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种模拟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职业暴露感染模型的建立

    作者:蔡春;张婧;常乐;刘家云;程晓东;苏明权;师长宏;贾战生

    丙型肝炎病毒(HCV)职业暴露后无疫苗,<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指南>对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尚不统一,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小动物模型建立非常困难,是阻碍疫苗和药物研发的瓶颈.本研究旨在建立能模拟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职业暴露感染的小动物模型,为职业暴露后药物阻断研究奠定基础.

  • 三种酶联免疫吸附法筛选"渗漏"型SCID小鼠的比较

    作者:李艺;崔恒;叶雪;姚煜

    目的选择简单的方法筛选"渗漏" 型SCID小鼠. 方法采用3种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夹心ELISA、双抗夹心间接ELISA及生物素-亲和素夹心ELISA)测定SCID小鼠血清中IgG含量. 结果生物素-亲和素夹心ELISA法灵敏度高,用此法共检测了41只6 ~8 周龄小鼠,其中40只的IgG含量为0.24±0.16mg/L;只有1只小鼠IgG含量为2.3mg/L,渗漏比例为2.4%. 结论用生物素-亲和素夹心ELISA法对SCID小鼠"渗漏"进行初筛,是简便、敏感、可行的方法.

  • 恶性疟疾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姚凤兰;王恒

    由于恶性疟原虫的宿主特异性,人们很难在小动物体内进行恶性疟疾红细胞内期的研究,这已成为制约该领域发展的一大难题.免疫缺陷小鼠以其体液免疫或/和细胞免疫缺陷的特点,除了在肿瘤学、免疫学、毒理学、感染性疾病等领域的基础性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外,也被用于对疟原虫无性生殖期的研究.本文将针对恶性疟原虫红细胞内期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利用SCID小鼠模型评价-80℃冷冻人血小板的体内生存能力

    作者:周静宇;毕星秀;唐荣才;黄成垠

    为了评估人血小板-80℃冷冻保存后在活体内的生存能力,取新鲜机采血小板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使其终浓度为5%,于-80℃保存10天后,取出立即放置于37℃水浴箱中快速解冻,并离心浓缩10倍.用带有超细针头的胰岛素注射器抽取浓缩血小板100 μl,经尾静脉注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在注入0.5、2、4、6、12、24小时时采集小鼠全血,肝素抗凝,用CD61-PE标记后,流式细胞术计数人血小板,以30分钟时的人血小板计数为100%,计算人血小板存活率.结果表明:冷冻血小板在活体内存活率明显降低,新鲜血小板和冷冻血小板输注SCID小鼠体内4小时时的存活率分别为(79.5±9.1)%和(40.6±6.6)%(p<0.01),推算半寿期(T1/2)分别为7小时和2.5小时.结论:血小板-80℃冷冻保存后在活体内的生存能力降低.

  • SCID小鼠-人白血病模型中关键因素的分析

    作者:付林林;陈日玲;赵桂娟;田川

    目的:通过对白血病建模过程中生命状态不好的小鼠进行分析,探讨白血病建模的关键因素,为以后提高建模成功率提供理论参考.方法:SCID小鼠接种白血病细胞后1周,观察生命活动状态、检测外周血象,并对造模过程中频死/死亡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进行解剖,检测骨髓涂片、脾脏病理切片、脾脏指数.结果:实验组小鼠相对对照组生命活动状态差,其血涂片中有幼稚细胞,白细胞稍多、多形态不规则且部分破裂,淋巴细胞和杆状核细胞明显增多,中性粒细胞核左移;骨髓涂片较对照组细胞体积较大,核质比较小,细胞以及细胞核形态异常,细胞破裂严重;小鼠脾脏不同程度肿大充血、脾脏指数明显升高.实验组脾脏病理切片较对照组脾脏间质扩张,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形态不规则,但两组均未见白血病细胞浸润.结论:建模过程中小鼠的周龄、接种白血病细胞的途径、饲养过程中无菌的条件、以及如何避免建模过程中排斥反应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均是影响建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 应用SCID和NOD/SCID小鼠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成瘤率的比较

    作者:杨红;刘建兴;周泽平;刘琳;张铀

    目的:比较应用SCID和NOD/SCID小鼠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成瘤率的不同.方法:分别给SCID和NOD/SCID小鼠腹腔注射HL-60细胞,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CD33阳性率,病理学检查鉴定动物模型.结果:应用SCID小鼠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成瘤率为30%,而应用NOD/SCID小鼠构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模型成瘤率为100%.结论:接种HL-60的NOD/SCID小鼠相对于SCID小鼠成瘤率高,小鼠发病率稳定,更适宜应用于白血病机制研究.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动物模型中表达的动态分析

    作者:陈日玲;陈铭珍;叶泉英;田川;王欢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SCID小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PCR(RT-PCR)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正常小鼠和白血病小鼠外周血清VEGF及其受体VEGFR-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小鼠和白血病小鼠均表达VEGF及VEGFR-2 mRNA,白血病组外周血清VEGF浓度和VEGFR-2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小鼠(p<0.05),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升高.结论:VEGF及VEGFR-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存在有异常表达,对AML的发生和发展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 Ad-hLIF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井莹莹;杨吉成;盛伟华;胡志清;郁心;单云波;刘铁连;韩亚丽;包婉蓉;张日;朱南康;缪竞诚

    目的 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Ad-hLIF)感染WI-38人胚肺成纤维细胞制备饲养层细胞,体外观察转基因细胞对CD34+造血干/柑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体内研究对辐射损伤SCID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用RT-PCR和ELISA法鉴定Ad-hLIF转基因饲养层细胞目的 基因的表达后,将经免疫磁珠法分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后的CD34+细胞在饲养层和/或细胞因子培养体系中扩增28 d,检测不同时间点的单个核细胞(MNC)数量及CD34+细胞阳性率;扩增后的MNC经CFDA SE荧光标记后移植入辐射损伤SCID小鼠体内,RT-PCR和细胞荧光标记法检测小鼠内含Alu基因人源细胞的门巢情况.结果 感染50MOI(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Ad-hLIF的饲养层细胞均有绿色荧光,RT-PCR和ELISA法结果 显示hLIF目的 基因能在WI-38饲养层细胞中表达,免疫磁珠法分离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纯度可达95.60%±2.58%,MNC在Ad-hLIF转基因饲养层培养体系持续扩增,高可达356.95±0.87倍,其中CD34+细胞仪在0~14 d能维持较高水平,高可扩增52.11±1.13倍,以后逐渐降低.将其移植辐射损伤SCID小鼠后,可明显提高小鼠存活率,4周内小鼠骨髓中不仅可观察到CFDA SE荧光标记的细胞,而且经RT-PCR法搭定后.还可检测到表达Alu人源基因的人脐血造血归巢细胞.结论 成功建立的Ad-hLIF转基因饲养层细胞不仅体外可以有效地扩增CD34+造血干/祖细胞,并延缓其分化.扩增的CD34+细胞对辐射损伤SCID小鼠具有造血功能恢复的功能.

  • BALB/c和SCID小鼠人偏肺病毒感染特点的比较研究

    作者:余春梅;李荣培;陈昕;刘平;赵晓东

    目的 比较研究人偏肺病毒(hMPV)在BALB/c小鼠和SCID小鼠肺内复制动力学和肺病理特点.方法 GFP-rhMPV滴鼻感染BALB/c小鼠和SCID小鼠,于感染后3、5、7、9、14d处死小鼠并无菌获取心、肝、脾、肺、肾和脑用于病毒分离和病理检查,空斑形成法检测病毒滴度,RT-PCR和real-time PCR法检测hMPV mRNA表达.结果 GFP-rhMPV滴鼻感染BALB/c小鼠和SCID小鼠后第5天肺组织均分离到病毒.感染GFP-rhMPV的BALB/c和SCID小鼠在感染后第5天肺组织病毒滴度均达峰值,分别为(5.25±1.69)×104 PFU/g和(5.83±1.21)×105 PFU/g.SCID小鼠在感染后第14天肺组织内病毒滴度仍可达(4.25±1.04) ×101 PFU/g,此时BALB/c鼠肺内已不能分离到病毒,但可检测到GFP-rhMPV F蛋白mRNA表达.感染后第5天所有小鼠的心、肝、脾、肾和脑组织内均不能分离到病毒,也无法检测到hMPV F蛋白mRNA表达.肺组织病理改变在感染后第5天明显,为典型的间质性肺炎改变,BALB/c小鼠组肺组织病理评分略低于SCID小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FP-rhMPV滴鼻感染后只能在小鼠肺内复制.同BAL B/c小鼠相比,SCID小鼠感染GFP-rhMPV后肺内病毒滴度高,复制时间久,但病理损伤无明显差异.

  • P选择素L-EGF单抗对SCID小鼠胃癌转移抑制作用

    作者:陈金联;陈明祥;陆金来;陈维雄;朱金水;陈尼维;陆允敏;周同;吴云林;陈国强

    目的:研究黏附分子P选择素L-EGF单抗在SCID小鼠胃癌转移中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SGC-7901人胃癌组织原位移植SCID小鼠建立转移模型.术后第3天开始,动物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n=11)或P选择素L-EGF单克隆抗体(L-EGF单抗组,n=9),6 wk末取部分胃癌组织、肿大淋巴结和可疑转移脏器作病理检查;同时取部分胃癌组织作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生理盐水组肿瘤转移率为81.8%(9/11),L-EGF单抗组转移率为11.1%(1/9),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荧光定量PCR测定显示,SCID小鼠伴有癌转移者其胃癌中P选择素mRNA表达较不伴癌转移者明显增强;L-EGF单抗组P选择素mRNA表达较生理盐水组低(Ct值:20.54±2.20 vs 17.09±1.40,P<0.05).结论:P选择素与癌转移密切相关,其L-EGF单抗具有抗转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阻断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以及抑制P选择素基因表达有关.

  • 沙利度胺对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作者: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halidomide)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病灶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重度复合性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CID)小鼠皮下,建立EMs鼠模型.接种后第3周给予治疗,治疗组(n=10)腹腔注射沙利度胺50mg/kg/d,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等体积PBS,连用14d;每隔3d测量异位病灶体积一次;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病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SCID小鼠皮下种植内异症模型内膜存活率高且观察方便;治疗组病灶体积增长有缩小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V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对EMs异位病灶的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VEGF的表达可能不是沙利度胺抑制EMs血管生成的主要原因.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皮下模型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蒋红清;刘亚杰;李亚里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单克隆抗体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灶生长行为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 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SCID小鼠腹壁皮下,建立EMs鼠模型.接种第3周治疗组(n=10)腹腔注射VEGF单克隆抗体 3 mg/kg/d,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等体积PBS,连用14 d;测量病灶体积及组织称重,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和VEGF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病灶重量及体积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可见治疗组腺体萎缩,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治疗组MVD及VEGF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EGF单克隆抗体对EMs异位病灶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证实抗血管生成治疗EMs的策略具有可行性.

  • 应用层流柜饲养实验性糖尿病Scid小鼠体会

    作者:李鸿;陈旺

    Scid小鼠缺乏T和B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实验性糖尿病又进一步增加其感染机会,饲养难度更大.应用层流柜划分饲养及工作区,并设立"污染手制度",在清洁环境内局部控制为SPF环境;日常饲养中适量添加维生素,成功饲养实验性糖尿病(Sevo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e Scid)小鼠四批,长9周,顺利完成实验.实践证明,通过严密的环境控制,严格的操作程序,在清洁级环境中应用层流柜局部控制为SPF环境,短期饲养实验性糖尿病Scid小鼠是可行的.

  • 层流架内应用带空气过滤罩的鼠盒繁育Scid小鼠研究初报

    作者:于学慧;胡岩松;孙凯;袁彦平;王立

    采用带空气过滤罩的鼠盒在层流架内饲育Scid小鼠获得成功.平均窝产仔数4.8只,受孕率66.7%,离乳率较高可达96.6%.其骨髓活化NK细胞用于异基因骨髓移植可促进骨髓植入和造血功能重建,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增强抗肿瘤效应(GVT).该法可以作为缺乏现代化饲养设施又急需Scid小鼠的单位进行中短期饲育.

  • 不同品系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肺小血管内血栓形成

    作者:刘颖;徐艳峰;邓巍;朱华;黄澜;马春梅;鲍琳琳;秦川

    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品系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肺组织内血栓形成的情况.方法 使用H1N1病毒A/California/7/2009( CA7)株和H3N2病毒A/Brisbane/10/07株,对BALB/C小鼠、Scid小鼠、NOD/LTJ小鼠、BALB/C-nu小鼠、NOD-Scid小鼠和icosl-KO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检测小鼠感染后肺组织病毒拷贝数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H1N1和H3N2滴鼻攻毒的各组小鼠均染毒,病理表现为程度略有差异的间质性肺炎.13只H1N1病毒感染小鼠和6只H3N2感染小鼠在肺组织中观察到多个小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栓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血小板.结论 各品系小鼠感染H1N1和H3N2流感病毒后均可能出现肺组织内血栓形成.

  • 脐血CD34+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体内外实验

    作者:金颖;蔡海波;谭文松

    目的:以脐血CD34+细胞为起始细胞,分别在人体外和肝受损的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体内诱导CD34+细胞向肝细胞转化.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6在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取健康足月产妇的新鲜脐血,产妇知情同意.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将单个核细胞悬浮于免疫磁珠法缓冲液中,获取CD34+细胞.将CD34+细胞在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白细胞介素6细胞因子组合中培养1周,然后在肿瘤抑制素+成纤维细胞因子1+成纤维细胞因子2+白血病抑制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组合中诱导其向肝细胞分化.将2-乙酰氟氨以0.4 mg/只的剂量通过腹腔注射输入到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体内.7 d后再腹腔注射入0.4 mL/kg的CCl4,同时向实验组小鼠尾部静脉注射CD34+细胞,对照组小鼠则仅输注2-乙酰氨芴和CCl4.分别于4,6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脏中的人源细胞,并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人源血清白蛋白基因和抗原的表达.结果:①CD34+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细胞总数扩增了近30倍,并且在培养21 d收获的细胞中可检测到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和抗原的表达,CD34+在体外被诱导成肝样细胞.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肝脏中的人源细胞,并用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人源血清白蛋白基因和抗原的表达,4周时发现小鼠肝脏中含有7.66%的人源细胞,但人源细胞不表达血清白蛋白基因和抗原.6周时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肝脏中的人源细胞的比例增加至31.10%,并且人源细胞开始表达血清白蛋白基因和抗原.结论:CD34+细胞无论在体外培养还是在肝脏受损的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体内均能成功转化为肝实质细胞.

  • 淫羊藿苷对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SCID小鼠脂肪酸合成酶和LNCaP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饶红;武福云;何华琼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SCID小鼠前列腺肿瘤组织中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 mRNA和LNCaP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6周龄雄性SCID小鼠30只,从左、右前列腺背外侧叶包膜内注射复苏的人LNCaP前列腺癌细胞株(2×107个/mL)悬液各25 μL,建立SCID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2周后随机均分为前列腺癌组(CaP组)、淫羊藿苷高剂量组(80 mg/kg,高剂量组)和淫羊藿苷低剂量组(40 mg/kg,低剂量组),另取健康6周龄雄性SCID小鼠10只设为空白对照组(CON组).于治疗结束后测量各组SCID小鼠前列腺原位移植瘤瘤体积、瘤重量,计算抑瘤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在前列腺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蛋白表达,RT-PCR检测FAS mRNA表达,流式细胞学(Flow cytometry,FCM)检测LNCaP细胞周期,以分析ICA对LNCaP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 ICA可明显抑制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的生长,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瘤体积[(0.45±0.04)、(0.47±0.06) cm3]和瘤重量[(0.69±0.07)、(0.71±0.09)g]明显低于Cap组,FCM检测显示,抑瘤率分别为39.47%和37.28%,且两组S期细胞比值升高(50.34%±1.53%、47.56%±2.67%)、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25.40%±1.84%、26.51% ±2.21%),与C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蛋白(21.04%±2.73%、22.49%±1.94%)及FAS mRNA[(13.87±1.12)、(12.73±2.07)/GAPDH]在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前列腺肿瘤组织中均低表达,与Ca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可能通过抑制FAS活性、改变细胞周期分布(阻滞于S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生长抑制,有效抑制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并降低细胞侵袭能力.

  • CD34+造血干/祖细胞在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饲养层细胞中的扩增及其移植SCID小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井莹莹;杨吉成;缪竞诚;盛伟华;胡志清;郁心;单云波;刘铁连;韩亚丽;包婉蓉;张日;朱南康

    目的:建立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观察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作用,并研究移植辐射损伤模型SCID小鼠的效果.方法:建立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的饲养层细胞,并用RT-PCR法鉴定目的基因;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带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纯度;将CD34+造血干/祖细胞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增殖效果,建立辐射损伤模型SCID小鼠,将扩增后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经CFDA SE荧光标记后移植入SCID小鼠体内,通过RT-PCR和观察荧光标记细胞来检测小鼠内的人源细胞.结果:建立的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均有绿色荧光,RT-PCR法证实有目的基因表达,免疫磁珠法分离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纯度可达(95.6±2.58)%,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后CD34+造血干/祖细胞可扩增13.2倍,表面粘附分子CXCR4和CD54表达量仍较高,移植入SCID小鼠四周后,仍可见带有荧光标记的人源细胞,RT-PCR证明人源基因Alu的存在.结论:建立的转hLIF基因腺病毒载体饲养层细胞可以有效地扩增CD34+造血干/祖细胞,延缓其分化,并且有较高的移植效率和造血活性.

  •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SCID小鼠的实验研究

    作者:苏丽萍;郝福荣;张永芳;缪竞诚;白艳艳;张占英;张澜生

    目的:检测扩增后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内移植能力和造血活性,建立脐血细胞体外扩增优化方案和体内移植的SCID小鼠模型.方法:采用无基质接触的液体悬浮培养方法扩增脐血CD34+细胞,将扩增前后的细胞移植给预先经过亚致死量辐照的SCID小鼠,4 w后通过免疫荧光标记、PCR等检测存活小鼠体内的人源细胞.结果:连续培养一定时间后,FL+TPO+SCF+IL-6组脐血细胞得到持续扩增,并能维持一定比例的CD34+细胞;SCF+IL-3+IL-6+GM-CSF+EPO组在第2周时集落形成数已降低,第4周时集落形成的细胞、CD34+细胞已基本检测不到.移植至少4 w后,在存活小鼠体内检测到人CD45+细胞和Alu基因.结论:因子组合FL+TPO+CSF+IL-6可以有效扩增脐血CD34+细胞,而且扩增后的细胞具有较高的移植效率和造血活性.

  • 014 SCID小鼠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苏丽萍;张永芳

    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是研究人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一个理想的体内试验模型,近年来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成为干细胞移植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通过采用有效的体内试验模型来进一步深入了解扩增后脐血造血细胞的移植潜能和造血活性.本文就SCID小鼠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和移植中应用作一综述.

7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