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在结核病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黄茹;李鑫尧;肖洪;田怀玉

    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定量描述传染病时空分布、分析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当下研究的重要问题.在结核病的研究中,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的使用不仅能探索疾病的时空分布模式、构建其与环境变量的统计关系,同时能探测疾病的潜在风险区,为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就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在结核病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 芪胶升白胶囊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高远;王宇岭;冯军;陶敏

    目的 观察芪胶升白胶囊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2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化疗同期服用芪胶升白胶囊),对照组25例(单纯化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外周血常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 +/CD8+值).结果 治疗组生活质量提高率37.0%,对照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芪胶升白胶囊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有效减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 盐酸帕洛诺司琼预防含顺铂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应勤;陈毅德;冯丽华;郑志高;吕鹭萍

    目的 通过与格拉司琼比较,观察和评价帕洛诺司琼预防含高度催吐危险化疗药物顺铂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照法,将84例含顺铂化疗方案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两组:A组第1周期用帕洛诺司琼及地塞米松;B组第1周期用格拉司琼及地塞米松;第2周期A、B组交叉使用.止吐方案:帕洛诺司琼0.25 mg,静脉推注d1,d3;格拉司琼3 mg,静脉滴注d1-3;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d1-3.观察化疗后7天内恶心、呕吐的情况以及与止吐药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帕洛诺司琼与格拉司琼对化疗后急性呕吐完全控制率分别为77.4%和71.4%,总有效率分别为90.5%和86.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帕洛诺司琼与格拉司琼对化疗后延迟性呕吐完全控制率分别为66.7%和47.6%,总有效率82.1%和5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止吐药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便秘和头痛,两药发生率分别为22.6%和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洛诺司琼对预防含顺铂化疗所致的急性呕吐的疗效与格拉司琼相当,但对预防延迟性呕吐的疗效优于格拉司琼,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较轻、安全性好.

  • 合并颅内微出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严慎强;万锦平;国杨;楼敏

    目的:明确合并颅内微出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25例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并行磁敏感序列检查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评估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在磁敏感序列上评估微出血严重程度.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转化,以无出血转化为参照,分析不同出血转化类型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症状性出血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225例患者平均年龄(66 29±13 01)岁,女性73例(32 4%),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38 40±89 16)min,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1 40±5 89)分;共91例(36 1%)合并颅内微出血,微出血数目总计522个;共64例(28 4%)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其中43例(19 1%)为出血性脑梗死型,21例(9 3%)为脑实质血肿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多发(≥3个)颅内微出血增加溶栓治疗后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OR=4 957,95%CI 1 306~18 811,P=0 01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多发(≥3个)颅内微出血是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 496,95%CI 1 381~8 849,P=0 008).结论:多发(≥3个)颅内微出血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后的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风险,并与溶栓治疗后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有关.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不同部位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万锦平;张圣;刘克勤;蔡新;娄一萍;陈智才;楼敏

    目的:比较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不同部位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及溶栓后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差异,分析深部出血转化与非深部出血转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并了解不同梗死部位出血转化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照无出血转化、深部出血转化和非深部出血转化分成三组进行基线特征及神经功能结局的比较.三组间连续变量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变量的比较用多组卡方检验,并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各部位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92例患者纳入分析,82例(28 1%)发生出血转化,其中深部出血47例(57 3%)、脑实质血肿型19例(6 5%)、出血性脑梗死型63例(21 6%);症状性出血 8例(2 7%).三组患者的年龄、基线NIHSS评分、收缩压以及心房颤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校正后发现基线NIHSS评分(OR=1 126,95%CI:1 063~1 193,P<0 001)和收缩压(OR=0 982,95%CI:0 967~0 998,P=0 025)是深部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未发现非深部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深部出血转化是影响溶栓后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 291,95%CI:0 133~0 640,P=0 002).结论:基线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收缩压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后发生深部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深部出血转化提示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结局不良.

  • 合并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结局的影响

    作者:娄一萍;严慎强;张圣;陈智才;万锦平;楼敏

    目的:分析合并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再灌注及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33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包括临床、实验室、影像检查结果和溶栓后出血转化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评分,出血转化根据ECASSⅡ标准评定,改良Rankin评分≤2分定义为临床结局不良,将心房颤动对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以及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脑血流达峰时间>6 s区域定义为低灌注区,脑血流达峰时间>8 s区域定义为严重低灌注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心房颤动与未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同低灌注区的再灌注情况.结果:合并心房颤动者共137例(占41.5%),心房颤动患者较未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年龄大、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出血转化者多、溶栓后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心房颤动对患者溶栓后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OR=0.920,95%CI:0.533~1.586;P=0.763)和病死率(OR=1.381,95%CI:1 096~1.242;P=0.466)均无显著影响;合并心房颤动不影响出血性脑梗死型出血转化(OR=1.676,95%CI:0.972~3.031;P=0.088),但增加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OR=3.621,95%CI:1.403~9 344;P=0.008);心房颤动会增加严重低灌注区的再灌注(OR=10.57,95%CI:1.16~96.50;P=0.037).结论:合并心房颤动增加严重低灌注区的再灌注,也增加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的风险,但心房颤动不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因素.

  • CT灌注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和核心梗死区的佳灌注参数阈值探讨

    作者:虞雁南;丁信法;张圣;楼敏

    目的:探讨CT灌注(CTP)预测缺血半暗带和核心梗死区的佳灌注参数阈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并行基线CTP检查的39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24 h再灌注率界定无再灌注组(10例)和再灌注组(21例),分别用于评价缺血半暗带与核心梗死区阈值.根据基线CTP和复查CTP分别计算各参数阈值所对应的低灌注体积、终梗死体积.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Bland-Altman图分析各灌注参数阈值所对应的低灌注体积与终梗死体积的一致性,得出佳阈值.结果:无再灌注组中延迟时间>3 s与终梗死体积一致性高(偏差3.3 ml,95%一致性区间-41.7~48.3;r=0.933,P<0.001);再灌注组中相对脑血流量<30%与终梗死体积一致性高(偏差-2.2 ml,95%一致性区间-25.6~ 21.2;r=0.923,P<0.001).结论:延迟时间>3 s和相对脑血流量<30%分别是预测半暗带、核心梗死区体积的佳CTP参数阈值.

  • 单眼弱视患者空间视觉缺损特点及其机制

    作者:宋峰伟;孙朝晖;杨羿;王丽萍;汤霞靖;陈彬彬;于晓宁

    目的:评价单眼弱视者的空间视觉缺损及其与弱视程度的相关性,并基于M-P视觉通道理论分析单眼弱视空间视觉缺损的机制.方法:采用ETDRS数字视力表和OptecR6500视功能检测仪检测111例7~34岁单眼弱视者弱视眼和非弱视眼的视锐度和对比敏感度函数,通过视锐度和对比敏感度函数衍生计算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下面积(AULCSF)、峰值对比敏感度(Smax)、Smax所对应的空间频率(Frmax)以及截止空间频率(CutSF),分析单眼弱视者的空间视觉缺损特点及其与弱视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单眼弱视者的弱视程度与双眼对比敏感度AULCSF差值呈负相关(r=-0.83,P<0.01),弱视眼视锐度与AULCSF、CutSF、Smax、Frmax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8、-0.80、-0.73和-0.56,P<0.01).不同程度弱视患者视锐度、AULCSF、Smax、Frmax及CutSF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弱视者非弱视眼视锐度、AULCSF、Smax、Frmax及CutS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弱视者的弱视眼与非弱视眼AULCSF和Frmax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Smax和CutS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弱视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AULCSF、Smax、Frmax及CutS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程度弱视者弱视眼在各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弱视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视锐度与AULCSF、CutSF、Smax、Frmax在弱视者空间视觉评价时呈现趋势一致性.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弱视眼的整体空间视觉功能逐渐下降,视觉系统的高频端分辨率逐渐减弱和佳对比度识别能力降低,适空间频率向低空间频率偏移.在轻度弱视者中,M细胞通道无明显异常,P细胞各亚型的敏感性下降;而中高度弱视者中,M和P细胞通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且以P细胞通道受损为主.

  •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大脑皮层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细胞凋亡相关性研究

    作者:胡强;吴骋;陈敬寅;严锋;李建儒;陈高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大脑皮层低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 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细胞凋亡可能存在的关系,初步探讨HIF-1α表达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3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入假手术组和SAH 6、12、24、72 h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HIF-1α的表达水平,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同时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检测表达HIF-1α的细胞类型.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HIF-1α的表达在假手术组几乎未见(0 29%±0 30%),SAH后6 h增加(4 65%±1 01%),24 h达高峰(18 55%±4 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TUNEL法检测到大鼠大脑凋亡细胞数在SAH后增多,6 h时可见少数凋亡细胞(7 09%±2 34%),在24 h到达高峰(25 54%±7 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相关分析显示各组HIF-1α阳性率与TUNEL阳性率呈正相关(r=0 738,P<0 05).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显示HIF-1α蛋白主要表达于神经元,部分HIF-1α染色阳性的细胞核与TUNEL染色重合.结论:大鼠SAH后早期脑损伤过程中HIF-1α表达与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提示HIF-1α可能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病理生理过程.

  • Wnk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缺血性卒中的关联分析

    作者:蔡坚;郝晨光;罗东辉;杜磊;张向阳

    目的:探索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1(Wnk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新疆5所医院294例汉族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例组)和同期外科系统住院治疗的其他无脑梗死疾病的汉族患者314例(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用标签SNP(tSNP)策略选择Wnk1基因10个SNP位点(rs3858703、rs11611246、rs7305065、rs1990021、rs34408667、rs12309274、rs1012729、rs956868、rs12828016、rs953361).SNP基因分型检测采用多重SNaPshot平台.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Haploview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病例组饮酒(37.1%)、高血压病(62.9%)、糖尿病(18.0%)、高脂血症(36 4%)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而吸烟者比例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所有位点基因分型缺失率均在1%以下.除rs34408667位点外,其余tSNP均通过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Wnk1基因第四内含子rs11611246位点与汉族缺血性卒中相关.T等位基因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30 3%与35 7%,P=0.046).进行性别分层后发现,rs11611246 T等位基因是汉族男性缺血性卒中发病的保护因子.GT基因型及TT基因型在病例组男性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3%及7.2%,而在对照组男性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1%及15.2% (P=0.038).加性遗传模型显示T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是对照组的0.702倍(95%CI:0.517~0.953,P=0.023).调整年龄后差异仍然存在(P=0.022),进一步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混杂因素后,差异仍然存在(P=0.008).未发现Wnk1基因其余9个SNP位点与汉族人脑梗死相关.结论:Wnk1基因第四内含子rs11611246多态性影响中国人缺血性卒中的发生.rs11611246位点T等位基因可能是汉族男性发生缺血性卒中的保护因素.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腰大池引流减少脑积水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邵军;胡华;祝向东;许璟;王林;王真;胡强;HU Qiang

    目的:探讨影响腰大池引流降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且在围手术期行腰大池引流的1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资料,分析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3例患者(16.91%)发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单因素分析显示以下因素可能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相关:入院时Hunt-Hess分级(P<0.01)和Fisher分级(P<0.01);脑室内出血(P<0 01);破裂动脉瘤部位(P=0.001);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P=0.047).结论: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差、Fisher分级高、出现脑室内出血、后循环破裂动脉瘤,或者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过多或过少,其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发生率较高.

  • 应用秩和比法和帕累托法分析2011-2014年甘肃省住院病例疾病构成

    作者:陈军义;赵乾龙;常锐霞;张洁;薛红丽;李芝兰

    目的 分析甘肃省2011-2014年住院病例疾病构成,为其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方法 采用秩和比法和帕累托法对2011-2014年甘肃省居民住院病例疾病构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经和谐程度检验,x2 =79.184,P =0.001,表明疾病谱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提示4年间甘肃省住院病例疾病谱未发生变化.主要系统病种为呼吸、循环、消化、妊娠分娩、损伤中毒、肌肉骨骼、泌尿和肿瘤.结论 呼吸、循环、消化系统疾病是影响该地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注意监测肿瘤的发病情况.

  • 超声心动图对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定量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金国;钟慧颖;钟玲

    目的:比较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超声心动图定量分析方法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165例研究对象,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60例,心肌梗死组45例,冠状动脉狭窄组6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观察指标包括:左室前间隔的内膜运动幅度(EndoD )、室壁增厚率(ΔT H )、收缩期径向应变(RS )、收缩期组织速度(VS)。应用ROC曲线分析比较各指标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1)冠状动脉狭窄组及心肌梗死组的RS、ΔTH、EndoD、VS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RS、ΔTH、EndoD、VS检测心肌梗死及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分别为:89.3%、89.3%、81.3%、80.7%及68.1%、70.0%、61.9%、60.0%。(3)RS、ΔTH、EndoD、VS诊断心肌梗死及冠状动脉狭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0.863、0.833、0.859及0.724、0.705、0.689、0.663。结论室壁增厚率及径向应变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高。

  • 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艳平;肖衍宇;平其能;包全英;李江然

    目的 对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不同释药速率(慢、中、快)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其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方法 释放度实验采用转篮法分别在两种介质中进行,采用RP-HPLC测定缓释组合微丸在大鼠体内的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利用统计矩原理对药动学数据进行分析.对体外平均释放时间和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建立相关性.结果 缓释组合微丸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外平均释放时间和体内平均滞留时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方程为MRTin vivo=3.855 9MDTin vitro-1.421,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r=0.999 9(n=3).结论 统计矩原理适用于盐酸青藤碱缓释组合微丸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 两种不同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宁;施丽丹;林纬

    目的:比较组织弹性成像技术(ETE)与声触诊组织成像(VTI)技术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位患者共71例病灶标本分别行ETE和VTI检查,并进行弹性评分。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ETE和VTI评分≥4分则诊断为恶性结节,从而计算出两者对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根据病理结果,71例结节标本中,良性29例,恶性42例。ETE对甲状腺恶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0%、86.2%、76.1%、87.9%、65.8%;而VTI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82.8%、87.3%、88.4%、85.7%;其中,VTI的灵敏度高于ETE,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7,P=0.015)。通过ROC曲线分析显示,VTI的线下面积为0.905(95%CI为0.828~0.983),ETE的线下面积为0.803(95%CI为0.699~0.908),前者大于后者,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Z=17.503,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中,VTI优于ETE。

  • CT脑灌注成像指导下尿激酶和rt-PA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对比研究

    作者:肖乃安;马琪林;鲁丛霞

    目的 探讨以CT脑灌注成像(CTP)指导下尿激酶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和出血转化率. 方法 对112例发病3h内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给予随机分组,即尿激酶组和rt-PA组,分别使用尿激酶和rt PA给予CT脑灌注成像指导下的静脉溶栓,并进行治疗前后血管再通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 HSS)、ADL评分和出血转化率的比较. 结果 112例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尿激酶组和rt-PA组的血管再通率均升高,出血转化率相当(P>0.05). 结论 CTP可以用来指导急性前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且尿激酶和rt-PA作用相当,出血转化率无差别.

  • 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强;杨立勇;严孙杰;沈喜妹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的治疗模式及其对血糖水平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0年6-12月,在笔者医院及2家社区医院门诊就诊并使用口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56例,年龄(58.78±11.07)岁(25~84岁).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口服降糖药的治疗模式、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评估影响患者血糖水平和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为42.4%.(2)联合用药占78.9%,且比例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渐升高;用药频度方面:以双胍类降糖药常用(32.7%).(3)低血糖发生率为16.0%,降糖药物使用数量及年龄是低血糖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影响血糖水平的相关因素:饮食控制、糖尿病教育、病程、医保情况、吸烟、不良心理因素、自我感觉健康状况.结论 (1)随着病程延长,大多数患者需联合用药来控制血糖,双胍类为常用的口服降糖药;(2)在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中,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较低,而低血糖发生率仍较高,联用多种降糖药的高龄患者是低血糖发生的高危人群;(3)影响血糖水平的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教育与自我管理状况、经济条件及心理状态等.

  • 广东省县域内住院率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万东华;周舒冬;刘子锋;赵薇

    目的 探索广东省58个县及县级市县域内住院率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县域内住院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广东省58个县及县级市县域内住院率及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指标,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来分析县域内住院率的空间格局和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结果 广东省58个县及县级市的县域内住院率为80.24%.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在西翼出现了高-高聚集,在珠三角出现了一个低-低聚集和一个低-高聚集区域,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显示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当地居民到近三级医院的距离、当地医院服务能力排名及65岁以上所占比例均对县域内住院率有影响(P<0.05).结论 提升县域内住院率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根据当前当地的卫生发展状况、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卫生发展策略.

  • 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临床分析

    作者:吕伟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6例COPD并发肺性脑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生命体征检测结果、血凝及纤溶指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生命体征检测结果、血凝及纤溶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发肺性脑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痔上黏膜环切悬吊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效果探讨

    作者:高尚明;郭海;赵耀;赵晓峰

    目的 探讨痔上黏膜环切悬吊术(PPH)在直肠前突(RC)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6例R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B组,A组47例患者采用PPH治疗,B组39例患者采用经肛门直肠前突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8、6.324、4.226,P<0.05);且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也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66、3.243,P<0.05).结论 PPH治疗RC优势明显,建议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