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Jiangxi 남창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南昌大学
  • 主办单位: 南昌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2095-4727
  • 国内刊号: 36-132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4-120
  • 曾用名: 江西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谢明勇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第三产程胎盘剥离延缓适时人工干预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小飞;洪瑛;向爱清;温瑞珍;罗莉萍

    目的 探讨第三产程胎盘剥离延缓适时人工干预对减少产后出血量及缩短第三产程的作用.方法 以胎儿娩出10 min后胎盘仍无剥离迹象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立即再次给予人工干预:缩宫素10 U+生理盐水20 mL静脉推注,子宫按摩5 min,有控制的牵拉脐带协助胎盘娩出.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观察第三产程时间、产后2 h内及24 h总出血量及胎盘剥离情况.结果 研究组第三产程时间为(17.2±6.3)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3±7.2) min(P<0.05);第三产程延长发生率研究组为10.0%(6/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13/60)(P<0.05);研究组产后2 h内和24 h总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92.5±38.4)、(280.5±41.5)mL,16.7%(10/6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56.5±41.2)、(378.6±54.3)mL,31.6%(1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第三产程胎盘剥离延缓者适时再给予人工干预可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对预防产后出血发生及第三产程延长有明显的作用.

  • MIF与VEGF在原因不明早期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和蜕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谢晓芳;张静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因不明早期复发性流产(UERSA)患者血清和蜕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8月在菏泽市立医院计划生育门诊因原因不明早期复发性流产就诊的患者28例(UERSA组)及同孕龄正常早孕妇女30例(正常早孕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2组外周血清中和蜕膜组织中MIF、VEGF的浓度.并对血清和蜕膜组织中MIF水平与VEGF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2组血清和蜕膜组织中均有MIF和VEGF的表达.UERSA组血清、蜕膜组织中MIF、VEGF分别为(29.21±6.98)μg·L-1、(23.09±7.65)μg·L-1与(23.37±7.15)μg·L-1、(18.70±6.76)μg·L-1,正常早孕组分别为(43.98±9.15)μg·L-1、(5.96±2.53)μg·L-1与(36.08±8.43)μg·L-1、(4.85±2.08)μg·L-1,UERSA组血清和蜕膜组织中MIF分别低于正常早孕组,而VEGF水平则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和蜕膜组织中MIF水平与VEGF水平呈负相关(r=-0.72、-0.55).结论 妊娠期母胎界面MIF和VEGF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原因不明早期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Orem自理理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行为康复的影响

    作者:程吉英

    目的 探讨Orem自理理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Orem自理理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社会支持水平[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定]、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日常生活指数(ADL)及住院时间.结果 采用Orem自理理论进行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可以更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P<0.05);2种护理方式均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Orem自理理论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23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误诊分析及其诊治

    作者:王翀;李国华;朱萱;陈幼祥;吕农华

    目的 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的误诊原因、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被误诊的E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者入院前被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8例,急性胃肠炎5例,恶性肿瘤3例,不全性肠梗阻3例,肠易激综合征2例,消化性溃疡1例,慢性胰腺炎1例.腹痛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病理检查及骨髓、腹水检查均见嗜酸性粒细胞.激素治疗可在1周内迅速缓解症状,并使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病情可有反复,且预后良好.结论 EG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常易误诊或漏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组织活检及骨髓象、腹水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

  • UPPP与CAUP治疗OSAS的疗效比较

    作者:黄妍雯;刘涛

    目的 比较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与等离子射频辅助下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coblation assisted uvula palate procedure,CAUP)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OSAS的有效术式.方法 将 120例OSAS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 2 组:UPPP组和CAUP 组,每组60 例.UPPP组行UPPP手术,CAUP 组行CAUP手术.观察 2 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临床疗效、术后有无并发症(口咽部疼痛、口咽部黏膜肿胀)发生的情况.结果 CAUP组平均手术时间较UPPP组短[(50.5±24.8)min 比(84.4±25.5)min,P<0.05],CAUP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UPPP组(95.0% 比55.0%,P<0.05),CAUP组口咽部疼痛、口咽部黏膜肿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UPPP组(10.0%、41.7%比66.7%、91.7%,均P<0.05).结论 CAUP较UPPP治疗OSAS疗效更好.

  • 宝石能谱CT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研究

    作者:宋淮;周立强;徐开鹏

    目的 探讨宝石能谱CT低剂量辐射技术对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及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分析宝石能谱CT的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评价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的准确性.结果 宝石能谱CT的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良好,显示近端及远端分支非常清晰;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的敏感性为97.6%,特异性为96.6%,阳性预测值为96.8%,阴性预测值为96.1%.结论 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高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

    作者:曾小明;熊海云;余明主;谭公祥;陈亚梅;郑慧杰;周刚标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术后根据具体病情留置尿管5~7 d,拔管前以化疗药物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治疗,每周1次,共8次,后每月1次,连续10次.每3~6个月复查膀胱镜,观察膀胱黏膜情况,并选择性复查膀胱黏膜组织活检.结果 32例均手术成功,术中无严重出血和膀胱穿孔、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尿路刺激等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4~36个月,23例治愈,6例好转,有效率90.6%;3例于术后6~10个月复发,复发者均再次行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治疗.随访期间1例出现较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2例出现淡红色肉眼血尿,未发现恶变病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联合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 熊脱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疗效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苗;鹿玉英;邓棋芳

    目的 探讨熊脱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疗效及对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2例ICP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予能量合剂、维生素C及S-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服熊脱氧胆酸胶囊.比较2组治疗前后瘙痒症状评分、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围生儿预后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瘙痒评分、TBA、ALT、AS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剖宫产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率为12.90%,低于对照组的29.03%(P<0.05).结论 熊脱氧胆酸联合S-腺苷蛋氨酸治疗ICP,在减轻瘙痒症状、降低血胆汁酸及转氨酶水平、早产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

    作者:乔晓春;沈艳;刘金有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CTU)及三维重建技术对泌尿系统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尿路结石患者的影像资料,采用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获得CTU、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组(CPR).结果 100例中94例患者的结石被确诊,图像直观,结石定位准确,诊断率为94%.结论 CTU图像质量好,对结石的检出率高,结合横断面图像诊断率较高.

  • 泸州市三甲医院护士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作者:石慧

    目的 探讨护士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2家三甲综合医院的150名护士的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情况.结果 护理工作倦怠检出率:轻度占25%、中度占21%、重度占4%;未婚、离异护士成就感降低明显高于已婚护士,同时得到的社会支持明显低于已婚护士(P<0.05);内外科护士人格解体水平要明显高于手术室(P<0.05);职称、科室、婚姻状况、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护士工作倦怠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 应当重视护士的工作倦怠问题,全面考虑工作倦怠护士人群的人口学、社会学特征,加大社会支持在护士工作倦怠中的调节作用.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饶兴妹

    目的 探讨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以采取有针对性护理干预,为有效防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1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19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有18例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达到5.7%;感染发生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7例,38.9%),其他依次为泌尿道(5例,27.8%)、胃肠道(3例,16.7%)、皮肤(2例,11.1%)及其他部位(1例,5.6%);39株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31株,占79.5%,革兰阳性杆菌5株,占12.8%,真菌3株,占7.7%.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β=0.96,OR=2.63)、侵袭性操作(β=2.12,OR=6.95)、抗菌药物使用种类(β=1.92,OR=5.82)、血糖水平(β=3.69,OR=28.06)是妊娠糖尿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妊娠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其高危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减少侵入操作,合理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血清HE4、SLPI及CA125联合检测在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道真;刘朝霞;朱元方

    目的 探讨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因子(SLPI)以及CA125联合检测对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的价值,以期能建立一种特异、敏感的早期诊断卵巢癌的方法.方法 选取56例卵巢癌患者为卵巢癌组,同期住院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0例为卵巢良性肿瘤组,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妇女30例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HE4、SLPI的浓度,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浓度.比较各组HE4、SLPI以及CA125的水平,并比较单项、两两联合、3项联合检测时的阳性率.结果 卵巢癌组的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他2组(均P<0.05);Ⅰ-Ⅱ期卵巢癌患者HE4、SLPI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而CA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125对浆液性囊腺癌诊断敏感性高(93.10%),HE4对浆液性囊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6.60%、90.90%),SLPI对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癌诊断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联合检测时,HE4+CA125对卵巢癌的敏感度和阳性率均为高;3项联合检测时敏感度高、约登指数大.结论 CA125对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敏感,但早期诊断率低.HE4、SLPI在早期上皮性卵巢癌即升高,可以成为提高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率的肿瘤标志物.CA125+HE4+SLPI联合检测可提高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率.

  • 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的应用

    作者:董立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WBC计数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关系.方法 使用特定蛋白分析仪、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30例MPP患儿(MPP组)和30例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2组WBC计数.结果 MPP组WBC计数值、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MPP组血清hs-CRP水平与WBC计数呈正相关(r=0.263,P<0.05).结论 hs-CRP和WBC计数联合检测对MPP有预测价值,其可为MPP 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指标.

  • 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患者情绪障碍的心理干预

    作者:赵亚樵;翁启芳

    目的 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患者情绪障碍的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38例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SDS、SAS评分及抑郁、焦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及抑郁、焦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缓解心脏起搏器植入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肠梗阻的患者CT诊断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对图像进行整理、分析和重建.采用动态形式连续显示横断面图像,追踪患者肠管走行,确定梗阻位置,后重建横断面图像以获取不同角度MPR图像.结果 梗阻发生部位:小肠35例(58.3%),结肠25例(41.7%);梗阻发生原因:单纯性肠梗阻46例(76.7%),绞窄性肠梗阻14例(23.3%).64排螺旋CT与临床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符,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MPR技术能清晰显示急性肠梗阻病灶部位,提高了确定病因及病灶范围的诊断能力.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作者:徐杜诚;徐天明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0例(9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2组,每组各35例(45眼).A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比较2组术后角膜创面修复时间及复发率(随诊1年).结果 A组术后角膜创面修复时间长于B组(P<0.01);A组术后复发率为20.0%,B组术后复发率为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确切.

  • 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的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邹淑慧;周艳;余克花;刘金辉

    目的 初步调查儿童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的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0例儿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抽提血清中的HBV DNA,采用PCR扩增HBV X基因并测序,利用Clustal X、Bioedit软件对PCR产物序列进行X基因的突变分析.结果 20例HBV X基因突变区主要集中在羧基端aa120-150,氨基酸序列突变点分别为I127T、K130M、V131I、P145R、A146G/C、C148R/H和N149G/D;核苷酸序列突变点分别为T1753C、A1762T、G1764A、T1800C、C1807G、C1810G、A1811T、A1814C、T1815C、C1817T、A1819G和C1820A.结论 儿童感染的HBV X存在突变,集中在羧基端aa120-150,对儿童乙肝的演变会产生重要影响.

  • 肝癌细胞株HepG2蛋白双向电泳条件的优化

    作者:郑小华;白瑞霞;谭艳

    目的 优化双向电泳条件,以获得高分辨率、重复性好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方法 比较不同的细胞总蛋白质裂解液、不同的蛋白上样量、不同的等电聚焦电泳条件,选择佳双向电泳条件.结果 确定了适合肝癌细胞株HepG2的佳细胞总蛋白质裂解液5、佳蛋白上样量650 μg和佳等电聚焦电泳条件为大电压34 kV、30 min.结论 优化双向电泳方法获得的肝癌细胞株HepG2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高分辨率、重复性好.

  • 超声定位在青少年肥胖患者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许荔;何志安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盲探法行臂丛神经阻滞在青少年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ASA分级Ⅰ-Ⅱ级青少年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超声定位组(A组)和传统盲探法定位组(B组),每组20例.分别记录2组操作所需时间、局部麻醉药的用量、麻醉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完成操作时间为(7.5±2.1)min,明显少于B组的(13.6±3.2)min(P<0.05).A组局部麻醉药的用量为(18.6±1.2)mL,明显少于B组的(28.5±2.5)mL(P<0.05).麻醉效果:A组优17例,良3例,失败0例;B组优12例,良6例,失败2例.A组的麻醉成功率(100%)显著高于B组(90%)(P<0.05).A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B组中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局部血肿1例,局部麻醉药中毒1例,Horner综合征1例.结论 青少年肥胖患者在超声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不仅可减少操作时间和局部麻醉药的用量,更进一步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 单侧轻比重腰麻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体会

    作者:黄毅升;尹世平

    目的 探讨单侧轻比重腰麻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5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按麻醉方法分为单侧腰麻组(A组)和普通腰麻组(B组),每组25例.A组给予0.75%布比卡因2 mL+灭菌注射用水3 mL(轻比重)共3.0~3.5 mL,15~20 s内给完;B组予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注射液1 mL,共1.5~2.0 mL,15~20 s内给完.记录患者麻醉前(T0)、给药后5 min(T1)、给药后10 min(T2)、给药后30 min(T3)、手术后(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等情况,并进行运动神经阻滞评定.结果 T1、T2、T3时间点A组MAP下降较B组程度轻(P<0.05),B组血压术前高于术后(P<0.05);T3时B组患者HR减慢较A组明显(P<0.05);A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B组(P<0.05);麻醉效果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晚于B组(P<0.05);A组大Bromage评分小于B组(P<0.05).结论 单侧轻比重腰麻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具有麻醉效果良好、操作简便、循环干扰小、患者清醒、无明显不适感、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 透明质酸钠联合Cook导丝预防输卵管疏通术后再阻塞28例

    作者:喻敬恩;吴昌伟;印志进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Cook导丝预防输卵管疏通术后再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按门诊挂号单、双号分为2组:多种措施组(Cook导丝输卵管疏通术联合术中加用透明质酸钠及留置Cook导丝组)和单纯手术组(单纯Cook导丝输卵管疏通术组),每组28例.2组均行Cook导丝输卵管疏通术,而多种措施组术中加用透明质酸钠及留置Cook导丝 24 h预防输卵管疏通术后再阻塞.观察2组患者术后1年输卵管通畅、输卵管再阻塞及宫内受孕、异位妊娠的情况.结果 多种措施组术后1年输卵管通畅率、受孕率均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均P<0.05),而输卵管再阻塞率、异位妊娠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均P<0.05).结论 Cook导丝输卵管疏通术中加用透明质酸钠及留置Cook导丝24 h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可预防术后再阻塞的发生,提高宫内受孕率,降低异位妊娠发生率.

  • 烟酰胺凝胶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作者:胡志勇;陈玉红

    黄褐斑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男性也可发生.常对称分布于颧部及颊部而呈蝴蝶形,可累及前额、鼻、口周或颊部,皮损为大小不一,边缘清楚的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受紫外线照射后颜色加深[1].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笔者采用烟酰胺凝胶治疗黄褐斑,报告如下.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雄性生殖毒性的影响

    作者:俞旭波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EDC)对机体生殖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已有许多研究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生殖毒性等进行了大量分析,尤其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雄性生殖健康影响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已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文章对不同种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雄性生殖毒性表现、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人类白细胞抗原G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雪敏;古航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G是一组基因群的总称,属于一种非经典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Ⅰ类分子.HLA-G合成于胎盘和蜕膜细胞并进入母体循环,特异性高表达于侵入子宫蜕膜的绒毛外滋养细胞.由于HLA-G特殊的组织选择性分布、较低的多态性、与母胎界面免疫活性细胞间的调节作用及在病理妊娠母胎界面的异常表达,故认为HLA-G系通过诱导免疫耐受对妊娠和胚胎起保护作用[1].妊娠可看作是同种半异体移植过程,母胎免疫耐受是天然的同种异体免疫耐受现象[2],胎儿虽会有一半与母体基因无关的父源性基因,却不被母体排斥,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因此,本文就HLA-G与子痫前期的关系进行综述.

  • CBCT在口腔颌面部骨组织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曹安怡

    锥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口腔颌面部辅助检查方法之一,从它的三维图像上可以获得传统二维图像上无法获得的信息.相对于螺旋CT,CBCT费时短、放射剂量小、对颅面骨骼的良好成像效果使其在口腔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CBCT在口腔颌面部骨组织评估中的应用.

  • P物质及P物质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杨敏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和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属于慢性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特征.随着神经痛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完善以及相关学科迅速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治疗学先进技术的发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但其详细机制仍不详.脊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动物的脊髓中NMDA受体、P2X受体和P物质受体等受体发生明显的变化.近年来P物质和P物质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主要综述P物质及P物质受体在介导神经病理痛方面的研究进展.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防治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郭发先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一种非动脉粥样硬化的节段性,血栓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四肢远端中小动静脉.TAO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戒烟是世界上唯一普遍认可的治疗TAO的措施.除了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方法,一些新的治疗方法被认为是治疗TAO的希望所在.本文将对TAO防治机制做一综述,并尝试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劣.

  •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周艳;邹淑慧;刘金辉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外膜蛋白含PreS1、PreS2和S 3种蛋白,位于病毒颗粒的外表面,参与病毒颗粒的吸附、组装与成熟,在保护性免疫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HBV感染肝细胞所合成的外膜蛋白对肝细胞的生长、代谢,甚至是恶性转化产生一系列重要的生物学调节效应,外膜蛋白的变异使得HBV对受染肝细胞的影响非常复杂且成多样化,在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化及其相关疾病演变过程的分子病理机制扮演重要角色.

  • TFⅡH参与调控RNA聚合酶Ⅱ介导的mRNA转录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洁妤

    通用转录因子TFⅡH (transcription factor ⅡH)在RNA聚合酶Ⅱ (RNA Pol Ⅱ)介导mRNA的转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主要是通过磷酸化RNA Pol Ⅱ大亚基的羧基末端结构域(CTD)的各个位点来调控转录过程.转录启动前,TFⅡH及其他转录因子与RNA Pol Ⅱ结合形成转录起始前复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PIC),而后TFⅡH的亚基CAK通过磷酸化RNAP Ⅱ CTD的第五位丝氨酸(Ser5)和第七位丝氨酸(Ser7)促进转录的起动.而CAK磷酸化Ser5的同时也能够促使另一个激酶CDK9磷酸化RNAP Ⅱ CTD的第二位丝氨酸(Ser2),该过程参与调控转录的延伸以及终止.

    关键词: TFⅡH CDK7 MAT1 mRNA 转录
  • 3例多处骨痛患者骨显像特征

    作者:谭丽玲;陈新;汪健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对多处骨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例多处骨痛患者静脉注射99TcmO4-MDP 740 MBq 3 h 行常规采集全身骨前后位图像,分析其全身骨显像的特征.结果 病例1示:多根肋骨呈点状线性及"串珠状"放射性异常浓聚、胸腰椎椎体呈横条状线性增高,考虑代谢性骨病(骨软化症)可能性大.病例2示:"黑颅"及肋骨与肋软骨交接处对称性放射性摄取增高,左肱骨上段、双髂骨、耻骨联合放射性异常浓聚,考虑代谢性骨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能性大.病例3示:多根肋骨及T9代谢异常活跃,考虑恶性病变(多发性骨髓瘤)可能.结论 全身骨显像可一次显示全身骨骼的代谢情况,对于多处骨痛原因待查的患者,应先考虑行骨显像检查.

  •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误诊为重度子痫前期1例

    作者:张翼婷;罗晓青;王晓玉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在临床极为罕见,其发病率不到1:5 000[1],且临床表现易与子痫前期相混淆.由于儿茶酚胺的释放可导致恶性高血压及心、脑血管意外,从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 南昌市2005-2011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作者:陈宝;李辉;刘明斌;戚京城;熊昌辉;曹飞;李譞超;黄鹏

    目的 分析南昌市2005-2011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今后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全国法定传染病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南昌市2005-2011年乙肝疫情数据,进行乙肝的流行特征和趋势分析.结果 南昌市2005-2011年7年间累计报告38 401例乙肝病例,年平均发病率129.93/10万;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南昌市9区县均有报告病例,进贤县、西湖区、青山湖区发病率位居前三位;发病以青壮年为主,15~49岁占发病总数的80.3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 146.30,P<0.001),男女发病比为3.12:1;职业构成以农民(38.35%)和工人(13.43%)为主;乙肝发病未见明显下降趋势(趋势χ2=3.84,P=0.05).结论 2005-2011年南昌市乙肝发病率上下波动,且发病率相对处于较高水平,故仍需加强乙肝的防控工作,特别是加强青壮年及农民群体的防控.

  • 深圳市罗湖区10年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李茹红;曾红燕

    目的 分析围产儿的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共699例围产儿死亡的临床资料,比较其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10年总分娩人数44 513人,围产儿死亡699人,平均死亡率15.70‰,死亡原因排前五位的依次为:畸形、原因不明、孕母因素、早产、脐带胎盘因素.结论 10年间围产儿死亡变化呈下降趋势.加强优生优育教育,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提高产科、儿科诊断治疗技术,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