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眼脉络膜骨瘤合并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一例

    作者:黄林英;戴虹

    脉络膜骨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极少数病例因伴发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IleOVagcularization,CNV)而导致视力急剧下降,临床治疗困难.我院收治1例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血啉甲醚在兔眼的组织分布

    作者:高丽琴;张风;杨庆松;周海英

    光动力治疗利用光敏剂在新生血管等增生活跃的组织中聚集、滞留的特点,在相应波长的激光照射下产生光化学效应,选择性治疗病变区域,而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很少,逐渐成为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热点[1].血啉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 HMME)是国产新型光敏剂,具有光敏化作用强、毒副作用小等优点[2] .本实验观察HMME在兔眼组织的分布特点,特别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和视网膜中药物浓度高峰及消退的时间,为今后应用HMME进行眼部光动力治疗提供依据.

  • 兔视网膜脉络膜经瞳孔温热疗法组织病理学改变

    作者:张士胜;王康孙;王玲;陈荣家;朱彩红;石海云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是一种治疗局部疾病的热疗技术.初步临床结果表明,TTT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血管瘤以及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等疾病,具有效率高而组织损伤小的优点.

  • 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常见不良事件

    作者:张风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所导致的视力丧失已成为欧美国家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AMD患者也在逐渐增加.在AMD中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形成为主要的病理改变.

  • 第6例——左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物困难一年

    作者:王军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64岁.因左眼视物困难1年余,于2006年4月21日来我院就诊.6年前患者因右眼老年性白内障在外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年前患者因左眼老年性白内障在外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H60M型水凝胶人工晶状体,术后左眼裸眼视力为0.8;1年前患者右眼视物变形伴眼前固定黑圈来我院就诊,诊断为右眼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采用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同时检查左眼,发现人工晶状体混浊,但因裸眼和矫正视力均为0.7,未治疗.

  • 有关眼底病方面的试题(二)

    作者: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

    1.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vasculopathy,PCV)的必要条件是A、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angiography,ICGA)显示有异常分支的脉络膜血管网B、ICGA显示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下橘红色隆起D、ICGA显示有息肉状脉络膜血管扩张E、视网膜下出血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评估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及其与视力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婷;宋艳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评估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的疗效及其与视力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渗出型AMD患者33例(33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0例(20只眼),女性13例(13只眼),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6岁。全部33例(33只眼) AMD患者的玻璃腔内注射0.05 ml(0.5 mg)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小数记录法)检查并记录手术前后的佳矫正视力;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进行检查后,测量并计算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荧光素渗漏面积。平均佳矫正视力和CNV荧光素渗漏面积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术前术后组间比较。平均佳矫正视力和CNV荧光素渗漏面积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描述。结果全部33例(33只眼) AMD患者,治疗前平均佳矫正视力为(0.15±0.15),治疗后平均佳矫正视力提高为(0.24±0.18)。经t检验,治疗前后平均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P<0.05)。治疗前CNV荧光素渗漏面积为(11.64±10.04)mm2,治疗后CNV荧光素渗漏面积减小为(8.64±8.00)mm2,经t检验,治疗前后CNV荧光素渗漏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P<0.05)。术前佳矫正视力与术前CNV荧光素渗漏面积具有相关性(r=-0.51,P<0.05),术后佳矫正视力与术前CNV荧光素渗漏面积也具有相关性(r=-0.55,P<0.05)。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AMD可减小CNV病变面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 AMD患者的佳矫正视力与术前CNV荧光素渗漏面积具有相关性。 FFA检查,可以为AMD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信息。

  •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秋菊;钱芳;刘瑜玲;赵琳;陈晓勇;马志中;郭彤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ICNV)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40例(40只眼)ICN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间接检眼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检查、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ICGA)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查确诊为ICNV。对所有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进行治疗,注药次数1~4次,平均(2.5±0.72)次。术后患者复诊1次/月,在复诊时经OCT检查发现病变部位仍存在视网膜下积液者重复注射。手术前后患者的佳矫正视力( BCVA)和平均视网膜厚度( CRT)以均数±标准差( x珋±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患者的年龄、病程、CNV位置、玻璃体腔注射次数、术前BCVA、术前CRT及玻璃体腔注射药物种类与术后6个月BCVA的相关系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表示,并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患者玻璃体腔注射药物的种类及CNV位置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患者平均BCVA为(55.30±18.19),术后6个月患者平均BCVA为(76.45±13.0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P<0.05)。术前患者的 CRT 为(359.10±135.28)μm,术后6个月患者的CRT为(280.00±79.65)μ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P<0.05)。术后6个月BCVA提高≥15个字母者24例(24只眼),占60.00%;BCVA提高<15个字母者16例(16只眼),占40.00%,无BCVA下降者。术后6个月患者的BCVA与病程、术前BCVA及术前CRT等因素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131,0.433,-0.028;P<0.05)。与患者的年龄、CNV位置、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及玻璃体腔注射药物种类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0.149,0.036,0.099,0.089;P>0.05)。将患者进一步根据病程分为病程≤4周组27例(27只眼)与病程>4周组13例(13只眼)。病程≤4周组患者年龄为(32.85±7.50)岁,玻璃体腔注射次数(2.48±0.75)次,术前BCVA为(57.96±16.83);病程>4周组患者年龄为(35.38±10.70)岁,玻璃体腔注射次数为(2.53±0.66)次,术前BCVA为(49.77±20.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0.43,1.48;P>0.05)。病程≤4周组患者术前CRT为(80.04±5.58)μm,术后6个月CRT为(270.93±65.87)μm,术后6个月BCVA为(338.74±79.53);病程>4周组患者术前CRT为(69.00±19.88)μm,术后6个月CRT为(298.85±103.19)μm,术后6个月BCVA为(401.38±207.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0,-2.60,-1.64;P<0.05)。病程≤4周组,CNV位置在中心凹下的患者13例(13只眼),占48.15%;CNV位置接近中心凹的患者14例(14只眼),占51.85。病程>4周组,CNV位置在中心凹下的患者3例(3只眼),占23.07%;CNV位置接近中心凹的患者10例(10只眼),占76.9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1,P>0.05)。病程≤4周组,患者中玻璃体腔注射兰尼单抗者13例(13只眼),占48.15%;注射贝伐单抗者14例(14只眼),占51.58%。病程>4周组,患者中玻璃体腔注射兰尼单抗者5例(5只眼),占38.46%;注射贝伐单抗者8例(8只眼),占61.5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术后所有患者未发生全身并发症,眼局部有小范围结膜下出血者3例(3只眼),占7.50%,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抗VEGF药物治疗ICNV的疗效明显,尤其对于病程较短(4周内)、术前视力较好的患者,可降低患眼视网膜厚度,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力。

  •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

    作者:汪东生;张学静

    点评:左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检查,结果显示:多光谱红绿组合图像显示黄斑区灰黄色改变约1/4视盘直径大小,其间伴少量出血。多光谱视网膜血管成像图中,可见少量出血(黑色),其周围少许渗出、水肿(浅灰色)。在多光谱脉络膜血管成像图中,CNV轮廓、出血、渗出及水肿的范围和边界已不可辨。550~580 nm波长显示黄斑区约1/4视盘直径大小的灰白色病变区颞侧不规则少量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轮廓不明显。590 nm波长图像中,CNV轮廓模糊可见。620~740 nm波长图像显示出清晰的CNV轮廓、出血、渗出及水肿的范围和边界。760~850 nm波长图像中CNV轮廓、出血、渗出及水肿的范围和边界渐次变得模糊。这组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提示患者左眼黄斑区有CNV,伴有出血、渗出及水肿。表明此时病变正处于活动期。

  • 一种新的应用于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动力疗法的光敏剂筛选方法

    作者:

  • 光动力疗法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

    作者:戴涛;王倩;陈鹏;杜敏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年龄关性黄斑病变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5例(15眼)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经过视力、眼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OCT等检查确诊引起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采用维替帕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10d后,用含25mg曲安奈德溶液注射入玻璃体腔,对持续性CNV渗漏者,6个月后重复以上治疗.结果 15眼中,多数患者视力增加或稳定.7只眼视力提高,占46.7%;8只眼视力稳定,占53.3%.1例患者因类固醇导致眼压升高而行局部及系统的青光眼治疗.结论 维替帕芬光动力疗法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可有效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继发的CNV,多数患者视力明显提高.

  • 雷公藤甲素防治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映雪;姚向超;吕迅羽;曹琛;梁光江;王延东

    目的:介绍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病理机制及一线抗VEGF药物的特点,探讨雷公藤甲素(TP)防治CNV形成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对比和分析,总结TP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分析TP抑制CNV形成的可行性.结果与结论:我们认为TP具有防治CNV形成的功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IF-1通路、VEGF通路及Dll4-Notch通路有关.笔者为评估TP是否可作为防治CNV形成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

  • 康柏西普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辉;夏蔚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研究和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表法将80例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于玻璃体腔内缓慢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50μL),试验组予以康柏西普治疗(注入康柏西普50μL).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并观察2组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00%,72.50%;这2组的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32±0.05,0.31±0.03;这2组的眼压分别为(15.38±2.35),(14.83±2.24)mmHg;这2组的CMT分别为(259.04±29.12),(258.86±27.85)μ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的ADR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17.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柏西普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短期效果和雷珠单抗相似,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及视网膜厚度.

  • 光动力疗法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与基因多态性关联研究现状

    作者:宋子扬;赵秀丽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黄斑的异质性疾病,在西方国家已成为老年人致盲及视力下降的首要因素.光动力疗法(PDT)选择性较高,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是AMD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但应用PDT治疗的疗效有显著的个体间差异,这种差异与遗传因素有关.本文将对PDT疗效相关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通过基因检测指导PDT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笑雄;陈彤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形成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并导致其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对CNV形成的确切机制知之甚少,但为可靠的理论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导致CNV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多种抗VEGF药物已经被应用于眼科领域,它们能够抑制CNV的形成并能够减轻血管渗漏,从而显示出优于传统治疗方法的疗效.现对美国FDA批准的多种抗VEGF药物和其他正在研发中的VEGF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疗效进行总结.

  • 维替泊芬的药理和临床应用

    作者:车宁;封宇飞;傅得兴;张尧贞;孙春华

    通过文献检索综述了维替泊芬的药理作用、药动学及临床评价.维替泊芬是一种新型光敏剂,临床上用于治疗老年性黄斑(ARMD)等疾病,不良反应主要为头痛、注射部位反应、视觉障碍等.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窦禹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抚顺市眼病医院治疗的48例病理性近视PM-CN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静脉注射血栓通及口服腺苷钴胺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BCVA)明显高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厚度(CM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病理性近视PM-CNV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药物研究进展与临床评价

    作者:张石革

    老年性视网膜黄斑病变与年龄密切相关,患病率伴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是当前55岁以上老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1],因而被称为年龄相关性视网膜黄斑病变(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其为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盘膜吞噬消化能力下降,使未被完全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浆中,并向细胞外排出,沉积于Bruch膜,形成玻璃膜疣。由于黄斑区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殊性,此种改变更为明显。玻璃膜疣也见于正常视力的老年人,但由此继发种种病理改变后,则导致黄斑部发生变性;或者引起Bruch膜断裂,脉络膜毛细血管通过破裂的 Bruch 膜进入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下及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由于新生血管壁的结构异常,导致血管的渗漏和出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继发性病理改变。 AMD大多发生于45岁以上人群,基于对AMD发病机制的认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在CNV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轴心作用。 AMD确切的病因尚不明晰,可能与遗传基因、环境[2]、血管硬化、氧化损伤、慢性光损伤、炎症、营养与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3]。

  •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治疗进展

    作者:徐姗姗;李荔;赵环宇;王家伟

    伴随老龄社会的步入,一组在医药发展历程中不曾出现的疾病群,成为临床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包括年龄相关性视网膜黄斑病变(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归属于当前老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其中,湿性型(渗出型)视网膜黄斑病变以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异常增生为特征,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过度生长为机制,以致盲与视力减退为疾病终点,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一种非侵入疗法,靶向药物(包括分子和抗体靶向药物)治疗为研发的重点,并成为了防治AMD的主要手段。康柏西普是中国获得世界卫生组织( WHO)国际通用名的生物制品1类新药,为利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CHO细胞)表达系统产生的重组融合蛋白,与VEGF亲和力高,作用全面,可同时阻断VEGF所有亚型(VEGF-A、VEGF-B)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IGF)。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康柏西普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为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开创出一条科学、严谨并可借鉴的路径。

  • Ranibizumab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短期临床观察

    作者:李晓陵;何守志;王炜;崔霞;张鲲;王宁;张卯年

    目的 观察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渗出型老年黄斑变性(Aga-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合并脉络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een Angiography,ICGA)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等检查确诊30例渗出型AMD患者的30只患眼行每月1次Lucentis治疗,共3次,剂量为0.5mg(0.05ml);玻璃体腔注入,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3个月的临床资料,以视力、眼压、FFA、ICGA、OCT检查结果为观察指标,评价Lucentis 对渗出型AMD的短期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治疗后1个月视力稳定19例(63.3%),视力提高11例(36.7%);3个月30例视力稳定16例(55.2%),视力提高13例(44.8%),1例治疗后2月时发生脑梗停止治疗.30例治疗后1h有4例眼压升高>20mmHg(1mmHg=0.133kPa),高23.8mmHg;1d、1个月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FFA和ICGA检查显示均有不同程度渗漏减轻或消退.OCT检查显示视网膜水肿和浆液性脱离明显好转.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仅有轻微眼部局限性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眼前小暗影;个别眼压轻微升高等,一般5d内恢复正常.结论 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渗出型AMD安全有效.

542 条记录 5/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