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用染料激光器故障检修

    作者:卢毅;雷硕

    目前,激光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尤其在整形外科.激光器的种类较多,工作波长也不尽相同.波长在595nm左右并已取得商业应用认证的激光器主要是染料激光器,广泛应用于治疗血管性病变和鲜红斑痣.现将我院整形外科使用的Vbeam染料激光器常出现的故障做如下讲解:

  • 血管内皮细胞瘤2例

    作者:纪强;于爱芳

    1 典型病例例1:女,19岁,6岁时发现下腹部有蚕豆大小紫红色结节,外院诊为"胎痣",随年龄增长,结节向四周扩大,偶有针刺样疼痛,近二年结节左右上方各长出2颗花生米大小紫红色皮疹并扩大.皮肤科检查:下腹部8cm ×5cm半环形紫红色肿块,边缘呈提花状隆起,中央色较淡,周围有散布花生米样紫红色结节,压痛,压后不褪色.病理切片示表皮真皮内均可见数团内皮细胞增生,血管腔细胞呈异型.表皮过度角化,棘层肥厚,表皮突不规则下伸,基底层色素增加,诊断为血管内皮细胞瘤.

  •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48例

    作者:周海中;钱涯邻;王罄然;孙龙安;陈晓明;吴靖珍

    用自拟中草药外敷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女40例,男8例,年龄2个月~5岁,根据卢倜章小儿皮肤血管瘤分类划分,其中鲜红斑痣27例,蔓状血管瘤8例,混合型6例,海绵状血管瘤7例,部位主要在颜面部.

  • 32磷简易敷贴药膜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2450例疗效分析

    作者:邵季书;刘生;陈少雄;刘幸光

    目的评价32磷简易敷贴药膜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2450例不同年龄的血管瘤小儿接受32磷简易敷贴药膜治疗,治疗次数为1~9次,平均3.5次;每次间隔2个月,按不同年龄给不同的照射量,以治疗时间换算,每次治疗剂量为0.925 MBq/cm2×(12~42)h.结果血管瘤和血管痣治愈率71.7%,部分治愈22.5%,总有效率94.2%,无效者5.8%.其中血管瘤效果明显优于血管痣(p<0.01),并且年龄越小效果越明显(p<0.01).结论 32磷简易敷贴药膜治疗小儿皮肤血管瘤是一种治疗简便、疗效确切的方法,尽早治疗效果更明显.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过程中鲜红斑痣病变组织内光敏剂含量检测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晓松;顾瑛;刘凡光;王雷;于常青;曾晶

    目的 应用荧光光谱技术监测光动力学疗法治疗过程中鲜红斑痣病变组织内光敏剂含量的变化,分析光漂白产物的生成情况.方法 鲜红斑痣患者静脉推注光敏剂PSD-007,即刻以532 nm倍频Nd:YAG激光器作为光动力治疗光源照射病变组织,同时又作为光敏剂荧光激发光源.在不影响光照的前提下,应用光学多通道分析仪实时采集同一治疗区域不同时间点的荧光光谱.经过光谱分析与处理,得到治疗区局部组织光敏剂含量以及光漂白产物含量随治疗时间变化的曲线图.结果 不同患者治疗区局部组织光敏剂荧光变化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是各病例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第1治疗区的大荧光强度高于第2治疗区域,第1治疗区出现高荧光峰的时间为治疗开始后的5~15 min.结论 通过荧光手段监测光动力治疗时鲜红斑痣病变局部组织内光敏剂荧光的变化可有效地反映光敏剂含量的变化,对于了解光动力反应的进行情况以及预测反应效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制定个性化的光动力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提供依据.

  • 大鼠耳部微血管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研究

    作者:赵士勇;俞信;黄乃艳;邱海霞;周扬;王天时;薛平;顾瑛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光纤型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0CT)系统诊断皮肤微血管疾病的应用前景.方法 以大鼠耳部皮下血管作为鲜红斑痣模型,应用0CT系统对大鼠耳部皮肤进行成像.将OCT扫描图像与大鼠耳组织病理学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大鼠耳组织病理学图像进行比较,0CT图片可清晰分辨大鼠耳部皮下微血管,并可得到血管直径及深度的量化信息.结论 OCT对鲜红斑痣等皮肤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鲜红斑痣病变皮肤激光能量分布的蒙特卡罗模拟

    作者:郝素丽;丁建华;林钧岫;董小红

    目的 了解激光与鲜红斑痣病变皮肤的相互作用过程,确定不同波长辐照时血管中的能量分布模式.方法 基于光子在分层组织模型中传输的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建立以血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皮肤组织模型,探讨柱形血管截面上能量的分布规律.结果 在光束传输方向上,能量分布按指数规律衰减,且在不同的横向位置上衰减曲线不同,从血管中心到边缘纵向上能量梯度趋于平坦;同一波长下,小直径血管截面上的能量分布比大直径血管均匀,532 nm激光在血管截面上产生的能量极大值大于595 nm激光,沿垂直组织表面方向的衰减程度也强于595 nm激光.595 nm激光在血管截面上的能量分布相对平坦.结论 模拟表明鲜红斑痣组织模型中,血管目标在不同波长激光照射时具有不同的能量分布模式,组织内部的能量分布不仅与激光波长以及入射能量有关,也与组织的结构密切相关.

  • 多种激光联合早期干预婴幼儿鲜红斑痣

    作者:肖和;肖琴;单淑如;李小妹;陈南希;杨志强

    目的 评价优化脉冲技术(Optimal Pulse Technology,OPT)、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和连续Nd∶YAG激光联合治疗婴幼儿鲜红斑痣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鲜红斑痣患儿32例,年龄3个月至7岁,先经OPT治疗2次,再用PDL治疗3次,共经过5次治疗,治疗间隔2~3个月.其中5例伴有疣状增生患儿,联合应用连续Nd∶YAG激光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2例鲜红斑痣患儿,痊愈9例,痊愈率28.1%;显效18例,显效率56.3%,总有效率84.4%;5例伴疣状增生者均1次治愈,治愈率100.0%.比单纯应用PDL治疗,疗效有所提高.32例患者中,出现轻度色素减退3例(占9.4%),出现色素沉着2例(6.3%),无瘢痕形成.结论 OPT、PDL治疗婴幼儿鲜红斑痣疗效可靠、并发症少,连续Nd∶YAG激光可辅助治疗有疣状增生的病变.

  • 双波长激光治疗额部增生型鲜红斑痣的疗效

    作者:曾颖;林琼珠;占魁

    目的 观察Cynergy双波长血管工作站治疗额部增生型鲜红斑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额部鲜红斑痣患者21例,根据病灶不同的增生情况,先采用波长1 064 nm的长脉冲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eodymiumdopedyttrium-aluminum-garne,Nd∶YAG)治疗结节组织;再对肥厚增生组织,采用MultiPlexTM治疗模式(PDL和Nd∶YAG序贯发射治疗模式即595 nm和1 064 nm通过同一根光纤序贯发射)进行激光照射;后对非增生组织,采用波长595 nm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进行治疗.每8~ 12周治疗1次,共治疗5次.每次治疗前和第5次治疗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21例患者治疗均有效,第1~5次治疗后病灶平均清除率分别为36.5%、44.3%、48.5%、50.1%和52.2%.3例患者出现局部一过性色素沉着,2例患者出现局部色素减退,2例患者各出现一处凹陷性瘢痕.3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非常满意,12例患者表示满意,5例患者表示一般,1例患者表示不满意.结论 综合利用PDL、长脉冲Nd∶YAG激光和MultiPlexTM治疗模式治疗额部增生型鲜红斑痣,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临床方法.

    关键词: 激光 鲜红斑痣 治疗
  • 数学仿真研究光漂白对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影响

    作者:顾瑛;黄乃艳;刘凡光;程刚;钟秋海

    目的通过建立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中激光、光敏剂、氧的分布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对表皮、真皮、血管中单线态氧的产生过程进行仿真,了解与光漂白有关的各种因素对单线态氧产生的影响,进而了解光漂白在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Monte Carlo方法描述光在组织中的分布;用药代动力学描述光敏剂在血管中的变化规律;用Fick定律描述光敏剂和氧在组织中的扩散和分布;用与氧含量有关的二级动力学描述光敏剂的漂白;用Lambert-Beer定律和单线态氧的量子产率来计算皮肤各层组织中单线态氧的产生.结果由于光漂白的作用,激光和光敏剂剂量的增加使血管壁单线态氧产量增加,比正常组织中多.光敏剂漂白特性的改变,对真皮和表皮中单线态氧的产生有较大影响,对血管中单线态氧的产生没有影响.结论数学仿真能较全面地描述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中光漂白的作用和意义.

  • 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基础研究——血啉甲醚与血卟啉衍生物吸收特性的比较

    作者:刘凡光;顾瑛;富秋涛;潘玉明;李峻亨

    目的 观察新型光敏剂——血啉甲醚(HMME)在鸡冠皮肤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EC )的吸收特点。方法 莱亨鸡12只,分为HMME组和血卟啉衍生物(HpD)组,每组6只。分别静脉 注射HMME或HpD 10 mg/kg,每隔10 min取血2.5 ml 和鸡冠皮肤组织2.5 g。培养新生儿脐带EC,培养液中加入HMME或HpD,孵育浓度分 别为20、40、60、80和100μg/ml,孵育时间为即刻、15、30、60、120、180和240 min。 采用荧光分析法 测定光敏剂含量,并绘制EC吸收光敏剂的浓度—含量和时间—含量关系曲线。结果 静脉注射HMME或HpD后,其血清浓度的峰值出现在注射后10 min,以后随 时间迅速下降,二者的曲线形态基本一致。HMME在鸡冠组织中的含量于注射后10 min显著高 于HpD(P<0.01),以后虽然下降速率较快,但在注射后8 0 min仍显著高于HpD(P<0.05)。培养EC可迅速吸收HMME 和HpD,30 min达峰值的89%以上;其吸收量与孵育浓度呈线性关系,对HMME的吸收量显著高 于HpD(P<0.01)。结论 HMME较HpD更容易被皮肤微血管EC摄取,这将有利于鲜红斑痣的治疗。

  • 光动力学治疗鲜红斑痣反应体系数学仿真的初步探讨

    作者:黄乃艳;顾瑛;刘凡光;程刚;钟秋海;王颖;赵广雷

    目的通过建立光动力学治疗鲜红斑痣中激光、光敏剂的分布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微血管中单态氧的产生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各种因素对治疗的影响,对数学建模在光动力反应体系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Monte Carlo方法描述光在组织中的分布;用药代动力学描述光敏剂在血管中的变化规律;用Lambert-Beer定律和单态氧的量子产率来计算血管中的单态氧产量.结果单态氧在血管中的空间变化规律由光分布决定,血管中心产生少;时间变化规律由光敏剂的药代动力学决定,呈迅速衰减趋势.光敏剂的倍增比激光剂量的倍增产生更多的单态氧.直径大的血管平均单态氧量较直径小的血管少,难以被破坏.肤色深单态氧的产生少.结论数学仿真能较好地描述光动力学治疗鲜红斑痣中各种因素对治疗的影响,数学建模是一种对光动力复杂作用体系的研究有独到之处的研究方法.

  • 可调脉宽倍频532 nm大光斑高能量长脉冲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疗效

    作者:梁晓琴;唐胜建;张海荣

    目的 分析可调脉宽倍频532 nm大光斑高能量长脉宽(HELP-G)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方法 鲜红斑痣患者68例,应用可调脉宽532nm HELP-G激光系统(辅以动力冷却系统)进行治疗.治疗参数为光斑直径3mm、能量密度11~16J/cm2、脉宽10 ms;增加至光斑直径4~5 mm、能量密度10~24J/cm2、脉宽10~15 ms.治疗1~7次,间隔6~8周.将治疗结果按颜色变化程度分级,分析反应程度.结果 可调脉宽倍频532nm HELP-G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有效率达76.4%.结论 可调脉宽倍频532 nm HELP-G激光可用于鲜红斑痣的治疗.

    关键词: 激光 HELP-G 鲜红斑痣
  • 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1 216例临床分析

    作者:顾瑛;刘凡光;王开;朱建国;梁洁;潘玉明;李峻亨

    目的 分析比较血啉甲醚(HMME)与血卟啉衍生物(HpD)为光敏剂行光动力治疗(PDT)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材料与方法 鲜红斑痣患者1 216例,粉红型13.2%,紫红型68.3%,增厚型18.4%。静脉注射HpD或HMME 3~7 mg/kg后给予铜蒸气激光、KTD/532激光或氩离子激光照射,功率密度50~100 mW/cm2,能量密度90~540 J/cm2,随访观察。结果 HMME-PDT和HpD-PDT对各型鲜红斑痣均能有效地消除病变颜色,所随访的1 632个病灶在2个月至9年的随访期内未见复发。治疗后反应有:局部水肿5~7天,部分患者有结痂或一过性色素沉着,皮肤暂时性光过敏反应。HpD-PDT组避光期30~90天,HMME-PDT组避光期7~14天。与HpD-PDT相比,HMME-PDT具有反应轻、愈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度大、避光期短、色素沉着轻、护理容易、重复治疗间隔期短的特点。结论 HMME-PDT与HpD-PDT都能有效治疗各型鲜红斑痣,但HMME-PDT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度大、避光期短、护理容易、重复治疗间隔期短等优点。

  • 光动力学疗法治疗中鲜红斑痣治疗区的反应

    作者:王开;顾瑛;李峻亨;梁洁;潘玉明;朱建国

    目的:探讨光动力学疗法(PDT)治疗过程中鲜红斑痣治疗区的反应特点及其与病变分型、治疗次数及疗效间的关系,为确定佳照射时间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对128例鲜红斑痣患者的红斑区共分147个治疗灶(病灶分型粉红型23个,紫红型86个,增厚型38个)行PDT治疗.边静脉推注血卟啉单甲醚(4.5~6.0 mg/kg)边对病灶给予铜蒸气激光(波长为510.6和578.2 nm)照射,光斑直径5~9 cm,功率密度80~100 mW/cm2,照射时间30~70 min,能量密度144~420 J/cm2,于照射中和治疗结束即刻观察治疗区的反应情况,并对疗效进行随访.147个治疗灶中有53个又以同法行第2次PDT治疗,观察治疗区反应类型的变化.结果:治疗区主要表现为褪色、明显暗紫加黑点、明显暗紫、略暗四种反应类型.褪色型反应多见于粉红型病变(占65.2%),另三种反应类型则常见于紫红型和增厚型病变.病灶行第2次治疗后,其反应类型会发生改变.147个治疗1次的病灶中,呈明显暗紫加黑点型反应的病灶(14个)100%达I级(色完全消退,呈正常皮肤)或II级(色大部消退,增厚部变平)疗效,褪色型、明显暗紫型、略暗型反应的病灶达此疗效者分别占92.6%(25/27)、87.1%(27/31)、48.0%(36/75).结论:治疗中红斑区的反应类型与病变分型、治疗次数及疗效有关.它反映了红斑区异常血管网受光敏损伤的程度,是治疗中确定佳照射时间、保证治疗安全有效的重要客观指标.

  • 铜蒸气激光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分析

    作者:苑凯华;廖元兴;张超;李勤;余文林;殷世杰;夏丽娟

    目的分析新型铜蒸气激光为光源的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有效性及各种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鲜红斑痣患者136例.静脉推注血卟啉单甲醚(HMME)3.5~5.O mg/kg、5 min内行铜蒸气激光照射.激光功率密度80~100mW/m2,光斑直径8~9 cm,照射时间20~40 min,能量密度120~240 J/cm2.治疗随访1个月以上,分析疗效与患者年龄、鲜红斑痣分型、病变部位的关系.结果136例中总有效率94.8%,完全治愈11.8%,基本治愈33.8%,好转率35.3%,改善率13.9%,无效率5.2%.经Spearman相关分析疗效与患者年龄、病变分型有相关关系,经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病变部位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2).结论铜蒸气激光为光源的光动力学疗法治疗鲜红斑痣安全有效,患者年龄、病变类型及病变部位与治疗效果有关.

  • 两种光敏剂对鲜红斑痣光动力学疗法的疗效影响

    作者:鲁元刚;伍津津;杨宏珍;贺洋;周凌

    目的 评价两种光敏剂对鲜红斑痣的光动力学疗法(PDT)疗效的影响,进一步评价该疗法治疗鲜红斑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就诊顺序,将30例鲜红斑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进行PDT,一组接受癌光啉(PSD-007),另一组接受血卟啉单甲醚(HMME),3个疗程后总结分析两种光敏剂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PSD-007组的患者完全治愈率为33.3%,明显高出HMME组的6.7%;显效率前者为100%,而后者仅为80%.结论 PSD-007作为光敏剂的光动力学疗法的疗效优于HMME-PDT;PDT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可靠、安全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光敏剂漂白特性在鲜红斑痣光动力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刘凡光;顾瑛;于常青;王开;张丽;陶然;李家泽

    目的监测光动力治疗过程中鲜红斑痣组织内光敏剂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光敏剂漂白特性在光动力疗法微血管选择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鲜红斑痣病人34例,男性15例,女性19例,静脉注射血啉甲醚和血卟啉衍生物5 mg/kg后给予铜蒸气激光照射.使用三倍频Nd∶YAG激光和光学多通道分析仪(OMA)在治疗前和治疗中的多个时间点对治疗区皮肤组织进行荧光光谱检测,绘制成时间-荧光强度曲线.结果治疗区皮肤组织中光敏剂荧光强度在激光照射开始后迅速下降,血啉甲醚荧光强度的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血卟啉衍生物.结论治疗区皮肤组织中光敏剂的漂白速度明显大于光敏剂的补充扩散速度,光敏剂漂白可能是光动力疗法微血管选择效应的主要机制.

  • 鲜红斑痣合并太田痣的临床特点及激光综合治疗策略——附4例报告

    作者:邱海霞;顾瑛;梁洁;曾晶;王颖;黄乃艳;朱建国;陈虹霞

    目的 报道鲜红斑痣并发太田痣患者4例,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激光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4例鲜红斑痣并发太田痣患者的皮疹特点、皮疹出现时间、分布情况进行,并与文献报道进行对比,根据患者病变程度及皮疹特点,设计治疗方案.结果 4例患者均无家族史,其鲜红斑痣出生即有,均为单侧分布.2例患者出生即有太田痣皮损,1例10岁左右出现太田痣皮损,1例患者出生即有部分太田痣皮损,另有部分皮损出现于青春期.2例患者太田痣皮损为双侧分布,2例为单侧分布.1例患者鲜红斑痣与太田痣的皮损无重叠,其余3例患者两种皮损部分重叠.皮疹出现时间与文献报道略有不同,但符合两种疾病各自的发病特点.结论 鲜红斑痣并发太田痣的临床表现多样,应根据两种疾病皮损分布特点及病变轻重以及有无重叠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强脉冲光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及模拟研究

    作者:董小红;姜延祺;于清旭;丁建华;林均岫

    目的 从临床治疗和理论分析两方面评价强脉冲光系统是否适用于治疗面、颈部鲜红斑痣.方法 用Lumenis ONE强脉冲光治疗鲜红斑痣患者35例,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该强光系统的光子与脉冲染料激光两个波长的光子在皮肤组织中的传输过程及能量沉积进行模拟比较.结果 强脉冲光治疗鲜红斑痣临床疗效显著,82.1%的患者达到>50%的清除率,其中28.6%的患者达到>75%的清除率,与国外文献报道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鲜红斑痣的疗效十分接近.模拟结果显示,强脉冲光系统和595 nm激光系统的光子在血管中的光能量分布比577 nm激光系统的光子更为均匀,穿透深度更大.结论 强脉冲光系统可以成为临床治疗面、颈部鲜红斑痣的良好选择.

216 条记录 1/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