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Jiangxi 남창대학학보(의학판)

  • 主管单位: 南昌大学
  • 主办单位: 南昌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2095-4727
  • 国内刊号: 36-132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4-120
  • 曾用名: 江西医学院学报杂志
  • 创刊时间: 195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谢明勇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突发性耳聋患者磁共振下内耳与听觉中枢血供的研究

    作者:熊科亮;肖新兰;龚良庚;张少容;刘月辉

    目的 探讨突聋与内耳及听觉中枢血供的关系.方法 突发性耳聋患者20例(共26耳),健康对照者20例(共40耳).所有受试者均经电测听力初诊和MRI检查,MRI序列包括弥散成像(DWI)、灌注成像(PWI)、血管成像(MRA)和内耳水成像(FIESTA).结果 ①对照组20例中(共40耳),常规MRI、DWI、PWI均表现为正常.FIESTA序列中,有5例(7耳)表现为听神经与小血管关系相贴近,未见明显听神经受压迂曲、变形.②所有病人常规扫描及DWI均呈正常表现,排除听觉中枢皮层梗塞和脑干梗塞.③突发性耳聋患者20例中(共26患耳),其中8(8/20)例(共12耳)在FIESTA中表现为相应的听神经脑池内段与小血管关系密切,其中相靠近4耳,密切接触6耳,血管明显推移神经2耳.PWI显示有7(7/20)例病人出现颞叶脑局部血流量较对侧下降(12.5%~46.5%),脑血容量正常.结论 突发性耳聋与内耳及听觉中枢的血供关系密切,改善其血供有利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

  • PTEN、P53、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作者:薛菊辉;刘曼华;陶潜;鲁小燕

    目的 探讨PTEN、p53、ER、PR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0例子宫内膜癌及50例子宫内膜癌旁组织中PTEN及p53的表达水平.结果 PTEN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旁组及子宫内膜癌组中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0%、35.0%、34.0%、58.0%,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的0.0%(P<0.05,P<0.01),且子宫内膜癌组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旁组(P<0.05);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子宫内膜癌旁组及子宫内膜癌组的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1O.0%、16.0%、40.0%,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的0.0%(P均<0.01);G1和G2、G3的PTEN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6.8%和66.7%、85.7%,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ER/PR阴性组、ER/PR阳性组的PTEN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5.0%、6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1和G2、G3的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6%和45.8%、71.4%,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Ⅰ期和Ⅱ、Ⅲ期的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6%和66.7%、85.7%,三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激素受体状态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3、0.327,P均<0.05);p53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1、0.602,P均<0.05).结论 PTEN、p53二者同为抑癌基因,皆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雌孕激素可能调控PTEN的表达.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TEN P53
  • 正畸患者合作度与满意度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姚芬;吴建勇;李启顺;葛红珊

    目的 探讨正畸患者合作度与满意度之间的联系,为改善医患交流配合及医疗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88名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全程双颌固定正畸治疗患者,调查患者对正畸治疗的评价情况以及该患者在矫治过程中的配合情况,统计相应分值,并进行相关回归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男性较女性满意度更高;对正畸治疗的配合上无性别差异.患者对整个治疗过程的满意度与患者的合作程度相关.结论 患者对正畸治疗的配合是影响正畸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满意度 合作度
  • 适形放疗在60Co放射治疗机上的应用

    作者:邓春涟;陈广华;吴建国;胡海芹;孙雅洁

    目的 探讨适形放疗在60Co放射治疗机上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剂量仪检测不同厚度的低熔点铅对60Co γ射线的穿透率.采用双曝光技术进行放射治疗射野片的拍摄,然后与模拟机的计划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低熔点铅的厚度达到5.8 cm可使60Co γ射线的穿透率<5%;射野片上的铅丝和挡块轮廓的影像都较清晰,但射野内组织影像的分辨率和图像对比度逊于常规的模拟机摄片.仍可以从射野片上分辨出照射野内各组织的结构和位置,从而分析和判断实际照射野是否达到放射治疗计划的要求.结论 适形放疗有利于提高治疗增益比.射野片的实时性不如电子射野影像系统,但其具有成本低廉、容易实施的特点,可成为放疗执行阶段中重要的质量控制手段.

  • 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介入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

    作者:刘戬;潘宜智;李广镰;罗义;曾冲;李韶南

    目的 探讨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后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79例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按行急诊PCI前即刻血糖(blood glucose,BG)水平分为3组:BG≤7.0 mmol/L为A组68例、7.0 mmol/L<BG≤11.0 mmol/L为B组74例和BG>11.0 mmol/L为C组37例.3组患者入院24 h内均行相关的临床检查(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等),并观察了住院期间病死率及住院期间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年龄、性别构成、吸烟、既往高血压、高脂血症、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比例、梗死前心绞痛及胸痛发作至PCI时间方面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既往糖尿病史方面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组入院即刻BG明显高于A、B组(P<0.05);C组入院即刻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A、B组(P<0.05);B组CK-MB峰值高于A组(P<0.05);C组病变血管支数高于A、B组(P<0.05);而住院期间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分别为C组37.8%和20.7%,B组27.0%和4.1%,A组16.2%和2.9%,三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实施急诊PCI的ST段抬高的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升高预示院内病死率及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高,应给予重视.

  • 腮腺肿瘤切除术的术式改良

    作者:李雅冬;陈勇;杨凯;张劲松;张福军;陈睿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切除术改良术式的特点.方法 将220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传统和改良术式,对术后复发、畸形、面神经麻痹、味觉出汗综合征、涎瘘等指标进行4个月至3年的随访.结果 术后复发、畸形、面神经麻痹、味觉出汗综合征等指标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改良术式能有效减少腮腺术后多种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补肾固齿丸促进引导组织再生术牙槽骨再生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熙凤;高永波;周奇;梁玉伏

    目的 观察补肾固齿丸促进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牙槽骨再生的作用.方法 将33例GTR术后半年以上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常规进行术后维护,一组在常规进行术后维护后给予补肾固齿丸口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摄数字化X光根尖片.借助治疗前后拍摄的数字化X光根尖片,应用ODIS-Ⅰ口腔数字成像系统测量牙槽骨吸收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补肾固齿丸治疗组患牙的数字化X光根尖片表明比常规进行术后维护有更明显的牙槽骨再生.补肾固齿丸治疗组患牙的治疗前后牙槽骨吸收率的变化(即牙槽骨增长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常规术后维护组治疗前后的牙槽骨虽然有所增长,但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 补肾固齿丸有促进引导组织再生术牙槽骨再生的作用.

  • 经耻骨上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附18例报告)

    作者:侯佩金;王云炎;庄海军

    目的 探讨经耻骨上尿道中段悬吊带(SPARC)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腰麻或局麻下对1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施行经耻骨上尿道中段悬吊带手术治疗.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5 min(30~60 min),平均住院4 d(3~5 d).术后留置导尿管24~72 h.18例患者术后尿失禁症状均消失,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SPARC尿道悬吊带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对患者损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 甲状腺癌的超声误诊分析

    作者:皮小兰;李车英;徐翔;李薇;刘燕娜;黄敏;李沿江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超声图像特征,降低超声误诊或漏诊率.方法 总结术后病理确诊,超声误诊、漏诊的37例甲状腺癌声像图特征,进行声像图与病理对照回顾分析.结果 病理诊断的37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28例,滤泡癌3例,髓样癌4例,鳞癌1例,转移癌1例.声像图分4型:①实质型;②实质并钙化型;③以液性为主混合型;④以实性为主混合型.甲状腺癌结节内细小钙化点7例,结节边界呈"毛玻璃"征6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12例.甲状腺两种疾病并存5例.结论 甲状腺内低回声结节内细小光点有诊断价值,结节边界呈"毛玻璃"征,具有特异性.应用多项指标综合分析,遇到甲状腺内多个结节,比较结节间的声像图关系,对可疑结节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能够提高超声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率.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超声 误诊
  •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作者:廖平生;吴利东;葛霞光;周志东;陈受琳;蔡俊赢

    目的 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于2006年5~8月在介入引导下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结果 均随访3个月,按Macnab疗效评定标准,疗效为优26例(81%),良4例(12%),差2例(2%),即刻及近期疗效满意.结论 PLDD是目前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安全、恢复快,严格掌握适应症,临床可取得满意疗效.

  • 美克尔憩室25例临床误诊分析

    作者:刘翔;毛志森;唐从耀

    目的 分析美克尔憩室疾病临床易误诊的主要因素,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复习近10年来我院收治的各类美克尔憩室疾病病例,对比其术前和术后诊断,归纳各类美克尔憩室病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的特点.结果 25例均经手术诊断或证实.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术前多诊断为急、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穿孔;憩室致肠梗阻病例则大都考虑为常规性肠套叠、肠扭转或粘连性肠梗阻,未明确主要病因;憩室出血病例误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者居多,个别病例误诊为消化道肿瘤.术后病理证实部分为美克尔憩室炎(单纯性或伴坏死穿孔),部分系憩室内迷生组织出血.结论 美克尔憩室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多因其并发症而行手术治疗.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临床表现复杂,与常见外科疾病易混淆,故术前容易误诊,应引起临床外科医生的重视.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的研究

    作者:王娜;彭学标;曾抗;张敏

    目的 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并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仪检测30例SLE患者与20例健康者血清PRL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平均泌乳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活动期更为明显.SLE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与SLEDAI正相关.结论 血清泌乳素在SLE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水平升高与病情活动明显相关,可作为判定SLE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

  • 多烯他赛联合顺铂卡铂治疗宫颈癌49例分析

    作者:安云婷;李隆玉;李汉萍;邓克华;罗兵;舒宽勇;潘玫;万磊

    目的 探讨多烯他赛联合顺铂/卡铂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4年5月~2007年2月经病理确诊的Ⅰ b2期宫颈鳞癌患者39例、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10例,共49例,术前采用多烯他赛联合顺铂/卡铂的新辅助化疗,2~3周后手术.观察化疗一个疗程的有效率及术后宫颈深间质层浸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情况,同时观察新辅助化疗的毒副反应及评价新辅助化疗的安全性.结果 49例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31例,稳定9例,进展0例,临床有效率为77.55%(38/49);49例患者的肿瘤大横径由化疗前的(4.46±0.31)cm缩小为化疗后的(3.08±0.22)cm,P<0.01;49例患者手术后的宫颈深层间质浸润发生率为53.0%(26/49);脉管癌栓发生率为30.6%(15/49);淋巴结转移率为28.5%(14/49).出现Ⅰ度-Ⅲ度的骨髓抑制48例,占97.96%(48/49),经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骨髓抑制症状好转,血象恢复正常,无1例化疗相关死亡.结论 多烯他赛联合顺铂/卡铂用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可缩小瘤体,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

  • DNA倍体分析和癌胚抗原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马琳;李强

    目的 通过流式细胞仪对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脱落细胞进行DNA倍体分析,并同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检测方法相比较,以评估两种方法及其联合检测在诊断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过临床确诊的3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试验组,40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对胸水脱落细胞进行DNA倍体分析,并同时检测胸水的癌胚抗原.结果 DNA倍体分析的灵敏度为84.21%,特异度为80%,约登指数(Youden指数)为0.64,准确度为82.05%.CEA检测灵敏度为60.53%,特异度为97.5%,Youden指数为0.58,准确度为79.49%.两种方法诊断试验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但Youden指数和准确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为93.77%,特异度为78%,Youden指数为0.72.结论 使用流式细胞仪DNA倍体分析检测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如果联合CEA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 儿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5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利;杨玉

    目的 通过15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分析,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对江西省儿童医院2006年1月至今到内分泌门诊就诊的15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5例均行甲状腺功能(FT3、T3、FT4、T4、TSH)测定、甲状腺彩超检查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测定.结果 15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均无明显甲状腺功能低下临床特征性表现,仅表现为轻微、非特异的症状,实验室检查示15例患儿FT3、T3、FT4、T4均正常,TSH升高,11例行TMAb、TGAb测定均正常,2例TMAb、TGAb均阳性,2例中TMAb阳性和TGAb阳性各一例,其中2例甲状腺彩超示轻度血流增加,3例甲状腺彩超示示甲状腺回声弥漫性降低,内部回声不均匀.结论 儿童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无明显甲状腺功能低下临床特征性表现,FT3、T3、FT4、T4均正常,仅TSH升高.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容易被患儿家长及临床医师忽视,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提高对此病的认识,特别是对矮小、性早熟患儿常规行甲状腺功能测定.

  • 绞股蓝总皂甙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酶活性及吞噬功能的影响

    作者:段炳南;陈庆林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皂甙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酶活性和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小鼠随机等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三种剂量实验组.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用不同剂量绞股蓝总皂甙灌胃,14 d后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 不同剂量实验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酸性磷酸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和吞噬能力较空白对照组增强明显;高、中剂量实验组较低剂量组对巨噬细胞酶活性及吞噬能力增强明显.结论 绞股蓝总皂甙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且存在一定剂量效应.

  • 苦参碱抑制U937细胞增殖与诱导凋亡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杨泽松;陈建斌;牟君;张红宾;唐晓琼;胡妮妮;黄宗干

    目的 探讨苦参碱对U937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U937细胞培养: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中传代培养,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加药;通过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形态、MTT实验、细胞周期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方法观察苦参碱对U937细胞的诱导凋亡与增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0.2~1.0 mg/mL的苦参碱均显著抑制U937细胞的生长(P<0.01),且苦参碱对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苦参碱作用U937细胞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4 mg/mL;随细胞增殖LDH比活性相应上升,与对照组相比,0.2、0.3 mg/mL苦参碱组LDH比活性均明显降低(P均<0.01),苦参碱作用浓度越高,LDH比活性降低越明显;0.2~1.0 mg/mL苦参碱可使U937细胞发生S期阻滞,且随苦参碱浓度增加,G0/G1期细胞减少和S期细胞增多越明显(P<0.01).结论 0.2~1.0 mg/mL苦参碱对U937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与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

  • 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在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王福财;龚非力;王红梅;温淦升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四氯化碳(CCl4)导致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为临床进行细胞移植治疗肝脏疾病提供新策略.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雄性Wistar大鼠骨髓,分离培养及流式细胞仪检测MSC;采用CCl4制作雌性BALB/c小鼠肝损伤模型,肝损伤小鼠随机分为MSC移植组和肝损伤对照组.MSC移植组在CCl4损伤后立即经尾静脉注入大鼠MSC,6周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肝损伤程度和大鼠MSC植入情况.结果 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第3代大鼠MSC CD45-/CD90+细胞为94.54%,CD45-/CD44+细胞为91.25%;肝组织学观察显示:MSC移植组肝损伤修复程度明显好于肝损伤对照组;PCR方法证实只有MSC移植组肝内有大鼠Y染色体阳性细胞存在.结论 体外分离培养及扩增的大鼠MSC移植到CCl4肝损伤小鼠体内,可参与肝损伤修复,减轻CCl4导致的肝损伤.

  • 两种检测方法对地塞米松诱导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的观察

    作者:彭赛亮;徐燕萍;湛学军;张润香;杨淑华;谢大泽;谭力伟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体外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的实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淋巴细胞凋亡对机体免疫调节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昆明小鼠,分离其脾脏淋巴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实验组加入地塞米松(DEX)使终浓度为10-5 mol/L,培养24 h后,采用瑞氏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凋亡细胞形态,用凝胶电泳法观察其DNA ladder;同时设立不加DEX的对照组及新鲜淋巴细胞对照组.结果光镜观察,淋巴细胞在DEX作用下,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核边聚、浓缩,以"齿轮状"细胞改变多见;DNA凝胶电泳图谱呈现典型的凋亡DNA ladder,两种方法结果相符.而未加DEX对照组凋亡细胞明显偏少,新鲜淋巴细胞对照组未见凋亡改变.结论 体外条件下用DEX可高效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凋亡,用瑞氏染色法及DNA凝胶电泳法能准确、快速鉴定凋亡淋巴细胞.

  • 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

    作者:舒琦;徐诣芝

    目的 运用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探求SCID-人白血病模型建立的适宜条件.方法 ①按接种方式和鼠龄的不同将SCID小鼠平均分为4组.Ⅰ、Ⅱ组鼠龄小于5周,Ⅲ、Ⅳ组鼠龄大于5周.分别以静脉接种、腹腔接种(6~10)×106 HL-60细胞/鼠建立SCID-人白血病模型.不能发生白血病者用予60Co外照射后再接种.②运用白血病MIC分型法鉴定SCID-人白血病模型:形态学检查包括外周血、腹水涂片的细胞学检查和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免疫学检查采用流式细胞分析组织中CD33阳性率;分子遗传学检查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果 ①鼠龄小于5周的Ⅰ、Ⅱ组的SCID小鼠接种HL-60细胞后4周,外周血白细胞上升至(10.±2.2)×109/L;2周时小鼠外周血中开始出现HL-60细胞,4周时比例达到(8.7±3.0)%,全部发生白血病.而鼠龄大于5周的Ⅲ、Ⅳ组小鼠小部分发病,未发病者予60Co 200 cGy/鼠,再接种2×106 HL-60细胞/鼠,也能全部发病.②腹腔接种者实体瘤的发生更为多见,大量腹水,恶病质明显;病理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发现静脉接种者表现为脏器浸润较腹腔接种者广泛、明显,其全身弥漫性扩散的特点与人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较为一致.③Ⅲ组小鼠经照射后再接种后发生的白血病在全身的广泛浸润程度较同样静脉接种的Ⅰ组更为明显.④鼠龄小于5周的静脉接种组(Ⅰ组)中一发病小鼠给予某不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治疗后,发生了中枢白血病.结论 在适当控制SCID小鼠剩余的免疫防御系统后,采用静脉接种,数量为(6~10)×106/鼠,能发生全身弥漫性扩散性白血病,且还能模拟出化疗后庇护所白血病的发生.SCID-人白血病模型是一个体内研究人类白血病治疗良好的模型.

  • CETN1基因的突变位点与高度近视的关系

    作者:易军晖;郭向明;申煌煊;贾小云;黎仕强;张清炯

    目的 分析位于18p11.31的CETN1基因的碱基突变,探讨此基因是否为高度近视的致病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SNPs)与高度近视的关系.方法 收集157例高度近视患者的基因组DNA,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组)59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组)46例,散发患者(SF组)52例;以71例视力常人为对照组.采用PCR扩增、SacⅠ酶切、异源双链-单链构象多态性及测序等方法分析CETN1基因的编码外显子.结果在CETN1基因的编码区发现1个杂合型SNP:120C→T,F40F;Genbank未见报道.AD组、AR组及SF组的基因型组成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CETN1基因可能不是高度近视的致病基因,SNP120C→T与高度近视没有相关性.

  • 乳腺癌组织中P33ING1b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黄卫

    目的 检测P33ING1b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33ING1b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6例乳腺癌标本(乳腺癌组)及19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P33ING1b、P53、雌二醇受体(ER)、孕酮受体(PR)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组与对照组均有P33ING1b的表达.乳腺癌细胞P33ING1b阳性表达率下降[66.3%(57/86)],与对照组[94.7%(18/1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53、ER、PR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58.1%、59.3%、62.8%.P33ING1b表达与P53、ER、PR表达呈正相关(r=0.295,r=0.379,r=0.780;P均<0.05);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呈负相关(r=-0.165,r=-0.498;P均<0.05),与年龄、组织分级、远处转移及生存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33ING1b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鉴别的一个标记物.支持P33ING1b的丢失可能是乳腺癌分化、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分子事件的观点.

  • 骨康合剂对兔实验性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中iNOS表达的影响

    作者:童敏;高戈;向大雄;高洁生

    目的 采用免疫组化及图象分析方法检测骨康合剂对兔实验性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方法 新西兰兔32只,建立兔Hulth膝骨关节炎模型,术后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关节壮骨丸组和骨康合剂组.个组采取相应处理方法,分别于术后11周、14周处死取材,进行免疫组化并采用图象分析系统对其表达检测.结果 3组iNOS的表达强度相比较,骨康合剂组明显低于关节壮骨丸组和模型组.结论 iNOS在膝骨关节炎的病理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骨康合剂可通过下调其在关节软骨中的表达,达到防治膝骨关节炎的作用.

  • 含银脱细胞真皮基质抗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余於荣;闵定宏;刘上基;辛国华;赵英;郭光华

    目的 制备含银脱细胞异种真皮,观察其抑菌效果,为临床上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或严重创伤后皮肤损毁提供一种良好的真皮替代物.方法 用0.25%胰蛋白酶和0.5%曲拉通(TritonX-100)溶液联合脱细胞法制备脱细胞异种真皮后,用0.2%硝酸银溶液浸泡制备出含银脱细胞异种真皮.以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含银脱细胞异种真皮的Ag+含量,并对其进行微生物检测和组织学观察.结果①脱细胞异种真皮基质中的表皮已经完全除去,胶原纤维粗细均匀,排列规则,无明显的变性,真皮中无细胞及细胞碎片存在;②含银脱细胞异种真皮的含银量高,体外抑菌作用明显强于单纯脱细胞异种真皮(P<0.05).结论 含银脱细胞异种真皮在脱除了基质中有免疫原性的细胞成分的同时,又保留了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完整的胶原纤维支架,从而成为低抗原性的真皮支架,且又因含有银离子而具有较好局部抗菌作用,因而是一种良好的真皮替代物.

  • 早期液体复苏对严重烧伤大鼠下腔静脉血TC、TG、HDL、ALP含量的影响

    作者:汤志荣;肖长辉;张红艳;史南玫;刘德伍

    目的 研究早期液体复苏对严重烧伤大鼠下腔静脉血中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HDL(高密度酯蛋白)、ALP(碱性磷酸酶)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144只,体重(250±20) g,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为36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单纯烫伤组;C组:早期复苏组;D组:延迟复苏组.A组SD大鼠麻醉后背部给予30%面积的模拟烫伤;B、C、D 3组SD大鼠麻醉后背部给予30%TBSAⅢ度烫伤,伤后不补液;C组烫伤后立即按parkland公式采用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进行液体复苏;D组烫伤后6 h给予液体复苏,方法同C组.各组大鼠分别于伤后12 h、24 h、48 h、72 h、7 d、21 d采下腔静脉血(每时相点6只大鼠),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TC、TG、HDL、ALP的含量.结果严重烧伤后下腔静脉血TC、TG、ALP的含量均上升,正常对照组、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单纯烫伤组各时相点TC、TG、ALP的含量均依次增高,与其余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HDL的含量则随正常对照组、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单纯烫伤组依次降低,与其余3组动物相比,早期复苏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 早期液体复苏可以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可较好维持下腔静脉血中TC、TG、HDL、ALP含量的相对稳定.

  • bFGF对自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谢志新;刘桔慧;王爱琴;利春叶;丁文龙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自体神经移植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切除大白鼠右侧坐骨神经10 mm,在原位作神经外膜缝合,实验组注射bFGF,100 U/d,共10 d;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0 d,术后12周取材.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并且在光镜下用体视学方法计数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面密度(NA)、面面密度(AA)、平均每根再生神经纤维的横切面积(AE)、绝对值及恢复率(绝对值和正常值的比值);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及脊神经节细胞的体密度(VV)、数密度(NV)、绝对值及恢复率.结果 两组均可见再生神经纤维通过吻合口,并向远端延伸.实验组的再生神经纤维NA、AA、绝对值和恢复率,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和脊神经节细胞的VV、NV、绝对值和恢复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bFGF既能保护神经元胞体,又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 全脑DSA在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罗正德;易军;朱学鹏;杨井岗;张小军;欧阳锋;江福生;袁明华;李敏;李柏和

    目的 收集行介入检查的42例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完整资料,分析其影像检查的选择及在临床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CT和/或MRI检查发现或临床高度怀疑脑血管疾病的病例,行全脑DSA检查.结果 行DSA前,CT和/或MRI阳性发现21例,行DSA后阳性发现42例.结论 DSA不但能对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烟雾病、脑静脉畸形等定性定位诊断,而且对病变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亦可清楚地了解,为手术提供较可靠的客观依据,对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进一步查明导致出血的病因,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

  • 主动脉缩窄矫治术的体外管理

    作者:傅惟定;朱德明;张蔚;陈虹;王伟

    目的 回顾和总结主动脉缩窄(COA)矫治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 24例患儿,1例单纯COA,23例同时合并心内畸形.除1例为分期手术外,均采取正中切口进胸,体外循环下用深低温方法一期矫治.结果 23例心自动复跳、1例使用药物后复跳.死亡3例(2例死于低心排,1例死于主动脉插管意外).3例有短暂肝肾功能障碍,2例有短暂持续性反应性高血压,全组无肾功能不全或截瘫等严重的体外循环并发症.结论 采用深低温转流技术对胸部正中切口一期纠治COA和合并畸形是安全有效的.

  • 121例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人DSA结果分析

    作者:曹文锋;屈新辉;高幼奇;吴凌峰;张昆南;吴晓牧

    目的 探讨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常见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的121例经CT证实为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中,经DSA证实为动脉瘤55例,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2例,阴性10例;24例自发性脑内血肿中,动静脉畸形(AVM)13例,Moyamoya病3例,静脉性血管畸形1例,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1例,阴性6例;30例自发性脑室出血中,AVM 2例,动脉瘤2例,Moyamoya病21例,阴性5例.结论 自发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常见的原因有动脉瘤、AVM、烟雾病、DAVF等,该类患者应常规进行DSA检查查找病因,以便及时去除病因,预防再出血.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