文辉;闻大翔;杭燕南;杨智芳;李念慈

    目的 探讨脂肪乳剂及其联合应用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对左旋布比卡因中毒的离体豚鼠心脏停跳的复苏作用.方法 24只豚鼠随机分成4组,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用300μmo1/L左旋布比卡因灌注离体豚鼠心脏使之停跳后,分别应用台氏液(T组)、0.2%脂肪乳剂(L组)、0.2%脂肪乳剂联合0.5μg/mL肾上腺素(LE组)、0.2%脂肪乳剂联合7.5 U/L血管加压素(LV组)灌注使之复跳,记录各组灌注后从心脏停跳至恢复窦性心律的时间(复跳时间)以及复跳稳定后2 min时的心率、心肌收缩力、冠状动脉流量、心电图PR间期,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左心室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与T组相比,L组的复跳时间显著缩短(P<0.05).与L组相比,LE组的复跳时间显著缩短(P<0.05),冠状动脉流量显著增加(P<0.05).LV组与L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T组相比,L组的心肌组织线粒体损伤减轻.结论 脂肪乳剂有加快左旋布比卡因中毒的离体豚鼠心脏恢复窦性心律的作用,肾上腺素对其作用有促进效果,但血管加压素对其并无明显影响,脂肪乳剂对复苏心肌组织的损害程度也有减轻作用.

  • 血管加压素在血管舒张性休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江玲;陈杰;王祥瑞

    血管舒张性休克是严重威胁危重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包括脓毒性休克、体外循环后休克、过敏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后期等,其特征是体循环阻力的显著下降导致严重低血压[1].

233 条记录 6/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