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氨基酸光敏消毒液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崔瑛;王海玲;殷凡;徐臻;秦晓贝;于克宁;程盼盼

    光动力抗菌化学疗法(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PACT)是光动力疗法在抗菌中的应用,其利用光敏剂与特定波长的光产生的自由基或单线态氧杀灭多种细菌.由于所产生的自由基具有较强的化学反应活性,因此能在较短时间内清除致病菌,不发生耐药性.同时自由基的扩散距离很短,在< 100埃之内就被灭活,能避免对毗邻宿主组织的损害.因此光动力消毒技术被认为是传统抗菌处理的安全替代法,有望成为应对医疗机构院内感染的新方法.PACT对各种难治性感染具有不错的疗效[1],如口腔内的细菌和真菌感染、皮肤感染、骨髓炎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

    关键词: 光敏剂 毒性 酞菁锌
  • 光化学疗法治疗银屑病40例疗效观察

    作者:朱爱青;王际杰;张丽

    目的探讨银屑病光化学疗法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用光敏剂补骨脂素外擦,1h后用长波紫外线对银屑病皮损部位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局部照射治疗.结果40例全部有效.其中37例治疗1个疗程皮损消失,3例治疗2个疗程皮损消失.有效率达100%,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此法疗效佳,副作用少,复发率低,可作为银屑病首选治疗方法.

  • 光化学转染对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青;白定群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大分子物质作为一种治疗剂具有很大的潜力,因其难以被有效而特异的传递到细胞内而使其治疗作用受到限制。目前发现一种叫光化学转染的技术可以有效而特异的把不同种类的分子如基因,药物,核糖体钝化蛋白,传递到胞浆中。光化学转染(Photochemical internalization PCI)是利用不同载体将大分子物质转入胞内后,光照激活分布在内吞泡上的光敏剂,产生多种种类活性氧(ROS),其中重要的是单态氧去破坏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发生氧化反应而使膜破裂释放内吞的物质的一种方法。

  • 一种氨基酸光敏剂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作者:崔瑛;蒋欣;杨丽;王海玲;徐臻;鲁莉

    目的 研究一种氨基酸光敏剂的体外抑菌性能及其生物安全性.方法 采用抑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法,对该光敏剂体外抑菌性能及其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该光敏剂原液经LED红光照射2 min后,对悬液内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可达到99%以上,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99.99%.在自然光与红光照射条件下,LED红光(波长670 nm)的抑菌效果更好;该光敏剂急性经口毒性LD50>5 000 mg/(kg·bw),其原液对新西兰兔完整皮肤和眼无刺激,对豚鼠仅有极轻度致敏.结论 该氨基酸光敏剂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属于实际无毒、无刺激,无致敏性.

  • 生物组织内三维光动力学传输过程的Monte Carlo模拟方法

    作者:桂林;刘静

    目的 探讨激光在组织中的传输规律,为光动力学治疗计划的制定打下基础.方法 建立可同时求解生物组织内三维激光场、光敏剂浓度场及温度场发展过程的Monte Carlo计算方法,以临床上常见的甲状腺癌的治疗过程为例进行模拟.结果 两种典型激光照射方式即从光纤端面或侧面出射所引起的光动力学反应和热效应分布存在明显不同,在临床上有不同价值.结论 计算结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光动力学治疗中组织内的基础光热质传输机制,本文方法为光动力学治疗计划的拟定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理论基础.

  • 光动力治疗大鼠大面积创伤感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占娟;李世杰;徐泽华;商亚贞;刘天军

    探讨新型卟啉类光敏剂PA1介导的光动力抗菌疗法治疗大鼠大面积创伤感染的效果.体外培养创面易感染的3种菌株,有抗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肠杆菌(E.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探讨3种细菌对PA1的吸收量、光照PA1的小抑菌浓度和低杀菌浓度;取清洁级雄性Wistar大白鼠40只,建立皮肤大面积创伤感染模型,创面滴加光敏剂PA1,用650 nm激光照射治疗,检测各实验组的创面愈合率、不同时相点创面下的菌落数.结果表明,上述3种细菌对PA1的大吸收量都发生于前30 min,以后趋于平稳.光照PA1对3种细菌均有灭活作用,对MRSA和E.coli的低杀菌浓度为31 μM,对P.aeruginosa的低杀菌浓度为62.5 μM.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各项指标优于模型对照组(P <0.05或P<0.01),高剂量治疗组的各项指标优于中、低量治疗组(P<0.01),为临床治疗大面积创伤感染积累一定的实验经验.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癌症

    作者:李践

    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非手术、浸入性极小的治疗方法,其应用分为两个阶段,即首先静脉注射一种光敏剂,然后以冷激光辐照激活药物,进行治疗.

  • 光动力疗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作者:石慧娟;杨高云

    痤疮为常见损容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青春期多发,往往对青少年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痤疮的发生机制多为青春期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皮脂腺导管开口处过度角化导致皮脂排出受阻,以及痤疮丙酸杆菌过度繁殖导致的慢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局部皮肤粉刺、丘疹、囊肿或者结节样皮损.痤疮的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局部外用或口服抗生素、维A酸,局部外用水杨酸以及各种激光设备及手术[1].但由于细菌耐药性逐渐增加、系统药物副作用较大,安全有效的物理疗法成为治疗痤疮的新趋势.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的药械联用技术,广泛应用于皮肤科炎症性、传染性、癌症及癌前病变等多种皮肤科疾病的治疗,是局部外用治疗皮肤科疾病的一项新型诊疗技术.近年来,随着光动力疗法应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临床对光动力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认识和研究也在不断丰富.现将PDT治疗原理、治疗参数的选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痤疮 光动力 光敏剂
  • 经支气管镜光动力学治疗腔内肺癌的护理

    作者:王汇;何英;夏莹

    光动力学治疗的原理是指全身给予光敏剂,该类药物具有亲肿瘤特性而在瘤体内聚集,一定时间后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被激发的光敏剂将能量传递给氧原子而产生具有氧化作用的单线氧,后者将肿瘤杀死.我科2003年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下光动力学治疗了4例腔内肺癌患者,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 79例光动力治疗肿瘤患者光过敏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缪景霞;朱顺芳;孙红帆;周瑾;刘晓军;廖荣荣

    光动力疗法(PDT)又称光敏疗法、光化学疗法.原理是以特定波长的激光,激活肿瘤组织内相对高浓度的光敏剂,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自由基、单态氧和血栓素A2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PDT治疗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肿瘤治疗新技术,与传统的治疗肿瘤疗法比,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优势,与手术、化疗、放疗传统治疗方法有良好的协同作用[1-3].我科从2002年8月~2003年8月共给79例患者行PDT治疗,其中5例出现光过敏反应,暴露在外的皮肤出现皮疹、水泡、便秘、心悸等,本文就PDT治疗后出现光过敏的有关护理报道如下.

  • 眼科光动力疗法患者的健康指导

    作者:汪春归;贺竹宁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指在光敏剂(Visudyen)的参与下和光敏剂相匹配的激光,在靶组织内产生光化学效应,以达到治疗的一种方法[1],由于PDT治疗安全,无痛,不损伤正常组织,近期在国内外临床中倍受关注,应用于临床,效果满意,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作用.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过程中鲜红斑痣病变组织内光敏剂含量检测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晓松;顾瑛;刘凡光;王雷;于常青;曾晶

    目的 应用荧光光谱技术监测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过程中鲜红斑痣病变组织内光敏剂含量的变化,分析光漂白产物的生成情况.方法 鲜红斑痣患者静脉推注光敏剂PSD-007,即刻以532 nm倍频Nd:YAG激光器作为光动力治疗光源照射病变组织,同时又作为光敏剂荧光激发光源.在不影响光照的前提下,应用光学多通道分析仪实时采集同一治疗区域不同时间点的荧光光谱.经过光谱分析与处理,得到治疗区局部组织光敏剂含量以及光漂白产物含量随治疗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结果 不同患者治疗区局部组织光敏剂荧光变化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是各病例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第1治疗区的大荧光强度高于第2治疗区域,第1治疗区出现高荧光峰的时间为治疗开始后的5~15 min.结论 通过荧光手段监测光动力治疗时鲜红斑痣病变局部组织内光敏剂荧光的变化可有效地反映光敏剂含量的变化,对于了解光动力反应的进行情况以及预测反应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制定个性化的光动力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提供依据.

  • 注射光敏剂与激光照射间隔时间的光动力学疗法实验研究

    作者:李黎波;罗荣城;周传农

    目的 探索恶性肿瘤光动力学疗法注射光敏剂后的佳照光时间.方法 制作昆明小鼠S180肿瘤实验动物模型155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单纯肿瘤组,不给以光敏剂和激光照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光敏剂Photofrin 7.5 mg/ml并以能量密度为120 J/cm2的630 nm激光照射肿瘤,注射光敏剂后激光照射时间间隔分别为1、5、15、30和60min,6、12、24和48 h相应的分为T1~T9组.在光照后即刻、光照后48 h每组各处死1只小鼠获取肿瘤标本,另有12只小鼠作长期疗效观察.光照后每天观察肿瘤及皮肤变化情况并计算小鼠生存率.光照后40 d处死所有小鼠获取肿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 光照后小鼠皮肤反应以T1~T5组为重;T6~T9组光照后患侧肢体瘫痪的发生率较低;光照后40 d T6~T9组部分小鼠修复皮肤易形成瘢痕;用光敏剂后1~12 h肿瘤复发率低;从皮肤组织学修复方面看PDT的光照时间应当在应用光敏剂后6 h以内;电镜观察细胞结构显示T5、T6、T7组光照后即刻线粒体肿胀为明显.讨论PDT的佳光照时间在注射光敏剂后6~12 h.

  • 血啉甲醚和癌光啉在鼻咽癌动物模型中的荧光特性

    作者:林慧韫;李步洪;谢树森

    目的 血啉甲醚(HMME)和癌光啉(PsD-007)在鼻咽癌动物模型中的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特性.方法 将接种CNE-2鼻咽癌细胞的裸鼠30只随机分为10组,尾静脉注射光敏剂20 mg/kg,经过3、6、24、36和48 h代谢后,运用FLS920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稳态荧光光谱.经过光谱分析和处理,得到不同代谢时间下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光敏剂含量.用405 nm超短脉冲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探测肿瘤组织在625 nm处的荧光衰减曲线,通过双指数拟合,计算不同代谢时间肿瘤组织的荧光平均寿命.结果 肿瘤和正常组织的荧光发射特征峰均在625 nm和695 nm,HMME和PsD-007的佳光动力诊断时间分别为3和6 h.不同代谢时间的肿瘤组织荧光平均寿命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通过检测血啉甲醚和癌光啉在鼻咽癌动物模型巾的荧光特性,可以实时反映光敏剂在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代谢情况,这对于确定佳的光动力诊断时间具有指导意义.瞬态光谱的检测可为光动力诊断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 光动力学疗法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灭活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迎新;董霞;邵文艾;李晓眠

    目的探讨血卟啉介导的光动力效应体外灭杀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效果.方法在保证正常细胞不受光动力效应影响的前提下,用两种不同光剂量(2、6 J/cm2)及特定的光敏剂浓度对体外培养的HSV-1进行处理,照射后将细胞置于37℃、5%CO2孵育箱培养5 d,观察致细胞病变作用(cytophathic effect,CPE),并用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成活率.结果 PDT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有灭活作用.结论在选择合适的光敏剂剂量和光照射强度的前提下,光动力学疗法在体外能够有效地灭杀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 光动力疗法治愈上消化道癌5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刘慧龙;李慧莉;贾晓燕;介雅慧;徐留柱;刘端祺

    目的 分析光动力疗法治愈5例上消化道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参数的选择.方法 分期较早的上消化道癌患者5例,光敏剂应用血卟啉衍生物治疗患者2例,卟吩姆钠治疗患者3例,给药剂量分别为5 mg/kg和2 mg/kg.给药后24~72 h分别应用金蒸气激光和半导体激光照射,功率密度100~150 mW/cm2,能量密度100~150 J/cm2.结果 3例患者行1个疗程光动力治疗后获得治愈;1例胃窦癌患者1个疗程光动力治疗后获得治愈,4年后,胃体再发癌变,再行1个疗程光动力治疗后治愈;1例患者病灶侵犯固有肌浅层,行1个疗程光动力治疗后病灶少许残留,再次光动力治疗后,病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随访2~8年未见复发或转移,总体不良反应轻微,1例患者治愈后出现食管瘢痕性狭窄.结论 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分期较早的上消化道癌,可取得根治效果,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 铜蒸气激光照射下11种光敏剂杀伤强度的比较

    作者:刘慧龙;顾瑛;刘凡光;王天宇;马金石;潘玉明

    目的检测目前国内常用的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合成的共11种光敏剂,比较它们对细胞杀伤效应的强弱,筛选出适于临床应用的新型光敏剂.方法将乳腺癌MDAMB 543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然后加入用RPMI 1640培养基配置的不同浓度的不同光敏剂,4 h后照光,24 h后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作为标准对照.结果在510.6 nm和578.2 nm的混合光照射下,竹红菌素A(HA)、竹红菌素B(HB)和5,15-二芳基-2,3-二羟基卟吩(DPCOH)比HpD有更强的杀伤效应.血啉甲醚(HMME)的杀伤效应是HpD的1/2左右.其他的一些化合物在此波长条件下杀伤效应较差,其中一些是因其溶解性不好而不能完全发挥其杀伤效能.结论竹红菌素类光敏剂和DPCOH是很有应用开发前景的新型光敏剂.

  • 光化学作用对肿瘤细胞胞吞大分子的释放

    作者:肖卫东;葛海燕;陈祖林;陈炜;寇小琴

    目的观察不同光敏剂在肿瘤细胞内的分布,以及光化学作用对肿瘤细胞胞吞大分子的释放作用.方法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LA、ALA-HE、HMME、TPPSa2在肿瘤细胞SW480、K562的胞内分布,使用FITC-右旋糖酐观察肿瘤细胞对荧光标记大分子的胞吞作用,通过光照激发光敏化细胞,动态观察光化学作用前后胞吞大分子FITC-右旋糖酐的胞内分布变化.结果ALA、ALA-HE、HMME、TPPSa24种光敏剂均表现为胞质分布,核内分布少.ALA、ALA-HE的胞内分布主要表现为胞质内的弥散性荧光.HMME则表现为胞质内颗粒状荧光与弥散荧光同时存在.TPPSa2为典型的胞质内颗粒状荧光分布.光敏剂在SW480、K562两种肿瘤细胞的胞内分布没有明显差异.光照激发不同光敏剂对肿瘤细胞胞吞FITC-左旋糖酐的胞内分布影响不同.由TPPSa2及HMME活化而产生的光化学作用表现出明显的荧光颗粒重分布,ALA、ALA-HE则对胞吞荧光无明显重分布作用.结论不同光敏剂因其不同的理化性质而表现为不同的胞内分布.光化学作用可对肿瘤细胞胞吞大分子产生胞吞释放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光化学作用对胞吞泡的破坏有关.

  • 血卟啉衍生物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治疗上消化道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慧龙;王飞;王莉;韩春红;张晶;贾晓燕;刘端祺

    目的 研究两种血卟啉衍生物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治疗上消化道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至2014年10月,上消化道癌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光敏剂采用不同生产年份和不同生产公司的血卟啉衍生物,给药剂量5 mg/kg,于照光前24h静脉滴注.分别应用金蒸气激光和半导体激光作为治疗光源,功率密度100~300 mW/cm2,能量密度100~300 J/cm2.治疗1~4次后对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血卟啉衍生物组67例患者,完全效应(complete response,CR)5例(7.25%),明显效应(partial response,PR) 40例(59.7%),稍有效应(mild response,MR) 16例(23.9%),无效(no response,NR)6例(9.0%).血卟啉注射液组38例患者,CR 4例(10.5%),PR 22例(57.9%),MR 7例(18.4%),NR 5例(13.2%).两组病例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不同时期血卟啉衍生物治疗临床各期上消化道癌疗效相近,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是较好的姑息治疗手段.

  • 2-(1-羟基)乙基二氢卟吩f及其醚衍生物对小鼠肉瘤180移植瘤的光化学治疗作用

    作者:姚建忠;沈卫镝;刘建飞;贺祥;陈文晖;周有骏;许德余

    目的探讨2-(1-羟基)乙基二氢卟吩f(3a)及其醚衍生物(4b、4c、4d)对小鼠肉瘤180移植瘤的光化学治疗作用.方法雄性小鼠前胸皮下接种肉瘤-180,待肿瘤生长至直径为6~8 mm时,按体重和瘤径随机分成6组,每组8~10只.实验小鼠尾静脉注射给药(3a、4b、4c和HpD组剂量均为5 mg/kg,4d组为2.5 mg/kg)15 min后用溴化亚铜蒸气-染料激光(630 nm)垂直照射瘤区20 min,功率密度150 mW/cm2,光斑直径1.5 cm,能量密度180 J/cm2,光照后肿瘤完全消失,并在30天内不复发作为治愈.结果 3a、4b、4c、4d及HpD组的治愈小鼠数与实验小鼠数的比率分别为0/10,6/8,8/9,10/10,2/10.4b、4c、4d对小鼠肉瘤180移植瘤的光化学治疗效果均优于参比药物血卟啉衍生物(HpD),其中,又以4d的疗效强;而3a无效.结论 2-(1-羟基)乙基二氢卟吩f醚衍生物对小鼠肉瘤180移植瘤的光化学治疗效果,随醚链增长而增强,这对我们今后进一步的构效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302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